趙明卿
(焦煤集團 中馬村礦,河南 焦作 454000)
煤礦井下動水注漿治理工作一直是防治水工作的難題之一。因突水點涌水通道涌水量大,流速快,動水注漿情況下,僅對主涌水通道附近的小涌水通道進行封堵或增透,對主涌水通道封堵效果不佳。另伴隨注漿孔的施工,對其他含水層巖層擾動明顯,二次增加導(dǎo)水補給通道,造成涌水量未顯著減小,同時由于井下施工空間有限,采用大范圍帷幕注漿加固難度大?;诖耍旭R村礦結(jié)合21106工作面突水點特征及現(xiàn)場實際條件,采取小帷幕動水注漿截流技術(shù),即通過人為構(gòu)筑地下隔水帷幕,對過水通道進行截流,降低動水的流速及流量,為后期動水注漿創(chuàng)造條件,井下動水注漿效果較好。
中馬村礦水文地質(zhì)類型為極復(fù)雜型。礦區(qū)內(nèi)含水層主要由二1 煤頂?shù)装搴畬訕?gòu)成,煤層頂板含水層為二疊系砂巖裂隙含水層及新近系、第四系砂、卵礫石孔隙含水層,底板含水層為奧陶系及石炭系灰?guī)r(O2、L2、L8) 巖溶裂隙含水層,其中石炭系灰?guī)r含水層是礦井水的主要充水水源。結(jié)合該礦歷年突水事故分析,由L8灰?guī)r巖溶裂隙水引起的突水事故最多、突水威脅最大,是該礦最直接的突水水源。
中馬村礦211 采區(qū)西翼地質(zhì)及水文地質(zhì)條件極復(fù)雜。21106 工作面回風(fēng)、運輸巷及運輸改造巷在向西掘進距211 軌道437~484 m 時揭露落差H=0.8~14 m 的斷層6 條,且回風(fēng)、運輸巷均發(fā)生斷層滯后突水。
2004 年4 月,21106 回風(fēng)巷掘進期間揭露落差1 m 的斷層且發(fā)生滯后突水,突水最大水量達55.2 m3/h,在追排水過程中該斷層與211-9 斷層(H=14 m) 溝通的深部含水層通道被打開,突水量激增,最大水量360 m3/h,為59 號突水點,造成巷道被淹沒;2005 年11 月,21106 運輸巷在修理到老切眼西約10 m 時,揭露落差2.2 m 的斷層且發(fā)生滯后突水,最大水量906 m3/h,為63 號突水點,工作面被迫后退做切眼回采。59 號、63 號突水點自2005 年至2019 年井下突水點封堵工程開工前,經(jīng)過長時間疏放,突水點水量基本穩(wěn)定在408 m3/h 左右。21106 工作面構(gòu)造及突水點布置如圖1 所示。
圖1 21106 工作面構(gòu)造及突水點布置平面Fig.1 No.21106 face structure and water outburst point layout plane
211 采區(qū)西翼水文地質(zhì)條件極為復(fù)雜,該區(qū)域斷層較多且存在一條近南北走向的強徑流帶,礦井?dāng)?shù)次大的突水均發(fā)生在該徑流帶上,斷層附近含水層富水性強,且存在深部L2灰?guī)r、O2灰?guī)r強含水層對L8灰?guī)r含水層水平或垂直補給現(xiàn)象。
自2005 年至今對59 號、63 號突水點進行3次封堵工程,目前該區(qū)域L8灰?guī)r水位由-158.7 m左右疏降至-210 m 左右。
第一階段。分別于2005 年和2007 年在地面對2 個突水點進行封堵。2005 年對59 號突水點進行注漿封堵,注漿期間涌水量由360 m3/h 降至70 m3/h,注漿效果明顯;2007 年對21106 工作面切眼斷層破碎帶進行注漿加固,加固后總涌水量未減小,之后一直采取疏放的措施。
第二階段。在井下施工,主要對L8灰?guī)r進行注漿加固,L8灰?guī)r水位在注漿期間整體呈上升趨勢。由于主涌水通道涌水量大,流速快,動水注漿情況下,對主涌水通道封堵效果不佳,同時注漿期間對L2灰?guī)r擾動明顯,增加了L2灰?guī)r與L8灰?guī)r之間的小補給通道。
第三階段。在地面通過多分支水平井對斷層面走向發(fā)育情況進行探查,并進行注漿加固,同時對L2灰?guī)r進行注漿加固,L8灰?guī)r受深部水補給,在注漿期間整體呈上升趨勢,由于主涌水通道涌水量大,流速快,動水注漿情況下,對主涌水通道封堵效果不佳,造成總涌水量只是略有減小。
結(jié)合以往3 次封堵工程實踐經(jīng)驗,針對動水條件下實施注漿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切斷突水點的過水通道,降低動水的流速及流量,形成近似‘靜水’注漿條件”的注漿方案,同時結(jié)合井下施工空間有限、無法利用大型設(shè)備及采用大范圍帷幕加固等實際條件,確定采用小帷幕動水注漿截流技術(shù),對突水點涌水的過水通道構(gòu)筑地下隔水帷幕,配合地面注漿工程,達到快速堵水的目的。
另外,如組織施工隊伍構(gòu)筑防水閘墻,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會面臨工期長、堵水時間將向后延續(xù)的問題,不利于211 采區(qū)西翼工作面的生產(chǎn)接替。因此,確定采用煤、矸裝袋直接填充巷道作為小帷幕加固回填手段,不再構(gòu)筑防水閘墻。
通過對211 采區(qū)西翼附近地質(zhì)資料分析,確定63 號突水點出水水量會通過4 條通道向外流出。63 號突水點附近斷層及過水通道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63 號突水點附近斷層及過水通道情況Fig.2 Faults and water channel near No.63 water outburst point
(1) 21106 泄水巷。
該泄水巷是作為突水點涌水長期過水通道,已在泄水巷出水口構(gòu)筑控水密閉墻,控水密閉墻如圖3 所示。下一步211 采區(qū)西翼地面注漿期間,通過控水閘墻的控水作用,該過水通道將不會形成主要的過水通道。
圖3 21106 泄水巷控水密閉墻示意Fig.3 Water control closed wall in 21106 face drainage roadway
(2) 21106 運輸巷東段。
該巷道前期已在涌水通道口位置留設(shè)有密閉墻,如圖4 所示。在涌水過水時會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過水通道有限。
圖4 21106 運輸巷東段密閉墻示意Fig.4 Closed wall in east section of 21106 face transport roadway
(3) 21106 切巷。
該通道在涌水過水時會經(jīng)過塌實的21106 工作面,塌實后形成的空間通道有限,在后期注漿時該巷道不會形成主要的過水通道。
(4) 21106 運輸巷西段。
該巷道出水口位于211 采區(qū)西回風(fēng)底抽巷,塌實情況不理想,在后期注漿過程中將會形成主要的過水通道。
綜上所述,確定21106 運輸巷西段作為本次井下小帷幕加固的施工地點。
(1) 帷幕加固長度。21106 運輸巷西段不再構(gòu)筑防水閘墻,設(shè)計在井下采用簡單的巷道回填加固手段,帷幕加固回填的巷道要足夠長,以保證在大量涌水涌出時對水流形成一定的阻隔作用。結(jié)合現(xiàn)場實際條件,確定21106 運輸巷西段帷幕加固回填巷道長度為21 m。21106 運輸巷西段帷幕加固平面如圖5 所示。
圖5 21106 運輸巷西段帷幕加固平面示意Fig.5 Curtain Reinforcement Plane Diagram in west section of 21106 face transport roadway
(2) 注漿孔設(shè)計。注漿管在矸石袋填充過程時提前預(yù)埋,預(yù)埋管路分上、中、下3 排,注漿管采用φ50 mm 鋼管和軟管加工制作而成,材質(zhì)必須符合設(shè)計規(guī)定,連接膠管、快速接頭能承受的最大壓力不小于3 MPa。注漿管布置如圖6 所示。
圖6 注漿孔布置Fig.6 Grouting holes layout
帷幕加固施工取材為就近取材,直接用巷道內(nèi)清理的矸石、浮煤裝袋作為小帷幕加固的主要填充材料。先將21106 運輸巷西段清理出21 m 長度,對清理出的矸石、浮煤等裝袋備用。在巷道清理完成后,開始對巷道進行帷幕加固,首先在巷道內(nèi)從里往外用矸石袋分層碼放整齊,矸石袋之間用水泥撒勻加固。為保證所填的矸石與矸石間存在孔隙盡量小,增強回填矸石的抗壓能力,減少地面注漿期間此處的跑漿量,在矸石袋之間預(yù)埋注漿管,在矸石回填完成后通過注漿管對回填縫隙二次加固。
施工期間,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巷道內(nèi)管子、舊荊棍等雜物清理干凈;巷道內(nèi)矸石、浮煤清理干凈并裝袋;矸石袋擺放彼此壓“縫”;矸石袋接頂時收口用小袋搗實;每班結(jié)束把最外邊袋縫抹實。
注漿材料采用單液水泥漿,水灰比為1∶0.7~1∶1,水泥采用32.5 號普通硅酸水泥,注漿壓力不小于0.5 MPa。施工順序為敲幫問頂—安裝注漿管—安裝止?jié){閥—拌漿—注漿—封堵注漿孔。
注漿期間檢查設(shè)備運轉(zhuǎn)狀況、管路連接情況,撤出注漿段作業(yè)地點范圍內(nèi)的所有無關(guān)人員;漿液制備好后,打開泥漿泵注漿閥門,啟動注漿泵;注漿時必須有專人觀測、記錄漿液耗量、注漿時間、壓力,達到注漿泵不再吸漿,并達到注漿終壓;每根注漿管未注漿完畢前,必須連續(xù)注漿,不能停止;若不能連續(xù)注漿時,必須往孔內(nèi)壓清水,防止管路被水泥堵塞;發(fā)現(xiàn)漏漿嚴重時,必須立即停止注漿進行處理;按照先稀后稠的注漿原則,盡量多注入;注漿結(jié)束時,先停注漿泵,關(guān)閉孔口進漿閥,最后打開卸壓閥,開注漿泵壓清水沖洗注漿泵、高壓管、球閥及混合器等。
(1) 通過小帷幕動水注漿截流技術(shù)的實施,在211 采區(qū)西翼地面注漿封堵工程開始后,21106運輸巷西段的小帷幕加固段,降低了原突水點的動水流速,隨著地面注漿工程的不斷推進,現(xiàn)211 西突水點涌水量已由408 m3/h 減小至60 m3/h,堵水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2) 經(jīng)濟效益顯著?,F(xiàn)階段每小時減少排水量273 m3,23 泵房水泵排水高度391.4 m,每百米排高需0.43 度電,電價按0.57 元/度,則23 泵房每年節(jié)約排水費用229.4 萬元。
中馬村礦總結(jié)以往3 次堵水工程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井下施工空間有限、無法利用大型設(shè)備、采用大范圍帷幕加固難度大等實際條件,通過實施井下小帷幕動水注漿截流技術(shù)配合地面注漿堵水工程,211 采區(qū)西突水點涌水量由408 m3/h 降至60 m3/h,每年節(jié)省排水費用229.4 萬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該技術(shù)適用于各礦井老突水點的注漿堵水工程,為類似條件下的工程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