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鈺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在從教的這幾年,課堂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對中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進行操作活動時,學生的聽課率極大的提高了。小學中低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天性好動愛玩,強行將他們按在自己的座位上聽課,不如讓他們動起手來自己學。于是,我挑選了這樣四個課例進行陳述。
一、第一個案例。
第一個案列是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前后》這堂課時,分別在2個班運用了不一樣的教學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只要找到中低年級學生更能接受的教學方式。當我在5班上《前后》這節(jié)課時,碰上一個學生難以吃透的難點內(nèi)容,題目是:
“2號車排在最前面,3號車在4號車的后面,1號車在最后面?!?/p>
面對這個問題,5班的同學看著這段文字,思考了一會兒,大部分同學能得到2號車排第一,1號車排第四的結(jié)果,但是中間的3、4號車到底排在哪里呢?憑空想象對于一年級農(nóng)村孩子還是困難了一些,同學們的答案略微有些出入,并且有的孩子不愛思考,直接放棄思考,等其他同學的結(jié)果。于是這節(jié)課的效果顯而易見,只有部分同學理解了老師的講解,學困生像一個“局外人”一般,機械寫下答案。
于是我思考到,既然憑空想象很困難,那么我把這個老師直接講解難點的過程變成他們自己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會不會效果更好呢?
在接下來4班的教學中,我把這4輛比賽的卡丁車打印出來,涂上顏色,同學們分小組合作,一起擺一擺每輛卡丁車應(yīng)該排在什么位置,擺好的小組可以上講臺來擺老師的大卡丁車。這一下,同學們投入到了火熱的討論中,我在巡堂的時候,聽到每個小組會有能干的同學來給其他同學講解為什么要這么擺,看組員們認真理解的樣子,我當時的感覺就是——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講給學生聽,可比我講的有用多了!
二、第二個案例。
第二個案列是我在教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上冊《1米有多長》,在我看來,這堂課是個實打?qū)嵉牟僮骰顒诱n,其中有一個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理解“1米=100厘米”。
同樣,在5班上課時,拿了一把米尺給同學們看,孩子們很快接受了這個概念,之前學過1厘米有多長,也都能背出1米=100厘米,但是接下來對于1米大概有多長、50厘米大概有多長、30厘米大概有多長?請同學們用手比劃比劃長度時,大家比劃的長短不一。我思考到,把這個概念告訴同學們很容易,但怎樣才能讓同學們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呢?
首先我自己準備了一個1米的長彩條,又準備了十幾張10厘米的中等彩條,以及十幾張1厘米的小彩條,在授課時,讓孩子們分組自己做活動,自己去操作,10個小彩條就是一個中等彩條,30厘米就是3個中等彩條那么長,10個中等彩條的長度正好是1個大彩條,正好是1米,這就好比劃出來了。這下好了,4班的同學在比劃時基本能比劃出差不多1米左右的長度。
經(jīng)過4、5班的授課對比,果然,自己動手操作好玩又有用,老師還樂得輕松。
三、第三個案例。
第三個案例是我在北師大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學期的《東南西北》。前面的授課方式,都是在教學中穿插操作活動的方式,而我希望能有一個操作活動貫穿課堂的教學模式。因為在以往的數(shù)學教學中,隨堂課也好,試教也好,公開課也好,都是在教室完成的。那有沒有可以完全脫離教室的一節(jié)課呢?去操場、草坪、大樹下,讓游戲活動貫穿整堂課,并且還能完成教學任務(wù)呢?于是這節(jié)課,我用大大的白紙畫了簡單的“東南西北”方向圖,然后帶領(lǐng)著我們班的同學們奔向了操場,大家席地而坐,講起了故事。
太陽與月亮的故事,同學們認識了東、西。大雁南飛的故事,同學們認識了南、北。通過這些故事,以及同時在操場中央動手比劃,同學們對西東南北有了更感性的認識。同時同學們對于學習“東南西北”的興趣更濃了。
四、第四個案例。
最后一個案例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同學們學完了“加減乘除”后,我思考,怎樣練習他們的速算能力呢?這時我想到了“24點”這個游戲,雖然這個游戲在4年級才在書本上有介紹,但是它的規(guī)則是將隨機抽出的4張牌,使用“加減乘除”運算,使最終結(jié)果得到24,而“加減乘除”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就已經(jīng)學了的呀。于是,經(jīng)過一番策劃思考,以及規(guī)則的制訂,我在二年級策劃舉辦起了“24點擂臺賽”。
從班級海選,到班內(nèi)突圍賽,到班級對抗賽,到年級爭霸的擂臺賽總決賽,這個擂臺賽風風火火辦起來時,同學們積極性特別高,即使是下課時間,有的同學也會向老師借紙牌練習24點。它有效的訓練了孩子們的大腦,邏輯更清晰,思維更敏捷,還鞏固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真是一舉多得。
通過以上4個案列,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情趣的事。
1.學生給學生講,比“我直接講”有用。
2.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比“我直接講”有用。
3.給學生講故事,比“我直接講”有用。
4.給學生玩游戲練習,比“直接練習”有用。
所以只要想辦法,總有“更有用”的方法,可能對于城市小學的孩子來說,“更有用”的方法能進一大步。而對于農(nóng)村小學的孩子來說,“更有用”的方法只能進步一小步。但只要我們每次都進一小步,合起來也是巨大的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