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志
兒子讀六年級,是一個自尊心很強、情緒敏感、自我要求比較高的人,情緒常常會隨著考試成績的起伏而波動。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正視成績,度過情緒低谷呢?
我的經(jīng)驗是,不要直接討論成績,而是換個角度與孩子交流,會取到不錯的效果。
一天,兒子放學回來有點悶悶不樂,由于平時父子關系還不錯,他很快就跟我說明是因為數(shù)學測試成績不理想,對他的信心打擊很大。當時我內心也很焦急,但知道不能傳遞這種情緒。我安慰他說:“發(fā)現(xiàn)問題是好事,可以讓你對這類題型保持警惕,積累經(jīng)驗?!眱鹤拥那榫w有所緩和。我接著說:“這不是你的真實水平,要相信自己的實力?!边@句話讓兒子重振了信心,他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之后的學習中。
還有一次,我收到英語老師的微信:“孩子這次模擬考得太差了,很多題目都不應該錯?!蔽乙灿行┙辜焙筒话病5D念一想,孩子估計也很難受。于是我回復老師:“謝謝您對孩子的期待,這次測試沒考好,我和您一樣著急。懇請您抽空找他聊聊,認真分析錯題的原因,回家后我也和他分析一下,讓他積極修訂并鼓勵他更好地復習備考?!蔽疫@段話讓老師的情緒也舒緩了下來,她回復我:“我已經(jīng)跟孩子聊了,也告訴他后面的復習方法了。”這讓我放心多了。
當天接兒子時,他很敏感,第一時間問我:“老師找您了嗎?”我說找了啊。兒子似乎在等待一頓說教或批評。但我沒有,我說:“后面按照老師說的方法好好復習肯定能上去的,我對你有信心?!标P于成績的對話就這樣結束,孩子的心靈再次得到了保護。
這幾次考試讓我體會到換個角度與孩子溝通的輕松和高效,家長的一般做法往往簡單直接,考得好就一味獎勵,考得差就橫加指責,給孩子的感覺是“成績最重要,父母并不關心我的感受”。這時,應用反向策略,給家長和孩子一個緩解緊張、疏解情緒的機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全身心接納他的。
反向策略要有“三思而后言”的理念,而后采取“先同理孩子再具體化”的行動,再按照“悲喜互換”原則展開話題。孩子欣喜的時候,父母應肯定孩子之外,更要激發(fā)他繼續(xù)努力的信心,孩子傷心的時候,要寬慰、包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