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崇銀
(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綿陽醫(yī)院,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年女性是此病的高發(fā)群體。RA 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關節(jié)疼痛、晨僵、腫脹、畸形等,嚴重者可發(fā)生殘疾[1]。近年來,關于采用中藥湯劑聯(lián)合艾灸療法治療RA 的研究較多[2]。但關于用中藥湯劑聯(lián)合艾灸療法治療RA 對患者血清骨保護素(OPG)、核因子-κB 受體激活劑配體(RANKL)及基質金屬蛋白酶-3(MMMP-3)水平影響的研究較少。為此,本文將62 例RA 患者作為試驗對象,探討用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艾灸療法治療RA 的效果及對患者血清MMP-3、RANKL、OPG 水平的影響。
選擇2020 年1 月至12 月我院收治的62 例RA 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及治療指南》[3]中關于RA 的診斷標準;年齡≥18 歲;對治療的依從性良好,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臨床資料完整且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或關節(jié)畸形;合并有銀屑病、精神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血液系統(tǒng)疾病、活動期消化性潰瘍、強直性脊柱炎、急性創(chuàng)傷或傳染??;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溝通障礙,不能配合開展本研究;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或對艾灸治療存在禁忌證。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1)和觀察組(n=31)。在對照組患者中,男、女分別有18 例、13 例;其年齡為20 ~68 歲,平均年齡為(44.56±7.62)歲;其病程為1 ~20 年,平均病程為(6.78±1.20)年。在觀察組患者中,男、女分別有19 例、12 例;其年齡為20 ~70 歲,平均年齡為(44.60±7.50)歲;其病程為1 ~22 年,平均病程為(6.80±1.1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用獨活寄生湯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獨活寄生湯的組方是:鹽杜仲15 g、獨活10 g、桑寄生15 g、茯苓15 g、細辛3 g、防風10 g、牛膝10 g、秦艽10 g、當歸10 g、川芎10 g、黨參10 g、白芍12 g、熟地黃15 g、甘草6 g。關節(jié)疼痛劇烈者于方中加入制川烏5 g、烏梢蛇5 g ;濕熱偏盛者于方中加入薏苡仁5 g、防己5 g,去除方中的熟地黃;寒邪偏盛者于方中加入干姜5 g、制附片5 g。水煎服,每天服1 劑(約200 mL),分早晚2 次溫服,共用藥3 個月。用獨活寄生湯(其制用法同上)聯(lián)合艾灸療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對其進行艾灸的方法是:指導其取俯臥位,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于大椎穴至腰俞穴之間施灸。將藥粉(斑蝥粉1.5 g+麝香粉1 g+肉桂粉1 g+丁香粉1 g)均勻灑在大椎穴至腰俞穴之間的部位。將紗布平鋪在該部位,在紗布上放置艾條(艾條需裝在灸盒內(nèi)),將艾條點燃使其燃燒,艾灸的程度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為宜。每壯艾條燃盡需要15 min 左右,共灸兩壯。治療結束后將艾灰、灸盒和中藥粉移除,擦凈局部皮膚。隔天治療1 次,共治療3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及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包括關節(jié)腫脹、疼痛、晨僵)評分?;颊叩年P節(jié)腫脹、疼痛、晨僵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0 分、1 分、2 分、3 分[4]。用顯效、好轉和無效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評分降低≥70%。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評分降低30% ~69%。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評分降低<30%[5]。(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血清MMP-3、RANKL、OPG 的水平。上述指標的檢測方法是: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的外周靜脈血3 mL,將血液標本置于無抗凝劑的試管中。以3000 r/min 的轉速對血液標本進行10 min 的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中OPG、RANKL 及MMMP-3 的水平,檢測所用的試劑盒購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依據(jù)試劑盒的說明書開展各項檢測操作。
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77%,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4.19%,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關節(jié)腫脹評分、關節(jié)晨僵評分及關節(jié)疼痛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關節(jié)腫脹評分、關節(jié)晨僵評分和關節(jié)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關節(jié)腫脹評分 關節(jié)晨僵評分 關節(jié)疼痛評分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n=31) 2.52±0.36 0.64±0.18 2.66±0.34 0.76±0.22 2.52±0.44 0.74±0.20對照組(n=31) 2.56±0.35 1.30±0.32 2.68±0.29 1.64±0.40 2.55±0.42 1.58±0.38 t 值 0.444 10.009 0.249 10.733 0.275 10.891 P 值 0.659 0.001 0.804 0.001 0.785 0.001
治 療 前, 兩 組 患 者 血 清OPG、RANKL、MMMP-3 的水平相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血清OPG 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其血清RANKL 和MMMP-3 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OPG、RANKL、MMMP-3 水平的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OPG、RANKL、MMMP-3 水平的比較(±s)
組別 OPG(pg/mL) RANKL(pg/mL) MMMP-3(ng/mL)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n=31)419.56±102.36 1295.64±328.40 364.28±101.20 130.48±57.62 47.78±5.36 16.95±1.32對照組(n=31)420.14±105.28 1016.85±330.38 365.12±102.36 179.26±62.14 47.80±5.25 22.54±1.26 t 值 0.022 3.332 0.032 3.205 0.015 17.056 P 值 0.983 0.001 0.974 0.002 0.988 0.001
RA 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研究指出,RA 的發(fā)生可能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關。RA 以滑膜炎為病理基礎,以侵蝕性關節(jié)炎為主要特征。此病可引起關節(jié)軟骨與滑膜損傷,導致患者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晨僵、腫脹、畸形等癥狀。目前西醫(yī)多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甲氨蝶呤、99 锝亞甲基二膦酸鹽、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RA。用上述西藥治療此病雖然能在短時間內(nèi)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其痛苦,但其遠期療效欠佳,病情易反復發(fā)作,且此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大[6]。因此,臨床上應積極探索針對RA 更為科學、合理、安全的治療方案。中醫(yī)學將RA歸于“痹證”等范疇,認為其病機為外感風寒濕邪,導致氣血瘀滯、經(jīng)絡痹阻,不通則痛。RA 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可致氣血虧虛、肝腎虧損,出現(xiàn)筋脈拘急、腰膝酸軟、耳鳴頭暈等表現(xiàn)。中醫(yī)主張以祛風除濕、疏經(jīng)通絡、活血化瘀、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為主要原則治療本病[7]。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方中的防風、秦艽、獨活可祛風濕、止痹痛,細辛可止痛、散寒、利筋骨,桑寄生、牛膝、杜仲可補益肝腎、祛風濕,白芍、熟地黃、當歸可養(yǎng)血和血,茯苓、黨參、甘草可扶正益氣,川芎可行氣活血。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之功。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艾灸治療時,除了通過艾條的溫熱作用發(fā)揮溫經(jīng)散寒、除痹祛濕的功效外,還使用了斑蝥、麝香、肉桂和丁香四味中藥。其中斑蝥可破血逐瘀、散結消癥,麝香可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肉桂可活血通經(jīng)、散寒止痛,丁香可暖腎助陽、下氣止痛[8]。MMP-3 是一種膠原蛋白水解酶,能激活膠原蛋白酶,對關節(jié)軟骨產(chǎn)生損壞作用。研究指出,RA 患者血清MMP-3 水平的升高不僅會降解其關節(jié)軟骨及骨質,還可加快血管翳的生成[9]。RANKL 為破骨細胞分化因子,其過表達可導致一系列骨?。ㄈ鏡A、銀屑病性關節(jié)炎等)。OPG 也叫破骨細胞抑制因子,是一種生長因子受體。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療效、臨床癥狀評分和血清OPG、RANKL、MMMP-3 的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這與郭云柯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艾灸療法治療RA 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血清MMP-3、RANKL、OPG 的水平。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樣本量較小、病例均來源于同一家醫(yī)院、受研究時間限制未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以統(tǒng)計其遠期療效等,這些問題需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以得到更加客觀、全面的研究結果,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