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智勝 QIAO Zhi-sheng
(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在現澆簡支梁施工中,一般梁體支架采用滿堂式支架或鋼管貝雷梁支架形式。當橋址地質較好時,可采用滿堂式支架進行施工;當橋址地質較差簡支梁跨度較小時,可采用鋼管貝雷梁支架進行施工,但是當簡支梁跨度較大且橋址地質較差時,若仍采用上述兩種支架形式,則需對橋址的地質進行改良以使得其承載力滿足施工要求,不但增加了施工措施費用,而且梁體支架沉降值和撓度值變化較大且不可控,對梁體施工質量及安全性存在較大風險。對于上述情況,移動模架是大跨度簡支梁施工的最佳選擇。
在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40m大跨度簡支梁施工時,通過對橋址區(qū)域的地質地形進行充分調查論證以及對施工方案的詳細必選,項目部決定采用下承式移動模架進行梁體施工,與傳統(tǒng)梁體不同,移動模架不但滿足了大跨度簡支梁的施工需求,而且由于其自身的機動性和受力特征,不但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避免了對橋址區(qū)域的地質處理,大大減少了相關施工措施費用。通過現場實際使用,該類型支架在大跨度簡支梁施工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鄭焦城際鐵路黃河橋北岸灘地引橋鄭焦新線和京廣改線分行,我項目部承建段灘地引橋鄭焦線89#~134#墩共45孔、京廣改線89#~132#墩共43孔,總計88孔設計為40m跨現澆簡支箱梁。其施工里程為:鄭焦線:D1K28+659.59~D1K30+492.05;京 廣 改 線:GD1K28+659.59~GD1K30+414.52。
該施工項目內40m簡支梁為箱型結構,軌道類型為有砟軌道,所有箱梁均設計為后張法進行施工。簡支梁凈長度為39.9m,其中支座中-中跨度為38.9m。線路設計為雙線結構,正線區(qū)間線間距為4.4m。簡支梁為單箱單室結構,梁體中心位置頂板和底板厚度均為30cm,端頭位置逐漸變厚為60cm,梁體總寬度為12.5m,其中兩側擋墻內凈寬度為9.0m,梁體中心位置處梁高3.08m。
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簡支梁施工支架形式考慮以下三個方案實施:
方案一:滿堂盤扣式支架
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簡支梁橋址區(qū)域為黃河灘地,地質較差,若采用滿堂盤扣式支架則需對支架范圍內的地基進行處理。由于黃河兩側灘地軟弱地質較深,地基處理費用較大,處理后地基承載力也存在很大的質量隱患,無法保障支架的沉降處于可控范圍內。而且地基處理對周邊環(huán)境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對黃河兩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較大破壞。
方案二:鋼管貝雷梁支架
對于較小跨度的簡支梁,采用雙層貝雷梁支架可將鋼管立柱直接作用于承臺上,但對于跨度較大的簡支梁,則需在之間中間位置增加中支柱,否則無論是貝雷梁強度及剛度均無法滿足施工要求。由于40m簡支梁跨度較大,若采用鋼管貝雷梁支架則必須設置中支柱,中支柱可采用鉆孔灌注樁或錘擊樁,但該兩種樁基在若軟地區(qū)施工難度均較大且費用較高,并且貝雷梁支架需采用大型機械設備配合,支架搭設工程量較大,施工措施費較高,并且支架的安裝和拆除均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方案三:下承式移動模架
采用移動模架進行梁體施工,不但節(jié)省了橋址區(qū)域地基處理費用,而且由于移動模架自身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可以大大加快施工進度。由于移動模架主梁剛度較大,不但滿足了簡支梁的外觀質量要求,而且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移動模架在首片梁施工完畢后,可在前后導梁的引導下快速進入下一片梁體位置,而且梁體模板與模架之間設置的液壓裝置可使得模板位置更加準確,模板的拆除和安裝更加便捷。
綜合上述比選,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簡支梁支架選擇移動模架進行施工。
本套模架由主梁、導梁、底模橫梁、移動裝置、支撐三角架、鋼支腿、外模及外模撐桿,內模及撐桿等部分組成。詳見圖1和圖2。
圖1 下行式移動模架縱向結構設計圖
圖2 下行式移動模架橫向結構設計圖
①主梁:主梁鋼箱梁高3.2m,寬2m,每根主梁分為12+12+8+12m共4節(jié),主梁接頭間設計采用M25承壓型精致螺栓。
②導梁:采用三角桁架式結構,導梁間采用銷軸連接。
③底模橫梁:為桁架式結構,在一側端頭設置有銷軸便于合模時的旋轉對位。
④移動裝置:在移動裝置中配有托輥輪,根據內外側輪壓不同,內外側托輥輪數量不等。
①新澆混凝土自重:25kN/m3
②鋼筋自重:1.5kN/m2
③施工人員荷載:2.5kN/m2
④振搗動荷載:2-4kN/m2(平面模板取2,墻模取4)
⑤模板自重:(按結構實際重量)
4.2.1 主梁承受混凝土梁片、模板重量、主梁自重荷載
F混=9000kN/20=450kN
F模=1350kN/20=67.5kN
F主梁=1437.4kN/20=72kN
F鼻梁=348.4kN/80=4.36kN
工作狀態(tài):P主梁=+F模+F主梁=450+67.5+72=590kN
P鼻梁=4.36kN
過孔狀態(tài):P主梁=F模+F主梁=67.5+72=139.4kN
P鼻梁=4.36kN
主梁由鼻梁及焊接式箱形梁組合[3]而成,主梁材料截面特性:鼻梁Ix=3.3×1010,Wx=3×107。焊接箱梁Ix=1.77×1011mm4,Wx=1.28×108mm3
4.2.2 強度及剛度驗算
通過對主梁建立MADIS模型,可得出主梁在工作狀態(tài)時的彎矩。
根據圖3得出:主梁在工作狀態(tài)時最大彎矩為:
圖3 主梁工作狀態(tài)彎矩圖
滿足要求!
①通過模板底橫梁結構簡圖,見圖4。
圖4 模板底橫梁結構簡圖
模板底橫梁承受砼梁、模板自重重力、施工荷載。模板底橫梁采用焊接形箱梁結構,截面特性:IX=508762×104mm4,Wx=9250×103mm3[1]
②模板底橫梁荷載:
1)新澆混凝土梁自重:F混=9000÷32.6×4.16=1148kN
2)施工人員荷載:2.5kN/m2F施=2.5×8.33×4.16=86.6kN
3)模板自重:F模=1350÷32.6×4.16=172kN
P=(F混+F施+F模重)/2=703.3kN[3]
③模架底橫梁受力計算簡圖見圖5。
圖5 底橫梁受力計算簡圖
④強度驗算:
根據圖6得出:模板底橫梁在最大受力狀態(tài)下:
圖6 模板底橫梁彎矩圖
滿足要求!
首孔模架拼裝時場地進行平整碾壓,安裝支架基礎采用混凝土擴大基礎,在擴大基礎上安裝預埋構件,預埋構件的型號、位置及標高在基礎澆筑前需進行嚴格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澆筑。在萬能桿件拼裝前,還需再次對預埋件進行二次檢查,如有較大偏差需進行處理。
萬能桿件安裝時,需先在場地處將萬能桿件預拼裝為8m/組,然后采用25t汽車吊將每個節(jié)段與基礎進行一一連接,最后將聯結橫梁與已拼裝完成的萬能桿件聯結為一個整體。在萬能桿件頂部位置設置頂分配梁,分配梁由雙拼40b槽鋼制作焊接而成。
①移動模架的拼裝順序:先拼裝線路左側或右側的一條鋼箱梁,待一側拼裝完畢后方可拼裝另一側鋼箱梁。每條鋼箱梁拼裝時需先拼裝中間位置,然后再拼裝兩端位置。
②采用履帶吊將鋼箱梁吊運至萬能桿件支架上,鋼箱梁標高的調節(jié)采用千斤頂進行微調,鋼箱梁位置及標高準確無誤后采用鋼楔暫時固定,然后采用鋼板螺栓聯結進行最終固定。
③移動模架一側鋼箱梁前后導梁的吊裝采用履帶吊進行安裝。
④移動模架已一側的鋼箱梁拼裝方法與②、③相同。
⑤另一側鋼箱梁的前后導梁安裝方法與③相同。
⑥將前后導梁之間的平聯桿件聯結,鋪上木板作為施工平臺。
⑦利用墩頂的橫移設備,調整鋼箱梁橫向位置。
①由于移動模架上梁體模板體積和自重均較大,因此在起吊安裝時需嚴格監(jiān)控吊機位置及起吊高度,至少安排兩人進行實時監(jiān)控,防止吊車出現傾覆;同時必須加強現場指揮工作,現場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采用對講機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運作。
②移動模架拼裝及后續(xù)施工用電設備的線纜必須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布置,并對線纜定期檢查和清理,防止觸電事故發(fā)生。
③在簡支梁梁體澆筑時,需安排專人對移動模架受力桿件、聯結螺栓及模板形變等進行實時監(jiān)控,在每跨梁體施工前,需對上述項目再次檢查確認,發(fā)現有變形嚴重或損壞情況時需及時查明原因并更換進行更換或補強。
④所有承重結構物應反復驗算其強度、剛度、局部和整體穩(wěn)定性、尤其是現場銷軸連接、螺栓連接、焊接連接處應著重檢查,并且要有足夠的安全儲備。
通過使用下行式移動模架對大跨度簡支梁進行施工,大大加快了簡支梁施工進度。由于移動模架最終受力作用于承臺上,模架整體受力明確,提高了簡支梁施工的安全性。由于移動模架主梁剛度大,在簡支梁施工時其撓度和沉降值均處于可控狀態(tài),保證了簡支梁的線性和質量要求。同時通過采用移動模架,減少了支架搭設工程量,避免了對橋址區(qū)域的地質處理,大大減少了相關施工措施費用,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黃河兩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此方法為后續(xù)類似施工提供了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