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陳艷琦,陳松鶴,楊洪坤,馬宏亮,趙佳蓉,吳東明,邊巴拉姆,樊高瓊
(1.四川農業(yè)大學農學院/農業(yè)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態(tài)與耕作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1130;2.昌都市邊壩縣熱玉鄉(xiāng)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昌都 854000)
白酒在我國國民經(jīng)濟和人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是我國重要的白酒產區(qū),目前已形成宜賓、瀘州、綿竹以及成都四大白酒產業(yè)帶,但目前適宜釀酒的優(yōu)質小麥缺乏。據(jù)統(tǒng)計,2016年全國規(guī)模以上釀酒企業(yè)完成釀酒總產量7.23×10L,其中白酒產量 1.45×10L,約需4.34×10kg釀酒專用糧,按小麥占36%(酒麥+曲麥)左右計算,需釀酒專用小麥約1.56×10kg;按平均產量5 250 kg·hm計算,約需釀酒小麥2.97×10hm,亟需大量優(yōu)質原糧。因此,對釀酒專用小麥提質豐產甚為迫切。
有研究表明,適宜的施氮量可以提高小麥產量,改善小麥蛋白質、淀粉等品質。釀酒小麥多是弱筋軟質小麥,除淀粉含量高外,還應具有蛋白質含量適宜、脂肪含量低及無機元素適宜以滿足菌體生長及酶活力所需等特點。糯小麥因其糖化效果佳,淀粉易糊化且糊化溫度低,可改變其他谷物淀粉黏度特性,近年來作為新型釀酒原料而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有關釀酒小麥的研究多集中在品種篩選以及其與原糧發(fā)酵及后期成品酒品質關系等方面,對釀酒小麥優(yōu)質豐產的栽培技術鮮見報道。是否可以通過施氮量來調控弱筋小麥蛋白質、淀粉等品質以促進白酒釀制過程中醇、酸、酯類風味物質的形成以及提升白酒品質的研究尚無相關報道。
本試驗結合四川白酒產業(yè)發(fā)展對優(yōu)質小麥原糧的需求和川西平原適宜生產弱筋小麥這一環(huán)境條件,探究施氮量對糯小麥和非糯小麥產量、原糧品質和釀酒品質的影響,以期為四川省生產優(yōu)質釀酒專用小麥提供合理的氮肥管理措施。
本試驗于2019—2020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103.53°E,30.58°N)進行,該區(qū)屬于川西平原麥區(qū),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降雨量2 912.1 mm,年均氣溫16.5 ℃,小麥生育期氣象條件見圖1。種植制度為冬小麥-水稻輪作。土壤類型為水稻土,供試土壤(0~20 cm)中,pH 5.6,有機質含量58.8 g·kg,全氮含量2.04 g ·kg,堿解氮含量153.7 mg·kg,速效磷含量23.5 mg ·kg,速效鉀含量221.3 mg ·kg。
氣象數(shù)據(jù)來源于四川省農業(yè)氣象中心。Meteorological data was from Sichua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Center.圖1 小麥生育期氣溫和降雨量Fig.1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wheat growth period
供試材料為綿麥902(非糯性,弱筋,綿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和中科紫糯麥168(糯性,中弱筋,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供試肥料為尿素 (N 46.2%)、過磷酸鈣(PO12.5%)和氯化鉀(KO 60%),購于當?shù)剞r資市場。
采用二因素裂區(qū)設計,主區(qū)為小麥品種;副區(qū)為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別為0(N)、45(N)、90(N)、135(N)、180(N)和225(N)kg·hm,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4 m×5 m)。磷肥和鉀肥用量均為75 kg ·hm?;蕿榈?5 kg·hm(N除外)與所有磷肥、鉀肥,剩余氮肥于四葉一心期施入。采用旋耕條播,行距20 cm,基本苗225×10株·hm。病蟲害防治參照當?shù)毓芾響T例進行。
1.4.1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測定
于小麥成熟期收獲1 m調查有效穗數(shù);隨機取30穗調查穗粒數(shù)。按小區(qū)收獲籽粒,測產量和千粒重。
1.4.2 原糧品質測定
用PERTEN 3100型試驗磨磨制全麥粉,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測定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參照GB7648-1987測定,支鏈淀粉含量為兩者的差值。
采用HSO-HO消煮,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粗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方法測定;灰分含量參照GB5009.4-2016測定。粉質率用感官檢驗法測定:玻璃狀透明體占籽粒截面1/2以上為角質粒,<1/2的為粉質粒,粉質粒的總數(shù)占所取樣品粒數(shù)的百分數(shù)即小麥粉質率,軟質小麥粉質率不低于70%。
1.4.3 釀酒流程及相關指標測定
參照趙國君等的方法釀酒,具體如下:稱取 1 000 g小麥,加入蒸餾水淹沒約5 cm,浸泡12 h;蒸餾水沖去灰渣酸水后蒸糧,待水充分沸騰開始計時,蒸至軟硬適中,糧粒裂口率85%以上,約2 h;將蒸好的糧食刮平、攤涼,40 ℃下曲,下曲量3.5 g(1 000×0.35%),攪拌均勻后,30 ℃恒溫糖化培菌24 h;30 ℃恒溫密閉發(fā)酵7 d;蒸餾出酒。用精密酒精計測樣品酒精度,并根據(jù)其酒精度計算出酒率(以60度白酒濃度為標準),出酒率=出酒量/糧食用量??偹嵊弥泻偷味ǚy定,含量以乙酸含量計??傰サ臏y定采用皂化-中和滴定法,含量以乙酸乙酯含量計。
運用Excel 2013處理數(shù)據(jù)、作圖;用DPS 7.05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由表1可知,兩小麥品種產量無顯著差異。品種對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有極顯著影響(<0.01),施氮量對產量及其3個構成因素均有極顯著影響,品種與施氮量對千粒重有極顯著交互作用。隨施氮量增加,兩小麥品種產量、有效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顯著提高(<0.05)。中科紫糯麥168的有效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高于綿麥902,但千粒重低于綿麥902。與N處理相比,綿麥902 在N處理下產量提高17.3%,二者差異顯著;但中科紫糯麥168的產量在兩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通徑分析表明(表2),有效穗數(shù)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其次為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
表1 施氮量對釀酒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wine-making wheat
表2 產量構成因素對產量影響的通徑分析Table 2 Path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yield components on yield
由表3可知,品種、施氮量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均對總淀粉、直鏈和支鏈淀粉含量、直支比有顯著或極顯著影響。綿麥902的總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較中科紫糯麥168分別低10.6%和27.4%,直鏈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分別是中科紫糯麥168的5.9倍和10.6倍。隨施氮量增加,綿麥902總淀粉含量降低,支鏈淀粉含量先升后降,直鏈淀粉含量和直支比總體呈上升趨勢;相比N處理,總淀粉含量在N、N和N處理下顯著降低;直鏈淀粉含量在N處理下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支鏈淀粉含量在N處理下顯著高于N、N、N、N處理;中科紫糯麥168的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支鏈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均先升后降,總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在N處理下均顯著高于N、N、N處理,直鏈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表3 施氮量對釀酒小麥淀粉含量及組分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starch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wine-making wheat
由圖2可知,兩品種籽粒的蛋白質含量差異不顯著,綿麥902蛋白質含量為7.52%~ 9.16%,中科紫糯麥168蛋白質含量為7.96%~10.81%。施氮量對蛋白質含量有顯著的影響,蛋白質含量隨施氮量增加呈先降后升趨勢;兩品種蛋白質含量均在N處理下最高。與綿麥902相比,中科紫糯麥168具有脂肪含量高(均值為 1.24%)、灰分含量低(均值為2.1%)、粉質率極低(均值為1.83%)的特點,這3個指標在品種間差異均極顯著(<0.01)。N處理下兩品種的脂肪和灰分含量相對較高,說明適宜施氮量可以提高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綿麥902的脂肪和灰分含量在各處理間差異程度不同,中科紫糯麥168在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隨施氮量增加,綿麥902的粉質率有降低的趨勢,N處理顯著低于其他N處理,中科紫糯麥168的粉質率在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相同品種圖柱上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施氮水平間有顯著差異(P<0.05);*:P<0.05;**:P<0.01。下圖同。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above columns of same variety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P<0.05).*:P<0.05;**:P<0.01.The same in figure 3.圖2 施氮量對釀酒小麥原糧品質的影響Fig.2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grain quality of wine-making wheat
由圖3可知,品種和施氮量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均對出酒率、總酸和總酯含量有極顯著(<0.01)影響。綿麥902的出酒率高于中科紫糯麥168,但總酸、總酯含量低于中科紫糯麥168。綿麥902的出酒率在23.0%~34.3%之間,隨施氮量增加而顯著降低,N處理的出酒率最高,較N處理增加11.28個百分點;中科紫糯麥168的出酒率在22.6%~25.6%之間,N處理的出酒率最高,較N處理增加2.96個百分點,二者間差異顯著。兩品種的總酸含量均在N處理下達到最高,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但在N、N、N處理間總酸含量差異均不顯著,說明適宜的施氮量會提高總酸含量??傰ズ孔兓?guī)律則與總酸相反,以N處理下含量最低,與N和N處理差異顯著,兩品種規(guī)律相同。
圖3 施氮量對釀酒小麥出酒率、總酸、總酯含量的影響Fig.3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alcohol yield,total acid and total ester content of wine-making wheat
由表4可知,小麥原糧不同品質指標和釀酒品質指標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具體表現(xiàn)為:出酒率與直鏈淀粉含量和粉質率分別呈顯著和極顯著正相關,與脂肪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總酸與總淀粉、支鏈淀粉和脂肪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與粉質率呈顯著負相關;總酯與灰分含量呈顯著負相關。
表4 釀酒小麥原糧品質和釀酒品質相關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aw grain quality and brewing quality of wine-making wheat
適量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麥產量、蛋白質和面筋含量,實現(xiàn)中(強)筋小麥籽粒品質和產量協(xié)同提高。本試驗中,增施氮肥顯著增加了產量和蛋白質含量,但并沒有改變兩品種的弱筋特性,即使是在225 kg·hm施氮量下,綿麥902和中科紫糯麥168的籽粒蛋白質含量也僅僅為9.16%和10.81%,分別較N增加0.74和2.54個百分點,遠低于弱筋小麥的分類標準(蛋白質含量<12.5%)。這可能是因為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麥籽粒產量,且光合產物的增加大于氮素的積累,也體現(xiàn)了川西平原稻茬地適宜生產弱筋小麥的特性。
施氮量會影響小麥淀粉和組分含量,但不同筋力型小麥、糯麥和非糯麥的研究結果又有不同。姜東等認為,在210~330 kg·hm范圍內,增加施氮量能有效提高中筋小麥籽粒中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含量;蔡瑞國等認為,施氮量為522 kg·hm可以明顯提高強筋和弱筋小麥籽粒中的支鏈淀粉含量,降低直鏈淀粉含量;張敏等研究則認為,在0~300 kg·hm施氮范圍內,非糯小麥籽粒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和總淀粉含量均隨施氮量增加先降后升;糯小麥的直鏈、支鏈和總淀粉含量則先升后降。本試驗結果表明,中科紫糯麥168的總淀粉、支鏈淀粉含量均顯著大于綿麥902,說明兩品種間淀粉及組分含量差異大。施氮量對綿麥902和中科紫糯麥168淀粉含量及組分的影響不同,在0~225 kg·hm范圍內,增施氮肥使綿麥902的總淀粉含量下降,直鏈淀粉含量呈上升的趨勢,支鏈淀粉含量先升后降;中科紫糯麥168的總淀粉含量、直鏈淀粉含量和支鏈淀粉含量均先升后降,這與張敏等對糯性小麥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兩品種的總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在施氮量90~135 kg·hm較高,其中綿麥902的總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在 90~135 kg·hm間差異不顯著,超過135 kg·hm后顯著降低;中科紫糯麥168的總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在90~135 kg·hm間差異顯著,超過135 kg·hm后有所下降。
脂肪和灰分含量在小麥籽粒中占比較低,但也受施氮量影響,劉慧等研究表明,施氮量為150~195 kg·hm可以增加籽粒中灰分的含量。本試驗表明,在0~135 kg·hm范圍內隨施氮量增加,脂肪和灰分含量有增高趨勢,在135 kg·hm處理下兩品種脂肪和灰分含量較高。脂肪和灰分含量、粉質率主要受品種因素影響;與綿麥902相比,中科紫糯麥168具有脂肪含量高(均值為1.24%)、灰分含量低(均值為2.1%)、粉質率極低(均值為1.7%)的特點。
釀酒過程是將淀粉質原料經(jīng)過發(fā)酵產生酒精的過程。醇類物質是白酒風味中醇甜和助香的來源,酯類物質是香氣的主體成分,酸類物質是重要的協(xié)調成分或調和成分。就釀酒品質而言,原糧的出酒率、總酸、總酯是相對重要的指標。小麥籽粒淀粉及組分含量會影響出酒率,通常認為,原料中淀粉直支比低、吸水速度快、糖化溫度高的小麥(如糯小麥),出酒率要高于普通小麥,口味也更佳。在本試驗中,兩小麥品種的出酒率在施氮量90~135 kg·hm較高,隨施氮量增加有降低的趨勢,其中,中科紫糯麥168的出酒率在施氮量超過135 kg·hm后顯著下降。綿麥902的出酒率要高于中科紫糯麥168,這可能與綿麥902具有較高的粉質率(96.9%)有關,而中科紫糯麥168具有較低的粉質率、是硬質麥。相關分析表明,出酒率與直鏈淀粉含量和粉質率分別呈顯著和極顯著正相關。這可能因為粉質率高的小麥淀粉結構松散,易于吸水、糊化,可提高白酒釀制過程淀粉顆粒與釀酒介質的接觸面積,有利于釀酒產量穩(wěn)定??梢姡矸酆考敖M分外,粉質率也是影響出酒率的重要因素,軟質糯小麥可能會促進出酒率的提升。有關籽粒粉質率對白酒釀制過程中小麥籽粒淀粉降解動力學參數(shù)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偹?、總酯含量也是影響白酒品質的重要因素。支鏈淀粉含量高的小麥有利于酯類物質的形成,一般認為,糯小麥所釀白酒總酸、總酯含量比普通小麥更高,可以改善白酒品質。本試驗中,中科紫糯麥168釀制出的白酒總酸、總酯含量顯著高于綿麥902,與前人研究一致。在本試驗條件下,隨施氮量增加,兩品種所釀白酒的總酸含量均先升后降,在90 kg·hm下最高,總酯含量均先降后升,在135 kg·hm下最低,總酸與總酯含量變化規(guī)律相反,這可能與不同施氮量下白酒酒精度酒精度不同,導致酒中酸、酯類物質出現(xiàn)“酸增酯減”的變化規(guī)律有關。中科紫糯麥168制成白酒的總酸含量顯著高于綿麥902,這可能是由于其較高的脂肪含量導致的。相關分析還表明,總酸含量與總淀粉、支鏈淀粉含量以及脂肪含量呈顯著正相關,這可能因為釀酒過程中淀粉降解的還原糖和蛋白質降解的氨基酸發(fā)生美拉德反應,脂肪在分解過程中釋放出大量游離脂肪酸,且脂肪酸降解速率超過微生物分解速率,導致升酸幅度加劇。
蛋白質含量也是釀酒原糧的另一重要指標,研究認為,低蛋白質含量有利于控制發(fā)酵過程中雜醇油含量,釀酒需要蛋白質含量偏低原糧。也有研究認為,蛋白質含量要適宜,不能過高或過低,各釀酒原料蛋白質含量應在10%左右。本試驗所選兩個小麥品種在不同施氮量下的蛋白質含量在7.5%~11%之間,施氮量不改變其弱筋特性,因而不作為釀酒品質篩選的限制因子。
綜上,淀粉及組分含量、粉質率是影響白酒出酒率的重要指標,脂肪含量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影響總酸、總酯的含量進而影響白酒品質。在本試驗條件下,施氮量在90~135 kg·hm范圍內,綿麥902和中科紫糯麥168的蛋白質含量適宜,總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較高,灰分含量高,脂肪含量適宜,出酒率和酸酯含量較高,是適宜釀酒的施氮量范圍。
施氮量增加可以顯著提高綿麥902和中科紫糯麥168的產量,有效穗的增加是產量增加的關鍵因素。增施氮肥使小麥籽粒中蛋白質、脂肪和灰分含量增加,但淀粉含量和粉質率有所降低;兩個小麥品種釀酒品質各具優(yōu)勢,綿麥902出酒率高,中科紫糯麥168總酸、總酯含量高。綜合原糧品質和釀酒品質來看,在90 ~135 kg·hm范圍內,兩小麥品種蛋白質含量較適宜,總淀粉和支鏈淀粉含量較高,灰分含量高,脂肪含量適宜,出酒率和總酸含量也較高,是適用于釀酒用途的施氮量范圍。在釀酒小麥栽培中,建議適當增加軟質弱筋小麥和糯小麥的種植面積,優(yōu)化原糧生產,助力白酒產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