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路 劉飛
橙色之都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一座城市的時尚如何體現(xiàn)?
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它是古老的,擁有4500多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開放包容的天府文化;它是多元的,漢服、二次元、潮鞋、電競……各種潮酷文化在這里繁衍壯大;它又是運動的、年輕的,層出不窮的新場景、新玩法,總能給人未知的驚喜??傊绻靡环N顏色來闡釋成都的時尚,那一定是活力橙。
“太好玩了,只需要跟隨機器指示,拍攝自己的大頭照,就能生成一個自己肖像畫的樂高積木套裝?!?月18日,中國西部首家樂高品牌旗艦店于成都遠洋太古里正式開業(yè)。開業(yè)當天,樂高迷李思昱就和朋友一起前來打卡,“店里的樂高馬賽克像素機體驗感非常棒?!?/p>
同樣給人驚喜的還有太古里旁邊的玉成街,短短百余米的街道上,匯聚了美食、音樂、文創(chuàng)等豐富業(yè)態(tài),成為新晉潮人聚集地。沉浸式景觀墻、超甜霓虹告白墻、量子光巨型櫥窗、風格各異的特色小店……給大家?guī)砹艘曈X和味覺雙重快樂。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城市商業(yè)空間不僅限于提供實物商品,還包括提供新銳設計、塑造時尚風格、傳播文化理念和品位的場所,即消費場景。近年來,成都不斷促進消費升級和消費創(chuàng)新,通過打造多元消費場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新需要。
成都作為首店經(jīng)濟第三城,備受國內國際品牌青睞。2021年,成都首店落戶801家,自2018年以來全市首店落戶總數(shù)已超過1800家,首店總量持續(xù)領跑新一線城市。
品牌引進來,還要留得住。成都通過不斷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營造多元消費場景等,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加快發(fā)展新消費,實現(xiàn)“人氣變商氣,流量變產(chǎn)量”。
風景秀麗。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的東安湖體育公園。
鳥語花香。成都興隆湖湖畔書店。
位于四川天府新區(qū)興隆湖畔的“湖畔書店”,自去年10月開放以來,迅速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工作日需要預約,周末還要排隊限流。整個書店造型猶如一本從天上掉落在湖面的書籍。走進書店,一米深的水下玻璃幕墻,水草搖曳、魚翔淺底,坐于此處,給人一種置身湖底的錯覺,也帶來了獨特的水下閱讀體驗。
在成都,書店也內卷。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成都的實體書店和閱讀空間超過3600家,居全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書香之城”“書店之都”。方所、鐘書閣、文軒books、言幾又、幾何、西西弗、三聯(lián)韜奮、散花書院……它們與天府文化深度融合,參與塑造著城市的風格,打卡各種風格的高顏值書店已成為一種時尚的休閑方式。當書店遇到公園城市,選一本好書,點一杯素茶,手中詩書怡心,窗外花木養(yǎng)眼。
近年來,成都實體書店和閱讀空間持續(xù)生長,傳統(tǒng)書店向“書店+”融合發(fā)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實體書店不僅成為天府文化和生活美學的綜合性體驗空間,更是頻頻從既有書店空間中“走出去”,融入公園城市的肌理——進入街道、社區(qū)、高校、綠道、綠地,融入市民的生活,閱讀服務創(chuàng)新成效卓著,為書店的未來開創(chuàng)出無限多的可能。
如果說,書店展示了成都的外在氣質,博物館則是天府文化的底蘊所在。
這里既有展現(xiàn)歷史文化的金沙博物館,也有可以吃的川菜博物館……不僅數(shù)量多,類型也豐富。目前,成都市共有博物館160家,其中國有博物館50家、非國有博物館110家,非國有博物館的數(shù)量和質量均是全國城市第一。
“成都的博物館能有今天的規(guī)模和人氣,離不開成都人愛享受文化這一特征?!眹椅奈锞衷珠L單霽翔說道?,F(xiàn)在,“刷”館已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日常,背后展現(xiàn)的是這座城市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品質生活的新期待,為市民提供豐富精神糧食、增強市民文化幸福感的生動實踐。
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橋下市民正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在成都市成華區(qū)府青路三段立交橋下,原本閑置的橋下空間,被打造成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的運動空間,兒童游樂區(qū)、3人制籃球場、乒乓球場、街舞輪滑區(qū)……繽紛多彩的橋下空間不僅豐富了周邊居民們的生活,也讓城市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活力多元。成都青白江馬術俱樂部。
在成都,運動早已成為時尚的重要表達方式。近年來,成都著力打造賽事名城,成都大運會、第56屆世乒賽、2022年國際射擊聯(lián)合會世界杯(步槍和手槍)、2024年湯尤杯、2025年世界運動會……隨著一個個重磅國際賽事相繼落戶,城市硬件設施不斷自我升級,成都人的“運動細胞”也被充分激活。調查顯示,隨著城鄉(xiāng)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成都體育人口比例已達48.6%,運動方式也由體育場館,擴展到綠道、公園。同時,成都還不斷推出體育消費新場景,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舒適的運動空間,室內滑雪、戶外野營、公園騎行等都可實現(xiàn)。
3月23日,《成都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正式公布,到2025年,成都全市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比例達到50%以上,城鄉(xiāng)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shù)比例超過94%。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基本建成方便快捷、舉步可就的“5分鐘便捷健身圈”,功能齊備、類別齊全的“15分鐘功能健身圈”和服務優(yōu)質、配套完善的“30分鐘品質健身圈”。新增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1000處,各區(qū)(市)縣新建或改建符合國家、省級建設標準的體育公園不低于3個,力爭城鄉(xiāng)全民健身設施一體化、均衡化。
同時,成都將通過搭載“互聯(lián)網(wǎng)+”智慧綠道體育系統(tǒng)、打造“運動場即攝影棚”的示范性智慧場館、建設“室外智能健身房”、優(yōu)化運動成都·體育生活地圖、推行“互聯(lián)網(wǎng)+體質健康全城約”模式、完善“成都市體育鍛煉適宜指數(shù)”發(fā)布機制、開發(fā)“運動銀行”模塊,為市民提供更加智慧、便捷、舒適、新穎的健身體驗。
開放包容是成都的時尚法則,無論你追逐哪一種潮流,在這里都能找到適合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