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心
2008年,第8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授予了美國導演亞歷克斯?吉布尼的《開往暗處的出租車》 (劇照如圖),該片講述了美國在阿富汗戰(zhàn)爭期間以反恐之名設置監(jiān)獄、編織罪名非法羈押阿富汗民眾并虐待囚犯的累累罪行。
2002年10月1日,一位名叫迪粒瓦爾的阿富汗出租車司機拉著3名乘客駛出人們的視野,這輛車和這些人再也沒有回來。因為被懷疑從事恐怖活動,他們被美軍投入了美國在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監(jiān)獄中。5天后,迪拉瓦爾被宣布死亡,死因是自殺。但看到他尸體的人很難相信,因為尸體傷痕累累,滿是被虐待毆打的痕跡,尤其是腿部受傷嚴重,像被重型卡車碾壓過一樣。
該片以此事件為切入點,通過大量翔實的訪談、圖片和視頻資料,帶著觀眾一起抽絲剝繭揭開幕后的真相。觀眾也通過鏡頭親身“步入”巴格拉姆的黑獄中,感受那些令人窒息的殘酷和血腥,揭示美軍“以反恐之名,行恐怖之事”的殘忍面目。鏡頭下的監(jiān)獄中,有一種關禁閉的小黑屋,低矮狹小還不透氣,墻上懸掛著鐐銬,把犯人關進去鎖在鐐銬上的話,犯人無法站直也無法躺倒。還有特殊的刑訊室,頭頂是手指粗細的鋼絲構成的網格,犯人的手被兩只手分開銬在網格上,腳上還鎖著腳鐐,兩只腳剛剛能夠到地面。更觸目驚心的還有一種鐵籠子,很像馬戲團關老虎的籠子,但籠子四壁都滿滿地纏繞著刀片鐵絲網,里面的人稍微一動,身體就會被鐵絲網劃傷……
根據片中的訪談揭露,在黑獄中看守們?yōu)榱饲碎_囚犯的嘴可以做到無所不用其極,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折!磨。首先是在肉體i上殘害。毆打是家F常便飯,約定俗成:的做法就是用各種器械打腿,這樣穿?上囚服傷勢就不顯眼了。還有一種水刑,用專門的醫(yī)療設備向犯人鼻子里不停灌水。在精神上折磨,大部分時間里給犯人戴上頭套或眼罩,將犯人吊起來,放音量極大的狂躁音樂逼迫他們聽。在人格上矮化,脫光囚犯衣服,大聲地辱罵他們;給犯人灌大量水,強迫其尿在褲子里。在信仰上摧毀,讓獄警去猥褻囚犯。在意志上擊垮,審訊時強迫囚犯長時間站立,40多個小時不讓其睡覺……
紀錄片中,通過視覺影像將美軍的監(jiān)獄與二戰(zhàn)時期德軍的集中營以及日本的戰(zhàn)俘營進行了比較,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更讓人不寒而栗的是,一位看守對迪拉瓦爾說:“就算你現在不是恐怖分子,出去之后也是了?!边@句話讓人細思極恐,一方面這說明僅僅是因為懷疑,美軍就可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可能是無辜的阿富汗人投進監(jiān)獄,施以酷刑;另一方面,說明看守也知道這些酷刑會給囚犯帶來怎樣的傷害,會讓他們產生怎樣的恨意,會使其心理有怎樣的變化。然而,看守們并不在意,因為如果囚犯死了,潛在的威脅就不復存在了。正如迪拉瓦爾這樣,影片自始至終并沒有明確說他是否是無辜的,也沒有暗示他是否與恐怖分子有聯(lián)系,但一切已不重要,因為他已經死了。至于真相,無人關心。
該片不僅揭開了阿富汗美軍監(jiān)獄的黑幕,還延伸到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jiān)獄以及臭名昭著的關塔那摩監(jiān)獄。影片播放了一段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關于虐囚事件的表態(tài),他表示將進行調查,以便“讓世界看到自由制度、民主制度是如何運作的”。然而,一直到最后,該片描繪出的始終是一幅幅缺乏對人性的尊重、缺乏對國際法的尊重、缺乏問責制和透明度的畫面。
在紀錄片的結尾,迪拉瓦爾的家門口又過去一輛出租車,車子的背影消失在遠方;鏡頭一轉,是華盛頓街頭的一輛出租車,駛過國會大廈,又駛過華盛頓紀念碑下。讓人聯(lián)想到影片的題目,這輛出租車也是開往暗處的嗎?那里是否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