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老師,您好!向您請教一下,我看到有放射性爆炸效果的照片,是在拍攝時迅速變焦形成的,請問拍這樣效果的照片,需用什么樣的相機才行?謝謝!
拍具有放射性爆炸效果的照片,是在拍攝時快門開啟的瞬間迅速改變鏡頭的焦距,也就是說拍這種照片相機得有變焦攝影鏡頭,并且這變焦鏡頭上需要有手動調節(jié)的變焦環(huán)(無論是推拉或是旋轉調節(jié)環(huán)變焦)??筛鼡Q鏡頭的照相機好辦,選擇有手動調節(jié)變焦環(huán)的鏡頭裝上用即可。鏡頭與機身一體的照相機則需要鏡頭上設有手動變焦調節(jié)環(huán)才行,如圖1所示的兩臺照相機,銀色的索尼F717照相機是靠鏡筒一側的TW變焦按鈕來電動操控鏡頭變焦的,這種變焦方式的照相機無法在拍攝曝光時進行變焦,也就拍不了那種效果的照片了。黑色的索尼F828照相機的攝影鏡頭前端沒有手動調節(jié)的光圈環(huán),可以在拍攝快門曝光的瞬間手動改變鏡頭的焦距,就可拍出爆炸放射性畫面效果的照片了。原理不復雜,但要拍好這種效果的照片還得多試拍。
主持老師,您好!我喜歡旅游,喜歡用相機記錄旅途中的景色和風土人情,這兩年受疫情的影響沒敢外出,就買了一些旅游、地理、攝影雜志看,其中看到一些驢友和影友們寫的游記拍的照片也很過癮,特別是一些深入藏區(qū)、沙漠、無人區(qū)的歷險游記與拍攝的照片我反復地看。我雖然喜歡旅游,可年輕的時候沒有多少時間出去玩,只在退休后出去轉了幾年,現(xiàn)在的身體能力也不可能涉足探險旅游了,只能從別人的講述和所拍的照片中感受了。
待在家里的這兩年,我還買了套《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以前出版的這兩冊書雖然講的是膠片攝影,但拍攝技術并不過時,我也系統(tǒng)地學習些拍攝技術。以前旅游拍照用的是臺半自動的135膠卷相機,后來買了臺大變焦的數(shù)碼照相機,現(xiàn)在覺得這便攜的大變焦數(shù)碼照相機在家里使用就沒什么優(yōu)勢了,得買臺專業(yè)些的相機試試,不過還是要適當?shù)目紤]相機的體積和重量,便于疫情結束之后旅游時帶著用。
我在看《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這本書里講到,中畫幅照相機的鏡頭拍攝的照片焦點之外影像柔美富有空間感,并附有一張黑白示意圖,但照片印得較小,也看不出什么特別之處。不過我在想,中畫幅照相機拍的照片如此有魅力,是否應該買臺富士的中畫幅無反照相機?我看介紹說,富士的GF 110mm F2 R LM WR相當于135照相機用的87mm焦距的中焦鏡頭。請問這只攝影鏡頭用在富士中畫幅無反照相機上效果相當于135照相機的85mm F1.4還是85mm F1.8鏡頭?另外,通過看書學習我想在居住城市拍攝就不同于旅游了,旅游所拍的照片多是紀錄、紀念照片,而在自己居住的熟悉環(huán)境里并不覺得有什么可拍攝的,這攝影創(chuàng)作也得有藝術天份吧?
還有,我看到介紹說徠卡發(fā)布有Q2型記者版數(shù)碼照相機,其中有款專門拍攝黑白照片的Q2 Monochrom記者版數(shù)碼照相機,而這款數(shù)碼照相機比拍彩色照片的Q2型記者版相機還賣得貴,這是為什么?我記得過去黑白膠卷售價可是比彩色膠卷便宜。盼望能得到您們的回復,謝謝!
很多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退休之后都想去旅旅游,畢竟世界很大,干了大半輩子了,也該出去走走看看了。老年人只要能適應高原缺氧反應去西藏旅游也是可以的,只是別踏上冒險之旅途。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到處東跑西顛的,近十年來沒再出遠門,近處有濕地保護區(qū),候鳥飛來飛去,荷塘、公園也不少,拍個照片也不想出遠門了。這兩年又鬧疫情,更是要減少異地出行了。
你說的這本國內翻譯出版的《紐約攝影學院教材》,我在1987年買過一套,是上下兩冊,圖片全是黑白印刷,這套書不久就送給別人看去了。不過你說的關于此書里介紹中畫幅照相機的成像特點之內容,我有些印象,它講的是中畫幅照相機用80mm標準鏡頭拍的風景效果,原文我不記得了,其主要說的就是對焦點之外景深大小及模糊過渡的焦外影像虛柔與銳利的對比,這在視覺上令人產(chǎn)生了畫面的空間層次感。
中畫幅照相機的感光畫幅面積大,與35mm全畫幅照相機比較,其相同視場角的攝影鏡頭中畫幅的焦距要長;如35mm全畫幅照相機的標準攝影鏡頭焦距為50mm左右,而中畫幅照相機的標準攝影鏡頭焦距在80mm左右,它們在各自的機身上拍出的照片,僅是畫面透視效果一樣或者說相似,但是50mm焦距與80mm焦距的攝影鏡頭成像光學特性并不一樣,這也正是很多人喜歡用中畫幅照相機拍攝,用大畫幅相機拍攝,不只是為了大底的成像畫質,還有那視場角差不多但焦距更長的中、大畫幅攝影鏡頭的成像效果。我曾在十幾年前與一位玩大畫幅濕版攝影的朋友做過一次對比拍攝,用的是尼康FM2型135照相機、基輔60的645型120照相機,還有這位朋友帶的一臺8×10英寸大畫幅照相機,均用黑白膠卷在公園拍了構圖畫面相同的外景人像照片,三臺相機用的各自的標準視角攝影鏡頭,底片沖洗之后,大畫幅底片直接印像成照片;尼康拍的135底片和基輔拍的120底片都放大成8×10英寸的黑白照片。三張照片放在一起看著都差不多,135底片放大的照片上略有顆粒感;120底片放大的照片與8×10底片印像出的照片一樣細膩。我們把這三張照片給很多人看,135底片放大的照片因顆粒感顯得影像有些粗糙,沒人說好;在120底片放大的照片與8×10底片印像的照片對比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8×10底片印像之照片,而說120底片放大照片好的人理由是照片真清楚。當然,我們問的都不是影友。
當年對比拍攝的這三張照片我還留著了,可搬家折騰得也不知放在哪里了。正好有張用基輔120型機身裝上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制造的P6卡口Carl Zeiss Jena Biometar 120mm F2.8 MC鏡頭拍的雪景人像照片,用的是富士ISO100彩色負片膠卷(圖2、圖3),這是用最大光圈F2.8、1/30s拍攝的,相機置于三腳架上,用了枚老閃光泡打正面光,我存了好多未用過的老閃光泡,這在低速拍攝時非閃光燈可比,如它能讓飄落的雪花、雨點繼續(xù)在照片畫面上劃出短線和雨絲。
科技在發(fā)展進步,新產(chǎn)品在功能和方便使用上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某些領域的科技新產(chǎn)品卻并非是全面碾壓老產(chǎn)品,如現(xiàn)在自動化程度極高的閃光燈,它可以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優(yōu)點,但在特定的拍攝環(huán)境里終有不如老閃光泡的一面,這就叫萬一,這就談不上“全面碾壓”了。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是,現(xiàn)在到處在賣的“現(xiàn)代工藝”勾兌的白酒,比不上過去純糧釀造的白酒好。
富士中畫幅無反照相機影像傳感器的面積比120型膠片的645畫幅底片略小些,其110mm F2鏡頭的最大光圈成像效果沒有與35mm全畫幅照相機的85mm鏡頭作過比對。不過哈蘇相機的那款Zeiss PLanar FE 110mm F2鏡頭在實拍中感覺最大F2光圈時比35mm全畫幅照相機的85mm F1.8的虛化能力略強一點,但不及85mm F1.4 鏡頭的最大光圈虛化能力強。
我看到有影友把適馬的105mm F1.4 Art鏡頭轉接在富士GFX 50S Ⅱ型中畫幅無反照相機上用大光圈拍的照片,焦外虛化效果很好,這些35mm全畫幅的中長焦攝影鏡頭的像場完全能夠涵蓋富士這款照相機的43.8mm×32.9mm CMOS影像傳感器,且這款相機還具有防抖動功能。
富士中畫幅無反照相機的機身體積和重量倒是與35mm全畫幅的專業(yè)機型差不多,但其配套的鏡頭體積和重量都不小,組合起來顯然不適合旅游攜帶,開車自駕游倒是可以的。
其實中畫幅照相機拍攝的照片不一定比35mm全畫幅相機用大孔徑鏡頭拍的照片虛化明顯,但中畫幅鏡頭因自身焦距值略長,所拍的照片焦外逐漸模糊過渡形成的虛而不化之影像效果也是挺有意思的。
說起拍照的狀態(tài),外出旅游到了個陌生的新環(huán)境里,人會有新鮮感,也會激發(fā)起好奇心的;現(xiàn)在用數(shù)碼相機或照相手機拍攝也方便隨意,看見啥都想隨手按一張照片或錄段視頻。別說你有這種感覺,任何人你讓他拿著照相機旅游玩一天所拍的照片,肯定比他端著照相機在家門口溜達一天拍的照片多。但是在熟悉的居住地也不是沒可拍的內容?。∪鐖D4所示,這是新年剛過,我在街邊看到擺地攤的小販為占地而放置的一把破椅子,在陽光的斜射下很有藝術感嘛,于是用加裝了梅耶50mm F3.5老鏡頭的索尼微單數(shù)碼照相機把它拍攝下來;梅耶老鏡頭那發(fā)舊的色彩正好表現(xiàn)這把破椅子的滄桑感,陽光的暖色調加陰影的冷色調搭配得挺好的,這樣的畫面效果也是一些搞古典寫實油畫人所喜歡的。這說明可拍攝的內容非常之多,關鍵在于你發(fā)現(xiàn)了么?想拍么?
至于藝術天份嘛,這方面人與人肯定是有差異的,討論這個問題并沒什么實際意義。只能說多學習,勤思考,多觀賞別人拍攝的好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眼光。
徠卡Q2型是普通的數(shù)碼照相機,它的35mm全畫幅CMOS影像傳感器是現(xiàn)在主流的RGB馬賽克式感光芯片,其有效受光像素單元達4730萬個,每個像素單元的表面有不同的紅、綠、藍濾光鏡,其靠一紅、一藍加上兩個相鄰的綠色像素單元的感光信息混合運算合成出一個全彩色像點,缺位的相鄰像素點靠模擬插值運算補充生成相應的彩色像點。這種彩色影像的數(shù)碼照相機也可以設置成拍單色照片效果模式(所有拍彩色影像的數(shù)碼照相機都能設置拍單色圖像)。
徠卡Q2 Monochrom數(shù)碼照相機的影像傳感器與眾不同,它也是塊同樣尺寸4730萬有效受光像素單元的CMOS,但它的感光像素表面沒有彩色濾光鏡,它只接收到達表面光線的強弱,沒有色彩的信息,因而只能拍出單色照片,可以是黑白照片,也可以設定棕褐色、土黃色、藍色的輸出照片,就仿佛是過去把黑白照片通過化學藥水浸泡調成棕褐色、土黃色、藍色般。
徠卡這種拍單色影像(或叫黑白影像)的專用數(shù)碼照相機還配有橙色、黃色、綠色三枚濾色鏡,可以像過去拍黑白膠片那樣在攝影鏡頭前加裝濾色鏡來改變影調層次等效果,比較好玩。
徠卡這種相機里的單色光CMOS芯片上的每個感光像素單元都是形成影像的真實像素點,不存在模擬運算替補(自動對焦點位還是要替補一下的),其生成的影像更銳利清晰。徠卡以前就出過幾款專拍黑白(單色)影像的數(shù)碼照相機,但是這種相機的用戶很少,沒有多大的銷量,由于需求量小,我估計這種單色CMOS感光芯片也會貴些,所以這只能拍單色照片的徠卡數(shù)碼照相機賣得比同技術規(guī)格拍彩色影像的徠卡相機貴也是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
不僅是徠卡,飛思前后也生產(chǎn)過幾款專拍黑白(單色)影像的數(shù)碼后背,有的還保留了一定波長的紅外線參與感光成像,效果可比過去的黑白膠片強得多。這個問題咱就說到此吧。
今年的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多地也有本土病例出現(xiàn),還是要做好個人的防護措施。祝大家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