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第四中學 陳 玉
學生的寫作靈感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高中階段的學生要想寫出充滿情感的文章,就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多觀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寫到文章中。從高中生的寫作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也沒有充足的閱讀量,更沒有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因而在寫作時很難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yīng)運用科學合理的策略引導學生寫作。
在目前的高中寫作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的情感缺失現(xiàn)象比較常見,很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缺乏真情實感,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情感表達的方法和技巧,導致寫出來的文章不夠生動,語言和觀點的表達比較蒼白。在寫作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將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上,只講解寫作方面的理論知識,卻忽視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情感表達。
一直以來,高中作文教學都存在“模式化”的問題,比如,教師會教給學生“三段式”的寫作方法,從開頭、經(jīng)過和結(jié)尾這三個層面指導學生寫作。為了讓學生得到更高的分數(shù),很多教師會給學生提供精彩的開頭范例,要求學生按照模板寫作,期望用精彩的開頭抓住閱卷教師的眼球。
一篇文章的開頭固然重要,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只關(guān)注開頭,習慣用華麗的辭藻來使開頭、結(jié)尾更精彩,而忽視中間的部分,從而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內(nèi)容不精彩。而一篇文章的情感表達往往在中間。教師采用“三段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固然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高的分數(shù),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達,這使得高中作文教學偏離了正軌,沒有抓住寫作教學的核心。
對于一篇作文來說,內(nèi)容和情感表達才是核心,但在現(xiàn)階段,教師對這部分的指導缺失,強調(diào)寫作技巧,導致學生也沒有認識到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在寫作時忽視情感表達。
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也缺少對情感表達方面的評價,更多地是從語句表達、文章結(jié)構(gòu)布局以及思想觀點的表達方面評價學生作文,對情感表達不夠重視。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大多都是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文章,因為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專家精心挑選的,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知識儲備情況。在講授這些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文章中的句子并讓學生反復揣摩,并對這些句子進行探究,讓學生感受句子傳達的情感;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及時反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教師給學生講解或者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當然,除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章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并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讀書筆記,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寫作技巧與素材。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讀書分享會,鼓勵學生在空閑時間多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加深閱讀體驗,豐富自身的情感,這樣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就能做好情感表達。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多元化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為表達情感奠定基礎(chǔ)。比如,教師在指導“人物描寫”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的人物,像果農(nóng)、交警、清潔工、流浪漢等。學生在觀看課件圖片后,可以談?wù)勛约旱母惺?,并將自己的感悟滲透到人物描寫中,字數(shù)不用太多,200字到300字即可。這樣反復練習,學生就可以提升情感表達的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yè):尋找生活中令人感動的瞬間。在具體的寫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在空閑時間運用手機、單反等設(shè)備,拍攝生活中令自己感動的瞬間,并在照片后面寫下自己的感受;又或者,學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luò)搜集一些令自己感動的生活照片,在筆記本中記錄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素養(yǎng)。
在寫文章時,學生要想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應(yīng)掌握必要的寫作手法。比如,在表示很開心時,大部分學生都會用“興奮”等詞匯。很明顯,這是學生表達自己情感的形式。不過,這樣的表達太過傳統(tǒng),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很難憑借這些詞匯感受到作者的實際情感。學生如果這樣表達,就能增強表達效果:身上的細胞鬧得我滿屋子亂轉(zhuǎn),我都想告訴如來佛祖此刻的興奮心情了。通過上述案例,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運用恰當?shù)姆绞綄懽鳎軌蛎鞔_表達出實際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寫作方法,引導他們靈活運用這些寫作方法,并進行“微練習”,也就是讓學生圍繞一種情感寫一個段落。反復練習,學生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
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并不了解寫作的意義,認為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就可以了。因此,他們?nèi)鄙贊夂竦膶懽髋d趣,在寫作時總是機械地拼湊。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寫作的意義,讓他們明白寫作就是運用紙和筆將情感表達出來,是作者與讀者之間情感與思維的互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的定位,讓他們關(guān)注自我,勇于表達自我。
另外,很多學生對寫作存在畏懼心理,不敢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教師要想辦法克服學生的畏懼心理,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說出對某件事的看法和見解,可以是國家最近發(fā)生的大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如果學生表現(xiàn)良好,教師就可以適當給予行鼓勵。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克服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加強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表達出真情實感。
情感是人獨有的特點。良好的情感表達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寫作教學應(yīng)該注重加強學生的情感交流。寫作是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因此,情感表達對寫作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yīng)該注重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知識時應(yīng)該遵循原點思維,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違背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教師也不能影響學生的情感,只需在大方向上引導學生就可以了,只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就可以。
要想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在作文命題環(huán)節(jié),教師就要注重情感,給學生提供交流情感的機會。機械式的命題并不能提升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面對機械式的命題學生根本就沒有交流情感的熱情。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十九大報告為素材寫一篇議論文,大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只會說一些套話,沒有從實際意義去理解素材。如果將作文題目變?yōu)椋皬膶嶋H生活中感受十九大”,讓學生將平常的生活融入到文章中,借助生活中的變化理解十九大,學生就可以感受到十九大的本質(zhì),在寫作時就能抒發(fā)真情實感。
大部分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不注重積累寫作素材,不愿意觀察生活,更別說思考生活了,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背誦作文模板。這樣的學習方式并不能完善學生的思維品格。比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話明明可以給文章增加文采,但學生卻不知如何運用;明明充滿哲理,但學生根本不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不能深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也不能感受作者當時的心境。怎樣讓學生從生活中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并引導學生深刻挖掘素材,也是教師應(yīng)認真思索的問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升學生的觀察與探究能力。比如,感動中國人物飛行員張超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航天事業(yè),令人感動。怎樣讓學生也“心動”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整理張超的事跡,在小組中展開討論,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寫作中的情感表達要求學生在寫作時要產(chǎn)生情感,在學生正式寫作之前,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激活學生的情感。
(1)基于學情
激活學生的情感應(yīng)該建立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chǔ)之上,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情不同,教師要從班級的實際狀況出發(fā)分析學情。教師要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情感表達現(xiàn)狀進行分析,總結(jié)學生在情感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比如,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為什么沒有真實情感、學生的作文為什么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等。寫作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yīng)該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要多分析、多觀察,融入學生的生活中。
(2)開發(fā)資源
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也非常關(guān)鍵,教師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寫作資源。除了寫作專題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將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在一起,利用教材中的閱讀素材來指導寫作,引領(lǐng)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積累寫作方法,讓學生思考課文中作者是如何表達情感的,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等,讓課文成為學生寫作的良好示范。
另外,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也是寫作的重要源泉。學生在寫作時感到?jīng)]有內(nèi)容可寫,這與缺乏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有很大關(guān)系,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知能力較差,就無法從生活中找到寫作素材。文字是一種特殊的載體,它能夠承載人的情感和思想,學生只有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寫出動人的作品。如果學生思維不夠清晰,情感空洞,那么寫出來的作文自然無法打動讀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校內(nèi)外生活中開發(fā)寫作資源:對于校內(nèi)生活而言,校園的風景、同學間的情意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都可以深度開發(fā),成為寫作資源;對于校外生活而言,學生對社會事件的看法、對家庭生活的感悟等也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資源。
(3)確定題目
學生寫作的情感表達要圍繞題目展開,現(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特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在確定作文題目時,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千篇一律的作文命題方式,可以從學生感興趣或者有想法的事件出發(fā)來確定題目。
教師要及時轉(zhuǎn)變寫作教學行為,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寫作,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讓他們寫自己感興趣的作文,這樣學生才能積極表達情感。教師要改變作文命題的方式,可以和學生一起來確定作文主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將選擇權(quán)和自主選交給學生。對于自己選擇的作文主題,學生往往更有感想,在寫作時可以更好地表達情感。
寫作實際上是學生表達情感和傾訴觀點、想法的過程,寫作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不僅要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利用文字表達情感的規(guī)則和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理解生活,以此來找回寫作過程中丟失的情感。
(1)觀察生活,填補情感
雖然高中寫作的體裁更加豐富,學生不僅要寫好記敘文,還要學習怎樣寫議論文,掌握用論據(jù)支撐自己論點的方法,但無論是哪種體裁的寫作,都不應(yīng)脫離現(xiàn)實生活。
對于議論文寫作而言,論點和論據(jù)都應(yīng)該是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思考的結(jié)果,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人物,并對一些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進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抓住細節(jié)。觀察的對象不僅是景色、物品和人物,還包括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對于生活現(xiàn)象揭示的問題以及背后的原因都要深入分析,在觀察分析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素材,豐富情感體驗。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隨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積累更多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充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2)分解生活,細化情感
在觀察生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某一個角度進行分解,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具體和細化。分解生活要求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不僅從整體觀察,還要從各個細節(jié)出發(fā)來細致觀察。教師要將學生的感官調(diào)動起來,讓學生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耳朵聽,用心感受。寫作時的情感表達應(yīng)該是細膩的,而這種細膩的情感往往是在對生活細節(jié)的思考中形成的。
(3)寫作實踐,傾吐情感
寫作本身也屬于實踐性活動,教師要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為學生寫作實踐中的情感傾吐奠定基礎(chǔ)。比如,在寫記敘文時,要確保學生在寫作時能夠表達真實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要開展相應(yīng)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在寫議論文時,教師也應(yīng)該與學生交流、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入分析,形成更深刻的見解,并且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用現(xiàn)實中的素材和案例支撐自己的觀點。在交流、討論時,教師也要為學生設(shè)計情境,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為寫作實踐中的情感抒發(fā)做好鋪墊。
從某種程度上看,寫作就是創(chuàng)作者探究、整理與輸出情感的環(huán)節(jié)。在一般情況下,充滿情感的文章更容易打動讀者,作品的質(zhì)量也更高。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表達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