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攀,張惠林,劉 海,蘇 娟
肝腎囊腫是由先天遺傳因素或后天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肝臟和腎臟囊腫[1]。通常,囊腫是在體檢影像學檢查時檢出,是發(fā)病率較高的肝腎良性疾病[2]。當肝腎囊腫體積較小時,一般無需進行特殊處理[3]。隨著囊腫體積的增大,可出現(xiàn)腹脹、腰痛、皮膚和鞏膜黃染、尿路感染或血尿等癥狀[4]。以往,臨床治療肝腎囊腫多以開腹開窗減壓術和腹腔鏡開窗減壓術等手術治療為主,但因其創(chuàng)傷較大且術后恢復較慢,臨床已少用[5]。近年來,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介入技術的發(fā)展,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囊腫內(nèi)注射硬化劑已成為臨床治療肝腎囊腫的主要方法,可通過刺激肝腎囊腫囊壁,使其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反應,促進囊壁皺縮相貼,達到消除囊腔的目的[6]。臨床常用硬化劑包括無水乙醇和聚桂醇注射液,其中無水乙醇具有價值低廉的優(yōu)勢,但應用的并發(fā)癥較多且治療后囊腫復發(fā)率較高[7]。聚桂醇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可使囊腫硬化、萎縮,具有微創(chuàng)、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8]。本研究比較了在超聲引導下應用無水乙醇或聚桂醇硬化治療肝腎囊腫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診治的肝腎囊腫患者72例,男44例,女28例;年齡為38~62歲,平均年齡為(53.59±3.47)歲。納入標準:符合肝腎囊腫診斷標準[9],有腰腹部疼痛和腹脹等癥狀,經(jīng)B超檢查囊腫直徑≥5 cm。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礙、合并多囊肝、多囊腎、存在惡性腫瘤或心理、精神疾病、對無水乙醇或聚桂醇過敏者。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術前,患者禁食水4 h,使用Philips IU22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探查囊腫位置、大小和形態(tài),確定最佳皮膚穿刺點,測量穿刺點與囊腫的距離,進一步確定最佳進針深度和角度。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超聲引導下進針穿刺,確認針尖進入囊腔后,拔出穿刺針芯,接上延長針管和注射器,抽吸囊液并記錄液體量。將抽出的囊液置于抗凝管,送檢。抽盡囊液后,注入適量的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抽出,確認囊液蛋白試驗陽性時,分別注射無水乙醇(無錫市晶科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純度99.7%)或聚桂醇注射液(陜西天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45)治療,其中注入的乙醇量為抽出囊液量的25%。在注射無水乙醇后,保留5 min,抽盡,反復治療3次,再注入無水乙醇1 mL保留于囊腔內(nèi),拔出穿刺針;在注射聚桂醇后,將液體保留在囊腔內(nèi),拔出穿刺針。治療后,立即消毒,用敷料覆蓋穿刺點并局部加壓30 min,留觀患者1 h無不適時,轉運回病房。
1.3 療效評判標準[10]術后6個月復查超聲,1)治愈:肝腎囊腫均消失;有效:肝腎囊腫體積縮小超過50%;③顯效:肝腎囊腫體積縮小超過30%;④無效:肝腎囊腫體積縮小小于30%或無明顯變化。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肝腎囊腫體積縮小率[11]=(治療前肝腎囊腫體積-治療后肝腎囊腫體積)/治療前肝腎囊腫體積×10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聚桂醇治療組有效率為94.4%,與乙醇治療組的91.7%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圖1、表1)。
圖1 腎囊腫患者超聲表現(xiàn)A:治療前;B:治療后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術后囊腫體積縮小率比較 聚桂醇治療組肝腎囊腫患者囊腫體積縮小率顯著高于乙醇治療組(P<0.05,表2)。
2.3 兩組肝腎囊腫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聚桂醇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乙醇治療組(P<0.05,表3)。
表2 兩組術后囊腫體積縮小率比較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肝腎囊腫是臨床常見的良性占位性疾病,可單發(fā)或多發(fā),且生長緩慢[12]。本病發(fā)病原因暫不明確,囊腫體積較小的患者常無明顯的癥狀[13]。囊腫體積增大壓迫周圍器官或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可出現(xiàn)腰痛、腰脹等癥狀[14]。硬化治療指利用硬化劑破壞囊腫囊壁細胞,使其脫水、凝固和變性,促使囊壁粘連、纖維化,直至閉合,達到粘連肝腎囊腫的目的[15]。硬化治療適應范圍較廣,對腹盆腔臟器內(nèi)直徑超過5 cm的單發(fā)或多發(fā)囊腫均可行硬化治療[16]。超聲對腹盆腔囊性病變診斷極為敏感,在超聲引導下對囊性病變進行穿刺,并抽取囊液進行生化、細菌學和細胞學檢查,可確定囊性病變的性質(zhì)[17]。超聲引導下穿刺硬化治療因其具有操作簡便、微創(chuàng)、手術時間短、并發(fā)癥少和療效確切等優(yōu)勢,在肝腎囊腫的臨床治療方面應用廣泛[18],但對于肝腎囊腫治療過程中硬化劑的選擇臨床尚未達成統(tǒng)一的意見。本研究比較應用無水乙醇與聚桂醇兩種硬化劑臨床治療的療效,結果顯示,聚桂醇治療組囊腫消失或明顯縮小發(fā)生率為94.4%,與乙醇治療組的91.7%比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種硬化劑治療均有效。無水乙醇是常用的硬化劑之一,可使囊腫脫水,促進囊壁細胞壞死,但因其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常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后短期內(nèi)出現(xiàn)局部疼痛、醉酒樣現(xiàn)象,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9]。聚桂醇是一種由十二醇經(jīng)乙氧基化而來的新型清潔類硬化劑,可在囊腫血管內(nèi)形成血栓[20],通過血栓阻塞血管引起囊腫血供不足,進一步促進囊腫壞死[21]。研究顯示,無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療卵巢子宮內(nèi)膜異位囊腫患者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2],提示聚桂醇和無水乙醇可以應用于治療肝腎囊腫患者。有研究表明,內(nèi)鏡超聲引導下聚桂醇治療胰腺囊腫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本研究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治療肝腎囊腫患者,在術后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復查發(fā)現(xiàn)囊腫體積縮小率顯著高于無水乙醇治療組,提示與無水乙醇硬化比,采用聚桂醇硬化可有效縮小囊腫體積,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有人研究顯示,采用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療甲狀腺囊性和囊實性結節(jié)也療效確切,可有效提高囊腫平均體積縮小率[23],提示聚桂醇具有促進各種器官囊腫體積縮小的作用。我們認為,聚桂醇可通過化學作用原理破壞肝腎囊腫血管內(nèi)膜,使血管及其周圍組織形成無炎癥的瘢痕,最終形成纖維條索,達到封閉囊腫的目的。本研究在聚桂醇治療組將聚桂醇注射液保留于囊內(nèi),可以在囊液抽吸后保持持續(xù)對囊腫的壓力,提高了局部藥物作用濃度。聚桂醇為泡沫制劑,可增加其與囊腫血管壁的接觸面積[24],穩(wěn)定囊腫內(nèi)藥物濃度,同時具有對人體影響較小的優(yōu)勢[25],顯著提高了囊腫體積縮小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聚桂醇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顯著低于無水乙醇治療組的27.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聚桂醇注射液治療肝腎囊腫患者可有效降低發(fā)熱、囊內(nèi)出血、醉酒樣反應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應用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療肝腎囊腫患者可提高囊腫平均體積縮小率,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超聲引導下使用無水乙醇硬化比,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未分析了囊腫直徑≥10 cm的肝腎囊腫患者在超聲引導下使用無水乙醇或聚桂醇硬化治療的臨床療效差異,也未對不同年齡和基礎疾病患者進行分層分析,后續(xù)仍需加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