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許淞靖(1998-),女,漢族,山西晉中人,西安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摘 要:本文采用自建小型語料庫的方法,使用Hyland(2005a,b)的分析框架,對比分析國內外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中作者立場標記語的分布特征,探究其異同。經研究發(fā)現(xiàn),國外碩士論文摘要中的立場標記語使用頻率均顯著高于國內,其中以自我提及語差異最為明顯。結果表明,在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方面我國二語習得仍與母語國家有較大差距。
關鍵詞: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立場標記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83
0 引言
摘要是一種獨立的語篇結構,它的功能除了傳遞信息之外,還有能夠表達作者對研究主題的態(tài)度,其目的在于說服讀者接受自己立場觀念和研究結果。立場標記語是學術論文作者吸引讀者并勸服讀者所采用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近年來,對學習者立場標記語的使用研究逐漸成為一個學術熱點,引來眾多學者關注。吳格奇(2010)分析了英漢各30篇期刊論文結論部分的立場標記語的使用差異;Hyland(2002)學者研究了學習者的論文和期刊論文中立場標記語的使用頻率;一些研究者(如Lee 2016)分別對比探究了中國學生和本族語學生議論文和學術論文中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情況……立場標記語的實證研究主要關注了二語習得者立場標記語使用,關于中外的對比研究較少,已有的對比研究也大多集中在論文的引言、研究方法、結果部分,對論文摘要部分的研究也偏少,因此還有許多未知的地方需要我們探索研究?;诖爽F(xiàn)狀,筆者使用Hyland的分析框架,對比分析國內外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中作者立場標記語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異同,以期結果能對我國學習者英文摘要撰寫提供幫助。
1 理論框架
作者立場是體現(xiàn)學術語篇中作者和讀者互動中作者導向的語言特征(Hyland 2005a: 178)。作者立場標記語一般分為四種類型,即模糊限制語、強勢限定語、態(tài)度標記語和自我提及語,分別有不同的語言功能。
模糊限制語提供討論的可能性,表達作者對命題持可能性的態(tài)度,主要有認知情態(tài)動詞(might,may)、認知動詞(suggest,argue)、認知副詞(often)、認知形容詞(large)等;強勢限定語表達作者對命題內容的確定程度,其主要作用是強調,主要有認知情態(tài)動詞(should,must)、認知動詞(identify,show)、認知副詞和形容詞(definitely,certain);態(tài)度標記語顧名思義常用來表達作者對文中觀點的態(tài)度,主要涉及態(tài)度動詞(agree)、態(tài)度形容詞及副詞(surprisingly,surprising)、價值評價形容詞(important);自我提及語是指第一人稱代詞以及the writer,the author等作者自我指稱的語言標記。
2 研究問題與方法
2.1 研究問題
本文的研究問題為:(1)國內外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中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情況如何?(2)國內外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中4種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有何異同?
2.2 語料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自建兩個小型語料庫,國外碩士學位論文摘要語料庫(以下簡稱ETAC)語料來自國外某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摘要隨機共30篇,字符11034個;國內碩士學位論文英文摘要語料庫(以下簡稱CTAC)語料來自國內某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摘要隨機共30篇,總字符13498個。
將四個類型標記語詞表依次導入語料庫檢索軟件AntConc中,分別在兩個自建語料庫中進行檢索,然后使用索引行功能核查,刪除不符合立場標記功能的詞語。
3 研究結果及討論
3.1 總體分布情況
ETAC和CTAC兩個語料庫中共檢索到立場標記語58種,其中模糊限制語24種,強勢限定語12種,態(tài)度標記語13種,自我提及語9種。結果顯示,國外碩士論文摘要中的立場標記語使用頻率顯著高于國內,其中以自我提及語差異最為顯著,具體見表1。
從結果來看,我國使用立場標記語數(shù)量遠不及國外學習者,國外共計398次,而國內僅252次使用。而四種立場標記類型中,國外碩士論文摘要中立場標記語使用自我提及語最多,占比32.91%,其次是模糊限制語和強勢限定語,使用態(tài)度標記語相對較少。國內碩士論文英文摘要中立場標記語使用模糊限制語及強勢限定語較多,頻數(shù)分別為90和86,使用態(tài)度標記語及自我提及語較少。
四種類型立場標記語及總量卡方檢驗值對應的顯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均具有顯著性差異。模糊限制語及強勢限定語差異較小(P值在0.05-0.01之間);態(tài)度標記語差異水平一般(P值為0.01);自我提及語差異最為顯著(P值小于0.01);總體來說,國內外碩士論文英文摘要中立場標記語使用具有顯著差異性。
3.2 模糊限制語
結果顯示,國外碩士論文摘要中傾向于使用認知副詞(高頻使用的有most 21次,likely 13次,further 11次)、認知情態(tài)動詞(could 8次)、認知動詞(suggest 6次)來表達作者立場。這是因為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的寫作習慣是多用情態(tài)動詞表達個人判斷,利用其語氣平緩的特性對讀者進行勸說,使自己的觀點易于被讀者或答辯老師接受。而國內碩士論文英文摘要中傾向于使用認知形容詞(main 17次)、認知副詞(most 12次,mainly 8次,frequently 7次),用它們來表達不確定性和限定性立場,增加文章的科學性,也就是說,作者對自己的研究結果持保守的態(tài)度,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main”及“mainly”,如“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這句話中main所起的作用就是用來限定研究的內容。但是根據(jù)出現(xiàn)頻率推測,可能存在過度使用現(xiàn)象。
3.3 強勢限定語
總的來說,國外碩士論文摘要中傾向于使用匯報動詞find(23次),identify(20次),show(11次),focus(11次)以及認知名詞total(9次),evidence(9次)來呈現(xiàn)研究結果,用客觀揭示這種說法來表達研究的確定性,這樣的說法更易被讀者接受和相信,這樣可以輕松達到勸服讀者的目的。而國內碩士論文摘要中主要使用匯報動詞、認知形容詞total(10次),certain(9次)和情態(tài)動詞,其中主要使用should(12次),在強調客觀性的同時使用情態(tài)動詞強調觀點和建議的“必要性”,如“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unishment basis of abettor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這句話中就是用should來強調教唆犯罪的處罰原則。
3.4 態(tài)度標記語
總的來說,態(tài)度標記語的使用是四種立場標記類型中數(shù)量最少的,由結果可知,國外碩士論文摘要中多使用價值評價形容詞及副詞共45次,如important, significant, significantly;態(tài)度副詞even 6次以及態(tài)度動詞prefer 4次等,而國內較國外所使用的態(tài)度標記語種類(僅提到7種)及頻數(shù)(僅43次)都較少,多使用價值評價形容詞、價值評價副詞及價值評價名詞。
3.5 自我提及語
自我提及語是四種立場標記類型中國內外差異最為顯著的一種,其顯著值為0.000。在數(shù)量上,國外使用自我提及語大大多于國內,國外共計131次但國內僅33次,尤其是第一人稱“I”的使用最多,有56次,如“In this chapter, I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這樣的用法大量出現(xiàn),而國內“I”的使用僅有兩次。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中外兩種不同的文化,英語國家作者更多使用較多的自我提及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結論,將自己即研究者本身放在主體地位,給自己的觀點貼上權威的標簽,通過凸顯自己使得自己的研究結果能夠說服讀者;與英語文化凸顯“自我”不同,中國文化是“無我”文化。我國學習者在撰寫英文摘要的時候受到我們固有文化思維的影響,會回避使用I和We等第一人稱代詞這樣凸顯自我的語言,轉而選擇this study這種間接、抽象的名詞指稱自己,使自己的表達看起來更客觀,這樣的做法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既定規(guī)則,不能使用主語人稱代詞,認為這樣會使研究結果不夠客觀、科學,這其實是一種不太好的現(xiàn)象。
4 結語
本研究分析了國內外碩士論文中英文摘要立場標記語的使用特點,比較了二者模糊限制語、強勢限定語、態(tài)度標記語及自我提及語4種立場標記在具體使用上的異同。結果顯示,國內外4種立場標記語的使用均具有顯著性差異,以自我提及語差異最為顯著。根據(jù)研究可知,我國學習者的二語習得水平還有待提高,正確使用立場標記語,不僅可以幫助中國學者更好地介紹自己的學術研究從而吸引更多讀者注意,還可以推動中國學術寫作的發(fā)展,令大家的論文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Hyland,K.Authority and invisibility: Authorial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8):1091-1112.
[2]Lee,J.J.&L.Deakin. Interactions in L1 and L2 undergraduate student writing: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in successful and less-successful argumentative essay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16,(7):21-34.
[3]Hyland,K.Metadiscourse: Exploring Writing in Interaction[M].London: Continuum,2005.
[4]吳格奇.英漢研究論文結論部分作者立場標記語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4):46-50.
[5]李星辰.基于學識水平的高中生英語寫作中立場標記語比較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