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高珍妮(1997-),女,漢族,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沈陽工業(yè)大學,研究方向:訴訟法學。
摘 要:2012年,《民事訴訟法》新設了第三人撤銷之訴這一權利救濟途徑,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完善了案外人權利救濟制度,但與已有的案外人申請再審途徑在適用上存在競合。因此,結合第三人權利救濟制度設計、兩種救濟程序間的異同以及學理上的討論、法律上的相關規(guī)定厘清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關系對于協(xié)調(diào)二者在實踐中的適用,最終實現(xiàn)立法目的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第三人撤銷之訴;案外人申請再審;競合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68
為保護案外人權益,我國先后設立了多種案外人權利救濟途徑,其中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在適格主體、適用程序、制度效果等方面存在差異,難以形成替代關系,但二者功能上卻存在共鳴,因此在實踐中存在競合的情況。為合理處理二者間的適用關系,以指導第三人救濟受損權益,節(jié)約司法資源,實現(xiàn)立法目的,法律規(guī)定二者為選擇適用關系,根據(jù)啟動程序先后進行選擇適用。
1 案外人權利救濟制度概述
我國當前主要設置了四種民事案外人的事后權利救濟途徑:即執(zhí)行異議、執(zhí)行異議之訴、案外人申請再審、第三人撤銷之訴。
1.1 執(zhí)行異議與執(zhí)行異議之訴
執(zhí)行異議與執(zhí)行異議之訴是案外人請求排除不當?shù)膹娭茍?zhí)行的救濟途徑。根據(jù)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執(zhí)行異議分為執(zhí)行標的異議和執(zhí)行行為的異議。若執(zhí)行標的異議被駁回,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形:案外人認為不當?shù)膹娭茍?zhí)行與原裁判有關,可申請再審;若不當?shù)膹娭茍?zhí)行與原裁判無關,則案外人可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通過訴訟途徑撤銷或終止不當?shù)膹娭茍?zhí)行。若執(zhí)行行為的異議被駁回,案外人可向上級法院申請復議。執(zhí)行異議除程序自身的功能價值外,也是執(zhí)行異議之訴的前置程序,同時還是用于區(qū)分案外人申請再審及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啟動的一項關鍵程序。這兩種救濟途徑都適用于案外人權利受到損害與原裁判無關的情況。
1.2 案外人申請再審
為更好地保護案外人權益,2007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在第204條設立了案外人申請再審作為一項案外人權益救濟途徑。根據(jù)現(xiàn)有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案外人申請再審主要包括規(guī)定在《民事訴訟法》第227條中的執(zhí)行中的案外人申請再審,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中所規(guī)定的執(zhí)行外的案外人申請再審。
1.3 第三人撤銷之訴
2010 年前后,虛假訴訟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民事訴訟中,并呈現(xiàn)出逐步擴大、蔓延的態(tài)勢。債務人為轉(zhuǎn)移財產(chǎn)、 逃避執(zhí)行是虛假訴訟中相當突出的一種類型。而再審作為一種糾錯程序,啟動非常困難,正當性也備受爭議。因此,2012年《民事訴訟法》做出修改,在當事人部分的第56條增加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內(nèi)容,以進一步保護受原生效裁判侵害的第三人權益。
2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關系
2.1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對比分析
2.1.1 適格主體不同
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主體,為非因自身原因未參與訴訟,且其民事權益因原案件處理結果受到損害的原訴訟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而申請再審的案外人不僅包括前述的第三人,也包括原訴訟遺漏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和其他案外人。
2.1.2 適用程序不同
第三人撤銷之訴本質(zhì)上是一個新訴,因此應按照第一審普通程序來進行審理,且第三人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上訴或申請再審,而案外人申請再審實質(zhì)上是對于可能存在錯誤的原判決的一種糾錯程序,一般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來進行審理。此外,一旦選擇案外人申請再審程序作為救濟途徑,則意味著喪失了審級利益,不能再上訴或申請再審。
2.1.3 制度效果不同
盡管第三人撤銷之訴和案外人申請再審均有糾正錯誤的原生效判決這一功能,可產(chǎn)生顛覆原生效裁判的法律效果,但其對于原裁判的影響范圍和程度上卻存在差異。第三人撤銷之訴僅涉及第三人提出撤銷請求的部分,在審理中可能發(fā)現(xiàn)除第三人請求部分以外的其它部分也存在錯誤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需結合審判監(jiān)督程序進行處理。案外人申請再審的,當案外人為原審遺漏的必要共同訴訟人時,對原案件進行全面審理,其他的案外人提起再審的,僅審理其對原判決提出異議部分的合法性。
2.2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競合
第三人撤銷之訴和案外人申請再審在功能價值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二者盡管在適格主體方面并不完全重合,但第三人作為兩種救濟途徑共同保護的適格主體,對于啟動何種程序救濟權利應當具有意思自治的自由,因此,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在適用上存在競合,但同時為了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及第三人濫用權利,需要對該種程序選擇權加以限制。
3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關系處理
3.1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學術爭議
對于如何處理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之間的關系,一直存在爭議,主要有“取代說”“并存說”兩種觀點。
主張“取代說”的學者主要側(cè)重于從二者功能價值入手,認為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都是向因原生效裁判導致權益受到損害的案外第三人提供救濟。有學者認為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一項新的法律制度,其在司法實踐中并未起到應起的作用,盡管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數(shù)量逐年增多,但結合其所需訴訟成本和司法資源來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處理結果可以用“聲稱者多,證實者少”來概括,遠未實現(xiàn)立法者預期的立法目的。還有學者認為,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適用要求當事人在不同程序階段選擇不同的救濟途徑在理論上沒有依據(jù),不具合理性,此外,結合現(xiàn)有規(guī)定分析,案外人申請再審僅適用于給付判決的撤銷,而第三人撤銷之訴無此限制,故第三人撤銷之訴能夠涵蓋案外人申請再審這一途徑的適用范圍,案外人申請再審無存在之必要。
主張“并存說”的學者則更關注二者在適用上存在的差異,認為兩種程序盡管存在競合,但仍然應關注其適用上的差異,兩種制度并存一方面能夠更好地保護案外第三人權益免受惡意訴訟侵害,另一方面賦予案外第三人程序選擇權也能夠讓其能動的選擇糾紛解決途徑。當然,在兩途徑并存的情況下,要對其選擇適用進行限制,防止程序濫用。
3.2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實踐處理
2015年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03條中明確了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為選擇適用關系,但程序啟動后案外人不再享有程序選擇權,而執(zhí)行異議是否已提出是案外人進入何種程序的關鍵。這一內(nèi)容在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中也再次得到了明確和重新解釋。
4 重構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間的關系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兩種案外第三人權利救濟程序的產(chǎn)生,是為了保障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受損的案外第三人,追根溯源是出于抑制既判力的不利擴張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由于民事訴訟本身存在相對性、封閉性特征,社會關系卻相互關聯(lián),具有復雜性,基于此,民事訴訟判決效力有擴張趨勢。但是,對于未參與原判決過程的人而言,受到裁判的拘束是明顯不利的,因此,需為案外第三人設置權利救濟程序,以彌補其在訴權行使過程中的路徑缺失。同時,設置案外第三人權利救濟途徑也是糾紛一次性解決與保障程序權利的協(xié)調(diào),追求糾紛一次性解決這一目標應賦予受裁判不利影響的人必要的程序權利,以維護其合法權益,而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途徑的設立正體現(xiàn)了這一內(nèi)涵。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在適格主體、適用程序、制度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別,二者不能夠簡單地彼此取代,而應為并存關系?,F(xiàn)有規(guī)定中也持此種觀點,認為二者應由第三人選擇其一適用,這一規(guī)定不僅給予了第三人意思自治的自由,同時也可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這兩種途徑作為民事案外人的權益救濟途徑,當前仍并未實現(xiàn)相互密切配合,實現(xiàn)各自的程序價值,反而因其適用上存在競合,導致混亂和司法資源的浪費。因此,應當協(xié)調(diào)二者間的關系,并對民事案外人權益救濟制度進行反思及重構。
此外,這兩種救濟途徑當前仍有不足之處,需要在厘清二者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完善。就案外人申請再審這一權益救濟途徑而言,除第三人及原審遺漏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外的案外人以外,即其他案外人只有在進入執(zhí)行程序時,提出書面執(zhí)行異議被駁回后才可提出再審申請,而執(zhí)行程序外,其并不具備申請再審資格。此外,即便案外人啟動了再審程序,在審理中因案外人所提出的認為原裁判錯誤損害自身合法權益的事由并不是法定的再審事由,其訴訟請求很難得到支持。就第三人撤銷之訴這一權益救濟途徑而言,是否能在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時一并提出損害賠償?shù)脑V訟請求,抑或另行提起損害賠償之訴,在法律中尚未明確。
參考文獻
[1]王毓瑩,史智軍.案外人權利救濟制度之相關疑難問題辨析——以全國法院第九次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為視角[J].法律適用,2020,(07).
[2]崔玲玲.論民事訴訟中第三人撤銷權的行使方式[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9(05).
[3]王約然.虛假訴訟程序救濟論[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9,(03).
[4]楊衛(wèi)國.論民事訴訟第三人權益救濟制度系統(tǒng)之重構——以案外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為中心[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3).
[5]張衛(wèi)平.既判力相對性原則:根據(jù)、例外與制度化[J].法學研究,2015,(01).
[6]汪暉.案外人申請再審制度的價值定位[J].法律適用,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