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雪瑞(1995-),女,漢族,四川成都人,黑龍江大學,研究方向:中日關系史。
摘 要: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出于掠奪中國東北地區(qū)資源及與俄國爭霸東北亞的目的出發(fā)對鴨綠江沿岸的森林資源進行了詳盡的調查。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開始將掠奪鴨綠江沿岸的森林資源計劃轉入實施階段。1905年,與清政府簽訂《中日合辦東三省事宜條約》,日本獲得在鴨綠江右岸建立木材廠的權利;1908年,成立了中日合辦公司——鴨綠江采木公司。公司名義上是中日合辦,實際上日本居主導,日本利用該公司大略掠奪鴨綠江中國側的森林資源,是日本經(jīng)濟侵略中國東北的工具。
關鍵詞:鴨綠江采木公司;中日關系;經(jīng)濟侵略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13
1 日俄爭奪鴨綠江流域森林資源
鴨綠江右岸森林資源豐富,這與清朝的“封禁”政策有很大關系。清軍入關之后東北地區(qū)被清政府視為“龍興之地”,在鴨綠江流域實行“四禁”政策,即“禁漁獵,禁砍伐,禁采礦,禁農(nóng)牧”,因此大量原始森林得以保留,同時鴨綠江沿岸森林區(qū)是中國與朝鮮的天然邊界線。同治年間山東等地大旱,大量難民聚集到鴨綠江下游一帶,他們?yōu)榱松嫶笠?guī)??撤チ帜?,政府無力制止,“封禁政策”受動搖。至1874年清政府宣布“東部地帶全部開禁”。第二年,“東溝木稅總局”在大東溝成立,標志著鴨綠江伐木業(yè)的全面開放;1903年,鴨綠江木材出產(chǎn)量達到全國木材供應量三成左右,鴨綠江伐木業(yè)的稅收成為清政府及地方政府的重要稅收之一。1878年,經(jīng)東邊觀使陳海珊奏請弛禁收捐,鴨綠江木業(yè)乃興。1902年,官商創(chuàng)辦了資本為20萬兩的“東邊道木植公司”。以東邊道臺為監(jiān)督,貸借伐木資金,保護木把,監(jiān)督木商,征收木稅,甚得地方人民之信任,頗極一時之盛。鴨綠江中國側的伐木業(yè)初具規(guī)模。后來公司官員欺壓良民中飽私囊,招致不少當?shù)厣倘嗣癖娫购?,最終在日俄勢力下逐漸衰落。
鴨綠江沿岸豐富的資源為日俄兩國所覬覦,甲午戰(zhàn)爭后日俄兩國將掠奪鴨綠江森林資源的計劃付諸實施,其中日本將矛頭指向了鴨綠江中國側森林資源。中朝交界的鴨綠江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和沿岸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推行“遠東政策”的俄國所覬覦。1896年,俄國與朝鮮簽訂森林條約,獲得在鴨綠江流域朝鮮側森林的采伐權。之后又在龍巖浦成立了東亞木材公司,公司股東都是俄國上層人士,具有明顯的政治軍事意義,而非普通商業(yè)木材公司?!叭龂缮孢€遼”事件后,俄國同清政府簽訂一系列條約獲得了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修筑鐵路及采伐鐵路沿線森林的權利。俄國陸軍中校馬德利洛夫被派駐到渾江流域的通化負責組織俄國軍人砍伐鴨綠江右岸的木材,這引起日本的注意,為對抗俄國,日本在鴨綠江左岸成立由政府投資的“日清義盛采木公司”,與俄國爭奪木材市場以及森林資源。后俄國又在鴨綠江中國一側成立“鴨綠江森林公司”和“遼東木植公司”,打破之前“東邊道木植公司”對當?shù)啬静牡膲艛?。日俄在東北亞尤其是朝鮮半島角逐背景下,日本日清義盛公司和俄國東亞木材公司在掠奪鴨綠江森林資源問題上競爭激烈,日俄兩家木材公司表面上是爭奪鴨綠江森林資源,背后實際是日俄兩國在東北亞勢力的角逐,鴨綠江森林問題稱為日俄戰(zhàn)爭導火索之一。鴨綠江木材的集散地大東溝受兩國材木業(yè)競爭的影響,木材貿(mào)易一度陷入停滯狀態(tài)。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后,宣布局外“中立”的朝鮮在日本的脅迫下簽訂《日韓協(xié)定書》,日本獲得在朝鮮境內自由行動的權利,必要時征用軍事所需戰(zhàn)略物資,其中包括了鴨綠江左岸的木材以及其他森林資源。戰(zhàn)爭隨著日軍北進,戰(zhàn)線推進到了鴨綠江沿岸。1904年5月,日本陸軍司令官黑木為楨率領第一軍渡過鴨綠江,占領了九連城,成立木材調查委員會來調查和管理鴨綠江流域的森林資源,木材調查委員會成立不久就沒收了三道浪約1300余條竹筏,沒收的竹筏來自俄國木材公司和中國木材公司。日軍還封鎖了流域內所有木材,禁止一切木材貿(mào)易,引起了渤海灣沿岸以天津為中心的木商的強烈抗議。1904年6月,日本陸軍派中佐花田仲之助帶人調查渾江沿岸森林資源,與當?shù)亓謽I(yè)人員發(fā)生沖突。日軍在安東設立軍政署,以軍用名義征收流往下游漂流木的一半,從剩下的一半中拿出一成作為木稅繳納,并且以市場價格的一半以下強制收購剩余的木材,為此當?shù)啬旧毯湍景淹V鼓静牧鞣?,暴動頻發(fā)。1904年10月8日,日本外務省和軍部制定了《鴨綠江下游木材處分法細則》,規(guī)定由日本安東軍政署負責鴨綠江木材的買賣進出口貿(mào)易,壟斷安東縣的木材,確立了日軍對鴨綠江木材的支配地位。為了緩解矛盾,日軍又允許江岸一帶個人自由買賣木材,但一切貿(mào)易行為必須有軍政署頒發(fā)的許可證,如有擅自交易者,按照妨礙軍事行動的軍法處理。1905年11月,軍政署改為“軍用木材廠”,木材廠為軍隊提供木材,同時肩負管理鴨綠江中國側的木材砍伐和銷售業(yè)務。
2 鴨綠江采木公司的成立
日俄戰(zhàn)爭后,俄國轉讓中國東北的一些權益讓與日本。日本借此良機擴大在中國東北的侵略。在經(jīng)濟侵略方面,日本采用中日合辦公司的方式。1905年,日本桂太郎內閣決定:同清政府交涉,并索取開埠通商、筑路、內河航行等一系列新的權利。10月21日,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作為全權大臣,與慶親王奕劻在北京會晤,談判伊始,小村壽太郎態(tài)度強硬,要求“業(yè)經(jīng)向日本國允讓之一切,概行允諾”。清政府表示愿意轉讓俄國在東北的權利,但不能給予日本新的權益。中日代表各執(zhí)己見,談判陷入僵局。最后,日本政府以占據(jù)東三省為籌碼,強迫清政府答應了日本的大部分要求。其中關于采木公司的條約于11月29日第六次會議上議定。日方于第二天即11月30日由駐北京的小村壽太郎發(fā)給政府關于《提案第八確定條文的電報》中表示,清政府承諾成立日清合同截木公司,至于鴨綠江右岸地方森林砍伐以及其他地方,其他公司相關一切章程另作詳細約定。12月22日,兩國代表在北京簽署《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及附約》(日本稱《滿洲善后條約》),正約第一條就要求清政府承認《樸次茅斯和約》中有關東三省的規(guī)定。附約第十款,中國政府允許設一中日木材公司,至于范圍和開辦年限等另訂詳細合同。幾天后條約內容經(jīng)批準生效。1906年,日本駐華外交代表林權助提交擬定公司章程外務部,并請求約定時間,清政府認為“木植一項,關系商民生計,應由奉天將軍北洋大臣詳細查明審核后再議”。1907年,日本政府派代表與北洋大臣袁世凱在天津就鴨綠江森林資源問題舉行會晤,會談中雙方就渾江是否劃入公司問題和經(jīng)營權等問題分歧嚴重,為此僵持不下,經(jīng)多次磋商,最終簽署《中日合辦鴨綠江公司章程》。章程中提到“本公司是相對朝鮮新義州在南滿州安東縣安東街成立的營利性公司。這是我國日露戰(zhàn)爭以巨大犧牲換來的勝利果實之一,而且是日中兩國合辦事業(yè)之濫觴。公司背負維系兩國親密經(jīng)濟關系特殊使命的重要機關”。帝國主義強權爭霸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換取中日合辦采木公司建立以及更多特權,“合辦”公司是資本輸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日本對東北經(jīng)濟侵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加強了日本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
隨后清政府派奉天將軍探查鴨綠江沿岸的森林資源情況,經(jīng)探查認識到鴨綠江流域森林繁茂,可供采伐二十年。清政府以“鴨江與渾江為兩碼事,不在合辦之列”拒絕劃出渾江流域。1908年,清外務部會辦大臣那桐和日本特命全權公使男爵林權助在北京簽訂《日清合同木材公司章程》。5月14日,簽訂二十一條的《中日合辦采木公司辦事章程》及六條的《事務章程備考書》,依據(jù)這兩份文件成立了中日合辦的鴨綠江采木公司,將鴨綠江流域一半的權利劃給了日本。比較可以看出,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在對外擴張方面能實行良性循環(huán)。通過對外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獲得巨額賠款,將大量賠款投入到經(jīng)濟領域,通過經(jīng)濟擴張如對外投資建廠等方式向周邊國家進行經(jīng)濟滲透,以此加速資本主義發(fā)展,進而加大對外侵略的步伐。反觀中國,接連的割地賠款早已債臺高壘,借新債還舊債使得經(jīng)濟發(fā)展遲緩,陷入惡性循環(huán)。
3 結語
鴨綠江采木公司的成立并非偶然,而是日本策劃已久的北進滿洲政策的一部分。采木公司成立前,日本就對中國東北森林資源進行調查,因擔心引起俄國等國的不滿,故調查是秘密和小范圍進行的。日俄戰(zhàn)爭期間日軍曾占領九連城,設置調查委員會著力調查鴨綠江流域的森林資源,為日后投資建廠獲取森林資源做準備。之后日本政府又數(shù)名林務官和山林局技師對東北地區(qū)的森林進行調查,深入長白山林區(qū)進行“考察”,對鴨綠江流域的森林資源進行詳細的調查。除此以外還包括俄國在東北勢力范圍和俄辦工場等情況。清政府利用鴨綠江流域豐富的森林資源成立東邊道木植公司,雖有一時之盛況,為當?shù)卣峁┲匾惥?,但是公司內部腐朽,賄賂等現(xiàn)象不絕,再加上采伐方式落后,最終沒能發(fā)揮管理和經(jīng)營森林資源的作用,反招致民眾及商人的反感。俄國借機成立木材公司,壟斷當?shù)啬静氖袌?,對民族企業(yè)造成巨大沖擊。日俄矛盾在鴨綠江森林開發(fā)問題上得以體現(xiàn),兩國代表的兩家木材公司沖突不斷,禍及中國本地木把、木商以及木材市場,最終森林資源問題成為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的導火線。
低廉的勞動力、免除稅收等特權均是日本走上資本主義對外侵略擴張道路后,侵略中國主權的結果。清末外國人不得在通商口岸以外的內地設廠限制了日本的資本輸出,日本通過“合辦”的方式突破了這一防線。從鴨綠江采木公司的創(chuàng)辦成立過程來看,清政府一直處于十分被動的狀態(tài),首先面對對外戰(zhàn)爭的巨額賠款不得不開禁開源;日俄通過各項不平等條約獲取特權,用投資或合辦的方式建立的外資企業(yè),清政府只得貸款“合辦”,另一方面外資企業(yè)也抑制了民族工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及附約》,承認日俄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利益的分配,成為資本主義列強宰割的對象。鴨綠江采木公司作為第一個中日合辦的公司,打破了外國人不得在華建廠的規(guī)定,此后日本又陸續(xù)在華建立眾多“合辦”公司成立,成為日本經(jīng)濟侵略中國的重要方式?!熬乓话耸伦儭鼻?,日本通過合辦、資本輸出、借款等方式全面向中國東北地區(qū)進行經(jīng)濟滲透,通過滿鐵殖民機構控制鐵路、礦產(chǎn)和林業(yè)等基礎性行業(yè)。這也是“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東北地區(qū)迅速淪陷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謝先進.鴨綠江右岸之林業(yè)[M].上海:中華農(nóng)學會,1931.
[2]陳嶸.中國森林史料[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
[3]東北物資調節(jié)委員會研究組.東北經(jīng)濟小叢書(林產(chǎn))[M].臺北:學海出版社,1971.
[4]永井リサ.日露戦爭下,日本軍押収の鴨緑江材処理に関する日中交渉―鴨緑江採木公司設立前史[A].第10回近現(xiàn)代東北アジア地域史研究會大會報告[C].2000.
[5]菅野直樹.鴨緑江採木公司と日本の満州進出——森林資源をめぐる対外関係の変遷[J].國史學,2000,8(172).
[6]鴨緑江採木公司編.鴨緑江林業(yè)誌[M].鴨緑江採木公司,1919.
[7]日本外務省.日本外交文書[Z].日本外交文書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卷38.
[8]張雁深.日本利用所謂“合辦事業(yè)”侵華的歷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8.
[9]沈予.日本大陸政策史1868-194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10]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
[11]馮其坤.偽滿時期日本對東北森林的經(jīng)營與掠奪研究[D].楊凌: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