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昕
(黑龍江省機械科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40)
某種型號的飛行器由很多零部件組成,舵面零件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舵面零件在飛行器飛行過程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由于其表面光潔度要求較高,材質比鋼件軟,不宜裝夾,加工余量較大,很容易變形,所以加工質量難以控制,生產(chǎn)效率比較低[1]。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在工裝夾具、刀具、加工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使該難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保證了舵面零件的精度、質量及生產(chǎn)效率,完成了該類零件的科研攻關,取得了不錯的加工效果[2]。
某型號舵面零件結構如圖1所示,結構特點及加工難點如下:材質為鋁合金,材質相對較軟,表面完整性要求高,不允許有任何劃痕;總長度大于300 mm,不易裝夾,加工過程中極易發(fā)生振動,影響加工精度,易產(chǎn)生振紋;整體斜面加工量較多,去除余量不均勻且切削余量較大,易產(chǎn)生變形。
圖1 某型號舵面結構示意圖
根據(jù)零件結構特點,設計出加工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工藝流程
按照該加工工藝流程,本文提出一種飛行器舵面的加工方法,能加工出材質相對較軟、尺寸較長的舵面,且保證較低的表面粗糙度,無振紋,尺寸精度符合設計要求,適于此類飛行器舵面零件的加工制造[3]。
其主要技術關鍵點如下:1)備料。根據(jù)舵面零件的外廓尺寸,準備厚度適宜的矩形鋁合金板原料。2)粗銑長邊。利用數(shù)控銑床粗銑原料長邊輪廓,根據(jù)舵面外形的兩長邊尺寸,保留足夠加工余量。4)粗銑短邊。利用數(shù)控銑床粗銑原料短邊輪廓,根據(jù)舵面外形兩短邊尺寸,保留足夠的加工余量。5)銑平面。根據(jù)舵面厚度最大值,去除兩側余量,為精加工做好準備。6)自然時效。恒溫靜止自然放置48 h,使應力得到充分釋放。7)銑邊槽。根據(jù)舵面結構特征,在舵面長度方向兩側,留出裝夾工藝臺,需保證工藝臺尺寸公差。8)粗銑長斜面。將上序精銑后的工藝臺作為裝夾定位處,在數(shù)控銑床上,粗銑出長斜面,并為精銑留有加工余量。9)粗銑短斜面。將上序精銑后的工藝臺作為裝夾定位處,在數(shù)控銑床上,粗銑出短斜面,并為精銑留出加工余量。10)自然時效。恒溫靜止自然放置48 h,使應力得到充分釋放。11)精銑輪廓。同樣以工藝臺作為定位夾緊,采用五軸數(shù)控加工中心精銑舵面輪廓線,最后切割工藝臺,得到符合技術要求的零件。12)終檢。檢測零件各個尺寸,確保零件合格。
刀具選擇的準則,必須要保證被加工零件表面尺寸要求與刀具尺寸相適應。該型號舵面斜平面較多,所以在確保不過切的情況下,優(yōu)先選用的都應該是平頭銑刀,該類銑刀適合粗加工或者精加工平面[4]。鑒于以上原則,加工該類型舵面時采用φ16平頭銑刀,為了增加銑刀使用壽命,刀刃帶有R角。根據(jù)零件結構設有倒圓處,因其為弧面,通常采用球頭銑刀可精確加工弧面,該型號舵面采用φ8球頭銑刀進行圓角銑削[5]。
工裝的設計在零件加工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其設計合理性、裝夾方法、夾緊力及方向選擇都對零件的加工精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零件的加工變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裝夾具的設計,首先要選取定位基準,定位基準需與零件設計基準一致,定位面需要經(jīng)過精加工[6]。其次,夾緊位置的選擇需要準確無誤,在保證足夠夾緊力的同時,不能出現(xiàn)零件變形和加工刀具的竄動,針對該型號舵面在零件長度方向兩側留有工藝臺,其主要作用是在零件精銑輪廓時為工裝夾具做夾緊定位使用,同時需注意壓板不要超過工藝臺的寬度。最后,由于該型號舵面材料為鋁合金,硬度相對較低,且長度大于300 mm,在加工過程中精銑斜面輪廓時零件會產(chǎn)生形變,致使加工超差,因此在零件背部要設置支撐結構,確保零件不會因刀具切削時沿Z軸負方向力產(chǎn)生形變,同時因為平底銑刀在切削走刀過程中,銑刀抬刀時由于切屑原因產(chǎn)生沿Z軸正方向作用力,使零件產(chǎn)生沿Z軸正方向形變,也會影響加工精度,因此在零件加工時背部支撐結構與零件接觸處按壓工業(yè)橡皮泥,根據(jù)實際加工情況來設定橡皮泥的多少[7]。針對該型號舵面特征設計了圖3所示的組合工裝,該組合工裝在實際加工制造過程中起到很好的夾緊、定位、消除零件變形的作用[8]。
圖3 組合工裝
加工關鍵技術點如下所述。
1)備料。根據(jù)舵面零件的外廓尺寸,選取適宜尺寸的原料。此零件為鋁合金材料,因此采用留有加工余量的鋁合金板材。
2)粗銑長邊。利用數(shù)控銑床粗銑原料長邊輪廓,根據(jù)走刀方向利用定位塊做好定位,根據(jù)舵面外形兩長邊尺寸,單邊預留2 mm尺寸,為精銑輪廓圓角留有足夠加工余量,如圖4所示。
圖4 粗銑長邊
3)粗銑短邊。利用數(shù)控銑床粗銑原料短邊輪廓,由零件結構可知舵面外形兩短邊為平行平面,故舵面外形兩短邊尺寸只需留有加工余量、切斷刀余量及工藝臺尺寸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銑削兩短邊時,需要保證兩平面平行度及表面粗糙度,如圖5所示。
圖5 粗銑短邊
4)銑平面。根據(jù)舵面零件厚度最大值,去除備料的鋁板雙面余量,單邊保留1 mm加工余量,為精加工做好準備。由于原料鋁板會存在微量彎曲變形,因此在銑平面的裝夾過程中,為了保證后續(xù)加工精度,不采用壓板壓緊進行夾緊定位,只根據(jù)銑刀走刀方向采用周邊頂緊方式進行定位夾緊,在周邊頂緊定位時需用膠錘敲實鋁板,使鋁板底面與工作臺最大限度貼合。該工序中,要根據(jù)鋁板變形曲率來設定兩平面加工余量,同時也要根據(jù)銑完平面后應力變形導致的變形曲率等綜合因素進行調整,此工序裝夾如圖6所示。
圖6 銑平面
5)自然時效。由于銑削原料鋁板兩平面后會有應力變形,為了使應力充分釋放,采用自然時效的方法,恒溫靜止擺放,自然放置48 h,可使工件內(nèi)部應力得到充分釋放。
6)銑邊槽。根據(jù)舵面結構特征,在舵面長度方向兩側分別留出精銑輪廓時所需的裝夾工藝臺,采用數(shù)控臥銑設備來銑削邊槽及精加工工藝臺,將自然時效后的舵面零件置于工裝回轉工作臺壓緊,一次裝夾分別銑削長邊兩側工藝臺,工藝臺是精銑輪廓的定位基準,故需保證工藝臺尺寸及形狀位置公差,其具體尺寸如圖7所示。
圖7 銑邊槽
7)粗銑長斜面。將舵面零件置于兩塊根據(jù)斜面角度設計的楔塊上,將上道工序精銑后的兩側工藝臺作為裝夾定位基準,輔以壓板壓緊,而楔塊固定于數(shù)控銑床工作臺,如此裝夾定位后,雙側銑削加工后零件長斜面角度得以保證,給精銑輪廓工序留有0.7 mm加工余量,如圖8所示。
圖8 粗銑長斜面
8)粗銑短斜面。將舵面零件置于兩塊根據(jù)斜面角度設計的楔塊上,將上道工序精銑后的兩側工藝臺作為裝夾定位基準,輔以壓板壓緊,而楔塊固定于數(shù)控銑床工作臺,如此裝夾定位后,雙側銑削加工后零件的短斜面角度得以保證,保留0.7 mm加工余量給精銑輪廓工序,如圖9所示。
圖9 粗銑短斜面
9)自然時效。由于上兩道工序去除斜邊加工量較大,因此需要釋放零件內(nèi)部應力,需恒溫靜止自然放置48 h,使應力得到充分釋放。
10)精銑輪廓。該道工序采用如前所述的精銑輪廓工裝,同樣以零件工藝臺作為定位基準夾緊,采用五軸數(shù)控加工中心精銑舵面輪廓線。兩側分別以壓板壓緊工藝臺,采用D16R0.2平底刀進行長短斜面的精銑,采用φ8球頭刀精銑R角曲面,根據(jù)切削速度選定機床主軸轉速,計算公式為
n=1000Vc/(πd)。
式中:d為刀具直徑,mm;n為機床主軸轉速,r/min;Vc為切削速度。
根據(jù)機床參數(shù)和被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選取n=8000 r/min。在精銑完一側后,精銑另外一側,每次精銑一側長短斜面時,另外一側支撐處均以工業(yè)橡皮泥粘緊,防止因主軸臺抬刀而使零件產(chǎn)生形變。當精銑輪廓完畢后,在保證舵面長度尺寸,采用D5平刀銑削程序切斷工藝臺,切斷過程中兩側均保留0.2~0.3 mm余量,待加工完畢后由鉗工修正齊邊,如圖10所示。
圖10 精銑輪廓
11)終檢。檢測零件各個尺寸,確保零件合格。
對此類舵面采取上述工藝措施后,保證了某鋁合金材質舵軸零件加工的有效性,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零件加工精度及表面質量。對于同類舵面零件的高效加工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