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這是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贊美常州的詩句。被譽為“千載讀書地”的常州,是一首婉約而波瀾壯闊的詩篇。從一派江南氤氳里走出的常州人,帶著千百年厚重文化的積淀,書香盈懷,儒風蔚然,文脈深長。
一個天空湛藍如洗、陽光明媚的下午,我來到民元里壹號莊宅傳臚第。輕輕推開朱紅色的大門,頓感眼前一亮,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時光,院內有座明式二層小樓,里面梁柱、斗拱、檁椽、木窗,雕梁畫棟,千姿百態(tài),都是幾百年前的模樣。
主人謝老師熱情接待了我,我在這里采訪了傳臚第的嫡傳后人,常州莊氏第十九世傳人莊錫連。
這座宅子最初的主人叫莊起元,明代萬歷進士,莊起元在1617年建造了莊宅,之后,莊宅主人是他的四子莊應會。明崇禎元年,莊應會參加殿試,成績?yōu)槎椎谝幻?,古代官稱傳臚。這座宅子,就是常州有名的莊宅傳臚第。
明萬歷三十八年,莊家第八世莊起元和莊廷臣同祖兄弟同榜考中進士,并正式定居常州城內。莊起元居西門織機坊,莊廷臣居城東宅,坐北向南建造寶硯堂,人稱“東莊”。莊起元在西門織機坊(今延陵西路早科坊至楊柳巷段)大規(guī)模建造了芳暉堂,濟美堂,星聚堂,維祺堂(傳臚第),人稱“西莊”,內有書屋,池塘,竹園,柳徑。園中池水環(huán)繞,軒亭洞明,鞭石成橋,回廊曲折,翠蘿深處花木掩映其間,并有萬卷藏書樓,玉山草堂等??滴跄觊g,第十世莊冋生在小巷內遍植楊柳,后人就把此地稱作“楊柳巷”。清《常州賦》中有“過楊柳之巷,迎風碧柳垂檐”之句。
常州莊氏一族,是江南名門望族,康熙年間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熙說:“大江以南,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毗陵莊氏家世尤盛”。莊氏家族崇尚文化,重視教育,家族成員精英輩出,文脈之盛,令人嘆為觀止。自明萬歷庚戌年開始,至清代晚期,考中進士35名,舉人82名,狀元、榜眼、傳臚各一名,入翰林院11人,出現(xiàn)了兄弟鼎甲、兄弟會魁、兄弟三進士、七世十九進士的盛況。
莊氏家族崇文重教的核心在于“讀書”。莊氏家族累世科甲,門庭顯赫,是依靠讀書獲得的。所以有學者稱其為“中國科舉第一家族”,“頂級書香門第”。
莊氏家族家學的根基是人品和學問。在人品塑造上,莊氏家族要求子弟恪守禮教,修身齊家,奮勉自勵,事業(yè)有成;在學問研習上,莊氏家學要求子弟嫻熟經典,博覽群書,洞幽燭微,知人論世。
莊氏家學要求子弟通曉儒家經典,學識豐富博雅,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經史子集無一不通,琴棋書畫無一不曉。
莊氏家族子弟教育從娃娃抓起。莊起元在《鶴坡公家訓》中明確提出:“教子弟,發(fā)蒙時最吃緊。”一則幫助子弟從小就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二則人在年幼時,物欲未染,思想單純,易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所以必須嚴加訓誡,才能敦本務實,有所成就。第九世莊恒提出4條訓誡為子弟立學之本,“一曰苦志,二曰積學,三曰虛心,四曰稟命?!睘閷W要意志堅定,勤學苦讀;學問在積累,積累在讀書;為學忌自滿自大,要謙虛謹慎;盡心盡力做好這些事,在科名上能否成功,則聽其自然。
莊氏家族的許多家訓中,甚至對孩子的穿著打扮、起居禮儀都細細叮囑:不要追求華麗,關鍵是干凈整潔,彬彬有禮。清代學者,也是常州人的洪亮吉就說,莊氏是“方雅之族”,走進莊家的大門,地方再小都存有書籍,連小孩子也懂得禮節(jié)。
莊氏家族這一江南望族的家規(guī)家學,猶如春風化雨,不僅孕育了滿門才俊,而且涵養(yǎng)出世代清風。在明清兩代,常州莊氏一族出了大大小小二百多個官員。他們都堅持興利除弊,有益于民,廉潔自好,不取非義。他們?yōu)楣偾辶?,功績卓著。這與深厚的學風和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世祖莊秀九有一次挖井,碰巧挖到了一口前代的廢井,里面藏了大量的白銀元寶。秀九公吃了一驚,連忙將這口井掩上。他回去就找村里的私塾先生商議。私塾先生問他說,這些銀兩數(shù)量巨大,你是想占為己有,還是用之于公?秀九公說,私自占有,不在理數(shù)。過了幾年,常州府發(fā)生大面積災荒。秀九公便引導眾人來到這口廢井前,從中挖出萬兩白銀,全部把它們捐出來作為賑災之用。秀九公他有很高的德行操守,為莊氏家族樹立了良好的家風。
莊氏族人重視教育,在常州先后主辦或參與創(chuàng)辦的學校有常州私立中學、正衡中學、芳暉女中、粹化女學、冠英小學堂、幼幼女學、滌氛蒙養(yǎng)院等學校,為常州早期新式教育作出重大貢獻。許多在官的莊氏子弟重教興學,為地方和國家培養(yǎng)人才,贏得極好的口碑?,F(xiàn)在常州著名的覓渡橋小學,其前身就是莊家創(chuàng)辦的冠英小學堂。
莊氏家族人才輩出。乾隆十九年,莊培因高中狀元;乾隆十年,莊存與高中榜眼,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清代的莊存與,莊存與出生于1719年,26歲時即高中榜眼。他受過廣泛系統(tǒng)的儒學理論和實學教育,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纂修工作,著有《春秋正辭》《上樹既見》等,所著《春秋正辭》一書,是清代“今文經學”最早的著作之一,也是“常州學派”的開山之作。莊存與開創(chuàng)的“今文經學”影響了晚清時國人的思想、政治,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路徑,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奠定了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思想基礎。莊存與是常州莊氏家族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莊存與曾在朝廷履任高官,官至禮部左侍郎。有一年,莊存與擔任湖北與浙江考試主考官,曾留下“千里送帽”的佳話??荚嚻陂g,浙江巡撫以金相贈。莊存與拒不接受,巡撫不得已,拿出一頂帽子相贈。莊存與以為只是一頂普通的帽子,便讓隨從收了下來??荚嚱Y束返京快到京城時,他偶爾聽到隨從說:“帽子上鑲嵌的是真珊瑚,價值千金”。莊存與馬上命令隨從驅馳千余里,將帽子還給了浙江巡撫。
常州莊氏家族的另一代表人物是莊蘊寬。莊蘊寬出生于1866年,中國近代政治家、書法家,是近代中國轉型時期一位特殊的歷史人物。他一生貫穿并實踐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注重自身修養(yǎng),讀書畫印樣樣精通。他經歷了清末民初社會變革時代,在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他力主正義、傲骨凜然。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任都肅政使的莊蘊寬呈書袁世凱:一請取消洪憲元年年號;二請撤銷大典籌備處;三請取消參政院。袁世凱暗中派人送去一張20萬元的支票,企圖籠絡收買,莊蘊寬當場撕毀支票,公開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以直名天下,國士無雙。
莊蘊寬還是故宮博物院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博物院理事、圖書館館長。為保護故宮珍寶,莊蘊寬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在常州莊氏六百年的漫長家族史中,家規(guī)與時俱進,家風世代傳承,家族的榮耀也連綿不斷一直延續(xù)至今。2006年7月,在第36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上,常州莊氏后裔莊逢源先生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2007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宇航科學院空間生命科學部主辦的“人在太空”國際會議,由莊逢源先生擔任大會秘書長。
當代莊氏一門四兄弟中,有三人當選院士,而且都與航天有關,都在業(yè)界做出了突出貢獻。大哥莊逢甘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航天動力學開拓者,于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85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二哥莊逢辰是我國液體火箭發(fā)動機學科學術帶頭人,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三哥莊逢康雖未從事航天事業(yè),但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里也是佼佼者,如今是醫(yī)學界的教授。一門四子,個個精英,這在中國科學界實屬罕見。莊氏堪稱常州第一望族,莊氏四兄弟的成就延續(xù)了祖先和家族的榮耀。
莊氏家族與常州當?shù)仄渌易搴芏喽际且鲇H。在毗陵莊氏族譜上,姻親欄目里列出的名人有一長串:唐荊川、洪亮吉、惲南田、盛宣懷、呂思勉、趙翼、瞿秋白……
常州三杰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作為常州莊氏的姻親,早年曾寄居莊氏府第“星聚堂”,跟隨舅父莊怡亭讀私塾。后來,他將莊氏家學精髓與馬列主義原理相結合,應用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成為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民元里壹號正大門處的莊氏塾館,就是瞿秋白小時候的讀書處,現(xiàn)已列為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出莊宅傳臚第,已是傍晚時分,滿樹、滿地、滿眼金燦燦的銀杏葉像一道亮麗的風景,點綴著龍城大地,此時,我看到附近新建成的秋白書苑,沁人心肺的書香撲鼻而來,忍不住走進秋白書苑,遍布城市的“秋白書苑”,正成為常州城市的精神地標,城市的文化會客廳。
常州持續(xù)深耕打造書香城市,購書、讀書、藏書,成為許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選項。有悅心的書陪伴,是一生的幸事。書在左右,或信手閑翻,或傾心細讀,或反復品賞,芬芳盈口,唇齒留香。一個人的內心,需要不斷滋養(yǎng),而書籍,則是對精神世界最好的洗禮。
常州被譽為千載讀書地,明清莊氏家族為這個稱號奠定了基礎,詩禮之家,書香傳世。從莊家這一常州望族讓我看到了老城廂的傳承和發(fā)展。感受歷史文化價值,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歷史韻味,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
顧曉玲,職業(yè)經理人。有作品在《常州日報》《常州晚報》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