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語言越用,大腦越靈
“語言是認知功能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敝心洗髮W湘雅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主任、認知障礙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沈璐表示。認知功能是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能力,包括記憶能力、計算能力、執(zhí)行能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和定向能力(包括空間、時間和人物關系)。臨床上,有些患者的記憶力并沒有問題,但是語言出現(xiàn)了障礙。如命名障礙,即患者知道杯子是用來喝水的,但就是叫不出名字;還有患者語言表達混亂,不流利,很難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針對這些患者進行語言訓練,可以對病情起到一定緩解和改善作用。美國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早期的語言能力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風險有關。早年語言功能越發(fā)達,思想邏輯越深刻,晚年認知功能保持得越好,發(fā)生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也越低。
人類的大腦發(fā)育一般在20~40歲達到頂峰。從40歲開始,大腦神經(jīng)細胞(神經(jīng)元)數(shù)量逐步減少,大腦的體積也逐漸縮小,從而對記憶力、協(xié)調性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北京老年醫(yī)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委員呂繼輝說,從生理上來看,人的記憶力、反應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不可逆的下降,但語言能力并不是和身體一同衰老,而是越用越發(fā)達。
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都說明,年齡不會削弱人們講話、寫作和學習新詞匯的能力,甚至理解、運用和創(chuàng)作語言的能力在老年階段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比如,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到59歲才出版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山東作家姜淑梅60歲才開始學文識字,74歲出版首部著作,隨后在七八年內連續(xù)出版了5部作品……
聽說讀寫影響大腦健康
聽說讀寫伴隨人的一生,不僅給人們帶來認知和性格等方面的影響,還會影響大腦健康。
聽,加強認知彈性。身體衰老最明顯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聽覺下降。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耳鼻喉科專家發(fā)現(xiàn),有聽力損失者,認知能力會加速下降。沈璐表示,聽覺是大腦語言傳入的重要渠道,聽力下降導致認知功能加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導致聽力惡化的疾病可能同樣傷害認知;二是聽力下降使得對大腦關鍵區(qū)域的刺激減少,加速神經(jīng)退化;三是聽力下降影響信息獲取,消耗認知儲備?!睹绹t(yī)學雜志》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說話時只要有人聽,大腦就會有更強的認知彈性,對四五十歲的人來說,聽眾少的人的大腦比聽眾多的人老4歲。
說,鍛煉大腦靈活性。說話對大腦是一種良性刺激,有助于保持大腦活力。呂繼輝表示,如果一個人離群索居,不與人說話交流,不僅說話能力會慢慢退化,而且會變得孤僻,認知功能下降。臨床上,部分患者也是說話能力出了問題,如表達不流利、找詞困難、命名障礙。其中,找詞困難是典型認知障礙問題,表現(xiàn)為突然想不起來熟悉的事物名、人名等。有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大聲朗讀指令時,往往比那些默默閱讀指令的人更能集中注意力,工作表現(xiàn)更好。如果需要記住大量信息,特別是書面的信息,大聲朗讀是很好的方法。
讀,增強腦力。閱讀時,大腦必須協(xié)調眾多的知覺和認知功能,包括基本視覺功能、語音感知、長時記憶等。呂繼輝表示,閱讀時除了關注當前看到的信息點(故事背景、人物、情節(jié)等),還要聯(lián)系之前看過的內容。每本書都有上億個信息點,大腦需要不斷記住這些信息,并將其儲存起來,這最終使記憶力得到增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對平均年齡76歲的老人進行大腦掃描發(fā)現(xiàn),從小就開始閱讀,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美國拉什大學醫(yī)學中心研究顯示,經(jīng)常讀書看報的老人,腦力下降危險比一般人群低32%。耶魯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主導的一項大規(guī)模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至少讀書30分鐘的人比不讀書的人平均壽命長近兩年。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研究中閱讀的載體都是紙質書,而非電子產品。
寫,強化記憶。寫字能夠激活大腦的運動區(qū)域、視覺區(qū)域和認知區(qū)域?!皩懽髡{動的不僅僅是認知,還包括身體的運動功能?!鄙蜩幢硎?,寫作是對記憶的強化,在遣詞造句的過程中,思維和身體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美國猶他州立大學老年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一生堅持寫日記的人,患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53%。
語言的聽、說、讀、寫四個維度可以相對獨立運轉。例如,有人可能喪失了閱讀能力,但其聽和說的能力不一定受損,甚至可以繼續(xù)書寫。語言能力用進廢退,在正常衰老過程中也會下降,但鍛煉并保持語言能力,可以優(yōu)化認知功能、對抗衰老。
語言鍛煉要從小事積累
跟體能鍛煉一樣,語言鍛煉也要堅持,尤其是老年人。專家建議從以下幾點做起:
調動聽力。出現(xiàn)聽力下降時,應及時就醫(yī),需要時配助聽器;平常多聽舒緩、熟悉的音樂或年輕時代的故事,喚醒愉悅記憶。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證實,反復聽音樂可以對輕度認知障礙或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產生有益的影響。
主動多交流。老人在生活中要多與家人溝通。比如,看完電視和家人一起討論劇情,既鍛煉記憶力,又增進感情;多參加社交活動,如演講比賽等,鍛煉語言能力;保持良性社交,拒絕賭博、酗酒等不良行為。
堅持閱讀。建議老年人多讀書看報,每周至少堅持3~5天,每天至少閱讀30分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記憶文字和知識;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最新信息,不與社會脫節(jié)。閱讀的材料要科學而且稍具挑戰(zhàn)性,以能調動老年人的思維或學到新知識為宜。
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培養(yǎng)寫日記、抄寫感興趣的文字等習慣,不僅能鍛煉寫作能力,而且對運動功能也會有很好的鍛煉。老年人還可以定期看寫過的日記,喚起回憶,鍛煉記憶功能。焦慮、抑郁患者平時多寫,也能減輕情緒緊張癥狀。
嘗試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紐約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學習第二語言除了可以增強認知,還可以開闊眼界,增添生活樂趣。
語言流暢度可以用語言流暢性測試自查,即在1分鐘內說出盡可能多的水果、蔬菜或動物的名字。
專家提醒,聽說讀寫能力的下降往往提示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其中每一個功能的變化都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號:
1.找詞困難;
2.聽不懂別人講話,如看電視跟不上劇情;
3.說話重復,講完下一句就忘了上一句說的是什么;
4.寫字或閱讀有困難,復雜的字寫不出來,看不懂文章。
一旦出現(xiàn)上述情況,應引起重視,及時到記憶門診或認知??凭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