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賾 祁瑋 胡明樂 李華東 王靜
研究顯示,抗病毒治療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與HBV RNA均出現(xiàn)下降,且相較于HBV RNA,HBV DNA下降更快,HBV RNA逐漸升高并最終成為主要的病毒成分[1]。HBV RNA病毒顆粒所包含的核酸HBV前基因組RNA水平(pgRNA)在HBV復制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反轉錄形成負鏈DNA,成為cccDNA與HBV DNA之間的橋梁,即rcDNA的模板,而抗病毒藥物不能直接作用于cccDNA轉錄過程,故肝細胞核中仍存在無法清除的HBV cccDNA,增加停藥后復發(fā)的風險[2]。本研究探討HBV pgRNA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復發(fā)風險的相關性,旨在為預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復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已接受治療且符合停藥標準的2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3]均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②符合停藥標準[4],HBeAg陽性者HBV DNA低于檢測下限、ALT復常、HBeAg血清學轉換,至少持續(xù)1年以上無異常;HBeAg陰性者HBV DNA水平低于檢測下限,鞏固治療至少一年半,總療程不少于2年半;③無肝硬化證據(jù)。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或伴有自身免疫性肝?。虎诮邮苓^肝移植或計劃肝移植者;③合并免疫缺陷疾病或癌癥。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 一般資料收集:患者人口學資料包括年齡、病程、性別、HBV感染家族史、飲酒史、HBV基因型、體重指數(shù)等。
2. HBV血清學標志物檢測: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術及HBV診斷試劑盒[ABBOTT(雅培)公司]對停藥時HBsAg、抗-HBe、HBeAg進行檢測,記錄HBeAg消失時間、HBeAg血清學轉換時間、停藥時有無抗-HBe。
3. HBV DNA 定量分析: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經(jīng)熒光定量核酸分析儀(Roche Light Cycler)及HBV核酸擴增熒光檢測試劑盒(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對HBV DNA 定量分析。
4. HBVpgRNA水平檢測:從HepG 2.2.15細胞上清液中提取總HBV RNA,采用賽默費希爾科學公司生產(chǎn)的HBV反轉錄引物第一鏈DNA合成試劑盒,將樣品反轉錄成cDNA。PCR擴增中使用HBV pgRNA的上游和下游特異性引物。常規(guī)PCR擴增后,用北京天根公司生產(chǎn)的通用純化和回收試劑盒純化PCR產(chǎn)物,然后與質粒連接(北京轉基因生物技術公司)。將其轉化到Trans1-T1感受態(tài)細胞中,挑選陽性菌落后經(jīng)PCR再次篩選。采用北京天根公司生產(chǎn)的TIANprep微型質粒試劑盒對陽性質粒分離并測序,同時采用該公司生產(chǎn)的稀釋緩沖液以1 × 10連續(xù)稀釋質粒,以10倍稀釋制備標準品(1×1010份數(shù)/mL);最后采用熒光定量PCR儀檢測血清pgRNA水平。
5. 血清實驗室指標檢測:采用生化分析儀(Beckman CX7)和原裝試劑對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進行檢測。
停藥后前3個月內(nèi)每個月隨訪1次,后每3個月隨訪1次,隨訪2年,每次隨訪觀察肝功能、血清HBV病毒學標志物等。截止時間2021年5月1日,以停藥后復發(fā)為隨訪終點。復發(fā)標準:獲得病毒學應答的患者停藥后,間隔1個月2次檢測HBV DNA均>2×103IU/mL。
截至2021年5月1日,共6例因各種原因失訪,最終納入218例,其中70例(32.11%)出現(xiàn)復發(fā)。
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HBV感染家族史、合并癥、Child-Pugh分級、飲酒史、HBV基因型、體重指數(shù)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AST、HBeAg消失時間、HBeAg血清學轉換時間、炎癥活動度、HBeA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LT、HBV DNA、停藥時HBsAg、停藥時有無抗-HBe、HBVpgRNA水平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將停藥復發(fā)情況作為因變量(1=復發(fā),0=未復發(fā)),Cox回歸分析顯示,HBVpgRNA水平、ALT、停藥時HBsAg水平、HBV DNA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表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風險Cox 回歸分析
限制性立方條圖顯示,HBVpgRNA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風險呈顯著非線性關系(χ2=24.710 ,P<0.01)。見圖1。
圖1 HBVpgRNA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風險間的限制性立方條圖
即使按照現(xiàn)行的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識或指南建議的標準停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的復發(fā)率仍高達20%~50%[5,6]。Chang等[7]對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核苷酸IDE類似物后隨訪發(fā)現(xiàn),32.5%停藥后復發(fā)。Kuo等[8]的研究中招募了122例接受恩替卡韋或TDF治療的HBeAg陰性患者,結果顯示,53例患者3年累積病毒學復發(fā)率為46.6%;累積復發(fā)率為32.11%,低于該研究,可能與隨訪時間長短有關,但仍提示應重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復發(fā)情況,并密切隨訪。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治需要清除被HBV感染肝細胞中的cccDNA,但即使在成功清除血清 HBV DNA 和HBsAg 數(shù)年后,肝內(nèi)仍可能有低水平的cccDNA存在,提示仍無法徹底清除細胞內(nèi)cccDNA[9]。HBV pgRNA以病毒顆粒形式表達于相關性肝病患者的血清中。研究顯示,pgRNA在HBV DNA陰轉后較長時間內(nèi)仍可測,且理論上pgRNA是反轉錄產(chǎn)生rcDNA所必須的模板[10]。而慢性乙型肝炎藥物治療的關鍵是阻斷反轉錄過程而發(fā)揮作用,因此,只要pgRNA仍然存在,停藥后rcDNA便可再次被反轉錄,血清中可再次測得HBV DNA,即復發(fā)。相反,若pgRNA被完全清除,此時rcDNA也隨之失去反轉錄模板,血清中HBV DNA水平也不會再次出現(xiàn)升高,故pgRNA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復發(fā)風險間的關系得到關注。
Manolakopoulos等[11]研究顯示,基線 ALT 每升高1倍正常值上限,復發(fā)風險則增加1.03倍(95%CI:0.96~ 1.10)。本研究中ALT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但危險因素HR值接近1,提示ALT作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仍需進一步討論,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與研究對象在治療前均予以護肝降酶治療,對血清ALT水平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有關。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停藥時有無抗-HBe具有差異,Cox回歸分析中抗-HBe無顯著差異,說明停藥時有無抗-HBe與復發(fā)無關。一項長期隨訪研究也顯示,停藥24周時的血清抗-HBe是否存在與復發(fā)無關,這可能是因為抗-HBe并非保護性抗體[12]。
治療結束時(停藥時)HBsAg水平可以預測長期隨訪中的HBsAg清除,獲得HBsAg清除者的復發(fā)率明顯降低。一項對HBeAg陽性患者干擾素治療的研究顯示,在78周時血清 HBsAg<1000 IU/mL者更有可能在長期隨訪中獲得持續(xù)應答及HBsAg清除[13]。一項研究顯示,治療結束24周血清HBsAg 350 IU/mL是在近期應答者中有效識別低復發(fā)風險的臨界值[14]。Luo等[15]研究中揭示了HBV DNA可預測停藥后復發(fā)率。一項10年的隊列研究顯示,HBV DNA陰性(HR1.246,P=0.010)可用于病毒學復發(fā)潛在預測[16]。本研究顯示,停藥時HBsAg水平、HBV DNA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危險因素,與上述研究相符。
雖然HBV一直以來被定義為有包膜的不完整雙鏈DNA病毒,但早期研究已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檢測到HBV RNA的存在,且研究證實這些血清HBV RNA實質就是核衣殼內(nèi)未經(jīng)反轉錄的pgRNA[17],與rcDNA一樣,這些pgRNA以類病毒顆粒的形式存在于成熟病毒顆粒的核衣殼內(nèi),這一發(fā)現(xiàn)是對HBV經(jīng)典復制過程的重要補充。Furutani等[18]研究顯示,IFNα可通過提高pgRNA的m6A RNA修飾水平,降低pgRNA的穩(wěn)定性,從而抑制HBV相關肝癌的發(fā)生。有研究證實,血清pgRNA可作為長期NAs治療且血清HBV DNA檢測不到的肝癌患者預后和復發(fā)的潛在預測因子[19]。Lin等[20]研究顯示,在17.57%病例中,即使HBV DNA水平低于20 IU/mL,也能檢測到HBV pgRNA,這也間接說明了血清HBV pgRNA水平可為停藥后復發(fā)風險提供參考。Luo等[21]的研究揭示了NA治療后的HBV pgRNA狀態(tài)可以預測慢性HBV患者的長期預后,在治療48周后保持HBVpgRNA陽性的患者具有增加的風險(95%CI:34.80~61.20)。本研究中,HBV pgRNA水平(HR=1.235,95%CI:1.064~1.432)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危險因素,且限制性立方條圖顯示,HBV pgRNA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風險呈顯著非線性關系,其可能HBV pgRNA 的唯一來源僅為 HBV cccDNA,可作為 HBV cccDNA 轉錄產(chǎn)物,替代反映肝細胞內(nèi) HBV cccDNA 水平及 HBV 活躍程度,故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復發(fā)風險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HBV pgRNA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復發(fā)風險相關,可作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復發(fā)風險的參考依據(jù)。由于各種客觀原因的條件限制,未追蹤患者停藥后復發(fā)風險各實驗室指標和HBV pgRNA水平的進展過程,未能進一步分析停藥后HBV pgRNA水平的變化情況;其次,樣本量相對較少,仍需更詳細的研究來闡明HBV pgRNA水平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藥后復發(fā)風險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