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筆/杜昀書
一聲號角可以喚起希望, 一種思想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一百多年前,出現(xiàn)了這樣一本雜志,它較早地在中國系統(tǒng)介紹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助推了革命洪流滾滾向前。它,就是《新青年》。
20世紀初,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的建立,使國人陷入深深的絕望、苦悶和彷徨之中。中國的出路是什么?中國的未來在何方?中華民族將何去何從?以陳獨秀為代表的進步人士意識到:要救中國,首先要進行思想革命!救亡圖存的希望在青年,而青年的希望在先進的思想。就這樣,1915年9月,《新青年》雜志誕生了。
何謂“新青年”?陳獨秀在發(fā)刊詞《敬告青年》中提出六大標準: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他還指出,青年應該“自覺其新鮮活潑之價值與責任”“力排陳腐朽敗者以去”。是的,青年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應成為社會的先驅和民族的棟梁。
《新青年》雜志的出版,就像一夜春風,使中華大地萬象復蘇。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第一批黨員、第一份黨刊、第一個黨的宣言、中文版《共產(chǎn)黨宣言》等,相繼在《新青年》編輯部誕生?!缎虑嗄辍沸麄黢R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反對封建倫理道德,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入的閘門,對一代中國青年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梢哉f,《新青年》鑄就了中國革命的紅色起點。
《新青年》雜志及后來的五四運動,驚醒了整個時代的青年。五四運動兩年后,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與會者的平均年齡僅為28歲。《新青年》崇尚的自由、進步、民主、科學等歷史命題,讓無數(shù)愛國青年迸發(fā)出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開始了對救國復興之路的艱辛探索。
(摘編自張暾《從〈新青年〉到“新青年”》)
百余年前的五四運動,至今仍給人以莫大的觸動。當青春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青年的力量,如乳虎嘯谷、暗夜點燈。時至今日,中國的發(fā)展已經(jīng)邁入新時代,回眸這段歷史,我們依舊熱血澎湃。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青年一代,必將勇?lián)姑?、接續(xù)奮斗,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你眼中的新青年是怎樣的?今天的你又想成為怎樣的新青年?
□濟南外國語學校/曹理想
國家的未來看青年,青年應做新青年。
何謂“新”?新思想是“新”,新創(chuàng)造是“新”,新時代是“新”。新青年擁有新思想,方可實現(xiàn)新創(chuàng)造,構建更好的新時代??梢?,正確的思想是建設美好社會的基石。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必須重視每一次體育鍛煉?!坝拿髌渚?,先自野蠻其體魄?!泵飨鸵宰约旱膶嶋H行動踐行了這句話。他喜歡游泳,從翩翩少年游到黃昏遲暮,一生都在追求強健的體魄。
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用知識充盈大腦?!案褂性姇鴼庾匀A”,知識可以促進思想的轉變,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產(chǎn)生更多更深遠的想法。
我們還要明白哪些人值得我們崇敬。終日為革命奔波而積勞成疾的王盡美,將“說”和“做”踐行到底的聞一多,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yōu)槿颂幨赖脑瓌t,吸取經(jīng)驗,改進自身不足,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
建設國家,人人有責,新青年更是民族振興的主力軍。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同樣夢想著將來能夠為國效力,有一分熱就發(fā)一分光。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切不再是夢!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蔽覀冋登啻?,應與社會同步,和著時代的脈搏,由此向,及遠方!
(指導教師 龐珍)
□江西省崇義中學/胡婧
我很喜歡曾在書中讀過的一句話:“少年的肩應該擔起的是草長鶯飛和清風明月?!鼻嗄暌嗳?!新一代的青年人,風華正茂,熱情如朝陽,明媚如霞光。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用自己的奮斗和汗水,繪就未來的精彩華章。
我們必須胸懷壯志。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在最適宜的奮斗的年紀,我們怎能沒有努力的方向?我想成為的新青年,應著眼長遠,心懷希望與理想,并愿意為之奮斗,不負韶華。
我們必須自我革新,真正做到“三省吾身”,不斷總結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我所向往的新青年,應有“以人為鏡”的覺悟以及“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想法,取長補短,力求卓越。
我們必須不畏艱辛。逐夢的旅途必定布滿荊棘,唯有披荊斬棘方能所向披靡。我想成為的新青年是在困難面前不輕言放棄,永遠滿懷希望、勇往直前的熱血青年。
(指導教師 肖東洋)
□濟南外國語學校/劉子淇
有人說,新青年是不諳世事、未經(jīng)風雨的。
我卻認為,當代的新青年雖未置身于風暴中,但仍密切關注國事,對國家的新政策、新事件,會有自己的見解。國有難,必全力以赴!
有人說,新青年是嬌弱不堪、意志不堅的。
我卻認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新青年雖然一開始的確天真懵懂,但他們可不是溫室里的花朵!歷經(jīng)磨難,反而會更光彩。他們是不畏風雨的胡楊,國有風,必不屈不撓!
有人說,新青年是不思進取、天性懶惰的。
我卻認為,無論何時,他們都是向上的、勤勞的。在社會動蕩的時代,他們?yōu)榱藢で蠊饷鞫鴬^發(fā)向上;現(xiàn)在,我們身處光明之中,他們依舊奮發(fā)圖強!
他們堅定、堅強、堅實。新青年肩負著祖國的未來!
(指導教師 龐珍)
□濟南第十四中學/呂不凡
作為時代新青年,首先要有道德與思想。中國青年不應該是冷漠麻木的,當代新青年是五四精神火炬的傳承者,博愛和奮進才是我們應有的模樣,而“歸隱山林,與世無爭”的思想不可取。仲甫先生在《新青年》中提出新青年六條標準,其中“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觀點。在研學方面,要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向往而不迷信真理,追求而不拋棄真理,矢志不渝、腳踏實地地為理想奮斗。
時代大潮奔涌向前,“后浪”也未曾停歇。當代青年正用努力和汗水,繪就新時代屬于自己的畫卷。
登場即驚艷。谷愛凌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每一次亮相,都讓人眼前一亮。年僅18歲的她,首次參加冬奧會就取得了兩金一銀的好成績。
比起“天才”的頭銜,谷愛凌更適合“全才”的稱號。8歲那年,谷愛凌加入專業(yè)滑雪隊。為了參加訓練,她每個周末都要坐4個小時的車去滑雪場地。多年來,谷愛凌也經(jīng)歷了各種傷病,但對滑雪的熱愛,讓她堅持到現(xiàn)在。除了滑雪,她還熱衷于籃球、足球、橄欖球等球類運動,發(fā)表過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說,是學校欽定的音樂劇女主角。
在谷愛凌看來,學習也是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給北京冬奧會留出充足的備戰(zhàn)時間,谷愛凌將高中后兩年的課程縮成一年讀完。她對此信心滿滿:“其實還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個個列出來去做就好,我不認為這是實現(xiàn)不了的任務。”
“突破自己的界限”是谷愛凌常用來鼓勵大家的一句話,她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2020年初,武漢發(fā)生疫情,1月23日,武漢封城。24歲的甘如意彼時已經(jīng)回家過年。她是武漢市江夏區(qū)金口中心衛(wèi)生院的化驗員,家在湖北荊州市公安縣斑竹垱鎮(zhèn)楊家碼頭村,兩地相隔300公里。面對愈演愈烈的疫情,大年初七,甘如意毅然出門,決定返回仍險象環(huán)生的武漢,回到江夏區(qū)金口中心衛(wèi)生院,頂替在一線連續(xù)作戰(zhàn)多日的同事。因為沒有私家車,300公里的路程,她用騎自行車加搭順風車的方式走了4天3夜。孤獨和黑夜不足以嚇到她,“路不好走”竟然是她最大的擔心。她說:“我就希望能快點回來?!本驮诖藭r此刻,更多甘如意的同齡人正在做出同樣的選擇,以“95后”為主體的年輕一代,給所有人帶來了驚喜和感動。
“我是楊陽,歡迎各位老鐵進入懸崖村的直播間……”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涼山阿土列爾村的彝族青年楊陽(彝族名為某色蘇不惹)正在直播。這個海拔1400多米的村子,地處懸崖之上、云朵之間。此前村里通向外界,依賴一架用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天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上下一趟也要近4小時。在政府和媒體的幫助下,鋼梯代替了懸崖上的藤梯,互聯(lián)網(wǎng)接入村莊,幾代生活在封閉大山中的人們,開始通過手機向外界傳遞村里的大事小情,村子里更是涌現(xiàn)出一批以楊陽為代表的“網(wǎng)紅主播”。他們通過直播平臺把蜂蜜、臘肉等當?shù)靥禺a(chǎn)和原生態(tài)的群羊養(yǎng)殖搬進直播間,把山川壯美景色和彝族風俗傳揚到各地,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帶動當?shù)乩щy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發(fā)射任務中,她擔任火箭連接器系統(tǒng)指揮員,是文昌發(fā)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畢業(yè)于國防科技大學的周承鈺,由于素質過硬,被同事們稱為“大姐”。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測試任務中,“大姐”被定崗在位于臍帶塔15層的二級連接器配氣臺。通往15層的路,是傾角接近90°的180多級鋼鐵臺階,很多地方令人難以直立行走,必須手腳并用才能爬上去,用“天梯”來形容這段路并不為過。普通人就是單單跑這么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大姐”要一天來回四趟。
沖得上、拉得出、打得贏,這就是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首位女指揮員的真實寫照。這就是年僅24歲的“大姐”周承鈺,“大姐”不大,但“大姐”很強。
魯迅先生曾寄語青年:“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苯裉斓那嗄暾e極投身于祖國的偉大建設中,將這份活力與勇氣融進一磚一瓦、一梁一柱,那些關于未來的美好燦爛的暢想,在青年的奮斗中會逐漸變成現(xiàn)實。也許有一天,他們的頭發(fā)會漸漸花白,皺紋也會逐漸增多,他們也會像前幾代青年一樣老去,但還會有新的青年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他們的光輝,都將被歲月銘記。
1922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直接領導下,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這是中國青年運動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百年櫛風沐雨,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帶領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前赴后繼、勇當先鋒,書寫了中國青年運動的華章。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青年:“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痹凇爸袊嗄晡逅莫務隆鲍@得者中,有白衣執(zhí)甲、逆行出征的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有攻克科研難關,“把夢做上天”的哈工大紫丁香學生微納衛(wèi)星團隊;有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鋪就致富路的好支書程桔;還有在援荊防疫戰(zhàn)場因公殉職的王爍……中國的新青年們繼承了先輩們的精神,初心不改,始終將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始終以鐵的肩膀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他們興趣多元、充滿活力,對世界充滿好奇、熱情和期待;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攻堅克難,完成對自我的一次次超越;他們永遠奔跑,永遠勇敢,永遠向上向善,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不竭動力。祖國的飛躍式發(fā)展給了他們足夠的底氣,讓他們比任何一個時代的青年都更敢于仰望星空。
百年過去,我們告別了一窮二白的年代,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新青年,正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向“新世界”發(fā)出來自中國的問候。他們生于偉大的時代,他們正是偉大中國夢的創(chuàng)造者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者。
從《新青年》到新青年,是一棵樹搖動了一片森林,是一滴水澎湃了整個大海,是一個呼喚引起了聲聲吶喊!從《新青年》到新青年,時代在變遷,環(huán)境在變換,不變的是對歷史責任的擔當。作為青年一代,要想書寫青春滿意的答卷,既需要堅定理想、艱苦奮斗,也需要無私奉獻、為民服務,更需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這是個人成長途中青春的最靚身影,亦是祖國復興路上青春的最美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