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的加速,農村留守老年人呈持續(xù)增多趨勢。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結果,截止2020 年底,我國60 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6 億,與2010 年相比上升5.44 個百分點
,第四次《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農村老年人口占全國老年總人口的48%
。 農村留守老年人指具有農村戶籍,年齡在60 歲以上,同一戶口下的子女每年外出務工6 個月以上, 身邊無人能夠贍養(yǎng)的老年人
。 此外,農村老年群體增收困難,傳統(tǒng)家庭養(yǎng)老功能缺失,農村社會保障能力不足,使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的供需失衡問題更為顯著
。而有效評估留守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需求, 對提高健康水平
與生活質量
起正向作用?,F(xiàn)有研究常用普適性量表對農村留守老年人進行評估
,或探索某一方面的需求現(xiàn)狀
,鮮有關于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全面評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多層級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guī)律,使管理者能夠同時關注需求的廣泛性與特異性。 目前該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社會支持研究
,但對農村留守老年群體的解釋力度仍較淺。因此,本研究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通過文獻回顧、焦點小組、 德爾菲法構建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需求評估體系,旨在明確需求的層次與指標,深入剖析需求現(xiàn)狀,為推動社會支持體系的建立與實踐提供參考。
1.1 成立研究小組 研究小組由10 名成員組成,包括老年護理學教授3 名,社會學教授2 名,統(tǒng)計學教授1 名,心理學研究員1 名,均參與老年護理相關研究, 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 主要負責擬定具體指標,制定問卷,選定專家,實施函詢。另1 名管理學講師, 與2 名護理研究生對相關資料與專家意見進行整理。
1.2 初步形成相關指標 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基于國內外文獻回顧
的結果,經(jīng)過多次焦點小組討論, 初步建立了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評估指標體系,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5 個一級指標,11 個二級指標,77 個三級指標。
1.3 制定專家函詢問卷 函詢問卷包括4 部分內容:(1)介紹德爾菲和研究的主題、目的、意義和表格填寫說明;(2)專家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職位、職稱、服務年限、工作和專業(yè)領域等;(3)專家函詢表,邀請專家逐一對擬定指標進行重要性評分, 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分別賦值5~1 分,專家在修訂意見欄提出刪除、增加與修改意見;(4)專家權威系數(shù)評估表,包括專家判斷標準與專家熟悉程度,判斷標準由理論分析、實踐經(jīng)驗、同行理解、直覺感知組成,熟悉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從“非常熟悉”到“不熟悉”分別賦予0.9~0.1 分。
將元人戲曲中用典、用事“不拘時代先后”的特征,從明人原本以史實角度解讀戲曲內容,對該特征加以貶斥的僵化思維中解放出來,用“雪里芭蕉”的繪畫意象形象而言簡意賅地闡釋其中的不盡之意,使之由“以史解曲”的視角束縛,轉而升騰為“不可易與人道也”的“得意忘言”美學范本。
1.4 選定函詢專家 為保證函詢的可行性與函詢結果的準確,專家人數(shù)一般選擇10~50 人
。納入標準如下:(1)碩士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2)主持或參與老年護理相關研究;(3)從事相關領域工作3 年及以上, 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4)熟悉問卷編制方法;(5)自愿參與本研究。
1.5 實施專家函詢 于2020 年3—7 月進行2 輪專家函詢, 采用面對面呈遞或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專家問卷函詢。第1 輪專家函詢后,研究小組對問卷進行整理、 分析與討論, 形成第2 輪的專家咨詢問卷,邀請專家再次進行判斷,綜合統(tǒng)計結果和專家意見, 最終形成中國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評估指標。
3.1 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評估體系具有科學性與可靠性 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焦點小組、德爾菲與層次分析法構建了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評估體系, 充分保障方法學的科學與嚴謹。(1)文獻研究法:以“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elderly”、“social support”、“needs”為詞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inoMed、CNKI、萬方與維普數(shù)據(jù)庫,查閱相關政策與法律,盡可能全面歸納整理相關指標。 (2)焦點小組法:小組成員對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進行充分詳細的討論,完善評估體系。(3)德爾菲法:德爾菲法作為咨詢專家意見的公認方式, 已廣泛應用于醫(yī)療保健評估指標的構建
。 該方法是一種結構化的迭代方法,重復地使用專家咨詢問卷, 實現(xiàn)專家與參與者對特定主體的統(tǒng)一意見, 其關鍵特征是參與專家之間的匿名性
。 本研究2 輪問卷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3%與100%,專家意見提出率分別為93%與43%,表明專家積極性較高。 2 輪專家意見權威系數(shù)分別為0.797 和0.810,均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碩士及以上學歷,3 年及以上工作經(jīng)驗,年齡為(45.290±10.329)周歲,工作時間為(21.640±12.720)年,均主持或參與本研究相關課題與講座, 表明專家對本研究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豐富,保證函詢結果的權威性。此外,2 輪專家意見協(xié)調系數(shù)為0.236~0.529 (均P<0.001),專家意見較一致,函詢結果較為可靠。
1.6 評價指標 (1)專家積極系數(shù)。 包括問卷有效回收率與專家意見提出率(提出建議問卷的數(shù)量/回復問卷的數(shù)量×100%),專家積極系數(shù)越高,證明專家對本研究的關注程度越高
。 (2)專家權威系數(shù)(Cr)。 由專家判斷標準(Ca)與專家熟悉程度(Cs)2個因素決定,即Cr=(Ca+Cs)/2,通常認為Cr>0.7 是可接受的范圍
。 (3)專家協(xié)調系數(shù)。 計算Kendall’s W 協(xié)調系數(shù)作為, 采用χ
檢驗,P<0.05 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4)指標篩選標準。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指標的重要性,均值<3.5 的指標被排除;計算各條目的變異系數(shù)(CV),CV<0.25 的指標被納入。
2.3 指標篩選結果
2.3.2 第2 輪專家函詢結果 根據(jù)指標篩選標準,刪除了10 個三級指標。 被刪除條目包括“定期房屋修繕”、“孫輩教育指導”、“房屋安全性評估檢查”等。最終形成包括5 個一級指標,11 個二級指標和56個三個指標的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評價指標體系。
2.1 專家基本情況 函詢專家來自中國9 個省、直轄市,包括天津、北京、重慶、江蘇、浙江、吉林、遼寧、山東、湖北,由老年病學家、健康管理專家、社區(qū)專家和社會心理學家組成。 第1 輪對15 名專家進行函詢, 其中有效回復問卷者14 名;30 歲以上3 名,40歲以上6 名,50 歲以上5 名; 工齡3~9 年有3 名,10~30 年6 名,30 年及以上5 名; 碩士研究生3 名,博士研究生11 名,副高級以上職稱11 名,擔任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導師有11 名, 從事老年護理專業(yè)研究11 名, 社會保障研究4 名, 公共衛(wèi)生與心理學研究各2 名, 全部主持或參與本研究相關課題與講座。對14 名有效回復問卷的專家進行第2 輪函詢,2輪函詢專家的年齡(45.290±10.329)歲,工作時間(21.640±12.720)年。
2.4 指標權重 根據(jù)第2 輪專家函詢中專家對指標重要性評分及Saaty 標度分別構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判斷矩陣,結合Yaahp 統(tǒng)計軟件,得出各級指標權重及組合權重值,并對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滿足一致性比率CR<0.1,認為通過一致性檢驗
。 本研究各級指標權重為0.023~0.750,CR 值為0~0.046,滿足CR<0.1。 結果如表3 所示。
The values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α are calculated in the region of high absorption[4, 20] using the relation:
1、優(yōu)化財政支農結構,明確支農資金重點投入領域。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財政支農資金重點向科技創(chuàng)新、產(chǎn)業(yè)融合、品牌營銷、農業(yè)轉型升級和綠色發(fā)展、農村電商等農商文旅融合的新產(chǎn)業(yè)新業(yè)態(tài)領域投入,以著力補齊農村農業(yè)發(fā)展短板,加快促進廣西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fā)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內生動力。
3.2 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指標體系的內容分析 指標體系的權重可表示指標的重要性。 在這項研究中, 最重要的一級指標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證明,只有在滿足生理需要的基礎上,其他高層次的需要才能實現(xiàn)。 徐忠等
人對中國8 個農村的80 名留守老年人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留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相對較高且基本可以得到滿足。 Lee 等
發(fā)現(xiàn),韓國的老年人正面臨著嚴重的醫(yī)療費用負擔且目前沒有得到有效的社會支持。 熊慧琦
調查了廣西兩個城鎮(zhèn)留守老年人的需求,發(fā)現(xiàn)與其他需求相比,老年人更需要安全需求。故有效評估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生理與安全需求,建立相應的社會支持體系, 將利于完善留守老年人的社會養(yǎng)老體系。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分析,分析專家積極系數(shù)、權威系數(shù)與協(xié)調系數(shù),并進行指標篩選。 采用層次分析法,采用Yaahp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構建目標層(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需求評估體系)、準則層(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方案層(三級指標)的層次結構模型,通過Satty 1-9 標度法構建兩兩判斷矩陣, 以第2 輪函詢中指標重要性賦值為依據(jù), 比較同一層次中任2 個指標賦值的均數(shù)差確定Satty 標度, 從而計算各指標權重,并應用乘積法計算各指標組合權重
。
2.2 結果可靠性判斷 分別計算2 輪函詢專家的積極系數(shù),問卷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3%與100%,專家意見提出率分別為93%與43%。每一級指標系數(shù)如表1 所示,以Cr>0.7 為可接受信度
,證明函詢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 專家協(xié)調系數(shù)如表2 所示,顯著性檢驗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可以認為專家對指標的認可程度提高, 意見趨于集中, 函詢結果可取。
CRD法即交叉中隔壁法,在隧道施工中,先掘開隧道的一側作為施工部分,作中隔壁和橫隔壁,再挖開隧道的另一側,完成橫隔板施工的方法。簡單說,就是把大的隧道分為上下左右若干個斷面,在每個單面進行單獨的施工,隨后將所有斷面施工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的隧道[1]。其優(yōu)勢在于可以利用土層結構本身的暫時穩(wěn)定性,加以進行網(wǎng)狀支護形式,圍巖或者土層表面形成一個密貼性薄壁支持結構,并采用橫隔板和中隔板承擔部分壓力[2],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保證了隧道施工效率。
2.3.1 第1 輪專家函詢結果 根據(jù)專家函詢結果,結合研究小組討論決定,一級指標沒有修改;二級指標修改2 個條目,三級指標刪除20 個條目,增加9個條目,修改16 個條目。(1)刪除條目:刪除“定期郵寄衣物”、“米面糧油及其他食品支持”、“水利及道路工程建設”等需求。 (2)增加項目:增加“三餐配餐服務”、“防止鄰里欺負”、“防止被家人虐待” 需求等。(3)修改項目:二級指標的“與時俱進”被修改為“信息與發(fā)展”,“融入社會”被修改為“發(fā)揮自身價值”的需求。三級指標的“日間護理支持”明確為“日間照料的幫扶需求(如沐浴、輔助活動等)”,“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指導”改為“良好的睡眠指導”,“青年勞動幫扶團隊”改為“村里組織的幫扶團隊”需求等。 經(jīng)刪除、增加與修改形成了5 個一級條目、11 個二級條目與66個三級條目的指標體系。
也許是體育運動的特色,輸與贏、成功與失敗、勝利與挫折注定充斥著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這時鼓勵式的課堂尾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此刻,我們教師要以真摯感情、滿懷期望和信任的語言,鼓勵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養(yǎng)成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灰心,在榮譽和勝利面前不驕傲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有時我們教師的一句:“你真棒!”、“你能行!”、“加油啊!”,無形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照料需求是最重要的二級指標。 Andrade等
人基于巴西國家健康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18%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未得到充分保障。 Jose等
人在西班牙調查了265 名年齡超過65 歲、服用至少5 種藥物的老年患者,結果顯示老年人的服藥依從性較差, 而定期的藥物知識宣教可提高其服藥意識。 唐踔
分析了我國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需求,發(fā)現(xiàn)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子女、社區(qū)和政府的支持,他們對此產(chǎn)生極高的支持需求。由此可見,農村留守老年人對社會支持的需求極高,主要原因是留守老年人的社會關注度較低, 且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級指標最重要的是老年人日間照料的幫扶需求(如沐浴、輔助活動)。 Oliveira 等
在新型冠狀病毒時期對4 035 名巴西老年人進行了電話采訪,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老年人在日?;顒又杏龅搅死щy。Chen 等
對南京15 個社區(qū)的303 名殘疾老年人進行了調查, 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未得到滿足的比例很高。 與本研究一致,專家咨詢結果顯示,一級、二級、三級指標均提出日常生活與生理需求的重要性, 其中日間照料幫扶需求引起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提示研究者后續(xù)可開展更富有針對性的社會支持服務體系,滿足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yǎng)老需求。
(2)種類2。主要是關于創(chuàng)客教育與課堂的融合,以及與學校發(fā)展和教學改革之間的關系,側重創(chuàng)客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實踐研究。
3.3 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體系的實用性和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構建了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評估體系。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5 個方面確保服務需求的最大化。 生理需求指標建立了2 個二級指標與9 個三級指標, 涉及日常生活照護與相關幫扶團隊需求,在各級指標中均占有極大的比重,對老年護理研究者的工作內容具有良好的參考意義, 從而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體系。 安全需求包含三級指標的數(shù)量最多,涵蓋留守老年人的經(jīng)濟幫扶,人身安全及醫(yī)護保健需求, 其中醫(yī)護保健需求的指標最多,為臨床實踐者的社會支持工作提供依據(jù)。愛與歸屬需求構建老年人的心理情感與社交活動需求,尊重需求評估留守老年人接受外界尊重、參與決策、保護隱私的需求, 自我實現(xiàn)需求建立了對信息的獲取與發(fā)展,參與社會工作活動的需求,在評估生理與安全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高層次的需求,實現(xiàn)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的全面評估。 通過對以上指標的有效評估, 相關工作人員可獲知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需求現(xiàn)狀, 判斷社會支持的供需失衡問題, 為進一步提供針對性的社會支持提供依據(jù),促進養(yǎng)老服務質量提升,從而改善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 本評估體系中的每一項指標均基于科學的證據(jù),指標由專家評定、研究小組討論方可最終確定, 每項指標配有相應的指標計算方法及資料收集方法,可操作性強,能較好地評估留守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需求。
本研究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采用文獻研究、焦點小組、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農村留守老年人社會支持需求評估體系,包括5 個一級指標、11 個二級指標與56 個三級指標。 雖存在專家評估主觀,未通過單獨研究確定專家的最低數(shù)量,沒有農村留守老年人參與的局限性, 此研究仍彌補了以往研究對象特異性不強、需求評估不全面的問題,衛(wèi)生管理人員和醫(yī)務工作者可更早判斷農村地區(qū)留守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需求, 以構建有針對性的社會支持體系,為養(yǎng)老服務的建設提供參考。
[致謝]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統(tǒng)計專業(yè)步懷恩老師對本研究統(tǒng)計學方法的指導與統(tǒng)計結果的核實。
[1] 國家統(tǒng)計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第五號)[R/OL].(2021-05-11)[2021-10-03].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4.html
[2] 黨俊武.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1-2.
[3] 魏利嬌,李晨陽,曹玉迪,等. 農村留守老人生命質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 39(1):230-23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9.01.078.
[4] 盛昕.新時期我國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路徑[J].學 術 交 流,2018,34(10):125-131. DOI:10.3969/j.issn.1000-8284.2018.10.016.
[5] 孫薇薇,石丹妮.社會支持的影響機制與農村老年心理健康[J]. 社會學評論,2020,8(4):77-87.DOI:10.3969/j.issn.2095-5154.2020.04.006.
[6] 魏國芳,曹梅娟.杭州市某農村城市化社區(qū)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報,2015, 22(11):1-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1.001.
[7] 張帆,朱樹貞,鄧平基.領悟社會支持量表在國內住院病人社會支持研究中的應用評價[J].護理研究, 2018,32(13):2048-2052.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8.13.015.
[8] 陳習瓊,林登凱.滇東北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及 對 策[J].中 國 老 年 學 雜 志,2017,37(11):2826-2828.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101.
[9] 王孟妮,趙明利,韓夢丹,等.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家庭支持需求問卷的編制與信效度檢驗[J].護理學雜志,2020,35(19):81-84.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19.081.
[10] 林琴,張文,孫坤,等.成都市社區(qū)居家老年人醫(yī)養(yǎng)結合服務需求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醫(yī)學與社會,2020,33(10):65-68,74. DOI:10.13723/j.yxysh.2020.10.013.
[11] Cortes A, Hunt N, Mchale S.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HIV(PSS-HIV)[J].Aids Behav,2014, 18(12):2274-2284.
[12] Maslow AH.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370.
[13] Ruzhen L, Chunmei Z, Yanhui 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s for the Left-behind Elderly in Rural China: A Delphi Study[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17(1):340-351. DOI:10.3390/ijerph17010340.
[14] 王碩,解會軍,井坤娟.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需求評估問卷的信效 度[J].中 國 老 年 學 雜 志,2018,38(2):457-460.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02.086.
[15] 袁宗梁,李夢華.農村留守老人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M 村為例[J].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7,56(21):4199-4202,421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1.048.
[16] 伍琳,孫艷杰.德爾菲法簡介及在護理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J].護 理 研 究,2015,29(29):3599-3601.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9.006.
[17] 宋慧娟,廖少娜,喬惠,等.護理人文關懷示范病區(qū)建設標準的 構 建[J].護 理 學 報,2021,28(16):63-68.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1.16.063.
[18] 劉樂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軍隊中心醫(yī)院成本控制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yī)大學,2011.
[19] 周亞麗,張煥梅,劉小凡,等.構建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質量評 價 指 標 體 系[J].護 理 學 報,2021,28(15):63-68.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1.15.063.
[20] 羅如珍,解文君,劉玉典,等.成年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10):1482-1487.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9.10.007.
[21] 劉曉輝,趙慶華,肖明朝.護理院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6):902-907.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9.06.019.
[22] Diamond IR, Grant RC, Feldman BM, et al. Defining Consensus: A Systematic Review Recommends Methodologic Criteria for Reporting of Delphi Studies[J].J Clin Epidemiol, 2014, 67(4):401-409. DOI:10.1016/j.jclinepi.2013.12.002.
[23] Jingjing P, Wen L, Lu H.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ese City Safety Resilience Based on Delphi Method and Cloud Model[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9,16(20):3802-3818.DOI:10.3390/ijerph16203802.
[24] 徐忠,唐亞林.基于馬斯洛理論的農村留守老人需求問題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6):59-65.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7.06.011.
[25] Lee H Y, Kondo N, Oh J. Medical Expenditure and Unmet Need of the Pre-elderly and the Elderly According to Job Status in Korea: Are the Elderly Indeed Most Vulnerable?[J]. PLoS One, 2018, 13(3):e0193676.DOI:10.1371/journal.pone.0193676.
[26] 熊慧琦.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國家級貧困縣留守老人的需求問題研究[J].當代經(jīng)濟,2019,19(9):148-151. DOI:10.3969/j.issn.1007-9378.2019.09.040.
[27] Andrade T, Andrade F. Unmet Need for Assistance with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among Older Adults in Brazil[J].Rev Saude Publica, 2018, 52(1):75-84. DOI:10.11606/S1518-8787.2018052000463.
[28] Jose JM, Luciana MJ, Domingo OB, et al. What Older Complex Chronic Patients Need to Know about Their Everyday Medication for Safe Drug Use[J]. Expert Opin Drug Saf, 2014, 13(6):713-721. DOI:10.1517/14740338.2014.916272.
[29] 唐踔.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體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8):2024-2027.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112.
[30] Oliveira DC, Oliveira CM, Lina-costa MF, et al. Difficulty in Perform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the Need for Help in Older Adults: Evidence on Social Distancing Models from the ELSI-COVID-19 Initiative[J]. Cad Saude Publica, 2020, 36(suppl 3):e00213520. DOI:10.1590/0102-311X00213520.
[31] Chen S, Zheng J, Chen C, et al. Unmet Needs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mong a Community-based Sample of Disabled Elderly People in Easter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 BMC Geriatr, 2018, 18(1):160-171. DOI:10.1186/s12877-018-0856-6.
[32] Cjrusciel LP, Kulik T, Jakubowska K, et al.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Social Support among Rural Area Seniors-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olish Population[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8, 15(16):1288-1300.DOI:10.3390/ijerph1506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