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國旗,霍 超,李小騰,劉 斌,樊國偉,程 林,王志遠,潘偉東
(1. 國網金華供電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1;2. 國家電網公司西北分部,陜西 西安 710048;3. 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科學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10;4.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9;5.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電網互聯可以提高不同地區(qū)之間的互濟能力[1]。隨著新能源的大規(guī)模接入和負荷的快速增長,受到電網傳輸能力等因素約束,系統不能滿足調峰需要,出現棄風和供電缺口問題[2-4]。
針對此類問題,文獻[5]利用能量流角度在電-熱系統中引入電轉氣(power to gas,P2G)設備,促進風電消納,減少系統成本;文獻[6]通過場景法表征風電不確定特性,利用P2G裝置實現電氣互聯和能量耦合調度,提高風電利用率;文獻[7]構建含P2G多能量網絡模型,利用不同季節(jié)典型日負荷及風電預測曲線檢驗模型的有效性和經濟性;文獻[8]利用多能量耦合特性優(yōu)化調度,減少棄風棄光;文獻[9-10]利用跨區(qū)電網和氣網互聯調度,減小系統峰谷差,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增強系統互濟能力。
上述文獻多通過P2G設備實現多能源網絡優(yōu)化調度或者跨區(qū)互聯,較少能針對夏季負荷和風電特性,解決不同地區(qū)能源不平衡問題。因此,下面提出一種含P2G的多能源網優(yōu)化調度方法,利用P2G技術解決風電與負荷不匹配導致棄風問題,并通過燃機實現冷電聯合調度解決電網供電能力不足問題;通過對燃氣輪機消耗天然氣和P2G設備產生天然氣平衡進行控制,減少對天然氣流影響;通過某跨區(qū)電網實際算例驗證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由于輸電通道(地區(qū)和主網之間)傳輸功率約束,負荷高峰時段出現供電缺口,調峰能力不足,只能采取限負荷的方法。在風電大發(fā)的高峰時段,本地電網消納能力不足,調峰能力受限,且外送通道限制,會導致棄風。為分析地區(qū)1風電消納能力不足、地區(qū)2供電能力不足的電網特性,將該地區(qū)電網簡化如圖1所示:G1、G2分別表示地區(qū)1、地區(qū)2發(fā)電機組;L1、L2分別表示地區(qū)1、地區(qū)2負荷。
圖1 簡化電網
風電消納空間如式(1)表示。
Pwind,r,t=PL,t+Ptrans,t-Pf,min
(1)
式中:Pwind,r,t為風電消納空間;PL,t為負荷功率;Ptrans,t為聯絡線傳輸功率;Pf,min為火電機組最小技術出力。
棄風功率如式(2)所示,棄風電量Wwind,a如式(3)所示,棄風率計算如式(4)所示。
Pwind,a,t=max(Pwind,t-Pwind,r,t,0)
(2)
(3)
(4)
式中:σ為棄風率;Pwind,a,t為風電限電功率;Pwind,t為風電理論功率;T為風電限電總時間。
最大供電能力PTSC(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為機組最大技術出力加上聯絡線通道傳輸功率,如式(5)表示。
PTSC=Pf,max+Ptrans,t
(5)
式中,Pf,max為機組可用最大技術出力。
供電缺口功率PL,a,t如式(6)所示,供電缺口電量WL,a如式(7)所示。
PL,a,t=max(PL,t-PTSC,0)
(6)
(7)
式中,T1為供電缺口總時間。供電不滿足要求的時段(即出現供電缺口時段)記為1,供電滿足要求時段記為0。供電缺口狀態(tài)σt判斷如式(8)所示,結合文獻[11]安全域提出供電缺口率γt如式(9)所示。
(8)
(9)
式中,N為供電時段總數。
含P2G的多能源網如圖2所示,地區(qū)1包括火電機組、風電機組和P2G設備,地區(qū)2包括火電機組、燃氣輪機、電制冷機及蓄冷器。P2G裝置主要包括兩個功能:地區(qū)1風電消納能力不足時,電轉氣促進風電消納;地區(qū)2供電能力不足時,通過電-氣-電途徑解決,天然氣流和電力流在圖中用箭頭表示。
圖2 含P2G的多能源網
電氣耦合元件包括燃氣輪機和P2G,燃氣輪機將天然氣轉化為電能,P2G將電轉化為氫氣,然后甲烷化得到燃氣。
2.2.1 氣冷電能源模型
氣冷電能源模型中包括燃氣輪機和電制冷機,燃氣輪機能量轉化如式(10) 所示。
(10)
式中:fMT,t為燃氣輪機天然氣消耗流量;PMT,t為燃氣輪機電功率;ηMT,e為燃氣輪機發(fā)電效率;HG為天然氣熱值。
燃氣輪機發(fā)電成本CMT如式(11)所示。
CMT=a(PMT,t+γDMT,t)2+b(PMT,t+γDMT,t)+c
(11)
式中:a、b、c為機組能耗系數;γ為冷電功率變化相對量;PMT,t、DMT,t分別為微型燃氣輪機電、冷功率。
燃氣輪機發(fā)電功率和制冷功率關系KMT如式(12)所示,燃氣輪機機組電(熱)爬坡功率RP(D)MT,t約束和電(熱)功率上下限P(D)MT,t約束如式(13)—式(14)所示,燃氣輪機功率運行區(qū)域如圖3所示。
圖3 燃氣輪機功率運行區(qū)域
(12)
RP(D)MT,min≤RP(D)MT,t≤RP(D)MT,max
(13)
P(D)MT,min≤P(D)MT,t≤P(D)MT,max
(14)
式中:RP(D)MT,max、RP(D)MT,min分別為燃氣輪機電(冷)最大、最小爬坡功率;P(D)MT,min、P(D)MT,max分別為燃氣輪機電(冷)最大、最小功率。
冷負荷功率由燃氣輪機冷負荷和電制冷機負荷組成,如式(15)所示。
PL,c,t=PL,c,e,t+DMT,t
(15)
式中:PL,c,t為總冷負荷;PL,c,e,t為電制冷機冷負荷。
2.2.2 P2G設備-電氣能源模型
P2G轉化化學方程式如式(16)所示,能量轉化如式(17)所示。
(16)
(17)
式中:FP2G,t為P2G設備產生天然氣產量;ηP2G為P2G能量轉化效率;PP2G,t為P2G設備功率。
P2G設備產生天然氣需要同時滿足地區(qū)1和地區(qū)2需要,因此
PP2G,t=max(PP2G,1,t,PP2G,2,t)
(18)
式中,PP2G,1,t和PP2G,2,t分別為地區(qū)1和地區(qū)2的P2G設備所需功率。地區(qū)1的P2G設備所需功率等于減少棄風功率;地區(qū)2的P2G設備所需功率等于供電缺口減少功率。
P2G設備功率約束如式(19)所示。
PP2G,min≤PP2G,t≤PP2G,max
(19)
式中,PP2G,min、PP2G,max分別為P2G設備最小、最大技術出力。
電網調度任務為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減少供電缺口;支撐新能源消納,減少新能源限電;實現電網經濟高效運行,減少運行成本。為解決地區(qū)1出現的新能源棄風問題和地區(qū)2的供電缺口問題,通過新建P2G裝置,將地區(qū)1棄風時段電量轉化為天然氣通過天然氣管網在地區(qū)2消納。通過新建燃氣輪機,提高供電能力支撐減少供電缺口,提高冷負荷減少電負荷間接減少供電缺口。
調度目標為系統成本最小。
C總=Cwind,a+CL,a+CMT+CP2G+Cf+C主下
(20)
式中:Cwind,a為棄風成本;CL,a為供電缺口成本;CMT為燃氣輪機成本;CP2G為調用P2G裝置增加成本;Cf為火電機組運行成本;C主下為主網下網成本。
(21)
(22)
(23)
(24)
(25)
式中:cwind,a、cL,a、cP2G、c主下分別為棄風、供電缺口、調用P2G設備和主網下網功率的單位成本;T2、T3和T4分別為P2G設備運行總時間、火電機組運行總時間和主網下網總時間;di、ei、εi分別為火電機組成本系數;P主下,t為主網下網功率。
約束條件包括:地區(qū)1和地區(qū)2電功率平衡約束,見式(26)—式(27);天然氣流量平衡約束,見式(28);聯絡線功率約束,見式(29);火電機組爬坡約束,見式(30);火電機組功率約束,見式(31)。
(26)
(27)
FP2G,t=fMT
(28)
-Ptrans,k,max≤Ptrans,k,t≤Ptrans,k,max,k=1,2
(29)
Rf,i,min≤Rf,i,t≤Rf,i,max
(30)
Pf,i,min≤Pf,i,t≤Pf,i,max
(31)
式中:FP2G,t為P2G量設備天然氣制造量;Ptrans,k,max為地區(qū)k與主網聯絡線最大傳輸功率,結合圖2,地區(qū)1電力流上網為正方向,地區(qū)2電力流下網為正方向;Rf,i,min和Rf,i,max分別為第i臺火電機組最小、最大爬坡功率;Pf,i,min和Pf,i,max分別為第i臺火電機組最小、最大技術出力。
地區(qū)1、地區(qū)2負荷和風電如圖4、圖5所示。燃氣輪機冷電功率變化相對量為0.15;發(fā)電功率和制冷功率關系為0.75;發(fā)電效率為0.33;機組能耗成本系數a、b、c分別為0.053 2、 90.12、 7 175.4;最大、最小電功率分別為60 MW和10 MW;最大、最小冷功率分別為60 MW和0;最大電(冷)爬坡功率為45 MW。地區(qū)1與主網最大傳輸功率為200 MW,地區(qū)2與主網最大傳輸功率為700 MW?;痣姍C組成本系數d、e、ε分別為0.078 42、 139.3、 9 604.4;最大、最小功率分別為300 MW和150 MW;最大電(冷)爬坡功率為110 MW。棄風成本為600元/MWh;限負荷成本為4000元/MWh(參考負荷參與需求側響應單價);主網下網功率成本為250元/MWh;P2G設備功率為140 MW,P2G設備調用功率成本為200元/MWh。
圖4 地區(qū)1風電消納
圖5 地區(qū)2供電
所研究問題為非線性規(guī)劃模型問題,調度時間粒度為5 min,采用LINGO11求解。地區(qū)1最大等效負荷(地區(qū)1負荷與風電差值)為856 MW,地區(qū)1最大傳輸功率為200 MW,因此地區(qū)1火電機組最大供電能力需要大于656 MW,則地區(qū)1火電機組300 MW開機3臺,最大開機功率為900 MW,地區(qū)1原調度情況和圖4相同。地區(qū)1調用P2G設備前后棄風對比如圖6所示。
由圖6計算可知,P2G設備參與調度后棄風電量為86.6 MWh;棄風率為1.06%,滿足國家棄風率小于5%要求,棄風率降低了90.6%;最大棄風功率為35.2 MW,相對原最大棄風功率降低79.9%。
圖6 地區(qū)1 P2G設備參與調度前后棄風對比
地區(qū)1的P2G設備參與調度前后聯絡線功率不變;P2G設備參與調度會增加地區(qū)1火電機組功率,因此地區(qū)1火電機組功率在P2G設備參與調度前后會發(fā)生變化。地區(qū)1聯絡線功率和P2G設備參與調度火電機組功率如圖7所示。
圖7 地區(qū)1聯絡線功率P2G設備參與調度前后火電機組功率
地區(qū)2最大負荷為2 411.2 MW,地區(qū)2最大傳輸功率為700 MW,因此地區(qū)2火電機組最大供電能力需要大于1 711.2 MW,則地區(qū)2火電機組300 MW應開機6臺,由于地區(qū)2火電機組只有5臺,最大開機功率為1500 MW,地區(qū)2原調度情況和圖5相同。調用燃氣輪機前后原供電缺口、現供電缺口對比和地區(qū)1火電機組為P2G設備制造天然氣轉化為地區(qū)2電+熱能力如圖8所示。
圖8 調用燃氣輪機前后供電缺口對比和電+熱能力
由圖5計算可知,地區(qū)2供電缺口功率最大為211.17 MW,供電缺口電量為541.5 MWh,相比總用電量45 676.3 MWh,缺口電量只占1.9%,但供電缺口率為26.7%。由圖8計算可知,調用燃氣輪機后地區(qū)2缺口功率最大為124.2 MW,供電缺口電量為230.4 MWh,缺口電量占0.4%,供電缺口率為15.3%,供電缺口率減少43.1%;地區(qū)1火電機組為P2G設備制造天然氣轉化為地區(qū)2電+熱能力和地區(qū)2原供電缺口存在重疊,因此燃氣輪機解決供電缺口會受到地區(qū)1火電機組為P2G設備制造天然氣影響。
地區(qū)2聯絡線原、現功率和P2G設備參與調度火電機組原、現功率如圖9所示。
圖9 地區(qū)2聯絡線功率和火電機組功率變化
P2G設備和燃氣輪機調用功率如圖10所示。
圖10 調用P2G設備和燃氣輪機功率
由圖4計算可知,地區(qū)1棄風最大功率達175.3 MW,棄風電量為918.9 MWh,棄風率為11.35%,棄風率較高,不符合國家棄風率低于5%的要求。由圖10計算可知,P2G設備調用1 340.5 MWh,燃氣輪機電+冷負荷調用833 MWh,減少棄風832.7 MWh,減少供電缺口電量311.1 MWh。
原方法中,地區(qū)1火電機組、地區(qū)1棄風、地區(qū)2火電機組、地區(qū)2供電缺口、主網下網成本、總成本分別為301.8、55.1、687.5、216.6、161.8和1 422.8萬元;現方法中,地區(qū)1火電機組、地區(qū)1棄風、地區(qū)2火電機組、地區(qū)2供電缺口、P2G設備、燃氣輪機和主網下網成本分別為310.5、5.2、680.3、92.2、159.1、26.8、24、1 298.1萬元。所提方法相比原方法節(jié)約成本124.7萬元。
P2G設備功率和棄風電量與棄風率關系如圖11所示。
圖11 P2G設備功率和棄風電量與棄風率關系
由圖11可知,棄風電量與棄風率隨P2G設備功率增大而減少, P2G設備功率為80 MW時,棄風率為4.67%,符合國家棄風率小于5%要求;最大棄風功率為95.2 MW,相對原最大棄風功率降低45.7%。
棄風電量與棄風率與P2G設備功率呈現近似線性關系,為探究其近似線性關系原因,統計原棄風功率概率分布,如圖12所示。
圖12 原棄風功率分布
由圖12可知,原棄風功率分布數量大部分近似相等,主要分布在風電功率大發(fā)期間的風電功率上升和下降階段;棄風功率分布數量較大時段主要位于風電峰值時間段。
燃氣輪機電+冷能綜合利用率約為62%,因此P2G最大功率為140 MW時,轉化為燃氣輪機電+冷能最大功率約為87 MW,因此燃氣輪機產生能量從而減少供電缺口和燃氣輪機最大電+冷功率直接相關;燃氣輪機最大電+冷功率與供電缺口電量、供電缺口最大功率和供電缺口比例關系如圖13所示。
由圖13可知,供電缺口電量隨著燃氣輪機最大電+冷功率增大其降低速度逐漸變緩。供電缺口最大功率下降呈線性關系。供電缺口比例與燃氣輪機最大電+冷功率呈現先迅速降低,后緩慢降低關系。供電缺口和燃氣輪機最大電+冷功率相關,且由圖8可知其與地區(qū)1 P2G設備產生天然氣相關,為探究其相互之間關系,其供電缺口功率分布統計如圖14所示。
圖13 燃氣輪機最大電+冷功率與供電缺口電量、供電缺口最大功率和供電缺口比例關系
圖14 供電缺口功率分布
由圖14可知,原供電缺口在40~70 MW之間分布雖然較多,但受到地區(qū)1 P2G設備制造天然氣影響,不能有效解決該區(qū)間供電缺口問題。原供電缺口在120~140 MW及160~190 MW之間分布較多,但地區(qū)1 P2G設備制造天然氣轉化為燃氣輪機電+熱能最大功率為124 MW,不能有效解決該區(qū)間供電缺口問題。原供電缺口在0~30 MW之間分布解決較好,同時驗證圖13之間關系的正確性。
針對輸電通道傳輸功率約束導致不同地區(qū)負荷高峰時段供電缺口和風電高峰時段棄風問題,通過新建燃氣輪機解決供電缺口問題;通過P2G解決棄風問題;通過對燃氣輪機消耗天然氣和P2G設備產生天然氣平衡進行控制,減少對天然氣流影響。該方法能夠有效解決棄風和供電缺口問題,棄風(供電缺口)隨著P2G設備(燃氣輪機)功率的增大減少速度會放緩。
由于負荷同時率特性,地區(qū)1通過P2G設備為地區(qū)2供應天然氣會受到限制,會影響燃氣輪機解決地區(qū)2供電缺口問題;此外由于燃氣輪機受到地區(qū)1P2G設備制造天然氣影響,不適宜投資功率過大的P2G設備,在后續(xù)研究中將通過其他不受設備和負荷同時率限制的設備參與調度,解決供電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