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 魏昱博 呂玉珠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乳腺外科二病區(qū),河南 南陽 473000)
作為病因未明的慢性乳腺炎癥性疾病,肉芽腫小葉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主要發(fā)生于具有哺乳經驗的育齡期經產女性,但男性、未產婦也可見[1]。GLM 具有以乳腺小葉為中心的非干酪樣壞死為特點,發(fā)病急驟,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單側乳腺腫塊,可伴有膿腫、皮膚紅腫、疼痛、潰瘍等癥狀,早期易被誤診為急性乳腺炎。近年GLM 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病情也趨于復雜化、嚴重化,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發(fā)熱、雙下肢結節(jié)性紅斑等癥狀[2,3]。乳房病損切除為有效治療方法,但會造成患者乳房外形毀損,對其心理帶來極大創(chuàng)傷?;诖?,本研究選取我院85例GLM 患者,以探討Ⅰ期腺體筋膜組織瓣成型術聯(lián)合乳房病損切除(以下簡稱“聯(lián)合術”)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7 年4 月~2020 年4 月我院收治的85 例GLM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手術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3)。
其中對照組年齡23~46 歲,平均34.59±5.10歲;病程6~11 個月,平均5.48±1.07 個月;病灶大?。海? cm 3 例、5~10 cm 20 例、>10 cm 17例;乳頭凹陷:有16 例、無26 例;疾病分期:腫塊期24 例、瘺管期5 例、膿腫期13 例;有哺乳史38 例、未哺乳4 例。
觀察組年齡23~46 歲,平均25.28±4.61 歲;病程6~11 個月,平均5.69±0.96 個月;病灶大?。海? cm 5 例、5~10 cm 19 例、>10 cm 19 例;乳頭凹陷:有18 例、無25 例;疾病分期:腫塊期20 例、瘺管期7 例、膿腫期16 例;有哺乳史40 例、未哺乳3 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符合GLM 相關診斷標準[4],并術前穿刺活檢或術中病理檢查確診;均為單側病變;凝血功能正常;免疫系統(tǒng)正常;肝腎功能正常;認知功能正常;精神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 :乳房病損范圍>60%者;葉狀腫瘤者;妊娠期者;乳腺惡性腫瘤者;皮膚竇道者;乳房假體植入史者;心腦血管疾病者;手術禁忌證者;不能配合研究者。
兩組患者均采取復合麻醉,切口根據臨床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對病變未累及皮膚的患者,在乳暈旁近病損方向作切口,呈弧形或放射狀延長;對病變累及皮膚者,則選擇包含皮膚病損的切口。
對照組接受乳房病損切除治療。完整切除病變,包括乳頭后方腺體及主導管,仔細探查周邊腺體及皮下脂肪組織,確保無殘留和遺漏,過程中保護乳頭后方毛細血管網,避免血供破壞引起乳頭缺血壞死。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聯(lián)合Ⅰ期腺體筋膜組織瓣成型術(聯(lián)合術)治療。徹底止血創(chuàng)面、沖洗,于皮下脂肪層處游離創(chuàng)面周圍正常腺體,過程中保留后間隙、腺體邊緣血供,避免組織瓣萎縮壞死。根據患者創(chuàng)面具體情況,切開潛行分離的腺體組織,切口呈縱向放射狀,填充,固定。保持乳頭位置不變,并保證乳頭后方為腺體至高點;在乳頭根部使用絲線進行荷包縫合,以對乳頭外形進行重塑,在創(chuàng)面處置入引流管,負壓引流,包扎,并避免乳頭受壓。
1.3.1 療效[5]
腫塊消失,且持續(xù)時間>90d 為有效。
1.3.2 圍術期指標
記錄圍術期指標,包括: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術后3d 引流量。
1.3.3 并發(fā)癥
記錄并統(tǒng)計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切口延長愈合、結塊。
1.3.4 美觀滿意度[6]
乳房對稱方面:雙側乳房完全對稱為4 分,雙側乳房基本對稱為3 分,雙側乳房略微不對稱2 分,患側乳房畸形為1 分。
乳房彈性方面:患側乳房皮膚彈性正常為4分,患側乳房彈性改變不明顯為3 分,患側乳房彈性明顯減弱為2 分,患側乳房無彈性為1 分。
乳房凹陷方面:患側乳房無凹陷為4 分,患側乳房輕微凹陷為3 分,患側乳房可察覺凹陷為2 分,患側乳房明顯凹陷為1 分。
乳頭位置方面:患側乳頭無移位為4 分,患側乳頭移位距離<15 mm 為3 分,患側乳頭移位距離15~30 mm 為2 分,患側乳頭移位距離>30 mm 為1 分。
手術疤痕方面:無疤痕為4 分,疤痕與正常皮膚色澤輕微差異為3 分,疤痕與正常皮膚色澤明顯差異為2 分,疤痕明顯且粗大為1 分。
總分18~20 分為優(yōu)秀;總分15~17 分為良好;總分11~14 分為一般;總分≤10 分為差。美觀滿意度包括優(yōu)秀、良好。
采用SPSS22.0 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 分析,采用u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均順利完成手術,腫塊均消失,且持續(xù)時間>90 d,總有效率均為100.0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P>0.05)。
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術后3d 引流量較對照組多(P<0.05),兩組術中失血量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后出現(xiàn)1 例切口延長愈合、1 例結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5%(2/43);對照組出現(xiàn)2 例延遲愈合、1 例結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14%(3/42)。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
術后3 個月,觀察組美觀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美觀滿意度對比(例(%))
單純病損切除對于腫塊的較小的GLM 患者可取得確切的治療效果,且即使不進行整形處理,也可達到良好的美容效果,但對于多處皮膚病損、腫物較大者,在病損切除后患者需進行整形治療,從而達到保持乳房外形美觀,促使患者擁有較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術中失血量、并發(fā)癥無明顯差異,但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術后3d 引流量較對照組多,提示聯(lián)合術治療GLM,可取得與乳房病損切除治療相當的治療效果,但會增加手術時間、失血量。主要原因是廣泛游離正常組織,可引起深筋膜內淋巴管破壞、腺體表面脂肪層、創(chuàng)面廣泛滲出,從而增加失血量。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傳統(tǒng)擴大切除術,擴大切除聯(lián)合腺體成型聯(lián)合灌洗術取得較好效果,隨訪發(fā)現(xiàn)其復發(fā)率較低,且患者乳房外形滿意程度較高[7]。同時,有學者研究指出,病變切除后術中病灶探查也很重要,在腺體瓣游離轉移過程能發(fā)現(xiàn)潛在小的孤立病灶,進而可減少術后復發(fā)風險[8]。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術后3 個月,觀察組美觀滿意度較對照組高,表明,聯(lián)合術治療GLM,能有效提高患者乳房美觀滿意度,與劉娟等、張衛(wèi)紅等學者研究結果一致[9,10]。使用Ⅰ期腺體筋膜組織瓣成型術對乳房進行重塑,能最大程度彌補乳房缺損,提高乳房外觀美觀度。
綜上,聯(lián)合術治療GLM,能有效提高患者乳房美觀滿意度,但也會增加手術時間、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