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沖
皮克斯動畫公司首位華裔女導(dǎo)演石之予的電影《青春變形記》于2022年3月上映,該片中的“變形記”與卡夫卡《變形記》中的成年人“變形記”不一樣,導(dǎo)演石之予講述了處于青春期準備從“女孩”變?yōu)椤芭恕钡?3歲華裔女孩李美美的故事,她非常孝順、懂事和聽話,是典型的“孝順”案例。但當她個體的選擇與媽媽的“聽話”原則相悖時,她開始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經(jīng)過與母一輩的抗爭、辯論與反抗后,她從理性認知的角度進行選擇,追求屬于她的至善與自由。
導(dǎo)演石之予一直關(guān)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道”“聽話”與“懂事”等日常行為準則,并站在不同文化的角度對這些中式日常行為進行反思與批評,她的兩部電影中的故事雖然沒有皮克斯公司之前的“拯救世界”“拯救人類”的大格局,但她卻讓主人公在兩難的選擇中認清自己,并“拯救了自己”,與此同時,也喚醒與拯救了身邊的親人。
電影《青春變形記》一開篇,李美美就通過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提出了這樣的中式看法:“我們家的首要規(guī)則是要孝順父母,他們是至高無上賜予你生命的人?!辈⑶以诶钍献陟舸箝T口和房門口的對聯(lián)上也暗示了這樣的儒家秩序與“孝順”的價值觀:“樹發(fā)千枝共根,江流百川同源”;“崇德尚義至孝,天和物諧為善”。
影片中石之予刻畫了一個被“為你好”籠罩的女兒,她只是想聽個演唱會而已,卻被媽媽百般阻止,媽媽阿茗阻止的不只是一個演唱會,而是阻止失去她自己作為“大人”的權(quán)力。美美理性而客觀地為自己辯解:“我只想去聽演唱會而已,很抱歉,我并不完美,很抱歉,我不夠好,很抱歉我絕不會像你一樣。”在美美同媽媽爭論與辯解的過程中,雖然母親用“我從沒去過演唱會,我把家人放在第一位,我努力做個好女兒”的標準來標簽自己作為完美女兒與母親的榜樣,但美美的主體性與自我意識這時已經(jīng)開始蘇醒,她拒絕像母親一樣,她說:“我絕不會像你一樣。”這是美美對母權(quán)清規(guī)戒律的秩序“為你好”的一種宣戰(zhàn)宣言,而“為你好”其實質(zhì)是鞏固隱在“毒母”的“為我好”的權(quán)力秩序的一種手段,美美在影片最后用撞擊媽媽鼻梁將其撞倒而宣告自己的解放與自由,解構(gòu)了“孝順”的價值觀。
日本上野千鶴子說,“所有女性一旦成為母親,就會開始對孩子施壓,她們既是壓迫者,同時也是犧牲者。”雖然《青春變形記》中的美美在母親的邏輯下為自己的“孝順”辯解,“孝順”如果“做得太過可能會忘了尊重自己,幸運的是我沒有那個問題。從13歲開始我就一直做我喜歡的事,每一天每一刻都是我說了算”。這是美美在媽媽“孝順”的語境下小心謹慎地游刃,她以為自己會“游刃有余”,但當遭遇了青春期的“性沖動”“叛逆文化”下的演唱會時,她的小心無法再繼續(xù)時,母女之間的文化沖突也就展開與產(chǎn)生了。
媽媽通過美美這面鏡子也重新認知了自己,她曾經(jīng)也是母權(quán)“毒親”下的產(chǎn)物:她生氣、失控,厭倦追求完美,在“毒親”的壓迫下她會產(chǎn)生無意義的負債感和罪惡感,當媽媽描述兒時的自己“我對她(外婆)來說永遠都不夠好。對任何人都是”時,她開始反觀自己對女兒美美所做的,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和美美,她對美美說:“你努力讓所有人開心,但對自己太苛刻?!彼秊樽约旱摹岸居H”教育道歉,母女之間進行了和解與互相理解,同樣成熟的母親最后也原諒了苛責(zé)的外婆。
其實對這種長幼尊卑的權(quán)力秩序,老子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他高屋建瓴的形而上認知:“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青春變形記》中美美家的經(jīng)濟收入主要來源于來參觀宗祠的游客,宗祠作為一個空間,被小男孩泰勒描述成“陰森森的”,這是以西方“我者”文化對東方的他者文化的謬稱,導(dǎo)致美美憤怒中攻擊了泰勒。
根據(jù)媽媽對游客的導(dǎo)游講解,李氏宗祠里供奉的祖先新怡是位學(xué)者、詩人,還是動物的捍衛(wèi)者,她將一生奉獻給了森林里的生物,特別是紅熊貓?!八矚g紅熊貓火紅的毛皮,還有淘氣的天性”。新怡不同于刻板的外婆,她不是一位嚴苛的祖先,而是具有“淘氣”天性的人。在美美彷徨與害怕時,她顯現(xiàn),和美美一起飛翔、淘氣,她們以鼻子相碰互相認知,新怡從非常浪漫與詩意的角度,讓美美看清了她的存在的本質(zhì)與真相,同時這也是美美存在的本質(zhì)與真相。
美美下午的“清潔日”其實是她的工作時間,她和媽媽要扮演收銀員、表演者和導(dǎo)游這幾個角色。美美衣著樸素,但母親以勤儉和精致的中產(chǎn)階級成功學(xué)的樣板塑造了她的自信心,她會自信地成為三個好友的核心人物,并具有宏偉的夢想與洞察力,比如她問三個好友“準備好改變世界了嗎?”美美的形象是華裔族群在西方世界的一種折射,媽媽阿茗對她的期待是“今天是優(yōu)秀學(xué)生,明天就是聯(lián)合國秘書長,我們的祖先會以你為榮”。這種實用與功利的精英教育方法是她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被得以肯定的唯一途徑。所以媽媽以“為你好”為借口不允許女兒偏離她設(shè)定好的軌道和人生計劃,猶如《小王子》(馬克·奧斯本,2015)中的小女孩和她忙碌的媽媽一樣,現(xiàn)代都市語境下,為了達到社會主流評判的所謂的精英生活標準,兩個媽媽開始都把孩子作為學(xué)習(xí)機器,精確精準地安排她們的人生,而忽略了她們作為人的存在,尤其是作為有情感有欲望的存在。對于后者的存在,《青春變形記》中的媽媽將其視為洪水猛獸,是要打壓和壓抑的。
英國政治家約翰·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中說:“上帝賦予人自由意志來對善惡做出選擇,如果人民選擇善,卻被阻止知道惡,這樣的選擇是沒有意義的,根據(jù)良心進行自由討論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青春變形記》中的小女孩在紅熊貓被釋放出來之前,只知道“善”的存在,當紅熊貓別人認作“魔障”“魔性”或“陰影”后,美美卻想留下它,讓自由意志在“善”與“惡”之間進行選擇,從而認識真正的自由,也如康德所說的“自由即自律”。
紅熊貓式的“陰影”讓她變得更豐富,有創(chuàng)造力、生命力和活力,這恰如榮格在論述“陰影”一樣,它代表了人身上的最黑暗、最野蠻,也是最有攻擊力的部分。但是它也使得生命富有朝氣、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且榮格認為過分壓抑陰影會使人格變得平庸蒼白。美美最后選擇了與“紅熊貓”共存,恰如爸爸對她的說教:“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有些是亂七八糟的,重點不在于推開不好的東西,而是給它騰出空間和她共存。”他并且喜歡那個“紅熊貓”出現(xiàn)時的美美,因為她“讓我想笑”,而如何管控紅熊貓則體現(xiàn)了美美的力量、自由意志與真正的自由。
斯賓諾莎說:“認識到人的心靈與整個自然的一致叫至善?!?/p>
這個自然是經(jīng)由理性認知的自然,是神圣的自然必然性,如果達到這樣一種境界斯賓諾莎也叫它“自由”?!肚啻鹤冃斡洝分械拿烂婪钚辛恕白鳛榛貓缶蛻?yīng)該有求必應(yīng)”的邏輯,小心謹慎地順從媽媽,當媽媽給她當眾出丑,并高高在上責(zé)問她:“還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嗎?”時,憤怒的美美手抓著裙擺,臉上卻擠出微笑對媽媽說:“沒有,一切都很好?!毙纬闪怂纯沟姆e累的第一步。
影片結(jié)尾部分,當美美的反抗因子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當媽媽質(zhì)問她膽敢這樣講話和不許粗魯時,她告訴媽媽:“這就是我,我不再是你的小美美了,我說謊了,媽媽,利用熊貓完全是我的主意,去泰勒家的派對也是我的主意,全都是我!我喜歡男孩兒!我喜歡響亮的音樂!我喜歡扭動身體。我已經(jīng)13歲了。面對現(xiàn)實吧!”這是美美意識到自己自由從反抗奴役意識到行動的階段。
《青春變形記》中美美不但保留了“陰影”原型,她在結(jié)尾時還對人格面具下的“二號人格”進行了展示,她在獨白中對觀眾說:“我們都有潛在的野獸,我們都隱藏著一個邋遢、吵鬧、怪異的自己,只是很多人從沒讓它暴露過,我做到了,你呢?”這個“潛在的野獸”是人的“二號人格”,在榮格的自傳中曾有論述,他認為人有一號和二號人格,因為趨同與快樂原則的使然,一號人格表現(xiàn)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如一般的小孩上學(xué)念書,專心、認真學(xué)習(xí);而二號人格具有私自性,猶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輕易相信別人,并遠離人群,靠近大自然。美美通過朋友們的直接經(jīng)驗、爸爸的體會以及自己的理性思考,最終拒絕將紅熊貓——即第二號人格封印,而是選擇與它共存,美美除了認清了自己的選擇與“終于明白了我是誰”,還在“善”“惡”的選擇中完成了對自由的絕對追求。
《青春變形記》影片結(jié)尾部分,一直浸潤于“孝順”文化的美美,對于自己的新嘗試感到恐懼和害怕,13歲的她害怕離開媽媽和過去。這時,她的媽媽對她說:“不要猶豫不前。不要為了任何人停留,你走得越遠,我只會越驕傲。”
一方面媽媽不再以“為你好”對其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媽媽也在支持美美剛剛萌芽的主體性與獨立性。同時也是媽媽擺脫“毒母”實現(xiàn)自我自由的結(jié)果,母女二人都認識本質(zhì)之后實現(xiàn)了對自然之“至善”認知,進而實現(xiàn)了自我的自由。
《青春變形記》中的“變形”,雖然和卡夫卡的“變形”與“異化”不同,但是年輕的導(dǎo)演能夠從中西文化比較或者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中進行反思與探索,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