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麗宇 張林 韋瓔 侯玉梅 凌征球
摘 要: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但當前壯錦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道路越來越窄,如何傳承與發(fā)展壯錦文化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基于“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模式下,以壯族壯錦工藝品為例,對少數民族工藝品與數學教育進行研究,提出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壯錦文化,從而發(fā)展壯錦文化,拓寬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壯錦現狀;壯錦文化;創(chuàng)新數學;電子商務與社會化銷售模式;教育研究
本文索引:蒙麗宇,張林,韋瓔,等.“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模式下少數民族工藝品與創(chuàng)新型教育結合的研究[J].商展經濟,2022(09):-049.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1 項目概述
1.1 項目介紹
壯錦傳統(tǒng)手工藝是壯族手工藝人精神需求與自我價值的反映,壯族人民運用傳統(tǒng)手工技藝生產出來的壯錦工藝品,蘊含著杰出工匠的個人性格和藝術理念,體現了不同人群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體現了不同民族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內涵等,這些圖案符號都具有獨特的意義:通過壯錦編織技術,不但能弘揚優(yōu)秀的壯族文化,而且有助于非遺傳承與發(fā)展。
在“互聯(lián)網+”數據大背景下,團隊充分利用3D立體技術和AR交互技術,通過幾何知識和數學符號制作于壯錦相關產品上,將美術與數學相關知識融合在一起,以幾何圖形為外骨架,內織自然形紋樣的四方連續(xù)結構,而四方連續(xù)結構的骨架一般選為菱形,由己字紋、回紋、水波紋等幾何紋樣共同組成[1],使數學和藝術實現具象與抽象的和諧統(tǒng)一,設計獨特的修飾圖紋,如維數藝術、雪花曲線、圖形的描繪等。
以“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運營方式為主,實體店為輔的創(chuàng)新運營。在社會層面,通過DIY、編織技術、各類服飾達到宣傳壯錦文化的目的。在教育層面,與地方學校合作,贈送含有幾何圖形的壯錦寫字筆,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相應的數學幾何知識創(chuàng)作圖案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達到開拓大腦數學思維的同時,對壯錦產生一定的興趣,讓壯錦文化由課外轉為課內,達到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與學校形成長期合作,將非物質民族文化帶進校園,在校園內形成品牌化。
1.2 行業(yè)市場概況
1.2.1 業(yè)內概況
當前社會,越來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在此契機下,壯錦技術行業(yè)隨著人們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跟上時代的潮流,特別是3D立體技術和AR交互等技術產生后,現在的壯錦不僅是傳統(tǒng)的手工編織技術,包括幾何技術和現代三維編織技術,在傳承中不斷取得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諸如,蠟染、脂染、扎染、絲網版石灰印花染等,不僅增添花色品種滿足了服飾、家居用品的需要,還增強了這一工藝的技術含量,鑄就了一門數千年經久不衰的傳統(tǒng)技藝。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而壯錦材料親和人的皮膚,對汗也有通透性,符合當代人的需求,有利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1.2.2 市場分析
目前,整個社會都在呼吁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下去,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面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會需求的轉變,無公害的手工藝文化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人們對具有文化價值的產品需求也越來越高,使得壯錦技術的傳承和發(fā)展無疑需要對壯錦工藝進行規(guī)范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開拓一定的消費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民俗風情的機會,為推進民族傳統(tǒng)工藝的發(fā)展注入新鮮活力。
現代市場布料使用的染料多為化學物質,社會上存在的染料類化學物質的危害性體現在眾多方面,包括對人體的傷害、對環(huán)境的傷害等,而壯錦的染料是由植物天然的色素和有色土混合成的,顏色多種多樣、天然環(huán)保。比如,紅色用赤土、朱砂、蘇木,藍色用藍靛,紫色用紫羅蘭、繡球花、風信子,綠色用綠葉、青草,灰色則用黑土、草木灰。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染色而得的壯錦不僅對人體沒有傷害,還節(jié)能環(huán)保,能讓人類貼近大自然,經其制作而成的各種產品,都有一種淡淡的天然清香,沁人心脾。
為了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技藝,政府一直在采取有利的措施幫助壯錦發(fā)展,2010年壯錦出現在上海世博會上,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壯族的精彩。此后,壯錦越來越多地亮相于各地,在南寧舉辦的東盟博覽會中,政府將壯錦作為大會的精美禮品,意味著壯錦不僅是代表著地方和壯族特色文化的一個手藝品,還說明壯錦是作為一張地方名片向全世界宣告的,代表著民族文化,并且具有獨特的意義。廣西文物苑內的“廣西傳統(tǒng)工藝展示館”已經成為廣西對外展示民族文化和進行民族工藝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自治區(qū)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旅游接待基地和大專院校實習基地。
當今社會,人們對服飾、包袋、杯墊、桌布及各種飾品如耳環(huán)等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追求款式新穎且制作天然健康的產品,并且在日常旅游中喜歡購買具有當地特色的工藝產品作為紀念品和伴手禮。通過壯錦制造出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天然無公害產品,極大地滿足了當今消費者對壯錦工藝品及時尚的需求。
2 壯錦發(fā)展與數學教育的現狀
2.1 社會高速發(fā)展,壯錦工藝失傳
當前,工業(yè)科技等方面的發(fā)展促進了生產制造業(yè)效率的提高,對壯錦這類傳統(tǒng)手工業(yè)造成了一定的沖擊[2]。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化大生產趨勢不斷加強。傳統(tǒng)手工藝壯錦產品難以適應機器化商品帶來的市場競爭,壯錦市場需求銳減,導致壯錦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不斷縮小、效益不斷下降,許多織錦工人紛紛改行。此外,傳統(tǒng)壯族織錦技藝復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生產效率較低,織娘的收入普遍不高,年輕人對壯錦技藝不感興趣,導致壯錦技藝在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3]。而且中國城市化嚴重,很多年輕人選擇到城市謀取生活,而不愿在農村學習壯錦技術。
2.2 數學教學內容枯燥,課堂教學低效
數學教學中存在大量的定義、定理證明、推導的理論知識,需要的理論性、邏輯性、抽象性比較強。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為學生講解數學中的定理證明、推導及公式推導、變形、運用,缺乏相關多媒體及軟件的演示,忽視了教學內容可以生動有趣、簡單化。數學教學手段單調、乏味,以灌輸式教育為特點,為了應付考試,只要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均會講授并用題海戰(zhàn)術加以鞏固,忽視了有關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內容。數學教學過程中,沒有利用多媒體及軟件進行有趣的演示,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夠,學習就更具有挑戰(zhàn)性,極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生活無趣,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足,課堂效率低下[4]。
2.3 壯錦文化與創(chuàng)新教育的結合
社會要求我們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時代要求我們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教育,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在數學教育中,幾何圖形是幾大重點之一,壯錦文化可以與數學課程相結合,老師給學生上幾何圖形課時,可結合壯錦的對稱美、顏色好等特點進行課程創(chuàng)新,使老式的教學方式得以更新,有利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氛圍,做好思想方面的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思想品質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5],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腦思考能力。通過課程教學不僅傳承了壯錦文化,還讓學生對數學幾何及壯錦產生了興趣,使其學習積極性高漲,同時能起到宣傳壯錦的作用。
3 壯錦產品概況
3.1 壯錦的歷史地位
廣西壯錦,是中國壯族傳統(tǒng)手工織錦,與南京云錦、成都蜀錦、蘇州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壯錦作為工藝美術織品,以圖案生動、色彩斑斕、結構嚴謹著稱于世,是廣西壯族地區(qū)一項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藝文化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6]。壯錦是壯族人民的心血創(chuàng)造,傳承歷史已逾千年。壯錦在壯族人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到身上挎的包包,大到睡覺蓋的被褥。壯錦是用棉或麻的股紗作經線,以不加捻或微捻兩種彩緯織入起花,為了美觀,會在織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對稱花紋,圖案紋飾多種多樣、復雜絢麗,從自然取景,又反映于生活。
3.2 壯錦的特色優(yōu)勢
3.2.1 手工融入印記
壯錦的工藝產品,大多數是用手工織出來的壯錦衍生出來的各種手工藝品,種類繁多,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穿著用品,又有裝飾作用的各種畫布。經過傳統(tǒng)手工織出來的壯錦布匹,花色繁多,既有花色繁雜的,又有簡單大氣的,每一種都有其特點,令人心生喜愛。人們可以從手工織品中感受到一種溫暖,這是因為手工藝人在織造時融入了個人的生活感受,然后在制作壯錦過程中對織繡品加以情感熏陶,使手工壯錦更具生活氣息。獨一無二的美,是每一件壯錦作品與眾不同的特點,哪怕是完全一樣的圖案的手工藝品,也會有獨特的印記。在普遍機械化生產的今天,這是難能可貴的,手工壯錦也為現代化的人們送上了一份久違的溫暖。
3.2.2 技藝融入生活
我們充分利用3D立體技術和AR交互技術,通過幾何知識和數學符號,將壯錦元素制作于產品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世界文化的互相融合,人們對新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僅著眼于物質,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這種需求是十分復雜而且經常處于變動之中的,所以要緊隨實事,觀察社會風向,根據時代特點和人們的喜好變化,隨時調整壯錦的圖案紋樣,利用當下流行的元素,有效地與壯錦進行融合,使之重新排列組合成新的壯錦圖案、幾何圖案,如長方形、菱形等[7],制作出符合人們審美需要的壯錦產品及壯錦衍生品。同時,不斷更新想法,制作出更多壯錦產品及壯錦衍生品。
3.3 營銷推廣
3.3.1 運營模式
我們主要以線上線下結合作為商業(yè)模式,以“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運營方式為主,實體店為輔的創(chuàng)新運營。
在教育層面,與地方學校合作,贈送含有幾何圖形的壯錦寫字筆,還通過學生對壯錦產品進行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相應的網絡平臺,并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相應數學幾何知識創(chuàng)作圖案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達到開拓大腦數學思維的同時,對壯錦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有效地傳承了壯錦文化。
在線上,通過電視和電影媒體,如與廣西電視臺合作,拍攝相關壯錦宣傳片,借鑒電影《劉三姐》的宣傳方式,將壯錦文化融入視覺影像中,如形成《印象壯錦》的文化品牌。同時,通過與知名品牌商合作,加大媒體的宣傳力度,宣傳部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對公司產品進行大范圍宣傳,與品牌商進行交通工具設計的合作。第一,在電動車的外觀設計上加入壯錦元素,利用壯錦紋樣與共享單車相融合。第二,在全國各地的火車、動車、高鐵車廂外觀和內部形象設計中適當注入壯錦圖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廣西壯錦文化的推廣。營銷部通過顧客的咨詢和定制服務,對市場大數據進行收集和統(tǒng)計,再由設計部通過DIY設計出貼近潮流及顧客要求的少數民族工藝品,最后由行政部在網絡銷售平臺,如拼多多、淘寶等進行銷售。
在線下,通過實體店銷售壯錦服飾及壯錦的衍生產品,運用媒體進行線上線下宣傳推廣產品,并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在線上開設店鋪售賣顧客DIY的壯錦物品和本店產品。顧客可以在實體店咨詢產品或體驗產品,還可以在實體店對產品進行手工定制設計,或在網絡平臺上對產品進行手工定制設計或DIY壯錦小物品及服飾,在網絡平臺選購的物品會通過物流運送到顧客手中,同時會為滿足顧客需求而不斷改變創(chuàng)新,深度服務于顧客。同時,運用動靜態(tài)傳播,開展相關壯錦產品活動,與學校及品牌商進行合作,擴大消費群體,將壯錦產品傳播出去,有效地傳承了壯錦文化。通過多渠道實現共同經營,希望給顧客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3.3.2 服務介紹
每一種文化都有自身的獨特之處,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壯錦更是如此。文化不僅是一門技術,還代表著少數民族人民的靈魂,是一種自我價值和精神需求的體現形式,通過手工藝編織出來的產品形態(tài)和表現圖案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與生活息息相關。每一種產品上面出現的紋理、符號編織抑或花紋設計,都代表當地人獨一無二的信仰和美好的內在品質。壯錦把自然、文化、環(huán)境和人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通過搭建壯錦工藝作坊后臺進行銷售保障,顧客可線上咨詢、定制或到店鋪咨詢生成訂單,也可以來圖定制精美的手工飾品等,我們將與多個電子商務平臺達成合作,通過多渠道銷售產品,后期將發(fā)展送貨到家全方位服務。我們始終站在顧客的角度,從顧客的最大利益出發(fā),為顧客提供一個舒適、愉悅的購物之旅和一個全新的文化體驗服務。同時,精確了解產品的生產情況,根據具體的訂單合理計劃原材料進貨和儲備的數量,既能避免產品的堆積,又能保證完成相應的訂單生產。另外,安排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產品售后服務,解決售后問題,顧客在使用產品時出現任何問題或疑惑,都可以隨時致電咨詢。顧客對一個產品的體驗反饋,是產品最直接的測評體系,可以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讓顧客體驗升級[8]。
3.3.3 推廣策略
(1)動、靜態(tài)傳播相結合
動態(tài)傳播主要包括學校創(chuàng)新教育傳播、電視和電影傳媒、節(jié)慶文化活動、旅游景區(qū)展演四大類[9]。與地方學校合作,贈送含有數學幾何圖形的壯錦寫字筆,引導學生使用相應的網絡平臺,并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相應數學幾何知識創(chuàng)作圖案對壯錦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達到開拓大腦數學思維的同時,對壯錦也產生一定的興趣。制作相應的壯錦宣傳片,充分展現壯錦工藝織繡步驟的全過程,讓人們體會傳統(tǒng)工藝的藝術美和感受一種久違的溫暖。同時,利用廣西的旅游資源,使游客在體驗山水之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壯錦文化的魅力。
靜態(tài)傳播主要是指以紙質媒體、互聯(lián)網、數據庫的形式對壯錦進行宣傳[10]。收集廣西各地區(qū)對壯錦資料的相關知識,并采訪壯族老一輩手藝人對壯錦制作全過程的介紹及注意要點,拍照記錄,裝訂成冊,作為少數民族技藝和文化的重要資料,也為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作出了貢獻。同時,可以根據動態(tài)傳播中制作的壯錦宣傳片和報紙刊物等進行傳播,使人們對壯錦制作的基本過程和所蘊含的少數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認識,保證壯錦產品的促銷,從而發(fā)展壯大壯錦文化。
(2)促銷渠道
(1)采用單個特色產品、優(yōu)勢產品(成本低或實用性強的優(yōu)勢等) 帶動整個產品銷售,將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產品進行組合銷售。(2)節(jié)假日到旅游景點設置售賣點,推出節(jié)日主題特色產品。(3)制作成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傳統(tǒng)工藝禮品、純手工收藏品等。(4)根據淘寶折扣活動的時間,適當推出滿減或打折活動。
3.3.4 應對電商風險的對策
針對不同地區(qū)物流發(fā)展不平衡的特點,建設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tǒng)。根據不同的用戶、不同的貨物提供個性化服務。第一,改進物流體系的基礎建設,整合物流資源。第二,增設物流倉庫,加快運送速度,增加設備和人員,提升物流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統(tǒng)。
4 結語
壯錦是壯族的特色文化,更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要學習和了解壯錦文化,把壯錦文化傳承發(fā)揚光大,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并逐步完善的過程。本文在“互聯(lián)網+”的大背景下,指出了現代壯錦手工藝品逐漸失傳及數學課堂中存在的缺點,而后基于“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模式,對少數民族工藝品與創(chuàng)新型教育進行研究——以壯族壯錦工藝品為例,運用線上網絡及線下銷售的方式,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提出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育,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制作手工藝品來提高其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有利于壯錦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潘盈汐. 非物質文化遺產語境下傳統(tǒng)手工藝當代傳承研究[J].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1, 36(8):6.
覃子宸.廣西壯錦的歷史與現代發(fā)展研究[J].西部皮革(理論與研究),2021(13):135-137.
閆雪梅.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研究:以壯錦產業(yè)為例[J]. 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 42(1):11.
蒙麗宇,張林,韋瓔,等.基于混合式標準模式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常微分方程標準的改革[J].大眾標準化,2021(19): 115-117.
林艷.當前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與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J].山西青年,2020(12):200-201.
任世宇,劉贊,李文婷,等.桂西地區(qū)壯錦工藝生產性保護與發(fā)展研究[J].大觀(論壇),2021(8):5-7.
蘇萍.淺論壯錦文化數字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J].作家天地,2021(24):135-136.
辛詩瑤. 民族文化傳承視角下壯族村寨旅游服務設施產品再設計[D].桂林:桂林理工大學,2021.
黃栗.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傳承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張嘉雯. 新媒體視角下“廣西故事”面向東盟敘事與傳播設計研究[D].桂林: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