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榮興
(青島魯建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推動了交通工程建設發(fā)展,對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炷潦┕ぜ夹g是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的重要技術內容,對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產生直接影響[1]。本文基于混凝土應用技術分析,探索其施工技術要點、常見質量問題與解決方案,最終提出提高混凝土在交通工程施工中應用質量的措施,以期為提升混凝土施工質量,驅動交通工程土建施工及其他工程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推動力。
“混凝土是一種復合材料,主要由水泥、粗骨料、細骨料、水等原材料組成,具有較強的抗壓性、防滲性以及耐久性等特點。”將混凝土應用在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不僅可以提高土建工程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而且可以提高交通工程土建工程的抗?jié)B性與抗壓性,對提升交通工程土建工程整體質量具有積極作用。但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施工難度較大。特別是混凝土應用方面,其運輸、應用技術等受環(huán)境、技術水平等因素影響嚴重[2]。所以為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質量,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需要施工人員及技術人員精準掌握混凝土的應用技術。
水泥、骨料、水是混凝土的原材料,為提高混凝土的應用質量,需要對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把握。
水泥方面,水泥是一種膠凝材料,對混凝土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選擇水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結合具體施工要求,根據(jù)水泥的強度等級選擇適宜的水泥材料[3]。同時,工作人員應保證水泥的技術指標與相關規(guī)范要求相符。從廠家進購水泥前,應要求廠家標明水泥的型號、標號,并注重控制水泥運輸環(huán)境質量,避免環(huán)境過于潮濕或污染,對水泥自身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當水泥進入施工場地后,管理人員應根據(jù)水泥的型號、標號進行分類,貯存在干燥、通風性良好的環(huán)境中。
骨料方面,骨料分為粗骨料、細骨料。在配置混凝土過程中,骨料應選擇質地堅硬、級配良好、雜質少、無泥塊的骨料。若采用粗骨料配置混凝土,需要保證應用含水量小于1%、規(guī)格為5~40 mm的粗骨料,或含水量小于等于0.5%、規(guī)格為40 mm以上的粗骨料[4]。若采用細骨料配置混凝土,需要保證細骨料的含水量小于6%。
水方面,根據(jù)混凝土的配置標準,選擇非廢水、污水等水源。同時,應對水源中的鹽分、化學物質進行檢測分析,避免因鹽分過高影響混凝土的性能與質量。
混凝土的配置與拌和需要根據(jù)交通工程土建施工的具體設計要求、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綜合設計,具體如圖1所示。在設計混凝土配置與拌和方案過程中,設計者應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抗?jié)B性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方案設計完畢后,由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審核,最后根據(jù)審核信息配置混凝土原料。具體實踐中,有必要應用配置系統(tǒng)進行配料,在降低配料損耗的基礎上,提高配置精準性,為提升混凝土質量奠定基礎;按照一定順序投料拌和,并嚴格控制拌和時間,以確保混凝土的均勻性。
圖1 混凝土配置設計流程
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運輸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注重對混凝土的溫度、拌和頻率等進行控制,避免混凝土出現(xiàn)泌水、骨料分離等情況。若在夏季運輸混凝土,需要采用遮陽設施,避免溫度過高造成混凝土缺水;若在冬季運輸混凝土,需要采用保溫設施,避免溫度過低造成混凝土的性能下降。同時,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盡量減少運輸時間、轉運次數(shù),并及時對運輸工具進行清洗、檢修,確保混凝土運輸順利完成。
混凝土澆筑與振搗是影響混凝土質量及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混凝土澆筑方面,混凝土澆筑前,應對預埋件、鋼筋等情況進行審核,經過審核批準、簽發(fā)許可證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同時,應清理澆筑位置雜質,并通過施工圖紙分析,選擇澆筑方式,以有效控制澆筑厚度。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選擇在氣候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在澆筑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結合具體施工要求,科學、合理選擇澆筑方法。
混凝土振搗方面,施工人員應在混凝土澆筑后的第一時間應用振搗器進行混凝土振搗,直至混凝土不下沉、不出現(xiàn)氣泡。在具體振搗過程中,施工人員應遵循快插慢拔的振搗原則,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范進行振搗,并保證振動深度為振動棒長度的2/3~3/4[5]。同時,施工人員應保證插點排列均勻,每點振動時間為20~30 s。在移動振搗器時,施工人員應將移動距離控制在振搗棒作用半徑1.5倍以內。
出現(xiàn)如圖2所示的混凝土孔洞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圖2 混凝土孔洞
第一,模板表面整潔、光滑程度低,在施工前,未充分澆水濕潤;模板本身縫隙較大。
第二,未精準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澆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凹點。
第三,未嚴格按照攪拌時間、澆水施工規(guī)范進行技術操作,導致混凝土的和易性較差[6]。
第四,混凝土澆筑未采用分層澆筑方法,導致混凝土出現(xiàn)離析情況。
第五,混凝土的振搗不均勻,存在漏振等問題。
混凝土孔洞是混凝土常見質量問題,對混凝土的使用壽命,甚至是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為有效避免混凝土孔洞問題,提高混凝土穩(wěn)定性,確保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施工人員應在混凝土澆筑前,嚴格檢查混凝土模板,保證其清潔。若模板縫隙較大,需要及時填補縫隙,保證其表面光滑且牢固。同時,施工人員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對混凝土進行攪拌,攪拌時間控制在1~2 min[6]。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采用分層澆筑方式進行,以有效控制澆筑高度?;炷琳駬v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并科學、合理設置振動移動點,保證振動均勻。
出現(xiàn)如圖3所示的混凝土缺棱掉角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圖3 混凝土缺棱掉角
第一,在澆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員未充分濕潤模板,特別是在應用木模板的情況下,若未充分濕潤模板,極易出現(xiàn)混凝土膨脹問題,進而導致混凝土棱角拉裂[7]。
第二,澆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員未涂刷隔離劑,出現(xiàn)混凝土與模板粘連問題。
第三,在完成澆筑后,施工人員未采取保護措施對混凝土進行保護。
第四,拆除模板過程中,施工人員未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拆除順序拆除模板;拆除模板時用力過猛,對混凝土造成損害。
第五,施工人員未對混凝土進行充分養(yǎng)護,導致其缺棱掉角。
混凝土缺棱掉角對混凝土的強度、使用壽命產生直接影響,無法保證交通工程施工質量。為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缺棱掉角,提高混凝土應用質量,延長混凝土使用壽命,驅動交通工程土建施工工作高質量進行,施工人員應在澆筑混凝土前充分濕潤模板,并在模板上涂刷隔離劑。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后,需要根據(jù)施工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在混凝土養(yǎng)護過程中,避免踩踏。拆除模板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拆除順序進行拆除,避免拆除不當,對混凝土造成損壞。為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裂縫,施工人員應嚴格控制水灰比,并按照具體施工要求控制水泥用量。
混凝土質量檢查是判定混凝土質量是否達到相關規(guī)定標準及實際施工需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7]。為全面提高混凝土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的應用質量,有必要強化混凝土質量檢查,檢查流程見表1。
表1 混凝土質量檢查流程
需要說明的是,檢查混凝土拌和均勻性過程中,需要施工單位、質量監(jiān)管人員共同檢查,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要求,對混凝土拌和質量進行抽樣檢查。同時,檢查人員應結合水洗法,對混凝土的骨料比例進行測定分析。在完成混凝土坍落度檢查后,相關工作人員應采用混凝土不同濕件比對的方式對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查[7]。在檢查混凝土溫度時,針對已經完成溫度檢查的混凝土澆筑部位,檢查人員應在澆筑后的3 d內進行溫度觀測,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8]。檢查混凝土質量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對現(xiàn)場28 d的試件進行抗壓強度分析,確保試件滿足質量要求,為保障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對混凝土質量及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是保證混凝土質量及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具體實踐中,管理人員應注重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個階段,有針對性地對施工人員技術水平進行強化,具體措施見表2。
表2 提高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措施
需要說明的是,在施工前階段的技術交底工作中,應注重加強施工人員對混凝土應用技術要點的掌握程度,特別是混凝土施工的關鍵部位、隱蔽部位,確保施工人員科學、規(guī)范、高質量開展施工工作。同時,管理人員應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員的質量與安全意識,并引導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范進行施工,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為提高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奠定堅實基礎[8]。在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應高度關注混凝土施工質量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實際問題,并保證混凝土施工符合相關技術規(guī)范,以此提高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充分發(fā)揮出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交通工程土建施工的環(huán)境復雜,極易出現(xiàn)混凝土質量問題,難以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對交通工程土建整體施工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對此,相關工作人員應基于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分析,加強對混凝土拌和均勻性、坍落度、施工全過程的溫度、質量檢查資料的檢查力度和深度,并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個階段中,持續(xù)提升施工人員的技術應用水平,從而在滿足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與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要求的基礎上,為混凝土應用技術發(fā)展提供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