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李 忠
(金華市婦幼保健院·浙江 金華 321000)
濕疹屬臨床皮膚科常見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確,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炎癥性皮膚病,常伴有明顯瘙癢,易復發(f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臨床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 期。臨床治療以控制癥狀、減少復發(fā)、提高生活質(zhì)量為目的。局部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糖皮質(zhì)激素和抗菌藥物是主要治療藥物,同時配合抗組胺藥、抗生素、維生素C、糖皮質(zhì)激素、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等系統(tǒng)治療,雖然獲效迅速,但停藥后易復發(fā),且不良反應明顯,小兒依從性差。中醫(yī)對于濕疹的研究比較深入,方法可采用中藥內(nèi)服、外治及針灸等,因副作用少更具優(yōu)勢,尤其適合小兒濕疹的治療[2]。中醫(yī)認為濕疹的病機主要為內(nèi)外濕熱相博,浸淫肌膚而致[3]。筆者自擬三黃消疹湯冷濕敷治療小兒急性濕疹患者66 例,記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選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66 例濕疹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對照組(33 例)和觀察組(33 例)。對照組男女患兒比例16∶17,年齡最大10歲,最小6個月,平均(5.26±1.41)歲;濕疹部位:上肢9 例,下肢9 例,軀干8 例,頭頸7 例;病程3~7 d,平均(3.51±1.09)d。觀察組男女比例14∶19,年齡最大11歲,最小6個月,平均(5.12±1.24)歲;濕疹部位:上肢10 例,下肢7 例,軀干9 例,頭頸部7 例;病程2~7 d,平均(3.42±1.13)d。2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入選標準:1)患兒家屬知曉此次研究內(nèi)容;2)符合《濕疹中西醫(yī)診療指南》[4]的標準;3)中醫(yī)診斷為“濕熱浸淫”型濕瘡[5];4)年齡小于14 歲。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疾病的患兒;2)合并其他皮膚疾病的患兒;3)過敏體質(zhì)患兒。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3% 硼酸洗液(上海運佳黃浦制藥有限公司)冷濕敷,比病變區(qū)域稍大無菌棉紗布 6~8 層,浸透3% 硼酸洗液擰擠至不滴水冷敷于病變處,每次 30 min, 5~10 min 更換 1 次,每天冷敷 3 次。觀察組:予中藥自擬三黃消疹湯冷濕敷,藥由黃芩、黃柏、大黃、蛇床子、苦參、白鮮皮各9 g,蒼術、野菊花各6 g,加水煎兩遍取藥液300 mL,冷濕敷方法同對照組。兩組均連續(xù)用藥2 周。
2.2 療效標準 依據(jù)“中藥新藥治療濕瘡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按治愈、顯效、有效、無效評定。
2.3 觀察指標 1)瘙癢程度VAS評分(0~10 分)。2)皮損面積評分(按體表面積百分比計:<10%計1 分,10%~29%計2 分,30%~49%計3 分,50%~69%計4 分,70%~89% 計5 分,90%~100% 計6 分)。3)皮損嚴重程度評分(按表皮剝落、紅斑、硬腫/丘疹、苔癬化的嚴重程度分別計0~3 分,再根據(jù)上下肢及軀干、頭頸部位分別計算評分,四項之和即為EASI總分)[7]。
3.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例(%)]
3.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瘙癢評分、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瘙癢VAS評分、皮損面積評分EASI總評分比較分)
濕疹是兒科常見的病癥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濕疹患兒在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其他過敏性疾病,認為濕疹可能是過敏性進程的首要表現(xiàn),發(fā)達國家小兒發(fā)病率高達15%~30%,已成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問題[8]。如治療不及時,可能繼發(fā)感染,或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小兒因服藥困難,內(nèi)服藥依從性差;小兒皮膚薄嫩,刺激性藥物不宜外用;均給小兒濕疹的治療帶來了難題和挑戰(zhàn)。硼酸洗液屬弱酸性,具有清潔皮膚作用,刺激性小,外敷能達到抗炎、抗過敏、收斂和止癢的效果,能夠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防止皮膚繼續(xù)受損[9]。中醫(yī)外治法用于濕疹的治療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積累了豐富的用藥經(jīng)驗。中藥對皮膚刺激性小,外用可直接作用于皮損處,有利于藥物吸收和皮損恢復[10]。因此,越來越多的濕疹患兒家長愿意接受中醫(yī)中藥治療。
小兒濕疹的發(fā)生與先天稟賦、外感濕熱之邪、飲食不節(jié)相關。小兒濕疹先天因素與母親孕期喜食辛辣刺激、葷腥海鮮等食品,濕熱之毒于母體內(nèi)蘊成胎毒,內(nèi)潛于患兒體內(nèi);小兒脾常不足,喂養(yǎng)不當或飲食不節(jié),攝入油炸快餐類易生火食品,造成脾不健運,濕從內(nèi)生,蘊久化熱;復感風濕熱邪,充于腠理,泛溢皮膚成疹?!夺t(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概括濕疹的病機為“由濕熱內(nèi)搏,滯于膚腠,外為風乘,不得宣通”。《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亦有云: “小兒生浸淫瘡者,由腑有熱,熏發(fā)皮膚,復為風濕相持,搏于血氣?!庇纱丝梢?,濕、熱、毒、風為小兒濕疹的主要病理因素[11]。治療當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解毒消疹。自擬三黃消疹湯選取黃芩、黃柏清熱燥濕解毒;大黃瀉下通便,導濕熱外出;蛇床子、苦參清熱燥濕止癢;白鮮皮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蒼術燥濕健脾,開肌腠,祛風邪;野菊花清熱解毒,實驗證實野菊花提取物可降低濕疹模型小鼠皮損組織TNF-α水平,降低小鼠血清 LTB4 的水平,發(fā)揮治療濕疹作用[12]。冷濕敷可降低皮損局部溫度,增強止癢效果。觀察結(jié)果可見,治療2 周后,兩組患兒瘙癢程度評分、濕疹皮損面積評分和皮損嚴重程度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5),三黃消疹湯冷濕敷觀察組上述評分治療后均低于硼酸洗液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7.0% VS 81.8%)(P<0.05)。提示中藥三黃消疹湯冷濕敷治療小兒急性濕疹療效可靠,且使用方便,小兒依從性好,可作為該病臨床治療外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