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方方,房梁柱,何琪璋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湖州中醫(yī)院皮膚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尋常痤瘡是青少年常見皮膚疾病,好發(fā)于面頰部位,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粉刺、丘疹,嚴重時可出現(xiàn)結節(jié)、膿包、囊腫和瘢痕等皮損,該病易遷延或反復發(fā)作,若處理不當,將會造成皮膚粗糙、毛孔粗大、永久性瘢痕等,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治療以溶解角質、去脂、抑菌和抗炎等為基本治療原則,包括口服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外用維A酸類藥物、物理療法等,雖有一定臨床療效,但因副作用不宜長期用藥,復發(fā)率高、價格昂貴,易產生耐藥性[2]?;疳樉哂小耙龤狻焙汀鞍l(fā)散”的功效,可引邪外出,治療該病療效顯著[3-4]。清肺愈痤方是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楊柳教授總結多年臨床經驗創(chuàng)立的具有清熱祛濕、散瘀祛痤功效的內服中藥方。筆者將該方配合火針治療面部尋常痤瘡,獲效顯著。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皮膚科診治的120例面部尋常痤瘡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 組。對照組60 例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齡16~35歲,平均年齡(22.63±4.14)歲;平均病程(2.19±0.35)年。觀察組60 例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齡16~35 歲,平均年齡(24.58±4.06)歲;平均病程(2.27±0.41)年。2組面部尋常性痤瘡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痤瘡治療指南》[5]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粉刺(痤瘡)中醫(yī)診治專家共識》[6]確診為“痤瘡”證屬濕熱蘊結型。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辨證為濕熱蘊結證;2)年齡14~45歲,性別不限;3)近1個月內未系統(tǒng)使用藥物治療者;4)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合并面部皮炎、濕疹及光敏性疾??;2)妊娠或哺乳期婦女;3)合并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4)凝血功能異常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2.1 治療方法 囑患者不要用手觸碰皮損部位,禁食辛辣刺激、油膩之品,不使用油性化妝品等。對照組給予火針治療,選取面部痤瘡皮損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操作者將0.35 mm×25 mm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置于酒精燈外焰上燒紅至發(fā)白,迅速地垂直點刺皮損,針刺深度應不超過3 mm,每次選取4~8個部位;對于膿頭、粉刺等皮損,針刺后使用無菌棉簽將分泌物、皮脂栓擠出,擠壓時盡量排凈;對于結節(jié)型皮損,針刺后無需擠壓;對于囊腫型皮損,針刺有落空感后即可出針,針刺后使用無菌棉簽將分泌物、皮脂栓擠出,擠壓時盡量排凈。每2天采取火針治療1次,共治療2個月。觀察組接受火針治療同時加服清肺愈痤方,具體方藥如下:黃芩15 g、黃連10 g、浙貝母20 g、夏枯草15 g、金銀花20 g、當歸15 g、赤芍15 g、白芷10 g、白花蛇舌草20 g、防風10 g、天花粉20 g、皂角刺15 g、甘草6 g,每日1 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共服用2個月。
2.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于治療后評定療效。
2.3 觀察指標 1)痤瘡綜合分級系統(tǒng)(GAGS)皮損評分[8]:2組面部尋常性痤瘡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后痤瘡嚴重程度,將痤瘡分為:輕度(1~18分),中度(19~30分),重度(31~38分),極重度(>39分)。2)生活質量評分[9]:2組面部尋常性痤瘡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后評估生活質量,采用痤瘡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Qol-Acne)評分方法,總分8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炎性因子檢測:2組面部尋常性痤瘡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取血清,采用ELISA檢測血清TNF-α、IL-6、IL-8水平。
3.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2組患者治療前后GAGS評分和Qol-Acne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GAGS、Qol-Acne評分比較分)
3.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尋常性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其發(fā)病機制復雜,可能與局部細菌感染、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導管過度角化以及雄激素水平過高等緊密相關[10-11]。
尋常性痤瘡屬于傳統(tǒng)中醫(yī)學“粉刺”范疇,多由人體肺胃蘊熱,感受濕熱之邪,濕熱郁于陽明,上行頭面,故面部紅斑、丘疹等;或因喜食肥甘厚味、嗜酒,致使脾胃運化失司,濕熱蘊結成毒,病久不愈,氣血瘀滯,或痰瘀互結,則發(fā)為結節(jié)、膿皰。治療則宜清熱祛濕、活血祛瘀。本研究筆者運用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楊柳教授總結多年臨床經驗創(chuàng)立的清肺愈痤方治療該病,清肺愈痤方具有清熱祛濕、散瘀祛痤之功效,方中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浙貝母散癰毒,化膿行滯,解瘡毒;夏枯草軟堅散結,消一切瘰疬濕痹,夏枯草具有雙向調節(jié)免疫作用,還具有廣譜抗菌活性[12];金銀花清熱解毒,藥理學研究表明金銀花提取液具有廣譜的抗菌活性及降低滲出、抗炎等作用[13];當歸活血養(yǎng)血,其中多種有效成分具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等作用[14];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赤芍有效成分具有調節(jié)穩(wěn)定微循環(huán)、抗炎等作用[15];白芷燥濕消腫排膿,白芷有效成分能夠抑制痤瘡丙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減輕皮膚色素沉著[16];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所含化學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作用[17];防風祛風、解表、勝濕,防風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增強免疫系統(tǒng)、抗過敏等作用[18];天花粉清熱瀉火、消腫排膿;皂角刺消毒透膿;甘草調和諸藥。
本文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7%,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治療后2組面部尋常痤瘡患者GAGS評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均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面部尋常性痤瘡患者Qol-Acne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均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清肺愈痤方配合火針治療面部尋常痤瘡療效顯著,能改善患者癥狀,促進皮損愈合,減輕炎癥反應,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