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丹萍,謝 靜,胡羅燕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中醫(yī)院·浙江 臺州 318050)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咳、痰、喘癥狀連續(xù)2 年以上,且每年發(fā)作時間持續(xù)3 個月,常在秋冬季發(fā)病,發(fā)病與環(huán)境因素、吸煙、感染、過敏等外在因素及呼吸道的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維生素A、C缺乏等內因有關。感染等因素可誘發(fā)急性加重,表現(xiàn)1 周內咳、痰、喘任一癥狀顯著加劇為急性加重期。西醫(yī)臨床治療以鎮(zhèn)咳、祛痰、解痙、抗過敏、抗感染等對癥治療,中醫(yī)藥臨床治療具有整體調節(jié)和多靶點干預的特點,中西醫(yī)結合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治療效果[1]。慢性支氣管炎中醫(yī)辨證中痰濕蘊肺證并不少見,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痰白黏膩或稠厚或稀薄,胸悶,脘腹脹滿,納差,舌苔白膩,脈濡滑等。治療以燥濕化痰、宣肺止咳為主。組方理肺寧咳湯聯(lián)合西藥治之,同時觀察血氧分壓及血清CRP、IL-6、TNF-α的變化,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31~72歲,平均(55.63±6.01)歲;病程2~15年,平均(11.21±3.42)年;急性發(fā)作1~5 d,平均(3.46±1.27)d。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30~73歲,平均(53.59±6.47)歲;病程2~14年,平均(11.32±3.57)年;急性發(fā)作1~4 d,平均(3.35±1.2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西醫(yī)診斷標準[2],處于急性發(fā)作期及中醫(yī)“咳嗽”之痰濕蘊肺證標準[3];年齡18~75 歲;對治療用藥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緩解期患者;中醫(yī)辨證屬非痰濕蘊肺型者;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結核、哮喘、塵肺、肺癌等患者;體溫≥38 ℃者;合并重要臟器嚴重原發(fā)疾病者;對藥物過敏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控制感染、解痙平喘以及祛痰止咳等西藥治療。頭孢克肟膠囊(廣州白云山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0030046,規(guī)格:0.1 g/粒)0.1 g/次,口服,2次/天;鹽酸氨溴索口服液[華潤三九(南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009,規(guī)格:100 mL∶0.6 g]10 mL/次,2次/天,連續(xù)治療14 d。觀察組加用理肺寧咳湯水煎200 mL,日2 次溫服,連服14 d。組方:半夏、陳皮、天南星各15 g,白前、蒼術、紫菀、滿山紅各12 g,厚樸、紫蘇子、桔梗、地龍、甘草各10 g;寒痰重者加細辛、干姜;脾虛明顯者加黨參、茯苓;有熱者加黃芩、金蕎麥。
2.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4]。
2.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癥狀消失時間。2)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動脈血PaCO2和PaO2。3)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治療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CRP),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治療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試劑盒購自武漢賽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CO2、PaO2檢測結果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CO2、PaO2比較
3.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IL-6、TNF-α檢測結果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比較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屬中醫(yī)學“咳嗽”“喘證”范疇,急性期以邪實為主。因慢性支氣管炎反復發(fā)作,導致肺、脾、腎功能失調;肺氣虧虛,衛(wèi)表不固易感外邪;脾虛不運,水濕不化,生痰漬肺;外邪引動內飲,則發(fā)咳嗽、咳痰;腎氣不足,不能納氣則見喘促。痰濕蘊肺,肺失宣降為根本病機。治療當燥濕化痰、宣肺降氣。理肺寧咳湯方中半夏味辛性溫而燥,為燥濕化痰之要藥,善治痰濕壅肺之咳喘;陳皮燥濕化痰,辛行苦泄而宣肺止咳,為治痰之要藥;天南星燥濕化痰之力強;白前微溫而不燥,降肺氣,平咳喘,新嗽久咳皆可用之,并長于去痰;尤宜于痰濕阻肺、肺失宣降者;蒼術燥濕健脾,開肌腠,發(fā)汗,祛肌表之風寒表邪;紫菀開肺郁、化痰濁、止喘咳,凡咳嗽之證,無論外感內傷皆可用之;滿山紅祛痰止咳力強,用于咳喘痰多者;厚樸苦燥辛散,燥濕消痰,下氣平喘;紫蘇子降肺氣、化痰涎,助大腸傳導;桔梗祛痰利氣,宣開肺氣而通二便;地龍清肺平喘解痙;甘草祛痰止咳,略有平喘作用,并能調和藥性。眾藥配伍,可理肺氣、化痰濁、平咳喘。臨床觀察可見理肺寧咳湯可提高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痰濕蘊肺患者的臨床療效,加速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癥狀的緩解,提高氧分壓。
CRP是反應機體感染的敏感性指標,屬急性時相蛋白,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患者血清CRP水平顯著升高,可作為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效果靈敏而客觀的指標[5]。IL-6等炎癥因子刺激肝臟細胞合成CRP,在炎癥反應早期,IL-6 水平即升高,而且持續(xù)時間長,觀察IL-6 水平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進展和治療效果[6]。TNF-α生物學活性復雜,包括參與感染炎性反應,有研究顯示TNF-α不僅參與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在緩解期也發(fā)揮重要作用[7]。 本文治療前后對上述指標檢測結果可見,理肺寧咳湯觀察組治療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明顯低于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
綜上所述,中藥理肺寧咳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痰濕蘊肺患者可提高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療效,加速癥狀緩解,改善血氣指標,減輕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