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路過一個鎮(zhèn)子,在那一帶民居中,盡是別墅樣式的小樓,高門大院、氣派華麗。唯有一戶人家,是一幢素樸的二層小樓,風格樣式守舊,甚至有些黯然,卻散發(fā)著一種清新、令人心眼歡暢的氣質(zhì)。
那素樸黯然的樓前也有大院子,而院墻由植物圍繞而成,先是一棵棵木槿,木槿上又爬繞著牽牛。院子里滿滿的也盡是植物的氣息,一邊是時令的蔬菜,一邊是高低錯落的花花草草。
遇到如此古意盎然的景致,真是一種福分,腳步和心都被牽絆住了。見一中年女子正在院里花草間澆水,一個小女孩趴在二樓窗前讀書。過了一會兒,在那樣的寂靜安然中,聽到了她們的一段對話。
“女兒,發(fā)呆呢?那首詩你會背了嗎?”中年女子柔聲問,說著自己先背起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小女孩沒吭聲,像沒聽見似的,或許壓根就是沒聽到,繼續(xù)保持著發(fā)呆的姿勢,側(cè)著身,望著遠處,一動不動,認真得很。
中年女子笑了笑,又柔聲問了一遍。小女孩突然撲哧一聲笑了,有點埋怨又有點撒嬌地說:“媽媽,你先安靜一會,你打擾到我了,我正在聽風聲呢。”
媽媽好像并不覺得奇怪,很有興致地問:“啊,風聲呀,好聽嗎?你聽到什么了,快給媽媽講講吧?!?/p>
“好聽!好聽!媽媽,那風聲呀,和你的聲音一樣好聽,會講故事,會唱歌,還會背古詩呢?!?/p>
媽媽在小女孩的建議下也認認真真、安安靜靜地和她一起聽風聲。母女倆,一個在滿院的植物里,一個在金黃的陽光里,傾聽風在人間吟唱。然后過一會兒又嘰嘰喳喳,像快樂的鳥兒一樣爭著講自己聽到的有趣的故事和歌謠。
我也學(xué)著她們的樣子,站在木槿樹旁邊靜靜聆聽,可是我什么都沒聽到,只有風輕輕地從臉頰擦過,像母親溫柔的手在撫摸。
離開那個鎮(zhèn)子后,對那個植物環(huán)繞的院落,還有那對可愛有趣的母女,還有她們聽到的風聲,念念于心。尤其是當生活煩悶,當沉在人生的低谷、當在城市的車水馬龍和鋼筋水泥里迷失錯亂的時候,是多么向往那樣清新質(zhì)樸的有趣時光。
在一個久雨初晴、風輕云淡的上午,我打開窗,趴在陽臺上,呼吸著清新的氣息,望著遠處香樟樹頂那泛著青碧的光暈,心神寧靜。風從耳際輕輕吹過,像母親柔柔的聲音,也像戀人低低的私語,也像孩子附在耳邊細語,我禁不住想起那些美好有趣的事。
而我也終于在那時聽到了美妙的風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