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在多重復雜因素影響下,最近A股市場劇烈波動。盡管筆者上期文章中認為大盤還會有所回調,但是也沒有料到竟跌得這么深,上證指數(shù)本周居然接近了長期低點的連線。(見圖一)
如圖一所示,筆者在2017年出版的《浪的解析》書中就曾分析,未來若干年,上證指數(shù)可能在這個大型收斂三角形內運行。2019年初的情況比較符合,并且2440點正是政策底之后的市場低點。2020年3月的2646點,很靠近低點連線,之后反轉向上。4月27日早盤,上證指數(shù)最低2863點,同樣非常貼近了。
另外,筆者4月14日圖示分析,大盤也許會在去年12月13日高點之后的第89個交易日出現(xiàn)變盤,即要調整到4月26日(本周二)?,F(xiàn)在看來,這的確是個神奇的時間窗口,再次驗證了股市運行有其內在規(guī)律性。
從細部浪形觀察,目前上證指數(shù)正處于5-4浪中,仍有小反彈空間。(見圖二)
五一節(jié)后,可能出現(xiàn)5-5浪調整。大盤或將在五月中旬完成筑底,從而結束這輪曠日持久的調整過程。
4月25日,上證指數(shù)大幅低開,留下了一個跳空缺口。(見圖三)由圖三可見,去年12月14日有一個初始缺口,今年3月有多個中繼缺口,4月25日大概率屬于竭盡缺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對大盤指數(shù)的破位下行,不少投資者感慨,“潮水褪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边@句話,不僅僅是講別人的故事。
近來,私募基金行業(yè)再次出現(xiàn)冠軍“魔咒”現(xiàn)象,說明基金排名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每年都會有明星,但壽星其實并不是很多。眾所周知,業(yè)界常用的賽道投資模式,往往在牛市階段有效,在熊市中失效,不存在牛熊市、震蕩市都奏效的“永動機”。坊間有投資者戲言,這一年自下而上研究個股,自上而下研究板塊,結果卻是上上下下“坐電梯”!
更有知名基金經理自嘲,在大盤下跌的時候,選股就是花錢買教訓的游戲。這使人想起彼得·林奇的名言:“誰研究宏觀十分鐘,就浪費了十分鐘時間”。
不過,筆者始終認為,多數(shù)基本分析的思路及結論還是合理或正確的,特別是對于選擇板塊個股,必須全面深入了解行業(yè)產業(yè)以及上市公司的情況。那為什么效果不甚理想呢?到底癥結何在?仔細探究,一個重要原因也許是因為脫離了對情緒的量化考察,畢竟價格波動都源于人性,并且由情緒直接引發(fā)。
股市中,交易的是股票,交換的是看法,兌現(xiàn)的是盈虧,轉移的是風險。
在此過程中,體現(xiàn)著看漲或看空的觀點,反映著樂觀積極或謹慎小心的情緒。對多數(shù)人來說,看重的并非公司本身,而是K線圖上的價格,他們也關注財務報表,但更關心股價高低,有人追漲殺跌,也有人高拋低吸。少了“情緒”這一根關鍵鏈條,基本分析得出的結論自然難以掛鉤到具體操作上去,以至于像是隔靴搔癢,落不到實處。
年初以來,許多基金產品凈值出現(xiàn)無差異回撤,其深層原因是投研思路和策略模型的同質化。這種現(xiàn)象若不改變,今后同樣會面臨挑戰(zhàn)。一些敏銳的管理者已經認識到,基金規(guī)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適應性越強越好。基金規(guī)模與市場容量相匹配,方能在行情波動中進退自如。
針對當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或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和對策。比如,能否把新股發(fā)行市盈率,限定在一個合理范圍內。那些動輒上百倍的新股市盈率真的合理嗎?各行各業(yè)的競爭都很激烈,誰能保證新上市公司一定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呢?此外,是否可以控制對賭類理財產品規(guī)模,減少特殊市況下非理性拋盤來源。
從本質上講,設立A股市場目的和功能就是融資和投資,不應該像西方那樣唯利是圖,有必要削減投機成分,降低無謂的內部消耗,節(jié)約寶貴的社會資源。尤其是2億股民朋友,為炒股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若都能專注于本職工作的話,可以給實體經濟發(fā)展帶來無限的動能和活力!對社會整體系統(tǒng)來說,如果某些局部利益的實現(xiàn),要以市場頻繁動蕩及巨大機會成本為代價,顯然是很不合算的事情。所以,要注重前瞻性,主動進行調控,預防超常波動帶來的沖擊。
總之,應當立足全局,統(tǒng)籌謀劃。只要牢記為廣大投資者服務的初衷和使命,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A股市場也必定能夠穩(wěn)健運行,實現(xiàn)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