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亮相
同學們在寫作文時,經常會用到排比的修辭手法。因為排比運用在寫景中,可讓描繪更加細膩生動;運用在敘述中,可讓敘述更加豐贍詳盡;運用在抒情中,可讓抒情更加酣暢淋漓;運用在議論中,可讓議論更加氣勢磅礴。下面,我們著重學習一下排比修辭在議論中的運用。
以這道作文題目及學生范文為例,請同學們展開討論: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曾經在網上熱傳著一個大學研究生的自白:我已經在浙大學習生活了五年。對我來說,大學的第一個關鍵詞是“積極試錯”。剛步入大學時,我并不知道自己的興趣,也沒有清晰的規(guī)劃。我開始嘗試各種校內外活動:打辯論、跳街舞、玩樂隊、參加社團活動、對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當我讀了更多書、學了更多專業(yè)知識后,我找到了未來的方向,并且至今仍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曾經的我,以為自己是一個獨立有主見的人,但我慢慢發(fā)現,自己有很多不足,要勇于承認自己不夠優(yōu)秀,悅納自己的無力和平凡。我們看到的世界越廣闊,便越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因此,在努力進取的同時,學會接受自己,學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其實是一個更為重要的過程,也是我們終其一生要不斷修習的功課。
以上材料對你有著怎樣的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和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作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范本呈現
揚帆啟航 何懼風浪
◎張瑞珂
成長就是探索一條條新的航線,駛向一個個未知港灣的過程。生命的常態(tài)不僅有淺淺的漣漪,更有潛在的礁石和涌動的暗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不瀟灑豁達,直面挫折?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敢于面對挫折,直面人生。李清照的人生一路坎坷,顛沛流離,經歷了國破家亡,但她并未消沉,堅持創(chuàng)作,成為在詩、詞、散文方面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貝多芬自幼失聰,長大后又失明,面對感官的喪失,他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最終創(chuàng)作出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韓信坦然面對挫折,忍受胯下之辱,屢屢不受重用卻從不氣餒,終成一代名將??梢哉f,能夠瀟灑坦然地直面挫折,是成功的開始,是人生的轉機。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何不頑強拼搏,對抗挫折?
《礁石》一詩中寫道:“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打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蓖瑯樱恳凰液叫性诖蠛I系拇?,都會或多或少地經歷風浪。
時光匆匆不留痕跡,但前人不畏磨難、奮勇抗爭的精神世代流傳。童第周夫婦在匱乏的物質生活中堅持科研工作;華羅庚在逆境中堅持鉆研數學;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完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火箭專家王任之,她九歲成為孤女,承擔著每天上山砍柴、割草的重壓。她頑強地生長著,一邊讀書一邊參與抗日戰(zhàn)爭,到蘇聯留學……正是她的頑強拼搏,奮勇抗爭,使她成為新中國一名優(yōu)秀的女科學家,為建國大業(yè)貢獻良多。因此,面對挫折,奮勇抗爭,是邁向成功的關鍵步伐。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何不堅忍不拔,戰(zhàn)勝挫折?
冼星海說:“一朵成功的花都是在許多苦雨、雪泥和強烈的暴風雨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成的。”誠哉斯言,挫折只不過是強者成功路上一塊又一塊的墊腳石,他們在一個又一個的磨難中鑄就更加鋒利的精神之劍,鍛煉出更加頑強的意志。他們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用一次次直面、抗爭挫折的經歷充實自己,戰(zhàn)勝人生征程中接連不斷的挫折,摹畫出人生的美好藍圖。
不經歷風霜,怎能吐納新芽,擁抱春天?不經歷風雨,怎能看見彩虹,迎接美好?不經歷風浪,怎能揚帆遠航,鑄就輝煌?多多經歷吧,讓我們在經歷中不斷成長,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指導老師:黃聽松】
眾說紛紜
老 師:我們先從宏觀的角度談一談,在議論文中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會收到什么樣的效果?
王英明:議論文旨在闡明作者對某一事物的觀點,同時令他人信服理解此觀點。為了使他人信服理解自己的觀點,必須以明確的觀點、清晰的思路以及大量的事實論據考察為基礎,以磅礴的文風為上層建筑。這就凸顯了排比的重要性,排比可以使文章語言恢宏,以簡短的文字概括大量內容,不僅使語言精煉,更能使觀點深入人心。議論文若是大廈,觀點和論證思路就是地基,大廈的精美度和高度就需要由排比等修辭手法來展現。
王 晴:我認為在議論文中應恰當地使用排比句。第一,排比給人以氣勢上的浩蕩之勢,層層疊疊,引人深入。第二,使用排比句從視覺和自我感觀方面加強了文章的論證思路,像一排筆直的竹林,道理自然流瀉其間。第三,排比句有一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章疊句之美,兼具音韻美和結構美,給人一種不可爭辯的力量,使行文條理、清晰、明了。排比句既推進了論證,又使文章文采斐然。所以,恰當地使用排比句是為一篇好的議論文錦上添花。
老 師:這兩位同學的發(fā)言讓我們既認識到排比與議論文的緊密關聯,還了解了排比在議論文的氣勢、結構、音韻方面的具體作用。下面,我們接著談一談《揚帆啟航,何懼風浪》這篇作文是如何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的。
張瑜菲:這篇作文的三個分論點——“何不瀟灑豁達,直面挫折”“何不頑強拼搏,對抗挫折”“何不堅忍不拔,戰(zhàn)勝挫折”就是一組排比句,這組排比句讓分論點在結構上更加醒目,同時也頗具文采,使讀者印象深刻。
孫嘉瑩:結尾的三個反問句合在一起構成排比句,重申全文的論點,語言簡潔,很有文采。此外,在第三自然段,李清照、貝多芬和韓信的三個事例也構成了排比,為分論點的證明提供了有力的事例支撐。
老 師:大家把這篇作文中使用排比的地方都找出來了。排比雖然有短語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段落的排比,但運用最多的還是句子的排比。排比的位置可以在文章的開頭、中間,也可以在結尾。通過討論我們發(fā)現,排比句不僅可以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排比句所表達的具體內容也會對文章產生重要影響,比如說對論點的論證、在結構上的整飭,等等。希望同學們能將“排比修辭”真正落實到議論文的寫作之中,給自己的作文帶來質的提升。
技法點睛
議論文通常離不開排比修辭。議論寫作中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服從“文體”的要求,要側重于為“周密地闡明復雜的事理”服務;二是要服從“內容”的要求,不是為了用而用,而是真正為內容所需,為論述所需;三是要服從“句式”的要求,應把排比句和散句結合使用,使議論文句式富于變化,避免太過呆板;四是要服從“邏輯”的要求,這一點在以說理為目的的議論文中就更應特別重視。
這篇議論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有排比,在文章二、四、六、八段都有突出的表現;有對偶,如“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等;有比喻,如“成長就是探索一條條新的航線”;有引用,如冼星海的名言“一朵成功的花都是在許多苦雨、雪泥和強烈的暴風雨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成的”。正是這些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才讓這篇議論文既說理形象又鼓舞人心,既語言優(yōu)美又論證深入透辟,令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