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印發(fā)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辦法規(guī)定: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分為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yǎng)、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形式等8類。
(一)造林綠化類。指直接參加喬、灌、草植被的育苗及栽植全部或者部分過程的勞動盡責形式。
(二)撫育管護類。指直接參加對現有喬、灌、草植被的除草除雜、澆水、松土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整枝修剪、間伐等撫育管護活動全部或者部分過程的勞動的盡責形式。
(三)自然保護類。指按有關規(guī)范要求,身體力行參加保護生物多樣性及野生動物棲息地,修復退化或者受損土地自然生態(tài)功能的全部或者部分過程的勞動的盡責形式。
(四)認種認養(yǎng)類。指通過直接投工投勞或者捐資代勞,在指定地點新建喬、灌、草植被,或者對指定喬、灌、草植被進行冠名或者非冠名養(yǎng)護的盡責形式。
(五)設施修建類。指在技術人員指導下,修建森林作業(yè)道、森林防火帶、森林公園步道,綠地灌溉(排澇)渠道,以及各類綠地游憩、服務、管理設施等全部或者部分過程的勞動的盡責形式。
(六)捐資捐物類。指自愿向合法公募組織捐贈資金用于國土綠化,或者捐獻當地國土綠化急需物資的盡責形式。
(七)志愿服務類。指自愿參加國土綠化公益宣傳活動,或者按有關要求提供與國土綠化相關的普及推廣、培訓指導、公益活動組織管理等志愿服務的盡責形式。
(八)其他類。指其他與國土綠化相關的勞動或者貢獻,折算標準由省級綠化委員會結合當地實際,依法自行規(guī)定。
公眾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以上8類形式參加義務植樹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