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在三年級的單元語文要素目標中,統(tǒng)編教材的編者對如何引導學生讀懂和理解課文提出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求——詞句意思的理解、一段話的理解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在教學中,教師要緊扣這些要求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指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掌握讀懂和理解課文的方法。
中年級學生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課文的障礙就轉移到難懂詞句意思的理解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正視這一學情,梳理教材內容,把握編者意圖,根據(jù)相關單元要素學習目標的教學指向,做到集中學習與分散運用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理解難懂詞句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學習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借助圖畫理解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聯(lián)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查字典理解詞語等。中年級學生理解難懂的詞語也可以運用這些方法,關鍵在于理解具體詞語的意思時,學生要思考運用哪一種方法更合適,有時還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去理解詞語的意思。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句子“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其中的“凌亂”是難懂的詞語,學生僅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就行不通,需要聯(lián)系生活經驗和上下文的語境,從“自然美”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懂得美并非只有“整齊”這一種狀態(tài),而且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對美的理解也就不一樣。
段的教學在中年級具有特殊的過渡意義,教師要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抓關鍵詞句理解段意的方法,把段的教學落到實處。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安排學習的語文要素目標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一方法的學習,是針對那些含有關鍵語句的自然段。教師既要提醒學生關注自然段中的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中心句等,又要讓學生注意這些句子在自然段中經常出現(xiàn)的位置,使學生掌握抓住關鍵語句的有效方法。如《海濱小城》一課,第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話就是關鍵語句,抓住這樣的語句就理解了該自然段的意思。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屬于篇的學習范圍,中年級學生以初步學習為主,“把握”這一要求指向抓住與領會主要內容。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出現(xiàn)了初步的篇章學習要求——“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在這個要求中,文章的主要內容還不是學習目標,“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是為復述故事服務的,因為此處的復述要求是詳細復述,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為前提,可以避免復述時出現(xiàn)遺漏,所以學生只需要大致知道什么是文章主要內容即可。
在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編者安排了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兩種方法: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握主要內容;二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主要內容。長課文內容比較復雜,學生理解和把握的難度無疑要大得多。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要求學生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并通過交流平臺提供了學習方法——把每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總之,在中年級閱讀教學中,讀懂和理解課文內容是分階段、按步驟有序進行的,教師需要在循序漸進中把握不同階段教學的度,扎扎實實引導學生讀懂和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