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曉宏
這是一個縈繞心頭、一直想寫的故事。雖然已經過去20多年,但記憶一直深藏心底。
他叫馮斯(音譯),是一位比利時老人。
和馮斯的相識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當時我在原新聞出版署圖書司工作,正趕上圖書出版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大好時期,出版“走出去”自然是應有之義。這樣的時代背景,促成了我們赴比利時的考察訪問之行。
這個名為中國出版考察團的訪問代表團一共6人,團長是原新聞出版署副署長楊牧之,團員包括中宣部的郭義強同志和文飛紅同志,新聞出版署有我和劉萬利同志,還有一位外文出版局的同行兼做翻譯。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到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國際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考察學習,之后順訪了位于布魯塞爾、在中國圖書“走出去”方面頗有些名氣的長城書店,認識了長城書店的主人馮斯。
長城書店很小,坐落在布魯塞爾一條不起眼的街道邊上,僅有六七十平方米的面積,分為上下兩層。下面一層是門店,擺滿了各類中外文圖書,上面一層是小閣樓,也是馮斯的辦公室,角落堆放著一些打包的圖書。
馮斯當時至少有70歲,個頭高、年紀大,但背卻筆直。令人難忘的是,在他爬滿皺紋的面龐上有一雙充滿好奇和純真的眼睛,尤其是在灰白頭發(fā)的映襯下更顯清澈。
馮斯經營的長城書店,雖然不大,但圖書品類豐富,內容多樣。中文圖書有簡體字本,也有繁體字本,不少中國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qū)出版的中文圖書也陳列其中。說實話,長城書店的經營效益并不是很好,據馮斯介紹,扣除房租、水、電和人力成本,書店的經營大概就是盈虧持平的狀態(tài)。令人感動的是,所有的圖書,無論來自哪里,無論是中文圖書還是外文圖書,都有一個鮮明的標準:內容必須是對中國友好的。凡是對中國不友好的圖書,不論多么暢銷,書店也堅決不賣。由于工作的關系,我也曾出訪過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每到一地必逛書店。馮斯的長城書店在我所見過的書店中獨一無二。
1965年10月2日,《人民日報》對國慶盛會和游行的報道版面
長城書店的唯一一名員工是個來自中國浙江的姑娘,她在攀談中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我們來訪不久之前,馮斯做了一個大手術,手術前,他唯一關心的就是這家小小的書店。他對女孩說:“如果手術不成功,我死了,你趕快去中國大使館,問問這個長城書店怎么辦?!彼沂中g很成功,他度過了人生中的一場劫難。姑娘一邊說,一邊看著站在一旁的馮斯。不知他聽懂了沒有,只是在點頭微笑。
從長城書店出來已經傍晚了,馮斯老人執(zhí)意要請我們一行吃飯。在距離書店不遠的一個海鮮餐館里,他請我們品嘗了布魯塞爾最有名的貽貝。這是一種貝類海鮮,肥大鮮美、口味甚佳。烹飪好的貽貝和一塊煮的洋蔥、胡蘿卜裝在一個不銹鋼罐子中,每個人對著一個近一尺高的大罐子,邊吃邊聊。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和法語,馮斯講的是法語,恰好外文出版局的同行擅長的也是法語,那天的晚餐吃了很長時間,基本是馮斯在講,同行翻譯,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馮斯出生在比利時一個有教養(yǎng)的英式家庭,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也受到馬克思、恩格斯和歐洲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年輕時為了體驗資本主義社會窮人的貧困生活,他曾專門露宿埃菲爾鐵塔下,后來他加入了比利時共產黨,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進步活動。憑借無私真誠的追求和卓越的思想表達能力,馮斯很快就在比利時共產黨內擔任了重要職務,曾擔任過比利時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6周年,作為外國共產黨政要的馮斯,在中國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馮斯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他說:“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游行隊伍,城樓下面是如潮的人群和歡呼聲,報紙上登了照片,我站的位置離毛主席很近。”談到這里,老人用湛藍的眼睛看著我們,臉上洋溢著發(fā)自內心的笑容。
“我和毛主席還交談過?!瘪T斯的話引起了我們更加濃厚的興趣。據馮斯回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參加慶?;顒拥谋本└鹘缛罕姾?,同其他領導人和外國政要一同到人民大會堂休息。毛主席與西哈努克親王及夫人邊走邊聊,因為在天安門城樓站了很久,天氣又熱,毛主席一邊走,一邊從口袋中掏出手絹伸到襯衣里邊擦汗。這一幕恰好被馮斯看到,他脫口而出:“您這樣是不禮貌的。”毛主席聽到后扭頭問翻譯,翻譯吞吞吐吐。馮斯沒想到毛主席竟面帶微笑,走到他面前問剛才說了什么?馮斯鼓足勇氣又說了一遍,這次翻譯只好含蓄地翻譯了他的話。聽到這里,我們心情有些緊張,便追問道:“毛主席說什么了?”馮斯告訴我們,當時毛主席笑著對他說:“人出了汗就要擦掉,不然是會生病的?!闭f完還和他握了手,便走了。馮斯的此次中國之行,鑄就了他一生熱愛中國、向往中國的情結。
那頓豐盛且富有布魯塞爾特色的貽貝海鮮飯,吃到很晚。我們聊了很多,至今難以忘懷。馮斯老人幾次講到,中國現在發(fā)展得很好,全世界社會主義就看中國了。
第二天早晨,我們將離開布魯塞爾的賓館,前往下一個訪問考察地。當我們一行人拉著行李來到一樓大廳時,看見馮斯老人正坐在大廳等著我們,手里拿著一張已經發(fā)黃的《人民日報》。
他拿著珍藏已久的報紙指給我們看,當時他就站在離毛主席很近的位置,大約是天安門城樓的第二排靠右一些。因為他的個頭高,照片拍攝得也很清楚,能夠清晰地認出穿著西服打著領帶、年輕且英俊的馮斯。
當時正值青年的馮斯雖受到馬克思、恩格斯和歐洲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但是真正震撼他的是中國的發(fā)展和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領袖氣度。
一次中國之行,一生熱愛中國。算起來,老人現在應該有近百歲了。希望老人健在,還能看到這篇文章。
(作者為全國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版權協(xié)會理事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本文轉載自2022年第15期《中國出版》雜志,有刪節(jié))
編輯/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