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5歲。從他1歲多開始,我就不停地給他買書。從最初的“玩具書”,到現(xiàn)在的故事書,他的書漸漸占據(jù)了家中書柜的“半壁江山”。
孩子一兩歲時,由于工作性質(zhì)原因,我只有周末輪休才能從部隊回家。不能每天陪伴年幼的孩子,這成為我心頭的遺憾。不過,只要我在家,就會長時間被這個精力無比旺盛、一刻也不停歇的淘氣娃黏著,什么都做不了……此時,我又不免感到很焦躁。我覺得自己恐怕不是個很有耐心的媽媽,經(jīng)常只想一個人靜靜地看會兒書、寫寫字。特別是當我休假在家,母子相處時,兒子常讓我身心俱疲,有一種“飽受摧殘”的感覺。在兩種感覺的撕扯中,我對“母親”這個詞有了更深的體會,也深感女性的不易。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種撕扯感才漸漸消退。我和孩子總歸是兩個獨立的人,我更愿意和他“互不打擾”。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一直試圖讓好動的兒子能夠安靜一會兒。幸運的是,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讀書能夠讓他安靜下來。不少家長給寶寶讀書是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得更好,而我的初衷卻比較簡單——讓他盡可能地學會獨處。
平常我不在家時,都是孩子奶奶和爸爸給他讀書。為了減輕奶奶的負擔,孩子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就承包了所有家務,晚上還要負責“遛娃”及讀繪本。周末我一回到家,兒子便會挑選一本喜歡的繪本,顛兒顛兒地跑過來,依偎在我懷里,讓我給他讀書。兒童繪本上總共也沒幾個字,主要是圖畫,那時給他讀書還是比較輕松愜意的。我摟著他小小的身體,他竟然也十分乖巧——母慈子孝,畫面和諧。
兒子慢慢長大,他看的故事書上的字也越來越多,我漸覺給他讀書“負擔沉重”,有時竟不知不覺敷衍起來。但如果少讀一兩句,他便提醒我,“你怎么漏掉了兩句”;有時候不注意讀錯了詞語,他也能發(fā)現(xiàn)和糾正。
我干脆撂挑子,“你自己看吧?!?/p>
“我又不認識字!”見我推脫,他急得快哭了。
“都讀過多少次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感到不耐煩,同一本書每天都要讀上好幾遍,內(nèi)容他已經(jīng)很熟悉了,真弄不明白他為什么不自己看。
有時候我裝睡,他就拿書輕輕拍在我臉上,如果我還“不醒”,他就嘀咕著:“真氣人,還是去找爸爸吧!”我如釋重負,感覺自己“斗智斗勇”成功了。雖然爸爸陪伴他的時間更長,而且是個“寵娃狂魔”,每天都要“親親、抱抱、舉高高”,但是只要我在家,爸爸仿佛就被兒子忘到九霄云外了——只有在必要且不得已的時候,他才會找爸爸。
后來,我又想了一個辦法?!皩殞毥o媽媽讀書,哄媽媽睡覺吧!”他很高興地答應了,拿起繪本就開始給我“讀書”。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居然把書上的內(nèi)容背下來了。即使這樣,他仍然“欽點”我給他讀書。慢慢地,我覺察到,他只是想黏媽媽,我突然有點感動。其實孩子也像一本書,需要父母慢慢閱讀。
2021年2月,高麗媛和兒子
盡管想了很多辦法讓他學會“自娛自樂”,他還是覺得媽媽是最好玩的“玩具”,我想自己安靜地看會兒書是很難的。他越是看你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就越是要吸引你的注意力。有時候他爬到書桌上,一屁股坐在我眼前;有時候搶過我的書,自作主張給換一本;有時候又湊過來,在書頁上到處找他認識的字……鬧得我沒辦法,不得已只好抱著他一塊兒看,給他念書上的內(nèi)容。有一次,我正陶醉于李白的詩,被他折騰得實在煩了,便拽過他、讓他趴在我的腿上,一邊在他的屁股上打拍子,一邊念:“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沒想到他居然很享受的樣子,趴在那里不聲不響,認認真真地聽我讀。
此后,他就總是自己趴在我腿上,要求我一邊拍他屁股、一邊讀詩,自己還咯咯笑。從那以后,我和他爸爸便開始帶著他背唐詩。兒子雖然不懂那些詩句的意思,但很快就能背下來,甚至比我背得還熟。
兒子什么時候能自己看書呢?育兒交流群里,一個媽媽推薦了一款“讀書機器人”,只要把書打開放在機器人面前,它就能朗讀書上的內(nèi)容,翻到哪頁讀哪頁。我看到后立即下單購買。一開始,兒子還挺喜歡這個機器人的,一個人靜靜地坐那兒“聽書”。我心中一陣狂喜,慶幸自己總算能清靜一會兒了??珊镁安婚L,他很快就厭倦了,一定要我給他讀書。
“機器人比我讀得好呀,為什么一定要媽媽讀?”“我不喜歡機器人,就喜歡媽媽讀。”看他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心軟了,自己又替代了機器人。
雖然我給孩子讀書沒有太多功利心,但我漸漸發(fā)現(xiàn),閱讀對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詞匯敏感,擅長表達。在他兩歲多的時候,我們第一次帶他出遠門、住酒店。他看著窗外的風景,自言自語“我真幸福啊”;看到舅舅釣上來一條魚,他拍著手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3歲多的時候,兒子就會說要素齊全、語義通順的長句子了,每當他嘴里蹦出驚人之語,全家人必定對他大加贊揚,他自覺得意,更是故意要把話說得漂亮。他說:“媽媽,你知道嗎?我愛你,比你想象的還要愛得多?!?/p>
有一次,下雨時我開車帶他外出,路上看他不說話,就問他:“干嘛呢?”
他說:“我在看雨點落在玻璃上的情景?!?/p>
他4歲時,有一天我因為他亂發(fā)脾氣批評了他,憋了半天后他說:“媽媽,我想讓自己快樂起來。”
“怎么了,你不快樂嗎?”
“嗯,不快樂?!?/p>
“為什么呢?”
“因為我早上發(fā)脾氣的時候,你沒叫我小乖乖?!?/p>
以前兒子亂發(fā)脾氣時,我批評完他后總是把他摟在懷里,溫柔地說會兒話,這樣他的情緒能很快平復。這次因為他太可氣了,我就沒怎么理他。沒想到,小家伙糾結了大半天后,竟試著向我表達他的情緒。
隨著詞匯量的日漸豐富,他在講故事時還喜歡使用成語,比如說:“路上一個姐姐跟蹤我,幸好我急中生智,拼命逃到了光之國,最后有驚無險!”
童言稚語常常很有趣。他現(xiàn)在不識字,看我寫字的時候他也在旁邊亂寫一氣,有時還通知我他寫了一句話。
我問:“你寫的什么?”
他指著紙上自己畫的符號,一字一句說:“人人都需要爸爸,但是爸爸并不需要人人?!?/p>
我哈哈大笑:“兒子你真是語言大師!”
他夸張地笑倒在沙發(fā)上:“哈哈,我才不要當什么大師呢!”
“為什么呀?”
“當大師,就會有一堆人問我問題!”
兒子的表達能力已經(jīng)超越了他的年齡,我和他說話時便不把他當成一個孩子,而是很認真地和他談話。即使有些詞他聽不懂,我也覺得我們的交流是有效的。我能感到他內(nèi)心的變化,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母子默契。
我時常提醒自己,要拋開“親媽濾鏡”,不要幻想孩子成為什么天才。但作為一個母親,看到孩子聰明伶俐、能說會道,可能遺傳了父母的“幽默細胞”,心中難免有些驕傲。而且,一個愛表達、會表達的孩子,也一定會更加積極陽光。這讓我意識到,親子閱讀能夠增進親情,豐富幼兒的心靈,還能讓孩子拓寬視野,提高表達能力。盡管在陪伴的時間上,我不是個完美的母親,但孩子并沒有因為我的缺席而對我感到陌生和排斥,反而十分親近和依戀我,愿意和我說話。我想,這大概和他讀過的書、聽過的故事,及我們母子之間的談話分不開吧。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的蛻變過程——我從一個敏感脆弱的新手媽媽,回歸“獨立”,又正在成長為享受親子交流的母親……我相信,我和孩子都會越來越好。
兒子馬上進入學齡期,我更加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的閱讀習慣,而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安靜。因為我越來越感到,閱讀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深。
我至今仍記得出現(xiàn)在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書——《一千零一夜》。它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涂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神燈、木馬、美人蛇、精靈、魔鬼、強盜、航海家和帝王將相……書中那遙遠的國度,打開了我的想象世界。從那時開始,我就喜歡長久地、安靜地沉浸在書中。盡管當時我的世界很小,但把對山形、草色、晨昏、光影的細密感受落在筆尖、寫在紙上,讓我感到快樂。后來,我長大了,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宣傳干事,經(jīng)常要與文字打交道。
閱讀,不僅影響了我的職業(yè)道路,更影響了我的生活方式,以及我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自然地,當我面對一個幼小的生命時,我希望把這種美好的體驗帶給他。他不一定要成為作家,但是閱讀一定會讓他更好地體驗生命。
在談到讀書的好處時,白巖松曾說,讀書不保障命運可以好好地對待你,但是書讀多了,可以保障你能夠更好地對待命運。的確,閱讀,不僅陪伴我度過了孤獨的少年時期,更陪伴我度過了在海島部隊的寂寞歲月。人生會遇到很多挫折困苦,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不可能時時陪伴他,隨時為他遮風擋雨。所以,讓兒子學會好好陪伴自己,是我希望閱讀帶給他的最大好處。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