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此碑刻于東漢桓帝永興元年(153),碑高198厘米,碑寬91.5厘米,全文共18行,每行40字。此碑破損并不嚴重,字跡保存較好,雄渾樸厚的線條是它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王澍曾認為其為“雄古”一路,仔細鉆研它的每一個字,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筆法要點
只有用心賞析《乙瑛碑》的筆畫特點,才能更好地領會其風采。《乙瑛碑》的筆畫可謂是方圓兼?zhèn)??!兑溢饭P畫的粗細變化并不強烈,而是較為統(tǒng)一協(xié)調的。粗筆畫飽滿有力,透著一種骨感美;細筆畫挺勁活潑,富有筋骨之力。
《乙瑛碑》的長橫起筆多為藏鋒,再以中鋒緩慢向右運筆,收尾處的波磔則須將毛筆重摁后,再輕輕挑出,整體微微向上拱起,形似“蠶頭雁尾”。沒有波磔的橫畫仍是藏鋒起筆,收筆處輕輕回鋒,從圖中“立”字兩個橫的不同書寫方式均可看出。豎畫仍是藏鋒起筆,保持毛筆中鋒向下運筆,控制毛筆的提按,完成粗細的細微變化,收筆時須使毛筆自然回鋒。撇畫露鋒起筆后向左下方行筆,收筆時調整筆鋒后回鋒收筆,“大”字的撇畫就是明顯的例子,其他的如彎鉤、豎鉤等向左側伸展的筆畫都是用這種方法書寫的。
二、結構特點
隸書每一個字的結構是由不同筆畫搭接而成的,最終形成和諧的空間造型美。成熟后的隸書給我們的直觀感受多呈方扁形,《乙瑛碑》作為風格成熟的隸書典范,其結體可謂是端莊整齊、雍容大氣。
《乙瑛碑》結構平穩(wěn)端正、方扁整齊的特點,決定了其單字的各個筆畫之間的空間應盡量壓扁一些,突出每個字的主筆。其中左右結構的字,如“請”“神”等字,左右互相揖讓,搭配協(xié)調,互不干擾。上下結構的字,如“宗”“第”等字,須上下兩部分中心線對齊,左右較為對稱平衡。獨體結構的字如“立”“大”等字,波挑筆畫左伸右展,結構較合體字要更扁一些??傮w來看,此碑字形呈現(xiàn)方扁規(guī)整又姿態(tài)協(xié)調的結構美。
三、章法特點
所謂章法,即指一件書法作品謀篇布局的法則。字字排布,行行呼應,章法自然也就和諧美觀。而章法的美妙之處就在于其表現(xiàn)的是作品整體的美,并非單獨的筆畫、結構,透過章法可以感受到其中蘊藏的風格韻律?!兑溢纷鳛闁|漢“廟堂之碑”的代表,自然是行列整齊有序顧盼呼應?!兑溢返淖志啻笥谛芯?,給人一種工整嚴謹?shù)母杏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