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學
李白有言“天生我材必有用”,顯現(xiàn)才子自信之光芒;杜甫曾云“古來材大難為用”,道盡材盡其用之艱難。對于“才子”而言,怎樣才能盡其所用呢?我認為,這需要有才之人有“才無大小必有用”的自信和“用無高低皆盡才”的自謙。
“才無大小”并不是說一個人的能力分不出個“八斗”與“一石”來,而是指一個人的才能在發(fā)揮其作用時,是不必區(qū)分大小的,都是有用之才。只有堅信自己的“才必有用”,才能擁有機會散發(fā)自己的光芒。
在教育內卷化的時代,為考上名牌大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一女生卻因其在職校的汽修成就而贏得許多人的點贊。不選擇高考,而進入職校,并不是因為對自己的成績不自信,而恰恰是因為她有著“才無大小必有用”的自信,認為一技之長也能幫助建設社會,才使得她有所成就。同樣有著這樣自信的一個女孩是鐘蓉芳,高分錄取北京大學后,她選擇冷門的考古專業(yè)而非其他更有“錢途”的專業(yè),支持她做選擇的不僅僅是熱愛,更是“才無大小必有用”的底氣。雖說是“金子在哪都會發(fā)光”,但如果總是糾結自己含金量的多少,最終只會緘默于泥石當中,只有擁有“才無大小必有用”的自信,才能讓人把你“淘到”。
“用無高低”并不是說人才發(fā)揮功用時并無主次大小之分,而是提醒有才之人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把自己同他人持平,這樣才能盡其才。就像建房子,大大小小的木材與磚塊組成房子。房子當然會有關鍵的頂梁柱與主心骨,但是同為建筑材料,它們之中缺少了哪一個部分,房子都不可能是完整的、宜居的,它們的使用并無高低之分。如果有才之人恃才而自傲,將自己端成了一枝“高嶺之花”,而下場也只會是孤芳自賞。但懷揣著“用無高低皆盡才”的自謙之心,花香才能為人所聞,才有可能百花齊放春滿園。
當然,“才無大小必有用”的自信,與“用無高低皆盡才”的自謙的大前提是有才華,否則自信只是自我安慰,自謙只是自欺欺人。所以,當沒有能夠發(fā)揮功用的才華時就默默努力吧。如《體育之研究》中所言,弱者經(jīng)過奮斗總能轉化為強者的。才無大小必有用,用無高低皆盡才,記住此二者,有才之人的價值更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