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培雄 王蓓倫
摘 要:“賢文化”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在辦學實踐中凝練的學校文化?!百t文化”場域中,青年教師順應學校文化脈絡走向,遵循“德藝雙修”的路徑。學校多措并舉,培育青年教師具備“牽引性”的關鍵能力,包括道德力、幸福力、生長力,助推“賢師”良性成長。
關鍵詞:“賢文化”場域;青年教師;道德力;幸福力;生長力
青年教師日漸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主體,他們的專業(yè)成長考驗著學校管理者的管理智慧。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思賢實小”)創(chuàng)建于2014年,是一所零基礎辦學的新建學校。建校以來,思賢實小秉持“見賢思齊”的校訓,堅持以“賢文化”為辦學主導,努力建設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體系。在業(yè)已形成的“賢文化”場域中,針對青年教師隊伍比例大,成長需求足的現(xiàn)狀,思賢實小實施“賢能共育”項目,致力于建設一個德藝雙修的“賢師”群體。在具體實踐中,思賢實小注重對青年教師道德力、幸福力、生長力這三大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做到“三力”同生,統(tǒng)籌兼顧,齊頭并進,在“賢文化”場域的影響下,助推青年“賢師”良性成長。
一、見賢思齊,發(fā)展道德力
“見賢思齊”是思賢實小的校訓,也是全體思賢人認同的主流價值觀。何為“賢師”?其標準是道德第一。在“見賢思齊”校訓引領下,青年教師觀察他人、比照他人、效仿他人,將他人的言行舉止、道德操守作為自己的借鑒樣本,取其精華進行學習,取其長處彌補不足,從而促進自身道德力萌發(fā),并“破土而生”,實現(xiàn)長足發(fā)展。
(一)“雙百”工程,堅守教育情懷
教師進入“思賢”之門,便要擁有一顆“思賢”之心,自此向“賢”不已、求“賢”不止。而這,需要悉心教誨和精神引領。為此,思賢實小實行“兩單”(書單和影單)工程,計劃并實現(xiàn)在十年時間里(從踏上工作崗位至35周歲,大約是十年)讓青年教師完成兩個“一百”行動,即閱讀一百本書,觀看一百部電影。學校引導青年教師以他人為鏡,以他人的故事為鏡,以其為鑒,從中明得失、修品行。
1.閱讀一百本書
在思賢實小,閱讀無時空限阻,無經(jīng)費困局。學校每年都會組織教師共讀教育類著作和人文類讀本,如《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愛的教育》《第56號教室的奇跡》等。書單分成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每位青年教師每年需完成十本書的閱讀。在下發(fā)書單的同時,學校也會布置配套的讀書任務,如撰寫讀書心得、舉辦讀書論壇等。閱讀經(jīng)典,實現(xiàn)了青年教師與教育智者的對話,引導青年教師感受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亞米契斯等師者對教育和學生無盡的慈愛與執(zhí)著,從而堅定教育信念,堅守自己的教育情懷。
2.觀看一百部電影
好的影片總能觸動人的靈魂,給人以巨大的教育意義。觀看影片也成為青年“賢師”凈化心靈、完善德性的有效路徑。影單分成必看和選看——必看類影片由學校結合節(jié)慶時令組織青年教師觀看,選看類影片由青年教師自行擇時觀看。比如,《美麗的大腳》《地球上的星星》《起跑線》等影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雖不能直接教給青年教師具體的教學技法,但能引發(fā)青年教師對教育的深度思考,讓他們保持對教育的赤子之心。觀影,將成為思賢教師的一種生活習慣和興趣所在。
(二)“修德”行動,感受人文關懷
德藝雙修,德為首要?!皫煹隆辈荒軆H停留于形而上的抽象概念層面,還必須轉化為可感可觸的實際行為。所以,提高師德不能單純依靠講座式的說教,學校必須提供或營造具化的場景與路徑,讓教師能“觸摸”到具體的師德“現(xiàn)場”,自然萌生道德力。
1.“最美瞬間”,模范引領
日常的細節(jié)孕育著巨大的育人價值。捕捉細節(jié),定格時空,成為思賢實小引領教師“修德”的有效手段。學校在全校師生必經(jīng)的走廊上開設了《最美瞬間》欄目,鼓勵行政人員和教師發(fā)現(xiàn)身邊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抓拍照片,配上簡單的文字,即時進行發(fā)布。在《最美瞬間》欄目里,有教師俯下身子為學生系鞋帶的畫面,有教師給學生撐傘而淋濕自己身體的畫面,有教師細致地為學生分菜打湯的畫面……這些定格的“小美好”將抽象的師德具象化,使師德可見可感。每學期期末,表彰會上展示的校園生活日常點滴,有圖片、有文字、有音頻、有視頻,這些令人感動的小鏡頭,使人的內心柔和起來。在“賢文化”場域里,青年教師得以耳濡目染,更易形成美好品格。
2.走進“特?!?,師愛浸染
一般學校中的青年教師面對的都是心智行為正常的學生,但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種種不如意的人和事,導致耐心和愛心被逐漸銷蝕。思賢實小每年開展“‘特校(特殊教育學校)一日行”活動,及時為青年教師補上校外一課——近距離感受特教老師對各類特殊學生的呵護與執(zhí)著、關愛與付出。這項活動產(chǎn)生的心靈觸動、情感熏染是巨大的,會讓青年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無形中得以夯實。這樣的教育,讓“沒有任何借口”成為一種集體意識和共同行為,讓青年教師堅定信念、重拾師愛、提升格局成為一種可能。
二、禮賢通達,培植幸福力
思賢的校園是一個“和賢”的樂園,是一個催生幸福力的“福園”。關注教師幸福力的培植,是一所學校建設積極健康的學校文化的重要內容。在當下紛繁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下,擁有一顆“靜心”,堅守一方“凈土”,尤其難能可貴。思賢實小致力于營造禮賢通達的校園人際氛圍,讓人與人之間實現(xiàn)良性互動,引導教師開闊心胸,澄明心境,獲得幸福力。
(一)積極引導自我調適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明顯加快。同時,教育大環(huán)境的變革也不斷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青年教師工作壓力大、精神壓力重,已經(jīng)成為事實。唯有身心健康才能保證職業(yè)和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所以,思賢實小積極引導青年教師進行自我調適,不斷調節(jié)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真正向幸福進發(fā)。
1.優(yōu)化安身之處,釋放軀體壓力
教師在學校的安身之處,包括外部的物質環(huán)境。因此,學校理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辦公設施和工作條件,使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盡量舒適舒心。思賢實小擁有“最美辦公室”,室內綠意盎然,“家味”濃郁,書香四溢;建成教師休閑吧,經(jīng)典書籍琳瑯滿目,咖啡食品隨處可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供教師小憩,放松身心;見賢樓的室外露臺,繁花似錦、器具齊備,可伴教師度過午后時光。學校用心裝點、刻意營造的最美校園,讓教師身心感受到濃烈的愛意和美意。如此,釋放身體壓力成為可能,獲得幸福感也成為可能。
2.化解精神困頓,釋放心理壓力
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擾,青年教師也不例外。思賢實小重視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積極化解教師的精神困頓,引導教師擁有“美麗心情”。每學期初,學校都會舉行新教師座談會,了解新教師的狀態(tài)和困難,并盡力為青年教師排憂解難;期中,學校開展行政人員和青年教師的“一對一”談心活動,傾聽他們成長的煩惱和職業(yè)發(fā)展的想法,為化解現(xiàn)實的困難和迷茫出謀劃策。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領導干部進行“教師家庭專訪”活動,走近教師,走進教師生活,在溝通對話中達成共識、消解煩惱。此外,思賢實小配有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隨時為有需要的青年教師進行疏導與指引。總之,學校多管齊下,引導教師釋放過重的心理壓力,增加幸福指數(shù)。
(二)主動優(yōu)化人際交往
同處學校文化場域中,良好的人際關系、親密的伙伴聯(lián)系是教師感受幸福的基礎。因此,加強團建,建立各類青年教師團體是學校的理性選擇。思賢實小著重建設兩個團隊——基于專業(yè)的共同體和基于興趣的共同體,促進人際互動、思想交流與成長交集。
1.基于專業(yè),建立成長共同體
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發(fā)展的第一要務,也是教師獲得成功感與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思賢實小成立基于專業(yè)的不同類別的成長共同體,如課題研究小組、朗讀訓練組織、論文寫作集體、課堂項目攻關團隊……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的導師,共同的團隊倡導建立一種合作兼競爭的雙向關系?;诠餐叛雠c共同目標的團體行動,有成果共享,有困難共解,有進步共得。思賢實小在關注每一個,實現(xiàn)“一群人走得更遠”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協(xié)作意識,激發(fā)了他們個人的好勝心。個人成就團隊,團隊助推個人,良性的互動局面得以形成,團隊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2.基于興趣,開設教師社團
教師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因此,其生存和職業(yè)的色調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教師除了工作,還有生活。基于個人志趣的教師交往,更具生活氣息,更具人文意味。數(shù)年來,學?;诮處熍d趣,開發(fā)組建了數(shù)十個教師社團,涵蓋書法、攝影、插花、烹飪、美容、瑜伽等,豐富的內容和活潑的形式得到了教師的青睞。教師在社團活動中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在社團活動中強化互動,增進交流。同時,社團活動使教師的興趣與能力齊長,使教師之間的互動更為親和、關系更為融洽、友情更為牢固。
三、選賢舉能,激發(fā)生長力
個人生長力既來自個體的內部動力,也來自環(huán)境對個人的影響。青年教師可塑性強、工作熱情足,在“人各有賢,各賢其賢”教育哲學的引導下,思賢實小選賢任能,激發(fā)教師內驅力,喚醒教師內生力,從而使教師釋放出蓬勃的生長欲望和成長活力。
(一)釋放價值,達成學習愿景
個人成長來自個人的內驅力和單位的培養(yǎng)力,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思賢實小期望青年教師在單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要讓這種期望變成現(xiàn)實,學習是第一位的。思賢的建校史也是教師的一部學習史,教師在學習中達成價值認同,在學習中形成成長愿景。
1.菜單式課程,學己所需
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這一個”,每一個個體都有屬于自己的成長路徑?,F(xiàn)實中,“全才型”教師實屬罕見。不可否認,教育基本功及基本規(guī)范的夯實或許需要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模式,但不加區(qū)分地對教師加以大一統(tǒng)的培養(yǎng)調教,并不符合我們“百花齊放”的意愿。每一位青年教師的需要都有差異,有的希望獲得班級管理的智慧,有的希冀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有的則追求教科研上的突破。為此,學校需要為之量身定制成長方式。近年來,思賢實小確立了“賢能共育”實施項目,建立菜單式成長課程,有撰寫教育博客、開辟網(wǎng)上論壇、學年課題研究、個人教學反思、專題論文寫作等多個子項可供選擇。每位青年教師可以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內容和路徑,學己所需,習己所得,從而實現(xiàn)“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從個性化學習中獲得的優(yōu)勢能力和成長體驗,是整齊劃一的培養(yǎng)方式所不能顧及的。
2.分享式講堂,揚己所長
在學習中尋求幸福,在成長中實現(xiàn)價值,是思賢實小青年教師培養(yǎng)的內蘊目標。成長需要歷練,發(fā)展需要考驗;經(jīng)驗需要借鑒,“內存”需要釋放。因而,分享成為思賢實小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每個月舉辦微型講堂,每個期末舉辦成果發(fā)布會,每個學期初開設思賢論壇,定期設立《思賢者說》欄目,這些活動無不包含學習分享、經(jīng)驗分享、成果分享與思想分享,無不指向成長分享。這樣的形式,于己而言是個性展示和價值釋放,于校而言是智慧碰撞和集體成長。分享式講堂,不僅讓廣大青年教師獲取了實用性學識,也使得主講教師歷經(jīng)了“化蛹成蝶”的過程。個性專長的展示,激發(fā)了個人成長的動力和欲望。
(二)看見生長,激發(fā)成就動機
“賢師”之賢,師能為要。在“賢文化”場域中,青年教師都有向賢之心,期望錘煉“賢能”,渴望專業(yè)成長,希望在團隊中發(fā)揮自己的價值。所以,學校要讓青年教師“看見”自己的成長,從而激發(fā)青年教師的成就動機。
1.規(guī)劃個人成長階段,讓生長有目標
任何職業(yè)都需要有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否則不能達到“術業(yè)專攻”的高度,教師作為專業(yè)技術人員也不例外。針對青年教師群體,規(guī)劃個人成長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年引入的新教師,思賢實小均會引導他們做好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明確個人成長目標,設計好個人成長路徑。比如,學校設計的教師成長軌跡:一年上崗能做適應型教師,三年期滿成為合格型教師,六年出頭爭做新秀型教師,九年之際成為骨干型教師,十二年左右爭當區(qū)域內名師,十五年以上力做卓越型教師。每個階段均從層級特征、專業(yè)思想、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達成方法、標志榮譽等方面加以具體化、可視化與實操化,幫助青年教師找到前行的目標和行動的路線。
2.開放校本晉升通道,讓生長有路徑
青年教師的成長猶如莊稼生長,我們聽得到拔節(jié)的聲音,看得到花開的光景。學校要為他們打通成長與晉升的通道,使其沿著健康通暢的空間向上攀越生長。在青年教師隊伍地毯式卷入培養(yǎng)機制的同時,梯隊式提升隊伍的綜合素質也成為思賢實小教師培養(yǎng)的校本化舉措。一方面,學校設計校本化的專業(yè)準則,通過制訂《思賢實驗小學骨干教師評選制度》和《思賢實驗小學骨干教師管理辦法》,幫助青年教師找到個人定位的坐標;另一方面,學校設計了多個激勵性的晉升項目,比如評選“最美賢師”、表彰“賢書共閱”人物、獎勵明星班主任、開評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等,讓每一位青年教師找到成功的路徑。
總之,思賢實小的“賢文化”場域,營造了一種向賢、求賢、踐賢的濃厚氛圍。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青年教師浸潤其間,久經(jīng)淬煉,無論是理念形成和行為抉擇,還是價值呈現(xiàn)及目標建構,都會處在一種和賢、和順、和諧的積極狀態(tài)中。而這,對于道德力、幸福力、生長力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助推力。
參考文獻:
[1]金培雄,陸舜娟.“365”行動:一種青年教師校本成長的樣本——以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青年教師研修班為例[J].教育視界,2020(28).
(金培雄,王蓓倫,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郵編:21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