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平
古春
岳陽市交通局辦公樓前有棵重陽木,與原市交委主任曾文獻、副主任賀修澤有關系,也跟我有關系。
時間回溯到1999年1月8日。出差平江的市交委副主任賀修澤途經(jīng)甕江鎮(zhèn)。當車駛過該鎮(zhèn)塔興村繼志橋的一剎那,賀修澤眼睛一亮:“好漂亮的一個樹免子!”
賀修澤下車,回頭察看:一個龐大的樹蔸橫臥在6米寬的河水中,根部在河流北岸,樹身倒向南岸。村里一老者告訴他,樹是1954年發(fā)大水時沖倒在這條河里的。因堵塞了河水,村民們就在樹身下炸開了一個洞。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賀修澤立即將此事報告了曾文獻。曾給賀一句話:“全力搶救!”自此,交委多次派人去塔興村協(xié)商,想將樹弄到城里去。村民們自然不愿意:“它是有來歷的,還上了平江縣志呢?!?/p>
賀修澤告訴老鄉(xiāng):我們就是想讓它更好地活下來!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磨合,村民們終于同意讓這棵樹吃上“國家糧”。
3月11日,交委先后兩次派出吊車、平板車去搬樹。先是一臺30噸級的吊車,卻沒法吊起;于是又改請岳陽四化建公司的一臺50噸級的吊車,一次又一次試驗才將22噸多重的樹平平安安地吊上平板車。
“新嫁娘”上轎、出發(fā)!文獻老哥把好消息告訴我。我提前趕到交委恭候稀世之寶。
當晚7時,貴客來到交委大院,早已做好的一個長和寬6米、深3米的“房子”正等著它。交委干群用手、更是用心栽下了它。我也填了一把土。
從這一天起,古樹就住進了這個特殊的保育院,開始接受特級護理:干部職工們給它用酒精消毒,還為它專門鋪設了一段自來水管以備安全度夏。市路橋總公司支援了50根鋼管,為它搭了一個涼棚。交委的干群每天都要去看它幾回。遠遠近近的人們聽說了也都來看望它。
市交委遷請來市園林局和林科所的專家進行鑒定。據(jù)市林科所定論:此樹為重陽木,屬大戟科秋楓屬,是一種落葉木,為優(yōu)良用材樹種。樹高7.5米,平均直徑2.5米,初步估計有2000年歷史。
人間有愛,枯木逢春。只幾個月,婆娑的三出復葉,呈現(xiàn)出詩意的滄桑,似在傾訴著對人類關愛環(huán)境的謝忱。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眼前的重陽木,早已不是一株樹,而是一片林子。就是這個2000年的樹弗,衍生出無數(shù)的樹干、枝葉和花草。林子里鳥語花香,林下有孩子們放學歸來路過的笑語歡聲。
樹蔸前,勒有石碑,為藤草所覆。細心拂開藤條草葉,碑文清晰可辨——
巴陵勝狀,在樓島湖之秀色;交通祥瑞,納樹石山之靈氣。丙申初冬,庭院再造,修葺一新,刻石以記之。
重陽古木,出自平江,兩千春秋,歷盡滄桑。己卯仲春,遷高家山,雨露滋潤,精心護養(yǎng),是以枝繁葉茂,郁郁蒼蒼,古城增色,滿園溢香。龍窖巨石,源于臨湘,萬載斯成,竣拔雄壯。鐘期既遇,因緣莽莽,是年秋月,南徙此院。樹石依伴,相得益彰,更兼小橋流水,清波蕩漾,四季宜人,老少安詳。
嗟夫,古木異石,譽滿三湘,千秋永存,寓意深長。厚德敬業(yè),攻堅克難,鋪路架橋,造福一方,世代交通,永志不忘。
它真實記錄了這棵2000年大樹的前世今生。
20年韶光飛度,深情懷舊、追憶,可鑒岳陽交通人的生態(tài)保護之初心也。
笑傲江湖
上周的一天,我去君山區(qū)政府拜訪區(qū)長李勇,我從他的窗臺南望,發(fā)現(xiàn)政府門前有兩棵大樹,東邊的是樟樹,西邊的隔得有些遠,看不太清。
下到一樓,抬眼望,意外發(fā)現(xiàn)是一株重陽木,年高達135歲。
這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在135年前,它就出生了,可能是1886年——丙戌年,清光緒十二年。也可能更早。
光緒年間發(fā)生了多少重大事件啊,如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戊戌政變、庚子國變等。這個朝代,風雨飄搖,民生多艱。這株小樹,卻能頑強地活下來,真是不易!
隨后,一個世紀過去了。這一個世紀,也是多災多難,軍閥混戰(zhàn),外族入侵,災禍連連。20世紀50年代大煉鋼鐵,居然沒有砍去當柴燒、當炭用,算不算一個奇跡?
都說君山農(nóng)場是洞庭湖、長江沖積平原,那么,在135年前,這個地方是山丘還是濕地?
人說君山農(nóng)場人都是移民,那是誰植下了這棵樹?抑或飛鳥所播?
現(xiàn)在,君山區(qū)政府對這棵古木掛牌保護。殊不知,他們保護的是一個“活化石”,它就是洞庭湖平原——君山農(nóng)場——君山區(qū)的歷史見證人。
此樹樹姿優(yōu)美,冠如傘蓋。無疑是極有觀賞價值的庭蔭和行道樹種。我想,堤岸、溪邊、湖畔和草坪,都以它來點綴為傲。
我跟同行的君山電視臺臺長王吉平說,重陽木是很好的建筑、造船、車輛、家具等珍貴用材,常替代紫檀木制作貴重木器家具。重陽木全身是寶,其根、葉可入藥,能行氣活血、消腫解毒;果肉可釀酒;種子含油量達30%,油有香味,可供食用,也可作潤滑油和肥皂油;落葉量大,可培肥增加地力,也可以作為能源樹種開發(fā)。
重陽也是名副其實的環(huán)保衛(wèi)士,小動枝葉,便能擊敗二氧化硫這個壞家伙。
落葉吐金
上周五,去到平江縣委,拜訪了老友胡偉、熊江新、潘岳清,出門時遇見平江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饒麗莎,她邀我去融媒體中心看看。她說,車子停在縣委老辦公樓那邊,便邀我抄近路,走了縣委辦公樓西側(cè)的一條道。
半途中,一株大樹“攔路”。抬眼望,我一眼就識出它來,驚呼道:“重陽!”饒麗莎和王相輝走在前面,細讀樹身上的古木保護牌,大叫“真的是重陽!”
樹齡70歲。平江縣政府掛牌保護,位列第三號“人物”??梢姷胤焦賳T對一棵古木的珍視程度。
古木參天,小道狹窄,根本無法拍出它的風采來。我想摘一片樹葉帶走,但根本夠不著它的高度,只好從地上小心翼翼撿起幾片吐金的落葉。
自90年代初起,我就在平江這片熱土上行走,到平江縣委辦公樓也跑了20來年、無數(shù)趟,怎么就這么粗心大意、有眼無珠、不識名木呢?
但任它時光匆匆,命運之神總會周到地安排這樣美麗的遇見——一個環(huán)保人和一株受保護的古木的奇妙相逢。這株古樹,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中,為我們遮風擋雨,守護日夜星辰,見證著曹丕式的鄉(xiāng)愁——
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