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晶 薛美琴
(1. 長興麗晶家庭農(nóng)場,浙江 湖州 313100;2.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總站,浙江 湖州 313100)
小蘭是臺灣農(nóng)友公司育成的禮品型西瓜品種,果型小、果皮薄、味甜,單果質量1.5 kg左右,果肉晶黃色,肉質細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3%[1],適宜作禮品西瓜供應市場。設施西瓜是浙江省長興縣農(nóng)業(yè)的主要特色產(chǎn)業(yè)之一,也是當?shù)剞r(nóng)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長興地區(qū)早春大棚栽培西瓜,開花坐果期可避開雨季,西瓜產(chǎn)量高、品質好[2],但設施西瓜栽培用工量大、技術要求較高,制約了西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為提高大棚西瓜的栽培技術,降低勞動強度,2020年我們開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對春季大棚西瓜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影響的試驗,并結合長興縣近年來大棚早春西瓜栽培的實際情況,總結了浙北地區(qū)大棚早春西瓜高效栽培技術。
供試西瓜品種為小蘭。試驗設在長興麗晶家庭農(nóng)場(位于浙江省湖州市)3個相鄰單體大棚內。試驗設3 個栽培密度處理,分別為8 250 株/hm(2行株距400 cm × 30 cm)、12 450 株/hm(2行株距600 cm × 20 cm)、16 500 株/hm(2行株距200 cm × 30 cm),采用大區(qū)對比方法,大區(qū)面積300 m2。2020 年2 月25 日播種,采用“電熱溫床+小拱棚+中棚+大棚”穴盤育苗,苗齡30 d;爬地栽培,3月25日定植,定植前整地施肥,8 m 寬大棚筑2 畦,每畦開1 條種植溝,溝內施商品有機肥7 500 kg/hm2、復合肥(15-15-15)225 kg/hm2作基肥,畦面距定植穴5~10 cm處鋪設1條滴灌帶,上覆白色薄膜;4月6日摘心;4月16日四蔓整枝,人工授粉結合蜜蜂輔助授粉;5月20日隨水滴施高鉀水溶肥(15-5-35)90 kg/hm2,5 d后再追肥1次;6月16日一次性采收測產(chǎn)。采收時統(tǒng)計各處理坐瓜數(shù)(單瓜質量1 kg以下不計在內)和產(chǎn)量,測定西瓜果實中心糖度。各處理病蟲害防治措施同常規(guī)。
不同栽培密度對西瓜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的影響見表1。
表1 不同栽培密度對西瓜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1 可知,西瓜栽培密度越大,西瓜產(chǎn)量越高,平均單瓜質量、單株商品果數(shù)越低。其中,栽培密度8 250株/hm2處理西瓜的產(chǎn)量最低(37.44 t/hm2),平均單瓜質量最大(2.25 kg),3 kg以上大瓜占比40%,1 kg以下小瓜占比3%,單株商品果2.6 個;栽培密度12 450 株/hm2處理西瓜的產(chǎn)量為44.76 t/hm2,平均單瓜質量為2.05 kg,3 kg 以上大瓜占比15%,1 kg 以下小瓜占比5%,單株商品果2.3 個;栽培密度16 500 株/hm2處理西瓜的產(chǎn)量最高(50.16 t/hm2),平均單瓜質量最小(1.95 kg),3 kg以上大瓜占比5%,1 kg以下小瓜占比15%,單株商品果2.1個。另外,各處理始花期一致,均為5月10日,西瓜中心糖度無差別,均為13%。
據(jù)市場調查,市場看好的禮品型西瓜單果質量以1.5~2.5 kg為佳。試驗結果表明,栽培密度8 250株/hm2處理西瓜的單瓜質量大于3 kg 的大瓜占比較多,一次性采收后,瓜藤長勢恢復較快,適宜結二次瓜,生產(chǎn)效益較好,但單瓜質量大,不太符合禮品西瓜裝箱要求;栽培密度12 450 株/hm2處理西瓜的單瓜質量多1.5~2.5 kg,符合禮品瓜標準,一次性采收后,藤蔓長勢略弱于栽培密度8 250株/hm2處理,如欲結二次瓜需加強摘后管理;栽培密度16 500 株/hm2處理西瓜的產(chǎn)量雖高,但單瓜質量1 kg 以下的小瓜較多,且植株早衰現(xiàn)象嚴重,6 月底高溫時還出現(xiàn)少量“水晶瓜”,不適宜生產(chǎn)二次瓜。綜合分析,以禮品瓜為生產(chǎn)目標的春季大棚西瓜的栽培密度以8 250~12 450株/hm2為宜。
選用小蘭、拿比特、早春紅玉等小型西瓜品種。嫁接栽培的,可用甬砧5號等作砧木。
2.2.1 播種
1 月中旬~2 月初播種,苗齡30~35 d。播前種子晾曬1~2 d,然后進行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在55 ℃溫水中浸泡15~20 min,其間不斷攪拌,水溫降至30 ℃左右時繼續(xù)浸泡3~4 h,將種子撈出,洗凈種子表面黏液,瀝干水分,放在濕布上攤勻后包好,放入塑料袋或其他容器,置于28~30 ℃條件下催芽,有20%左右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采用50孔穴盤育苗,栽培基質選用專用營養(yǎng)基質。選晴天午后播種,每穴播1粒種子,播后覆蓋蓋籽藥土,噴水,以蓋籽土濕潤為度,多層覆蓋保溫,密閉大棚。必要時可采用溫床育苗。嫁接育苗的,砧木較接穗早播20 d左右,接穗播種后4~5 d、2片子葉張開時即可嫁接,嫁接前1 d澆水濕潤基質,選溫度適宜的陰雨天采用斜接法嫁接。
2.2.2 苗期管理
出苗前密閉大棚,白天保持28~32 ℃、夜間20~25 ℃;出苗后延長光照時間,棚內溫度保持15 ℃以上;齊苗后白天保持20~25 ℃、夜間12~13 ℃,連續(xù)陰雨天適當降低夜溫,保持8~10 ℃。苗期水分管理以控為主,白天保持22~28 ℃、夜間18~20 ℃;定植前5~7 d 煉苗,追施1 次氮肥和殺菌殺蟲劑,預防猝倒病和螻蛄等病蟲害。嫁接育苗的,嫁接后3 d內遮光密閉管理,棚內溫度保持20~35 ℃(適宜溫度為20~25 ℃),苗床空氣濕度保持80%以上。
移栽前7~10 d 深翻土壤,撒施商品有機肥15 t/hm2、腐熟菜籽餅肥1.5 t/hm2、尿素150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硫酸鉀 225 kg/hm2,或商品有機肥 15 t/hm2、腐熟菜籽餅肥 1.5 t/hm2、硫酸鉀復合肥 600~750 kg/hm2,及3%辛硫磷顆粒劑45~60 kg/hm2、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 kg/hm2,耙細后筑2 條或3 條寬畦,畦面覆蓋地膜。
苗齡30~35 d 時,選冷尾暖頭的晴好天氣帶藥移栽。爬地栽培,種植密度9 000~12 000 株/hm2,株距30~40 cm,定植后澆定根水,多層覆蓋保溫,緩苗后查苗補缺。
緩苗期以保溫為主,保持棚內溫度30~35 ℃,陰雨天不澆水或少澆水;伸蔓期白天棚溫超過35 ℃時,應采取措施逐漸降溫,以防降溫過快傷苗。三蔓或四蔓整枝。植株長有6~8片真葉時主蔓打頂,留長勢一致且健壯的3 條或4 條側蔓。及時整枝,去除雌花節(jié)位前后的側枝,坐瓜后不再整枝。人工或蜜蜂授粉,人工授粉以晴天上午9~10時最佳。側蔓留瓜,坐果后每蔓選留1個果形周整的瓜,每株留2~3個瓜。果實發(fā)育期視藤蔓長勢追施膨瓜肥,一般滴施高鉀水溶性肥料75~90 kg/hm2,7~10 d追施1次,最多施3次。
每茬瓜采收結束后溝施復合肥150 kg/hm2、硫酸鉀75~150 kg/hm2,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7~10 d施1次膨瓜肥,每次滴施高鉀水溶性肥料75~90 kg/hm2。及時通風降溫,天氣干熱時適當增加澆水量。
西瓜苗期應少澆水,苗床保持適宜的溫濕度,預防猝倒病;重茬田塊宜使用嫁接苗或選用抗病品種,預防枯萎?。簧喜绮墒战Y束后徹底清除瓜田雜草,降低越冬蟲(?。┰椿鶖?shù);生產(chǎn)過程中及時拔除重病株,防止蚜蟲和農(nóng)事操作傳毒,預防病毒病的發(fā)生,誘殺或利用天敵滅殺地下害蟲。猝倒病、枯萎病、病毒病、薊馬、蚜蟲等病蟲可在發(fā)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治。
根據(jù)西瓜品種的特性適時采收,一般授粉后30~50 d即可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