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月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 四平 136000)
伽倻琴以其古樸動人的音色、剛勁有力的演奏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主要流傳于中國東北地區(qū)和朝鮮半島。關于伽倻琴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至朝鮮史書《三國史記》:“伽倻琴雖與箏制度小異,而大概似之?!戳_古記〉云:加耶國嘉實王見唐之樂器而造之?!绷硗猓嚓P樂器學研究也表明,伽倻琴的樂器形制與中國的古箏或筑、瑟等有一定的源流關系。
自1995 年改良25 弦伽倻琴出現(xiàn)以來,伽倻琴同時流行于韓國、朝鮮以及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但各地區(qū)使用的伽倻琴都是由當?shù)鬲毩⑸a(chǎn)的,并無統(tǒng)一的規(guī)格。例如,延邊地區(qū)使用的伽倻琴就以23 弦為主。2017 年,從韓國首爾大學畢業(yè)回國的彭麗穎博士參考了中國的古箏和韓國、朝鮮伽倻琴的制造工藝,與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合作,對中國現(xiàn)有的伽倻琴形制進行改良,并申請了專利。目前,國內(nèi)外伽倻琴的主要類型分為:正樂伽倻琴、散調(diào)伽倻琴、21 弦伽倻琴、23 弦伽倻琴、25 弦伽倻琴等。
在外形上,彭麗穎老師在樂器復原工作中盡可能還原伽倻琴最原始的形態(tài),01 型號的新型伽倻琴仿制了最初的伽倻琴原型——日本正倉院收藏的新羅琴,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琴長約153cm,寬約34cm,將原來的12 弦加寬音域至25 弦,琴尾處做了可拆卸的“羊耳朵”,在琴尾處加上琴架,琴架與琴身呈一體式,易于將琴尾直接置于地上演奏,面板用料選擇了最上等的泡桐木,琴弦采用100%純蠶絲,音色古樸清亮,造價較高。由于蠶絲材質(zhì)柔軟,在長時間的演奏過程中,這種伽倻琴的琴弦會出現(xiàn)“抽絲”“起毛”的現(xiàn)象,斷弦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為了伽倻琴能夠降低成本,實現(xiàn)普及,02 型號的新型伽倻琴應運而生。02 型號的新型伽倻琴沒有琴尾的裝飾物和琴架的連接,琴弦使用不那么昂貴的尼龍弦,間接提高了伽倻琴初學者和愛好者學習和購買伽倻琴的欲望。
延邊23弦伽倻琴以延吉市民族樂器研究所、延吉市圣音民族樂器廠生產(chǎn)制作的為主,本文主要以“圣音”23 弦伽倻琴為研究材料,與“敦煌”25 弦伽倻琴展開對比研究?!笆ヒ簟?3 弦伽倻琴琴長約153cm,寬約35cm,面板同樣采用泡桐木或魚鱗松,琴尾沒有多余的裝飾,琴身不與琴架連接在一起,演奏者可以自由選擇坐在地上演奏或者在架子上演奏,琴弦以鋼絲為基礎,用尼龍線纏繞,另外也有尼龍弦和魚線弦。鋼絲弦的堅韌度更高,并且音色清脆、響亮,與傳統(tǒng)伽倻琴古樸的音色具有較大的差別。
兩種型號的伽倻琴在構造方面具有一定的趨同性,二者皆為現(xiàn)代改革后的伽倻琴,二者在琴頭處都裝有弦軸以便調(diào)音,這是現(xiàn)代改良伽倻琴的普遍特點。弦軸調(diào)音法在現(xiàn)代伽倻琴中普遍運用后,導致其“染尾”上的繩線失去了實際用途,所以“敦煌”25 弦伽倻琴的“羊耳朵”與“染尾”上的繩線只有裝飾用途,因此,其被做成可拆卸的裝置,便于在各種場合中使用。在音色方面,01 型號的25 弦伽倻琴不管在面板還是琴弦方面都采用了目前最優(yōu)質(zhì)的材料,未加工過的純蠶絲琴弦產(chǎn)生的音色古樸而清亮,“朝鮮族傳統(tǒng)音樂所追求的音色以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為基本思想根源,以發(fā)音體的原本音色與人的內(nèi)心情感交融來實現(xiàn)‘天地人和’的思想境界?!币虼?,25 弦伽倻琴的音色更加貼近朝鮮族傳統(tǒng)音樂所追求的自然音色,在表達傳統(tǒng)民族情緒、音樂思想、塑造音樂形象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而23 弦伽倻琴所選用的尼龍和鋼絲弦在大大延長琴弦的使用壽命的同時,也將音量提高了一倍,音色更加響亮、優(yōu)美,有利于演奏激進、向上、有力的現(xiàn)代曲目。
兩種伽倻琴在律制上都采取了國際通用的七聲律制,更便于演奏縱向織體豐富的現(xiàn)代音樂。25 弦伽倻琴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古箏和韓國的改良伽倻琴,為了更加適合國內(nèi)的伽倻琴初學者,通常調(diào)式為E、D 或G 調(diào),E 調(diào)初始定弦音階由低到高分別為:E、F、G、A、B、c、d、e、f、g、a、b、c、d、e、f、g、a、b、c、d、e、f、g、a,音域跨度為三個半八度。由于01 型號的25 弦伽倻琴使用了最自然柔軟的純蠶絲材質(zhì),演奏者在演奏時左手在一根弦上可以按出高四度的音,這是散調(diào)伽倻琴才能做到的,也是中國25 弦伽倻琴最突出的一大亮點。
因為延邊地區(qū)的演奏家金震等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被公派至朝鮮國立音樂大學留學,所以我國早期吸收的朝鮮族音樂大部分都是北朝鮮的音樂風格,在伽倻琴的改良工作中更加偏向于北朝鮮的樂器制作方法,改革后伽倻琴選用的琴弦也同樣參考了北朝鮮21 弦伽倻琴,以鋼絲尼龍弦為主,琴弦更加堅硬的同時也缺失了韌性,演奏者左手按弦可按至小三度。23 弦伽倻琴的常用調(diào)式為B、F 調(diào),E 調(diào)初始定弦音階由低到高分別為:F、G、A、B、c、d、e、f、g、a、b、c、d、e、f、g、a、b、c、d、e、f、g、a、b,音域跨度為三個半八度,由于音色清脆響亮,更易于演奏積極上進的歌曲。律制方面,兩種伽倻琴作為改革后的新型現(xiàn)代樂器,為了擺脫五聲音階對現(xiàn)代樂曲表達的局限性,都加寬音域并改為七聲音階,也以此暗示未來伽倻琴音樂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方向。
伽倻琴右手的常用演奏指法有彈、撥、挑、勾、反彈、雙音、和弦、琶音、輪指等。(伽倻琴指法沒有固定、準確的中文詞匯,這里的“反彈”是筆者為了表達方便對伽倻琴指法的粗略命名,主要形容二指、三指指甲處向外打弦這一指法。此外,許多在朝鮮語中有專門名稱來命名的指法,翻譯為漢語卻沒有一個標準的詞匯。)左手的演奏技法可以用“弄音”來概括,包括顫、滑、吟、推、揉、按。另外,自現(xiàn)代改良伽倻琴出現(xiàn)以來,演奏者左手開始移到琴碼右側演奏與右手同樣的技法,大大豐富了伽倻琴音樂的縱向織體,從而涌現(xiàn)了不少多聲部的樂曲。
圖一:鄭真玉所作散調(diào)樂曲《平壤之春》
筆者參與了延邊大學為期約一個月的“伽倻琴藝術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班”,在學習過程中全程使用延邊23 弦伽倻琴,由此筆者發(fā)現(xiàn):23 弦伽倻琴由于使用堅硬的鋼絲尼龍弦,在得到清脆、響亮的音色的同時,演奏過程中右手疼痛感較強,左手在“弄音”過程中對琴弦的控制也比較困難,自然也就無法表現(xiàn)傳統(tǒng)音樂內(nèi)在的藝術魅力。
如圖一,按照傳統(tǒng)音樂的演奏方式,第一小節(jié)中的高音“fa”在“re”弦的基礎上利用左手按弦的技法滑向“fa”的音高。由于23 弦伽倻琴琴弦材質(zhì)較硬,這會導致幼年演奏者或力量較小的女性演奏者在按弦過程中因欠缺對琴弦的控制力,無法使演奏的音停留在“fa”的音高上,從而影響傳統(tǒng)音樂韻味的表達。
綜上所述,除音色差異以外,琴弦的延展性使25 弦伽倻琴在演奏“弄弦”技法豐富的傳統(tǒng)曲目中占據(jù)了優(yōu)勢,從而與傳統(tǒng)音樂追求自然、“天地人和”的音樂思想更加契合,而23 弦伽倻琴的優(yōu)勢在于共鳴較強、音量較大。從外形、音色、演奏技法來看,中國的25 弦伽倻琴與23弦伽倻琴的優(yōu)缺點并不相同,也側面驗證了這一對比研究的學術意義。(見表一)
表一:25 弦、23 弦伽倻琴差異性一覽表
在全球化進程中,民族文化融合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有利于改善少數(shù)民族文化瀕危的處境,學習、傳承、發(fā)揚伽倻琴藝術對朝鮮族音樂在我國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25 弦伽倻琴的誕生為朝鮮族音樂文化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伽倻琴在中國的普及帶來了便利。無論是25 弦伽倻琴還是23 弦伽倻琴,新型樂器的改革,在中國伽倻琴藝術發(fā)展史上具有推動作用,客觀地看待樂器改良和音樂傳播有利于消除民族分歧、為同一片土地所孕育的不同文化建立認同感。
注釋:
①《三國史記》,一部記述朝鮮半島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歷史的高麗官修正史。
②金富軾:《三國史記》,李朝中宗七年慶州府二次刊本,1512 年版,卷32,第9 頁。
③李秀蓮.傳統(tǒng)樂器改革得失探微——以朝鮮族樂器伽倻琴為例[J].中國音樂,2010,(0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