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丁俊萍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秉h性與正確政績觀,是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上的一般原則與具體觀念的關系。黨性所涵蓋的黨的性質宗旨、人民立場和思想方法,決定了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實質內涵、實現(xiàn)路徑和評價標準。因此,只有在深刻理解新時代黨性原則的基礎上,才能明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根本依據(jù),進而以黨性原則為準則,構建起符合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的正確政績觀培育體系,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更富有主動精神。
黨性集中體現(xiàn)了黨的性質宗旨、價值觀念和思想路線,用以塑造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和行事作風,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品格。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黨性原則,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政治原則和政治紀律,堅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秉持以實事求是為核心要義的思想路線和價值觀念。因此,黨性決定涵蓋政績觀在內的思想觀念的根本原則。
政治屬性是政黨的根本屬性,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特征。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指出:“共產(chǎn)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頁)黨性原則是共產(chǎn)黨人鮮明的政治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講黨性,在思想政治上講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在行動實踐上講維護黨中央權威、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顯然,講黨性最核心的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講黨性要做到心中有黨,要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黨的領導干部應把講政治貫穿黨性鍛煉全過程,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政治判斷力、防范政治風險等政治能力,使之與所擔任的領導職責相匹配,與黨所交付的任務要求相適應,真正把講黨性落實到堅定擁護“兩個確立”的最高政治原則,貫徹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盡心盡力履職負責,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
黨性的根本指向是堅持黨的政治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08期)。百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始終貫穿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主線,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因此,堅持黨性原則就是堅定黨的人民立場。這要求共產(chǎn)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一方面,“應該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95頁);另一方面,講黨性也是講斗爭,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黨的人民立場,“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頁),面對重大風險考驗時,要敢于同違背黨性原則的傾向和行為作斗爭。
黨性與人民性是相一致、相統(tǒng)一的。堅持黨性的核心在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皥猿秩嗣裥?,就是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頁)。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的政治化表達集中體現(xiàn)為黨性。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除了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人民性的政治化表達體現(xiàn)在黨的性質宗旨、執(zhí)政理念、路線方針等核心要素上。因此,黨歷來重視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強化黨性鍛煉,突出政治過硬、對黨忠誠,最終落實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站位高度,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
實事求是是黨性的核心價值觀念,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精髓實質,因而也是黨員干部擔當干事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在對待人民群眾、功名利祿和個人利益上要遵循黨性原則,秉持“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要求。黨員干部要將鄧小平作為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學習典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堅持以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為根本遵循,正確處理與黨組織的關系、與同志的關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價值指引,正確看待個人得失與秉公用權的關系。領導干部堅持以黨性立身做事,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把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作為黨性修養(yǎng)和鍛煉的重要內容”,養(yǎng)成求真務實、干事?lián)數(shù)膬?yōu)良作風。
黨性考驗在和平年代雖不如戰(zhàn)爭年代顯著,但也有著明確的實踐標準和現(xiàn)實指向。黨性堅強體現(xiàn)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對黨和人民忠誠。這是領導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思想基礎。共產(chǎn)黨人講黨性是“為了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的理想追求,并在實踐中表現(xiàn)為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挺身而出、面對失誤勇于擔責、面對歪風邪氣堅決斗爭的敢擔當善擔當?shù)淖黠L氣派。
新時代黨性原則貫穿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全過程。正確政績觀是黨員干部對政績作出符合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價值判斷與基本認知,包括對政績的服務指向、內容實質和實現(xiàn)途徑等基本內容,以及政績與黨的事業(yè)和人民利益等關系的正確看法。中國共產(chǎn)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明確了政績?yōu)檎l樹的服務指向;黨員干部對人民、對實踐、對歷史負責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規(guī)定了樹什么樣政績的內容實質;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保障了依靠什么樹政績的實現(xiàn)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這源自于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xiàn)在黨員干部肩負“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钡母菊螕敗膸ьI中國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到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建設發(fā)展的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再到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黨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既緊緊依靠人民取得又由人民共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時代黨的執(zhí)政理念,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作為時代之問的答卷人,黨員干部應當堅持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將人民的口碑視為政績的豐碑,摒棄私心雜念,將實現(xiàn)黨的長遠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身利益,投身于為人民造福的事業(yè)。
“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749頁),這是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中總結出來的黨的建設規(guī)律。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和優(yōu)良作風的精髓實質,要求黨員干部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對黨老實,對人民負責。在制定目標上,領導干部要避免超越發(fā)展階段和脫離實際的盲目性,切實遵循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作出契合新發(fā)展階段、符合新發(fā)展理念、適合新發(fā)展格局的政策目標。在政策執(zhí)行上,領導干部應慎用痕跡管理,著重化解“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形式主義,將黨員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為群眾辦實事、為黨辦好事的政策落實中。在履職盡責上,黨員干部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崗位職責,敢于作為,善于作為,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試錯,真正做到對人民、實踐和歷史負責。
黨的思想建設特別是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是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的“總開關”,正確政績觀則是黨在思想上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具體表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產(chǎn)黨員的黨性不是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保ā霸凇煌跣?、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0年第13期)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信念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思想根基,要求共產(chǎn)黨人練好黨性這門“心學”內功,做好正身修身的必修課,不斷提高自身思想境界。黨員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潔從政、從嚴治家”,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堅持勤奮工作、廉潔奉公,為黨的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奮斗終身。
黨性與人民性的一致性,要求黨員干部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政治高度,歷史地看待黨的事業(yè)的全局性和連續(xù)性。黨員干部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將個人工作融入偉大事業(yè)的全局,將所成政績歸于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的艱苦奮斗,摒棄“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shù)摹蜗蠊こ獭児こ獭钡腻e誤觀念,從人民利益出發(fā)腳踏實地做工作,堅持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做符合客觀規(guī)律、黨情國情和人民需要的事。同時,黨員干部應加強黨性修養(yǎng)以保持共產(chǎn)黨人精神風貌,在工作中不斷提升人格魅力,帶動全社會形成胸懷天下的道德情懷。
加強黨性修養(yǎng)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我革命的重要經(jīng)驗。黨性與正確政績觀的一般與特殊關系,決定著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的導向作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要求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常抓不懈治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將黨性原則作為選人用人的首要政治關,建立起以黨性為準則的政績考核制度,為黨員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確立激勵導向和制度保障。開展多維度的復合型黨性教育,堅持在黨內政治生活中鍛煉黨性,則是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有效方式。以此構建起符合高質量發(fā)展需求的正確政績觀培育體系,使正確政績觀的樹立和踐行得以明確目標追求,形成多重保障。
要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是自我革命在新時代的具體實踐。要以永遠在路上的自覺和決心克服黨內“四風”問題。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必須反對形式主義等背離黨性的不良作風。政績觀錯位及其隱含的功利主義傾向是導致形式主義的主觀因素,造成黨員干部對政績實質與形式的認知失衡,從而使其工作作風偏向做官、出彩、顯績和包裝等浮于形式,而遠離干事、擔責、潛績和實效等實質成效,違背了黨的性質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是阻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大敵”(《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2頁)。習近平總書記經(jīng)常教育領導干部要踏實做人說話做事,切實做到“改進學風文風會風,改進工作作風,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擔當、敢于堅持原則,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業(yè)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74頁)。因此,堅持實事求是的黨性原則以反對形式主義,是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必要條件。
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保ā睹珴蓶|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頁)黨的百年歷史經(jīng)驗證明,高度重視培養(yǎng)造就忠誠干凈擔當?shù)母刹筷犖?,是黨保持旺盛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戰(zhàn)斗力的組織根基,是黨成為革命、建設、改革中流砥柱的組織保障,是黨團結帶領人民戰(zhàn)勝艱難險阻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力量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選人用人必須把好政治關”,首先就是要看黨員干部的黨性堅強與否。新時代黨性堅強表現(xiàn)為忠于黨和人民,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守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自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將其貫穿于黨的干部教育選拔任用全過程,引導教育黨員干部的政績觀始終向黨性原則看齊,向黨中央對標,向人民群眾負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頒布《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等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規(guī)章制度,完善了涵蓋政績考核標準內容、方法手段、分析研判、評價運用等要素的政績考核制度體系??己说臉藴蕛热莺头椒ㄊ侄渭蟹从沉斯伯a(chǎn)黨人的正確政績觀,分析研判和評價運用則指向了正確政績觀的政治作用和歷史必然。健全政績考核制度體系,改進考核方法手段,突破簡單以國內生產(chǎn)總值增長率為考核標準的局限性,重點考核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即“主要看是否恪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是否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頁),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重要考評標準,做到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統(tǒng)一。政績考核制度體系基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質量發(fā)展,使考核結果對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到激勵約束作用,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繼而形成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黨風民風。
面對黨員干部在政績觀上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黨性教育必須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思想根基,以理論武裝為行動前提,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體內容,加強黨員的黨性觀念和組織意識教育。黨員干部理想信念不堅定是形式主義盛行的根源。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理想信念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思想精神的重要作用,將堅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視作黨員干部“精神上的‘鈣’”,作為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的精神支柱。理論堅定保證行動堅定,思想清醒保證用權清醒。樹立正確政績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刻領悟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精神實質、時代內涵和實踐意義,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yǎng)”,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政績觀的黨性基礎。黨的百年歷史經(jīng)驗和歷史規(guī)律是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指引。要重點學習正確黨史觀和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把握黨史發(fā)展的主流主線,“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改造主觀世界,堅定理想信念”(“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01期),深刻認識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歷史必然性,增強對正確政績觀的理論自信和歷史認同。
黨章黨規(guī)黨紀的教育實踐是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黨員干部強化黨性修養(yǎng)的制度標桿,為增強黨性以破除思想障礙、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精神動力。領導干部應按時按質參加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對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jiān)督條例,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查找差距、改進提高”(《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700頁)。同時,重視以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黨員干部堅持黨性的有力武器。通過深入剖析矛盾和落實整改問題,為黨員干部增強黨性提供現(xiàn)實教材和真切感悟,用堅強黨性保證黨的團結統(tǒng)一,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