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通過整理和研讀部編版低年級語文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各個單元的教學中,“語文要素”多次對“讀”提出了要求,如“將課文讀通順,讀準確”“讀好兒化音,讀好變調”“嘗試默讀”等等,由此可知低年級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尤其要重視對“讀”的指導。那么,“語文要素”對部編版低年級教材各單元教學都提出了哪些具體的要求呢?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落實這些語文要素呢?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試著展開分析,希望給同仁提供一些參考,以進一步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促進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發(fā)展。
一、對“語文要素”的解讀
什么是“語文要素”?這是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的概念。而筆者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總結認為“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其中包括了基本的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基本學習習慣。落實語文要素,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是抓基本方法,其次,學習基本內容,再形成基本習慣,最終形成基本的能力。由于閱讀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落實語文要素就需要依托閱讀教學。
二、低年級階段教材各單元的語文要素
在使用部編版教材之前,我們所使用的蘇教版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集中了讀寫教學的內容來訓練學生,而在推行新的部編教材后,可以看到教材的編寫者更加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單元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了“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方式,主要就是將單元的各個課文以較為寬泛的人文主題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一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愛國”,那么這個單元的課文都可以體現(xiàn)出愛國的主題,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人物可以是我國,也可以是外國,但都可以表現(xiàn)出人民對自己國家的熱愛之情。
比如,以低年級的語文教材為例,一年級上冊的各個單元人文主題為“自然”“識字單元”“想象”“兒童生活”“觀察”,而一年級下冊的各單元人文主題為“心愿”“伙伴”“家人”“夏天”“好習慣”“問號”,再結合各個單元的課文來看它們所培養(yǎng)的“語文要素”,其中也有很多關于“閱讀”方面的要求,比如,一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想象”,提出的語文要素指導要求就是“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以及第七單元“兒童生活”提出的要求為“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第八單元“觀察”提出的語文要素要求為“學習借助圖畫閱讀課文,培養(yǎng)尋找明顯信息的能力?!碑斎?,除此之外,二年級的各單元課文也有對語文要素的指導提出的具體要求,這些基本的“語文要素”,都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倍加重視的教學內容。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
(一)在閱讀中啟發(fā)學生想象
兒童的想象力較為豐富,這些想象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建立初步的“句子”概念,從而為其后期學習大篇幅文章和寫作奠定基礎,因此,語文要素對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提出的要求為“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立足于這一要求,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從本單元中選擇一課,如《比尾巴》啟發(fā)學生想象,一邊想象一邊閱讀,教師首先范讀,學生耐心聆聽,聽清楚教師的發(fā)音和咬字,接下來教師給學生一些時間去自已朗讀,邊朗讀,邊想象,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一把傘,誰的尾巴最好看?在學生朗讀結束后,教師再來舉一反三,詢問學生“誰的脖子最長呢?誰的鼻子最長呢?”,順便再來檢查學生們的朗讀效果,糾正其中錯誤的讀音,讓學生帶著正確的感情,流利地讀完整篇課文,初步建立對句子的認知和理解,在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同時也讓語文要素得到有效落實。
(二)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習個性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本《哈姆雷特》。”,對于同一本書,由于讀者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或者生活經驗不同等,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這就是學習中的個性體現(xiàn)。如今,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在立足于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就應該探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個性的問題。與此同時,部編版二年級教材中的人文主題單元課文,對于落實語文要素,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也可以提供有效的教學助力。比如,以二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兒童生活”主題來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教學要求為“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借助詞語,嘗試講述課文內容。”,而無論是“說出自已的感受或者想法”還是“講述課文內容”,這兩個要求都極其富有獨立思考性,因為很有可能學生發(fā)表的看法是不同的,或者對同一篇課文講解的內容也是有所差異的。在實施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這些差異。
比如,在教學指導《曹沖稱象》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指導學生朗讀幾次課文后,啟發(fā)學生思考“讀完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感悟或者看法?”,如有的學生直言,“我覺得曹沖非常聰明,他那么小,卻能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思考問題,將一頭大象以很多個石頭代替,從而得出大象的重量,我應該向他學習,也要做一個聰明的人?!?,還有的學生說,“我們不能學習殺掉大象來稱重的方法,那樣太殘忍了”,也有學生說,“我們要做一個留心觀察生活的人,因為我相信只有善于留心觀察生活的曹沖,才會想到用水做秤,用船做托盤的方法,生活中的很多方法和智慧都可以拿來被我們利用?!币粫r間課堂上學生們眾說紛紜。這個問題是極具開放性的,它并沒有標準答案,理論上來說,只要學生言之有理,且符合大眾對價值觀的認知即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發(fā)散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之后,再來請學生分別來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曹沖稱象的故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課文復述能力,更有效地鞏固課堂教學質量。
(三)在閱讀中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還對“語文要素”提出了“自主閱讀”的要求,即“借助提示,復述課文。自主識字,自主閱讀”,然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呢?這還需要語文教師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前提,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閱讀學習,學生將處于被動的地位,因而也就無法體現(xiàn)出學習的自主性。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采用融合繞口令,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快速在閱讀中尋找答案,或者是播放名家朗讀音頻啟發(fā)學生齊聲朗讀等方式,這些都是有助于調動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的方法,語文教師可以視具體情況采取最合適的辦法,以進一步推進語文要素的落實。
綜上,語文要素是語文學習和訓練的基礎內容,低年級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要素,具備相應的語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以部編版語文教材為例,分析了部分單元的人文主題,以及語文要素的培養(yǎng)目標,并結合閱讀教學簡要論述了有效實施語文要素教學的方法,希望可以給同仁提供一些淺顯的參考,也讓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得以不斷優(yōu)化,教學質量得以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