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野花有好多好多,最打眼的,最有氣勢的,能坐頭把交椅的,只能是映山紅。
映山紅喜歡一叢一叢地生長。在柴火缺少的年代,秋收之后不久,山村里的每家每戶都要把自留山里的植被好好收拾一次,運回家中,曬干,做柴燒。映山紅的枝枝葉葉,火力遠比不得松樹、楓樹和栗子樹的,但也會被砍伐一次,在一捆捆柴里湊個數(shù)。這個不要緊,映山紅的根蔸還在,來年春天,新的枝葉又“噴”的一聲全躥了出來。所以,我總認為,映山紅主要的任務,應該還是攢勁開出些爛漫的花朵來,把春天的鼓點擂得更響、更旺一些,趕著往春天深處走。
長大后,我長了個見識,曉得了映山紅又叫杜鵑花。杜鵑花還有山石榴、山躑躅等許多名稱。杜鵑花也是杜鵑屬植物的通稱,按現(xiàn)在的統(tǒng)計,少說也有七百多個品種。映山紅顧名思義,花朵是紅的,而杜鵑花的顏色還有白的、黃的、藍的,甚至還有黑的,可見,映山紅只是杜鵑花大家庭里的一支,也是最壯觀的一支,在祖國廣袤的大地,把杜鵑花叫作映山紅的地方真的特別特別多?,F(xiàn)在,杜鵑花由野外大量移植到庭院,又被不斷培植改良,終于在城市的公園和街頭站穩(wěn)了腳跟,被城里人喜歡著。映山紅也在此列,雖說改了戶口,不過還是被叫作“映山紅”,這多少有些不妥,因為,在城里邊,基本是無“山”可“映”的。在都市里,它的笑,也還是嘩啦啦的那么一大片、一長溜,即便在陽臺上,就那么幾盆幾叢,無論白天黑夜,都在使全勁釋放著自己,那些紅的顏色,變得更加豐富起來,什么絳紅、緋紅、紫紅、猩紅等等,都有。
在春天,映山紅開得并不早,好像比桃花、李花、梨花都開得晚,一般在水稻開始育秧時,開得最歡實。一棵映山紅與另一棵映山紅之間,都是有默契的,蟄伏了一個冬天,大伙都在較勁,比誰第一個蹦開花蕾、大聲笑出來。因此,在山里,你只要看到了一朵映山紅,再走幾步,另一朵映山紅就會奔跳到你跟前。因為野,映山紅在山里開得散、開得亂、開得急,也開得狂,不那么成規(guī)矩,這里一堆,那里一堆,但整體看,滿山的映山紅卻形成了很強的勢頭,有霸氣,壓得一座山有些喘不過氣來,其他的花呢,盡管心里不服,但也起不了調(diào)子。那么多的映山紅一齊叫喊,加上兔子撒歡、百鳥起哄,整座山真的就鬧哄哄的了。當然,在田埂,在河壩,在池塘的周邊,也有映山紅的盛開,雖然有些零零散散,但一點也看不出孤獨和弱小來,那每一朵花都大大方方敞開了自己,甚至有些潑辣起來,它們在對每一個過路人說:咋的啦,我的出生地是偏僻了些,但也是一戶人家??!
老家的映山紅,花的顏色以大紅、朱紅為主,粉紅次之,間或也有玫瑰紅和橙紅??偠灾t是熱烈、喜慶的色彩,映山紅把春天當作了一個大的洞房,它們不是來聽“聽墻根”的,它們都把自己當新嫁娘,毫不遲疑地把自己嫁得很徹底,嫁得昏天黑地,嫁得酣暢淋漓。近看一座山,因為有了映山紅的迷醉,蔥蔥蘢蘢的那些樹們,變得憨憨的、呆呆的了,似乎在下一秒鐘,它們就會把持不住,就會被放倒。此時,要是走進山里,映山紅的火焰,四處撲撲跳躍,會把你的眼睛灼傷燒痛的。映山紅怒放時節(jié),那種沸騰的紅啊,單就盛開的陣勢而言,恐怕只有山坡上油菜花洶涌的黃可以比一比。田野上草籽花的紫,雖說連綿到了天際,卻硬是比不了的。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辈脊染褪嵌霹N鳥。相傳古蜀國國君杜宇亡國后,化為鳥,咯出的血掉落山中化為杜鵑花。這個傳說,使得映山紅有了神話色彩,又使得映山紅成為愁緒和憂傷的寄托,在好多文學作品里開得有些憂郁,凝結(jié)了愁緒。映山紅不應該如此沉重地被抒情著,這與映山紅的紅艷奔放不相稱。當然,文人們的創(chuàng)作往往與個人的心路歷程有關(guān),也與個人的審美意趣有關(guān),這不好怪誰。李白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受了不少挫折,年紀有些老邁了,在宣城見到杜鵑花,有些遲緩地寫下了:“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弊x之,可想得見詩仙心中是有些悲戚的。大多數(shù)文人詠映山紅走的是“傷感”的路子。韓偓講“蜀魂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寫“斷腸”之意很明顯,而且有感同身受的意思。楊萬里講“杜鵑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淚滴成”,誠齋先生的詩向來比較明朗,也著實歡快,而此處重在說理,想要撇清映山紅和杜鵑鳥之間的關(guān)系,但總覺得,詩人胸中是有不少塊壘要澆的。當然,楊萬里也寫過:“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檨,清溪倒照映山紅?!边@首詩,境界是變了,但有些自負,詩人倒不一定是特別喜歡映山紅的。還是白居易的喜歡來得扎實,他對映山紅的鐘愛是一以貫之的。他總體評價映山紅“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這是大大的點贊了;貶為江州司馬時,說映山紅“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麹塵”,寫得多么快活!后來他升任忠州刺史,更是贊美映山紅“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這確實是徹頭徹尾的“白樂天”了,已經(jīng)把快樂都融入了映山紅的根脈之中了。清代有個大畫家叫華巖,晚年繪有一卷《春谷杜鵑圖》,并題詩“春谷鳥邊風漸軟,杜鵑花上雨初干”,這幅畫畫的是田園風光,古樸之意彰顯,畫中映山紅雖開得有點清瘦,但飛紅點點,而杜鵑鳥喁喁鳴翠,姿態(tài)好不歡快。真的是畫好、字好、意境更妙,已經(jīng)把春愁都拋得遠遠的了,十分可喜。還有一首《映山紅》,是電影《閃閃的紅星》插曲。小時候,只想看影片中潘冬子的勇敢,現(xiàn)在對這首歌卻越發(fā)喜愛,曲子好優(yōu)美,肯定吸收了一些山歌的養(yǎng)分,哼著哼著,感覺好棒:想著電影里的故事,想著那一種憧憬,想著鄉(xiāng)親們內(nèi)心的堅定,仿佛就看見,那漫山的映山紅正歡快著奔跑過來。
我們從小就喜歡戴著映山紅玩,顯擺著美,這可能是一種天性。放學回家,摘一大把映山紅放進書包,回家擺在窗臺上,有時插進玻璃瓶里,用水養(yǎng)著,早晨晚上都要看幾次。也試著把映山紅當作食物,味道酸酸的,不甜。放?;丶?,要把大大的一圈映山紅掛在牛角上,牛不神氣,我們神氣。大家還做過一個游戲,我扮新郎,隔壁的喜妹子扮新娘,喜妹子頭上戴滿了映山紅,我至今還記得她紅紅的臉蛋,清澈的眸子,活跳的小鼻子。我上高中時,喜妹子就嫁人了,可惜!最近回老家,兒時的伙伴們聚在一起,喜妹子也來了,大家都有些顯老了,時間在大伙的臉上刮出了許多條皺紋。喜妹子呢,三個孩子成了家,她已當上奶奶了,頭上已有白發(fā),但腰板仍然挺得直,身體一點不顯得有臃腫。喝著米酒,有一伙伴問喜妹子:“還記得你做新娘子的那個游戲嗎?那個漂亮勁水靈勁??!哎喲,嘖嘖嘖!絕對全村第一!”喜妹子立馬給了這伙伴一拳,啐道:“呸!長不大的死鬼!”大伙都笑了起來,每個人臉上都閃著映山紅呢!
牽牛花在野花里邊,應該比較內(nèi)向,不張揚。我們的眼睛如果老是朝上看,是見不著牽?;ǖ?如果細細朝下瞧,路邊、溝邊、墻角、籬笆下,牽?;ň驮谶@些地方搖啊搖的,很可人、很嬌柔的樣子。
童年時,我們把牽?;ń凶骼然?,真不知有“牽?;ā边@個很動態(tài)的名字。查過一些資料,牽?;▽傩?,是一年生纏繞草木,兄弟姐妹很多。牽?;ㄒ话阌筷囟_,所以在日本人們喜歡叫作“朝顏”,很詩意的名字,但含了一絲絲的悲楚。確實如此,陽光很盛時,牽?;ň桶鸦ü嵌涫諗n來,有些萎頓的狀態(tài),這其實不是它沒有一點內(nèi)力,而是一種積極休息。第二天清晨,它又歡騰騰打開自己了。當然,在日頭不怎么毒的時候,或者陽光不直接照射到它,牽?;ㄒ矔谔俾献鄙碜樱浦笄澜绲臒狒[。牽?;ㄔ谙募旧酝頃r開始開花,一個月一個月開下去,整個秋季都是它的花季,算是十分勤快的花兒了。據(jù)說,它是凌晨四點左右開花,意思是催農(nóng)民趕快牽牛去犁地,故得名;而它又有一個名字叫“勤娘子”,真不解,是不是說它起得早,趕時間,和勤快的家庭主婦有得一比呢?牽?;ǖ牡妹?,各地都有不同的傳說,意思都是好的。比如,有這么一個版本,說一個農(nóng)民,因郎中用花治好了他的病,他牽一頭牛去以示謝意,牽牛花的名字就流傳開來。按照這種說法,大伙念叨著牽?;ǖ拿?,其實是提醒著要保持一種善的德性,有于感恩之心。
牽牛花肯定是漂亮的。把牽牛花叫作喇叭花,乃是從形狀而言,確實像極了。但這么一朵花,無論如何是不能用來吹的,摘一朵,嬌小玲瓏的身子躺在手心,有輕輕的、涼涼的感覺,一會兒,花瓣就軟了。所以,如果在野花群里面也來評出個“十二釵”,牽?;銖娝闶橇主煊窳?。當然,牽牛花生長的環(huán)境總是在很“卑賤”的地方,與大觀園的富麗堂皇差了十萬八千里,與瀟湘館的美好清幽也差得十分遙遠,所以,還是不要霸蠻去評呀比呀什么的。如此講,牽?;ǖ睦刃螤?,只是外表,而組成自己的材質(zhì),只是嫩嫩的、潔凈的東西。確實,牽?;ú粎⑴c人間的喜怒哀樂,只吹奏自己成長的內(nèi)心。牽牛花的喇叭很有意思,基本都是朝著天,這些花朵隨著藤蔓的爬行亮明自己,且一路亮開嗓子,在一個小小的天地,也能組成一個合唱團。牽?;ǖ睦瓤谑遣淮螅灿兄睆介L到六七厘米的。因為花骨朵呈螺旋狀,有明顯的折皺痕紋,從上往下看,好像是逆時針旋轉(zhuǎn),從下往上看呢,又像是順時針旋轉(zhuǎn)了。這些不管它,畢竟它的舞姿總是輕盈的,像踮著腳尖在跳芭蕾小步。
牽?;ǖ拿溃涝谏?。我們小時候看到的牽牛花主要還是藍、紫、白三色,偶見紅色。不管是什么顏色,花朵長成后,傘柄的那部分,幾乎都是白色的,花蕊也是白色的。這樣的花就好看了,中間呼吸著白的光暈,而周遭由淺至深蕩漾出湖水一般的藍、薰衣草一般的紫,還有粉粉的桃紅,像極了許多燈盞,各自亮著光華。至于一朵花通體呈白色,就顯得很淡雅樸實了,正是鄰家小妹的樣子。
原本想,牽?;]有好背景,文人們是不喜歡的,其實不然。楊萬里寫過一首詠藍色牽?;ǖ脑姡骸八亓_笠頂碧羅檐,晚卸藍裳著茜衫。望見竹籬心獨喜,翩然飛上翠瓊篸。”這里,牽?;ㄒ呀?jīng)是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林逋山也喜歡牽牛花,他鐘情地寫道:“圓似流錢碧剪紗,墻頭藤蔓自交加。天孫滴下相思淚,長向秋深結(jié)此花。”說牽?;ǖ睦瓤?,像一枚乖乖巧巧的錢幣,花朵好像由淡藍色的羽紗剪裁而成,又說花朵是織女(天孫,天帝之女)思念牛郎而滴下的相思淚化成,這意思就很豐富了。齊白石也是喜畫牽?;ǖ模瑤坠P寫意,牽牛花就在紙上笑得顫悠悠起來。他見梅蘭芳喜歡種牽?;?,就作畫相贈,并題字:“百本牽牛如斗大,三年無夢到梅家?!边@是深厚友情的見證。我的老鄉(xiāng)晚清經(jīng)學家、文學家王闿運曾作《牽?;ㄙx》,傳誦一時,但有些難懂,用典多,倒是此賦的序言寫得清麗曠逸,大大為牽?;ㄔ龉馓聿柿?,不妨錄引幾句:“牽?;ㄕ?,蔓生蒙蘢,不任盆盎之玩。待曉露而花,見朝日而蔫。雖無終朝之榮,而有連月之華。豪貴之士,將晡而起,終莫能睹也。湘綺樓前,往架植一叢。花時侵晨,對婦曉妝。乘露簪鬢,明麗清絕?!?/p>
蒲公英是到處可見的,溝溝坎坎里都有,似乎是在山坡草地居多。蒲公英長得也很是散漫,這里一蔸,那里一蔸,是很不打眼的植物,也長不大,典型的小個子草本植物,但比地菜子長得身形大些,葉子翠綠呈披針形狀,像茼蒿的葉子,不過,茼蒿的葉子雖小,卻比蒲公英整齊得多。
從小,并不知道蒲公英叫啥子名字,看了電影《巴山夜雨》,才認識了它。這部電影應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上映的,很著名,講的是一個特殊年代中受迫害的詩人的故事。我看不懂,但電影插曲《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最后,詩人秋石和流浪的女兒小娟子相認了,秋石的“善”感化了押解他的人,他背著女兒離開了船,上了岸,電影就響起了背景歌聲:“爸爸媽媽給我一把小傘,讓我在廣闊的天地間飄蕩……”此時,電影一掃沉悶基調(diào),變得十分陽光開朗。后來,我反復多次看了這部電影,覺得這首歌寓意深刻,借蒲公英的特性,呼喚自由,憧憬著愛。電影的主題當然鮮明,不動聲色地鞭笞了“文革”。這是用典型的散文手法拍的電影,當蒲公英的小傘飛滿銀幕,想想秋石不屈的靈魂,想想人性中那些柔軟的真善美,又想想一個幾歲的小孩子的孤苦伶仃,不感動也不行。好電影,好歌,感謝蒲公英。
蒲公英是開小黃花的,伴隨著春天的腳步綻放。蒲公英花的黃比向日葵的黃要淡,但淡得雅致。花瓣朝四周散開,長花瓣上又疊著小花瓣,能疊著好幾層,這樣一看,又像花瓣朝中心聚集著,數(shù)不清的花瓣匝在一起,昭示著一種向心力的集結(jié)。到了秋天,花瓣掉落,蒲公英的整個花冠就成了一個仙人掌球,這是遠看的效果。近看呢,這就是一把繁復的小傘了,這種傘不是用來擋風擋雨擋太陽的,是等待著要飛翔的。每一根白色的小小傘骨,頂端生著一些羽毛,說是羽毛又不十分貼切,因為羽毛有一種柔弱性質(zhì),喜歡往下垂,而蒲公英的這些“羽”,分明有一種內(nèi)在的硬性,每一根伸得直直的,但這種“硬”又不見得是生硬。到時間特別“熟”了的時候,只要風輕輕一點撥,這些“羽”就飛了起來,飛向四面八方,這種情形,等于是一把大傘放出了一批批小傘,每一把小傘,拎著一顆黑黑的橢圓形的種子。要是風加些勁,小傘飛的距離肯定會好遠的。那些種子,成活下來的肯定不多,要不然,在漫山遍野,蒲公英就會繁衍成花團錦簇的樣子了。
蒲公英還有好多名字,如婆婆丁、谷谷丁、漿薄薄、補補丁、奶汁、苦蓿、黃花地丁,等等,一看就是草根中的草根。這些名字,叫“丁”字的居多,一個“丁”字,表明了一種生長的姿態(tài),表明了一種樸實的精神,表明它是貼著大地生長的。蒲公英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尿床草”,不知是何道理,可能是作為一種藥物,有利尿作用。翻翻書,果不其然。野草野花,一般都有藥用價值,蒲公英確有清熱解毒、緩瀉、利膽等功效,《本草綱目》說:“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睂ζ渌幮?,《唐本草》等許多典籍也有記載,可見,蒲公英自古以來就不是被遺棄的。
有一些書上說蒲公英的花語是“停不了的愛”,有些道理,但理解起來,恐怕各有千秋了。愛是什么呢?應該遠遠不只是父愛母愛這些。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說,我們都是“大地上的異鄉(xiāng)者”,這很有哲理。沒有離開過故土的人談不上有異鄉(xiāng)、他鄉(xiāng),而蒲公英天性就喜歡飛翔著漂泊、流浪,然后再定居、再生長、再繁衍,如此反復循環(huán)。任何形式的奔走,結(jié)果還是回到大地上。如此想來,對于人世的奔忙辛苦和顛沛流離,倒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怨天尤人了。多想想蒲公英吧,心也就穩(wěn)了,也就平和了。
紅蓼花的俗名是狗尾巴花,確實是俗了點,土里土氣的意思也甚明了。不過,紅蓼花在鄉(xiāng)村的野花里面,是頗有些個性的。當好多野花已經(jīng)退場的時候,紅蓼花不高調(diào)也不低調(diào)地登場,越開越歡實明艷,這樣一來,它就顯得有些卓爾不群了。
紅蓼的淵源很深,《詩經(jīng)》講“山有橋松,隰有游龍”,“游龍”即是紅蓼。李時珍對紅蓼一族有生動的解釋:“蓼類皆高揚,故字從翏,音料,高飛貌?!奔t蓼喜歡在潮濕的環(huán)境生長,有古籍說它“秋始花,花開而細,長二寸,枝枝下垂,色粉紅可觀,水邊甚多,故又名水洪花(或水紅花)”。在村邊路旁,在池塘邊、田坎邊、河川兩岸,紅蓼確實能隨遇而安,適應性強,特別在灘頭濕地,一長就長成一整灘、一大片,蔚為壯觀。紅蓼的生命力極強,哪怕你把它們成片連根拔掉,來年,在原地又會長得豐盛。
紅蓼從春天開始就在地里冒出新綠,越長越高,高的可長到一米以上。其枝莖一節(jié)節(jié)往上躥,每一節(jié)筆直得很,很瘦,仿佛被刀削了一通,顯得頗為骨感,尤其是主莖的骨節(jié)處,很有功力,眼看撐不住了,冷不防,它又節(jié)外生枝,再抽出細細的一竿來,寬長的葉子也一路跟進著。紅蓼的開花也十分堅挺奇特,一株長年的紅蓼,一生是要開許多次花的,年年都有花期,每長高一節(jié),便開花一次,每開花一次,都貢獻出新的花穗來。
紅蓼花好美,美得獨具匠心,有些意味悠長。紅蓼花往往在秋天盛放,能蹚過寒露霜降。紅蓼花是典型的穗狀花,每一株少則兩穗,多則三穗以上,開到最旺時,就一穗穗的低垂著,好實在?;▌倓傞_始加油,每一穗花由米粒大小的花骨朵排序緊擁而成,如一掛掛等待點燃的小個子鞭炮,又如許多珍珠連綴一起;當花骨朵一一擇時而開,每一朵開出多個花瓣,花瓣們又簇擁出絲絲花蕊,像夢里濺出來的一般。紅蓼花的顏色是一種深深的紫紅,夕陽一映照,就化成了濃濃的嫣紅。一穗成熟的紅蓼花,一朵接一朵緊擁著、繁復著、熱烈著、鮮活著,深情地朝向大地,這應該是一種骨與血的凝聚和呈獻。紅蓼花喜歡在湖灘和河灘列陣,綿延天邊,紅艷繁簇,是一場盛大的聚會。我的老家沒有大江、大河、大湖,但每當深秋之際,河堤、田埂和池塘邊的紅蓼自由開著,陣勢不見得強大,但為深秋的景色添了一抹又一抹的暖色,讓人感覺,在寂寥的季節(jié)里,也有著好多歡快的憧憬。
紅蓼花選在萬花走向紛謝的時候出場,對它的態(tài)度和感情,也是因人而異的,特別是文人們,借著紅蓼花,有很多的抒發(fā)。一種野草花,被很多的人惦記,可見其內(nèi)涵也不是淺陋的。白居易騎馬信步閑游江邊,吟出了“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之句,詩句清朗,有空闊之感。詩人心里說,多好啊,因紅蓼花之存在,秋天就有了神采和韻味。梅堯臣說:“灼灼有芳艷,本生江漢濱。臨風輕笑久,隔浦淡妝新。白鷺煙中客,紅蕖水上鄰。無香結(jié)珠穗,秋露浥羅巾。”這就是贊美紅蓼花的灼灼其華和裊裊體態(tài)了,有清麗的美,也有盎然的生機。劉克莊又是從另一角度切入:“分紅間白汀洲晚,拜風揖雨江漢秋??凑l耐得清霜去,卻恐蘆花先白頭?!奔t蓼是有些纖弱的,但能坦然面對霜紅,與蘆花形成對比,詩人對紅蓼花的斗爭精神大為贊賞,可能更有自況的情感在詩里頭。劉基說:“為愛江頭紅蓼花,秋來獨作草蟲家?!边@也是一種寄懷。不過紅蓼花作為“離愁之花”名聲最大,常常被借來渲染離情別緒、清歡淺愁。如司空圖說:“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崩铎险f:“莫更留連好歸去,霜花凄冷蓼花愁?!痹S渾說:“嶺北歸人莫回首,蓼花楓葉萬重灘?!瘪T延巳的《芳草渡》更是說:“梧桐落,蓼花秋。煙初冷,雨才收,蕭條風物正堪愁。人去后,多少恨,在心頭。”這些詩詞,都是走的一個套路,語意之中,多少有些愁緒,有些寒意,有些惆悵,等等。也難怪,在紅蓼花的繁茂之后,對于大自然,空茫和寂寥確實是已經(jīng)擋不住的了。不過,文人創(chuàng)作,往往一切景語皆情語,心態(tài)怎么樣,紅蓼花就怎么樣。我最喜歡元代朱德潤的《沙湖晚歸》:“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煙茅屋起平沙。櫓聲歸去浪痕淺,搖動一灘紅蓼花?!碧飯@風光是十分明麗的,晚歸的心兒,因了紅蓼花的躍動,已是滿滿的喜悅了。
不知為啥,如今,鄉(xiāng)下的紅蓼花倒是十分少見了。我們做孩童時,喜歡把紅蓼花捋下,夾到課本里,又喜歡把花瓣撒在女同學頭上,還喜歡放在嘴里,比賽誰忍得住它的辣味,等等。唉!想不到,現(xiàn)在,紅蓼花對于我來說,倒成了一種淡淡的鄉(xiāng)愁了。
刺木子花就是野薔薇花,在老家路邊和山村里隨處可見。從小,我們只曉得叫它刺木子花,不曉得它很有來歷,家族也龐大,月季和玫瑰等等,都和它同宗。今天的園藝名錄里,關(guān)于薔薇品種,有一種就叫野薔薇,由此推測起來,如今的許多觀賞薔薇,應該是從野薔薇培植而來。薔薇從時間的長河里一路開過來,是俗與雅并存共生的,漸漸地,漸漸地,它的名氣就大了起來。
野薔薇的生長方式就是一個勁地爬行,典型的蔓生植物,一碰到喬木的樹干就纏住不放,繞著上升。當然,它不會像爬山虎那么厲害,一下子把一堵墻全部掛滿了,但是,好幾叢刺木子一起進發(fā),也能繁茂成葳蕤的樣子來。刺木子的刺長在枝條,長得較密,扎到手,肯定出血,正因為如此,鄉(xiāng)里人就叫它刺木子了。春天,刺木子剛從土里鉆出來,這就讓我們十分歡喜了,放學歸來,大伙都搶著掐刺木子的嫩莖,剝?nèi)ゴ唐?,丟進嘴里放肆嚼,那種甜,絲絲沁涼著。
其實,刺木子的花蠻有特點,也美得自在?;ü嵌淙空归_,形體不大,直徑大約兩厘米的樣子?;隙ㄊ菃伟甑?,只有五瓣,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瓣是白的,雞蛋白的那種白,每一瓣也像蝴蝶的翅膀,不嬌嫩,也不硬扎;花蕊好多,黃黃的,有集成一束的態(tài)勢,但彼此又保持一點距離,如果把一朵花定格放大,這些花蕊像為花朵蒙了好看的面紗。整朵花是輕盈的,一藤花、一叢花、一小樹花,不密集,也不疏朗,不繁復,小巧玲瓏,仔細看著,路人心中肯定會生出一份淡淡的高興來,覺得像有一群白色的蜜蜂在這里進行淺淺的歌唱。刺木子花長成后,細看,每一個單瓣上還帶著一抹輕紅,如此,花朵的可人又多了幾分。還有,刺木子的花香有桂花香的特點,但沒有桂花香那么濃烈,只是把一小片林子熏得剛剛好聞。
“窗前有薔薇,暮春自芳菲?!碑敶棠咀娱_花的時候,夏天就來了,所以,北宋黃庭堅帶著惜春的情緒寫道:“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边@里的薔薇應該就是這種刺木子野薔薇了。這個時候,桃花、李花、海棠等經(jīng)典花朵們大都已凋謝,但茉莉、百合、牡丹、荷花等花朵卻接踵而至,作為野花的刺木子并不在乎,自己努力開著,盡量開出最好的姿態(tài)。
不管是啥薔薇,有段時間,名聲不見得好,這有些冤枉。因為漢武帝與一名美麗宮女在薔薇前,就薔薇的話題打情罵俏,薔薇得了個別名,叫作“買笑”。因薔薇枝條有些散亂,花朵也不見得雅致,在《花經(jīng)》中排名比較靠后,于是,唐宋一些文人甚至把薔薇比作了娼妓。論理,這大可不必。刺木子花雖生在薔薇科大家庭,又長在山野及偏遠之地,品性還是十分樸實和靠得住的,是不討人嫌的。宋朝詩人姜特立有首《野薔薇》:“擬花無品格,在野有光輝。香薄當初夏,陰濃蔽夕暉?;h根堆素錦,樹杪掛明璣。萬物生天地,時來無細微?!边@有點為野薔薇正名之意,把花的特性寫得挺好的,但第一句不好,說穿了,還是不怎么看得起野薔薇。另一位宋朝詩人倪龍輔站位高一些,對野薔薇抱不平,但說得還是有些勉強:“莫嫌村巷薔薇野,春晚猶堪取次看?!?/p>
刺木子花就是刺木子花,不管當下薔薇們在城里添了多少新貴,又多么風光無限,它依然如故,繼續(xù)在鄉(xiāng)野里活出自己生命的亮光來。
陳愛民,作家,現(xiàn)居湖南湘潭。已發(fā)表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