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聽故事,讀故事,也喜歡講故事,我無限相信故事的力量。
小時候,我生在鄉(xiāng)村,書籍對于我是極遙遠的東西。幸運的是,晚飯后家人圍坐,一邊做農活,一邊可以聽父母講孔融讓梨、七仙女、楊家將、岳飛的故事。我們一邊聽故事,一邊干活兒,總覺得時間過得那么快。小學時,老師也喜歡講黃繼光、邱少云等的故事,讓我們熱血澎湃、心馳神往。到了南京曉莊師范,我又聽了許多陶行知的教育故事。這些故事逐漸融入我的血脈,成為自身人格與精神的一部分。成為教師之后,我也常常給自己的學生講故事。
初心故事,凝聚奮進力量
2010年暑期,我從句容市實驗小學副校長崗位調至新建的句容市崇明小學任校長。責任與壓力讓我輾轉反側:教育是什么?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身為新建校的校長,如何增強來自不同學校老師的向心力,共同建設一所理想的學校呢?我想到了故事,于是用故事開啟了崇明小學的辦學之路。
2010年8月26日,在第一次全體教職員工會議上,我向老師們講了第一個崇明故事。故事的題目是《我們都是崇明人》,講述的是7月份第一批調到學校的主要行政人員,在烈日炎炎的暑期,夜以繼日地研究學校發(fā)展方向、督促工程建設、組織招生、商討建校開學。這些行政人員來自不同的學校,因創(chuàng)辦崇明小學相聚,不分彼此,不計辛勞,群策群力......最后,我對大家說:“我們都是崇明人!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原點。崇明小學的校名上沒有路,但是只要我們大膽邁出第一步,那就有了自己的路,我們崇明人自己的新路!”
我不敢說自己的這個故事講得多么生動,多么感人,但是一定講得十分真誠。我希望讓當時來自不同學校、有著不同學校文化背景的73名教師從心底里認同、接納崇明這個新群體,為我們自身而來,為崇明而來,為教育而來!
教師故事,傳遞榜樣力量
之后,講身邊的故事便成為崇明小學全體教師會上的一個固定欄目,謂之“崇明故事”。不同身份的宣講者講述著生活中、工作中的人和事,我也聆聽到了許多用眼睛未曾發(fā)現的故事。
戴相順老師,一位樂觀幽默的老師,特別招孩子喜歡,他走到哪兒,孩子們都會老遠就親切地喊“戴老師!戴老師!”。走進他的課堂,我發(fā)現他帶孩子們做科學小實驗是那么耐心細致,課堂是那么生動有趣,難怪孩子們那么喜歡他!一次,有位老師在“崇明故事”中講述了戴老師的家庭故事,我才知道:2005年他的妻子遭遇車禍,成了植物人。十幾年來,他不離不棄,精心照顧,整天臥床的妻子竟然一個褥瘡也沒有長過。這個“崇明故事”深深地震撼著我。隨著故事的傳揚,戴老師先后被評為句容好人、鎮(zhèn)江大愛之星、江蘇最美教育人。
一次次講述“崇明故事”練就了教師發(fā)現美的眼光,一個個“崇明故事”匯聚起了生活的正能量,不僅讓我,也讓講述者和聆聽者都發(fā)現了故事背后的意義:通過故事來映射自己、審視自我,擇其善者而行之。
后來,“崇明故事”也成為班主任例會上的經典欄目?!爸v述我的帶班故事”是每次例會上用時最多且大家最為期待的環(huán)節(jié)。帶班有故事,教學比賽有故事,大型活動有故事,......我們都成了講述故事的人,故事也在塑造著我們。于是,我們每學期進行“崇明故事”評比,定期將故事?lián)駜?yōu)匯編成冊,以此來實現智慧共享。
學生故事,汲取自信力量
傾聽無處不在。每個班級每一學期末的班級風采展示會上都有學生講述班級故事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視角,觀察班級生活,講述身邊故事。
有位孩子參與重陽節(jié)去敬老院的志愿服務活動后說:“今天我在敬老院陪老爺爺老奶奶聊天,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再跟他們說自己的故事。我發(fā)現他們特別開心,看到他們的樣子我也覺得很開心。每到周末,我都讓爸爸媽媽帶我下鄉(xiāng),跟爺爺奶奶聊天,我覺得爺爺奶奶每個周末都在盼著我呢!”
小故事,大契機。2019年,“崇善明德——小學生‘太陽鳥志愿服務行動”正式立項為江蘇省第三批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設項目。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組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志愿者故事宣傳,舉行“志愿服務行動分享會”,征集“志愿服務好故事”,收集“志愿者笑臉”,展現志愿服務美好瞬間,并在校園網、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宣揚“太陽鳥”事跡。
通過展示與宣揚,小志愿者在“崇善明德”的故事場里品味、品析、品悟,映射自我,審視自我,產生趨同心理,內心獲得需求感、榮譽感和成就感,加深對“善”的理解,匯聚“崇善明德”的正能量。崇明學子在志愿服務中弘揚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項目組匯編了《長翅膀的太陽——崇明小學“太陽鳥”志愿服務故事集》,為項目長期實施和推廣積淀了校本課程資源。
家長故事,彰顯教育力量
多年來,崇明小學致力于多元共治,建構以學生為圓心的學校、師生、家庭、社區(qū)教育服務共同體,全方位營造“和而不同、不同而和、和衷共濟、和諧共生”的“致和”教育場域。
每年的6月30日,在“‘太陽鳥志愿者社區(qū)行”活動中,學校都給“十佳家長志愿者”家長頒獎。在頒獎過程中,由孩子講述家長為學校志愿服務的故事。一位家長是農林學院的教師,她不僅自己參與志愿活動,還帶著她學院的大學生一起加入志愿服務行列。他們的參與,不僅開闊了孩子的眼界,豐富了校園生活,更培養(yǎng)了孩子的綜合能力。
正是一個個榜樣的力量,讓我校出現了越來越多熱心學校公益的家長,他們在清晨校門口的斑馬線上指揮,在“六一”跳蚤市場上忙碌,在學生外出實踐活動中協(xié)調......眾多家長也借助“崇明講壇”進入班級講故事:古今中外、科學藝術、文化歷史、發(fā)明創(chuàng)造......故事之光,閃耀在校園,滋養(yǎng)他人,也溫暖自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作為教育的基層單位,學校應該講好教育故事,傳播教育好聲音?!爸v述崇明故事,弘揚正向能量”成為鎮(zhèn)江市中小學?!耙恍R黄贰秉h建文化品牌項目。在建校十周年之際,《崇明故事》正式出版。故事有光,“崇明故事”依然每天上演,我們都是書寫者,都是講述者,都在“崇明故事”中向陽而行!
(曹慧,句容市崇明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首批培養(yǎng)對象)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