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璇
近期,女性話題成為熱點。2021年底至2022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8萬多人參與,共提交42萬余條意見,是同時期最受關注的法律修訂草案之一。
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聯(lián)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莊嚴宣示,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一項基本國策。
2020年10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提出:“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建設一個婦女免于被歧視的世界,打造一個包容發(fā)展的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付出更大努力?!?/p>
性別平等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映照城市現(xiàn)代化水平的鏡子。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在當前城市公共政策和治理中,如何讓性別平等進一步落到實處,如何顯著增強女性在城市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成為各城市正在面對也必須處理好的問題。
2006年,聯(lián)合國提出“女性友好城市”倡議,強調把性別視角納入城市治理,支持并鼓勵女性在與男性平等的基礎上參與城市生活的所有領域。2016 年,聯(lián)合國人居署發(fā)布《新城市議程》,全文以性別視角作為價值原則與核心關注,號召促進城市生活的平等包容、安全舒適和可持續(xù)性,創(chuàng)建人類社會的理想城市。
作為“半邊天”,女性在城市中生產生活,不斷與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產生互動,使得家庭、社區(qū)、社會生機盎然。與此同時,一些過去城市治理過程中對女性需求的忽視和缺失,如女廁門前大排長龍、公共場所母嬰室缺乏、就業(yè)歧視阻礙女性職業(yè)發(fā)展等也日漸突出。
2021年以來,長沙、鄂爾多斯、上海、南京等地先后提出建設女性或婦兒友好型城市的愿景。這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開始將性別視角納入城市規(guī)劃與治理過程之中。
正視“她需求”、維護“她權益”、融入“她視角”、支持“她力量”,從改善物質空間,到完善服務體系,再到賦能女性參與,建設女性友好型城市是一項綜合性系統(tǒng)工程,考驗著城市的智慧、愛心和耐心。
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階段,城市正在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建設女性友好城市的終極目標,亦是讓城市更具人性化、包容性與共享性。相信這一天一定能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