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圣虎 徐花婷
(西安礦源有色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00)
自然界中金礦主要以自然金、硫化物包裹金、氧化物包裹金為主,通過中選、浮選、浸出等工藝可以對以上類型金礦進行有效回收。內(nèi)蒙金礦主要以硫化物和自然金為主。目前國內(nèi)金礦主要還是以浮選為主,浮選可選礦物為裸露半裸露金、硫化物包裹金,對碳酸鹽包裹金、赤褐鐵包裹金回收效果較差,通過在掃選添加油酸,可以使尾礦品位由0.33g/t 降低至0.21g/t。開路尾礦損失率由15.77%降低至9.83%。
試驗礦樣經(jīng)檢測分析,該試樣礦石原礦中金元素主要以碲金銀礦、碲金礦和自然金的形式存在,礦石礦物主要載金礦物為黃鐵礦和褐鐵礦。脈石礦物以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為主。
礦石性質(zhì)研究表明,該礦石中裸露半裸露金及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為82.65%,其它包裹金占有率為17.35%。選礦工藝根據(jù)礦石性質(zhì)以及探索試驗結果指標,確定以單一浮選工藝流程為主,主要進行了磨礦細度條件、pH 調(diào)整劑種類、捕收劑種類、油酸用量等浮選工藝條件試驗。
選礦試驗既要保證載金礦物基本單體解離的磨礦細度,提高金浮選回收率,又要降低磨礦成本,留足選礦利潤空間。因此,選擇適宜的磨礦細度尤為重要。
由圖1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增加回收率也隨之增加,但當磨礦細度為-0.074mm 80%,回收率變化不大,從生產(chǎn)成本的角度考慮選擇磨礦細度為-0.074mm 80%。
圖1
礦漿介質(zhì)調(diào)整劑,能夠提高含金礦物浮游性,利于捕收劑的附著,對提高金回收率有利。
表1 調(diào)整劑種類試驗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調(diào)整劑為碳酸鈉調(diào)至PH=8~9時,金回收率為78.50%,結果相對較好。
選礦生產(chǎn)及技術研究證明,金礦浮選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性質(zhì)捕收劑混合使用,會比單獨使用一種捕收劑取得更好的浮選效果。捕收劑的混合使用,藥劑間產(chǎn)生的協(xié)同效應,提高捕收劑在載金礦物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強度,進而提高了金的浮選效果。
表2 捕收劑種類條件試驗
從表2 可以看出,捕收劑用異戊基黃藥+丁銨黑藥配合使用金回收率為82.50%,與其他捕收劑相比,其回收率相對較高,從而確定捕收劑種類為異戊基黃藥+丁銨黑藥配合使用。
根據(jù)金物相結果可以看出,碳酸鹽包裹金和赤褐鐵包裹金占有率為11.22%,因此考慮在掃選階段通過加入油酸以提高回收率。
從圖2可以看出,掃選油酸用量10 g/t時,中礦金品位及回收率指標較好,且尾礦金損失率變化不大,因此確定掃選油酸用量為10 g/t。
圖2
(1)該原礦中裸露-半裸露金占比達76.53%,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為6.12%,其它包裹金占17.35%;自然金以粒間金為主,包裹金次之。礦石中主要載金礦物為黃鐵礦和褐鐵礦。
(2)從生產(chǎn)成本的角度考慮選擇磨礦細度為-0.074mm,回收率為80%。
(3)調(diào)整劑為碳酸鈉調(diào)至pH=8~9時,金回收率為78.50%,結果相對較好。
(4)捕收劑用異戊基黃藥+丁銨黑藥配合使用金回收率為82.50%,與其他捕收劑相比,其回收率相對較高。
(5)掃選油酸用量10 g/t 時,中礦金品位及回收率指標較好,且尾礦金損失率變化不大,因此確定掃選油酸用量為10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