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紅,彭林川,鄭余龍,史 平
(1.湖州師范學院,浙江湖州,313000;2.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qū)人民醫(yī)院鹿西分院,浙江溫州,325700)
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指出,跌倒是全球老年人共同面臨的問題[1],也是最常見、導致后果最嚴重的非故意傷害問題[2]。國內研究文獻[3]報道的預防老年人居家跌倒的主要方式由運動鍛煉、環(huán)境改善、健康教育和綜合干預等,并取得一定效果。其中健康教育以其方便、易懂、成本低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最好的跌倒預防措施[4-5]。本研究調查地點為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qū)某海島,該海島地區(qū)四面環(huán)海,空氣濕度偏高,對外交通僅有渡運方式。海島社區(qū)老年人多漁民出身,文化水平低,自我防護意識淡薄,因此跌倒發(fā)生率較高,跌倒后消耗的社會成本高。國內外研究[6-7]表明,使用預防老年人意外、死亡、傷害工具包(STEADI)中的“Stay independent Brochure”對老年人進行跌倒風險自評可激勵老年人主動參與跌倒防范。因此,本研究對該海島社區(qū)老年人進行跌倒風險自評情況的調查,旨在為預防和減少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發(fā)生提供參考。
2021年5月—6月,采用便利抽樣方式在老年活動中心、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等場所抽取300位老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無行動障礙,日常生活可自理;③居住滿12個月;④能正常交流;⑤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問卷未完成者;②中途自愿退出者;③臥床者。
1.2.1 調查問卷
1.2.1.1 一般資料收集: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結合社區(qū)老年人實際情況自行設計了老年人人口學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身高、體質量、婚姻狀況、居住方式、住房類型、是否使用行走輔助工具、是否規(guī)律運動等;老年人發(fā)生跌倒的經(jīng)歷:近一年是否跌倒,跌倒的次數(shù)、跌倒的原因、是否認為跌倒可以預防。
1.2.1.2 跌倒風險評估:采用修改后的跌倒風險自我評估量表(FRQ)評估老年人跌倒風險,該量表由李亞玲等[8]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fā)布的預防老年人意外、死亡、傷害工具包中的FRQ進行翻譯、回譯和文化調試。該量表包含12個條目,量表采用二分制,前兩個條目選“是”即獲2分,后10個條目選“是”即獲1分,回答“否”均為0分,量表總分為0~14分。當總分≥4分時,提示有跌倒風險,且得分越高,跌倒風險越大。
1.2.2 調查方法
調查者向老年人講解調查目的,并逐條講解調查問卷內容,使調查對象完全理解后做出回答。本研究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條目9我的腳部感覺異常,多數(shù)老年人自訴自己膝關節(jié)感覺異常。因此,研究組結合實際情況將量表中的條目9改為下肢感覺異常。對于視力低下、文盲、用筆受限者,調查者逐條核對后親自填寫,確保填寫完整后,共調查300份,收回3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1周后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從上述樣本中抽取40例社區(qū)老年人進行重測。
采用SPSS 25.0軟件測評修改后的FRQ量表的信效度;采用統(tǒng)計描述呈現(xiàn)樣本的特征;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描述,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描述;采用t檢驗、卡方檢驗、秩和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將單因素結果中P<0.05的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共調查300位社區(qū)老年人中,近一年內發(fā)生跌倒的有80人,跌倒發(fā)生率為26.67%;其中男101例,女199例,平均年齡(73.32±7.80)歲;文化水平:文盲235人,小學及以上65人;服藥情況:無服藥15人,服1種藥142人,服2種藥65人,服3種及以上78人;規(guī)律運動者129人,不規(guī)律運動者171人;認為跌倒可以預防195人,認為跌倒不可以預防的105人。
2.2.1 信度分析 修改后的中文版老年人跌倒風險自評量表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值為0.772,間隔1周,重測信度r值為0.943。
2.2.2 效度分析
2.2.2.1 結構效度:中文版FRQ在本研究中結構效度KMO值為0.825,Bartlett球形度檢驗近似卡方值為760.859,P<0.01,表明該量表適合做因子分析。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提取3個特征值都大于1,其中因子1包含5個條目,因子2包含4個條目,因子3包含3個條目。3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1.674%,各條目載荷值均大于0.4,可以解釋條目代表的主要信息[9]。
2.2.2.2 區(qū)分效度:比較有跌倒史和無跌倒史組量表總分均值分別為(9.29±2.95)與(4.75±2.39),結果顯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611,P<0.01)。
2.2.2.3 修改后中文版FRQ各個條目陽性率分布情況: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是否規(guī)律運動、是否使用助行器、服用幾種藥、認為跌倒是否可以預防、是否存在跌倒風險等與跌倒有關。詳見表3。
表1 社區(qū)老年人中文版量表旋轉后的成分矩陣a(n=300)
表2 修改后中文版FRQ各條目陽性率分布情況
表3 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的單因素分析
以跌倒是否發(fā)生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由霍斯默-萊梅肖檢驗P>0.05,接受零假設,模型與觀測值擬合度較好;由預測值準確性為89.7%,說明Logistic回歸模型能真實可靠地反應出認為跌倒可以預防、規(guī)律運動、使用助行器、是否有跌倒風險對跌倒的影響。
表4 影響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信度評價是一個量表可用程度的必要條件。一般Cronbach’s α值最低要求值>0.5,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0.7,表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重測信度為0.943,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跨時間穩(wěn)定性[10]。
效度是反映研究工具所期望研究概念的程度,程度越大,效果越好[11]。有研究[7,12]表明該量表的內容效度均在0.920以上,各個條目的CVI也均在0.83以上,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13]。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個公因子,累及方差貢獻率達51.674%,各條目載荷值均>0.4,說明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結構效度良好[14]。而在其他相關研究中因子分析提取了4個公因子,可能與量表中條目9的修改及研究對象地域不同有關。根據(jù)跌倒組與非跌倒組跌倒風險評分均值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量表區(qū)分效度良。
此外,修改后的跌倒風險自評量表既是篩查工具,也是提高研究對象預防跌倒意識的措施。該量表內容通俗易懂,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可操作性強。條目中的主語為“我”,通過自評使老年人對自己存在的跌倒風險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提高了老年人預防跌倒意識,激勵老年人主動參與預防,與國內外有關研究結論相似[6,15]。
3.3.1 控制跌倒風險 由表4可見,在存在跌倒風險者中,跌倒發(fā)生率隨跌倒風險評分的增加而升高。跌倒風險因素陽性率較高的條目9、7和3,均指向肌力和平衡力下降,與研究[11]的結論一致。推廣健身操和八段錦等預防跌倒的適宜活動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16]。條目9的陽性率高達80.33%,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相似[6,17],STEADI策略是為老年人選擇合適的鞋和足部治療師。結合本研究存在的因膝關節(jié)感覺異常,導致下肢肌力與平衡力低下的問題,可考慮由骨科醫(yī)師、康復科醫(yī)師、護理組、家庭醫(yī)生、武術協(xié)會等組成的多方合作團隊制定個體化方案。此外條目10屬于遵醫(yī)服藥問題,需醫(yī)務人員和社區(qū)老年人及家屬共同關注。
3.3.2 強化保護性因素 與不使用助行器的老年人相比,使用助行器的老年人發(fā)生跌倒風險下降了84.6%;與認為跌倒不能預防的老年人相比,認為跌倒可以預防的老年人發(fā)生跌倒風險下降了71.1%;與不規(guī)律運動的老年人相比,規(guī)律運動的老年人發(fā)生跌倒風險下降62.1%。因此要養(yǎng)成每日鍛煉的好習慣,建議在以后的干預中,應鼓勵行走不穩(wěn)的老年人早用助行器,早用早受益;樹立跌倒是可以預防的健康信念,這與中國《預防老年人跌倒康復綜合干預專家共識》中相關意見是一致的[18]。
面臨海島社區(qū)醫(yī)療資源不足,老年人文化水平低,應用修改后中文版FRQ符合海島社區(qū)老年人的特點,信效度良好。同時,激勵老年人積極主動性參與預防,提高主觀防跌倒意識。本研究的不足之處,采用便利抽樣,抽取的研究對象不足以代表整體。另外調查內容沒有涉及平衡能力評估等內容,需要在進一步研究中細化,提高樣本代表性,使平衡能力具體化。
綜上所述,跌倒風險自我評估使老年人主動挖掘個人的潛力,提高防跌倒意識。而跌倒作為一個公眾的健康問題,還需要家人、居委會、老年協(xié)會、當?shù)卣搬t(yī)務人員共同參與到老年人跌倒的健康教育中來,以幫助老年人樹立跌倒可以預防的健康信念,克服采取健康行為的障礙。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