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瑩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了解幼兒游戲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以及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游戲的特點,為游戲提供有效的指導與幫助。為更好地開展幼兒游戲,山東省濟南市經五路幼兒園組織教師集體學習了《活動區(qū)游戲中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專題講座,以問題為導向,組織教師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
是什么:幼兒游戲的本質
游戲能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在教學組織中,由于部分教師對游戲本質認識存在偏差,在園內多組織高控游戲,導致部分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容、環(huán)境、情節(jié)都由教師預設。幼兒自發(fā)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性游戲占比減少,主體地位嚴重缺失,很難從這些所謂的“偽游戲”中獲得學習與發(fā)展。
我園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秉承“將游戲還給幼兒”的理念,從游戲實際出發(fā),不斷挖掘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同時,結合班本課程主題,各班精心創(chuàng)設五大領域游戲區(qū)域供幼兒探索學習。從主題確定、材料搜集到成果展示,幼兒全程參與,快樂體驗。此外,我們還根據幼兒的需求和興趣,鼓勵幼兒自主選區(qū)參與游戲,充分調動幼兒自動學習的積極性,做到真游戲、真發(fā)展。
要什么:幼兒在游戲中的需求
第一,平等師幼關系的需要。幼兒在游戲時,大多比課堂活躍,教師應從情感上與幼兒進行互動,在游戲中構建平等的師幼關系,給幼兒寬松、自由、安全的游戲環(huán)境,使幼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效發(fā)揮,增進雙方感情的交流。
第二,愉悅情感體驗的需要。教師應盡可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引導幼兒通過游戲活動,在與物、時、空的充分互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三,積極同伴互助的需要。兒童時期建立親密的朋友關系,對成年后的合作能力、自信心等具有直接的影響。在游戲中,教師應引導幼兒積極與伙伴交流,大膽表達情感,合作互助,分享快樂。
干什么:幼兒游戲中教師角色定位
在游戲中,教師要成為幼兒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益智區(qū)活動中,老師讓孩子們練習串珠,以此訓練動作協(xié)調性。一個女孩無法將手中的珠子串起來,當老師走過去時,女孩用期盼的眼神望著老師??墒?,老師只說了聲“別磨蹭啦,別人都快串好了,快動手試一試吧”,沒有留意到孩子是因為挑選的珠子洞眼太小而導致多次失敗。
案例中,教師沒有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不應停留在對游戲表象的觀察,應耐心細致地觀察、傾聽幼兒,解讀他們的行為,解決他們的困惑,促進幼兒個性化發(fā)展。
美工區(qū)活動中,一個男孩按照老師提供的折紙圖示進行幾次嘗試,但都失敗了。老師發(fā)現(xiàn)折紙圖示上的“翻轉”和“打開”標識難住了孩子,便適當介入其中,先逐一解釋標識的意思,再現(xiàn)場演示,重點展示了“翻轉”與“打開”兩個步驟,讓孩子成功完成了折紙活動。
教師充當了支持者的角色。教師耐心觀察幼兒活動,在幼兒失敗時,及時介入并科學分析,給予他們指導和鼓舞。
在開展“探索小球的秘密”活動時,老師首先提供了平面、高低積木和小球,引導幼兒觀察小球在不同高度平面上的運動變化。接著,老師又投放了長短不一的平面,讓孩子操作體驗,探索小球在同一高度下不同平面上的運動情況。最后,老師提供了毛巾,引導孩子將毛巾鋪在平面上觀察小球運動,對比探索小球在光滑平面和粗糙平面的不同運動。
教師發(fā)揮了游戲支持者的作用。材料是游戲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當,對幼兒游戲質量高低、幼兒能否多元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學會“巧用”材料,兼顧材料多樣性,考慮材料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有計劃地進行投放,貼近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全面發(fā)展。0243C083-CB5E-4409-B186-257C240FA5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