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昌 楊晗琦
【摘要】本文針對抗震概念設計的必要性、設計內容、設計原則等內容展開分析,結合抗震概念設計在建筑高寬比方案選型、建筑平立面優(yōu)化布置、結構體系布置等方面的具體應用,提出了適當提高結構延性、增加結構整體性、做好非結構件設計、提高主要結構構件剛度及承載力、提高結構外圍構件抗側力等加強措施以增加結構整體抗震性能,保證高層建筑結構的安全性。
【關鍵詞】抗震概念設計;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安全性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8.031
引言:
我國的地質條件復雜,地震頻發(fā)對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地震的發(fā)生具備突發(fā)性、不可控性、大破壞性等特點,這也大大增加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難度,將可靠的抗震概念融入到工程實際項目設計中,對提高結構抗震性能,保證結構安全性,延長結構使用壽命有著積極的意義。
1、抗震概念設計的基本內容
1.1抗震概念設計的必要性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建筑行業(yè)的不斷進步,高層建筑越來越頻繁出現在工程建設中。高層建筑作為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在結構設計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豎向恒活載作用下安全,還需滿足抗風抗震等相關性能要求。近年來地震活動愈發(fā)頻繁,給無數房屋建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高層建筑使用人數多,地震引發(fā)的建筑破壞對周邊影響極大,因此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的重要性更為凸顯。
一方面,由于地震發(fā)生具有隨機性及復雜性,給結構設計、抗震設計參數取值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另一方面,高層建筑作為一個龐大復雜的綜合體系,在地震作用下破壞機理異常復雜,且在地震作用下結構材料的非線性無法在數值模擬模型中真實反映,因此在結構抗震設計中,建筑結構的抗震問題無法完全通過數值計算模型計算得以解決。因此,針對計算程序無法解決的抗震問題,結構設計師有必要運用概念設計理念進行分析判斷,對結構體系中存在薄弱的部位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補強,增強高層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
1.2抗震概念設計基本內容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相關條文,抗震概念設計是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等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筑和結構總體布置并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是基于震害經驗總結而得出的抗震基本原則及思想??拐鸶拍钤O計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2.1選擇合適場地
高層建筑可簡化為支承于地基基礎上的長懸臂結構,地震荷載由場地地基傳遞而來,建筑場地的選擇直接影響高層建筑物所受地震荷載的大小??偨Y歷次震害經驗表明,場地因素引起的震害大且嚴重,且由場地因素引起的震害僅靠結構設計采取補強措施難以彌補。因此,在建筑選址階段,結構設計師應重視工程建設場地的選擇,應選擇對結構抗震有利或一般的地段,宜避開對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禁止選擇在危險地段。對于發(fā)震斷裂或震陷場地,結構設計師需根據發(fā)震斷裂或震陷對工程影響的評價提出避讓要求,對抗震不利地段且無法避開時,需在設計文件中夠提出有效的抗震加強措施。
1.2.2優(yōu)化建筑平立面布置
建筑物的動力特性取決于其建筑物平立面布局和結構平面布置,建筑布局簡單合理,結構布置滿足抗震概念設計原則,能從根本上保證建筑物具備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建筑形體的平立面布局規(guī)則對抗震設計尤為重要。建筑的平立面布置應符合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方案。建筑規(guī)則性要求各層建筑平面形狀和立面尺寸變化不宜過大,其實質是保證結構宜具有合理的剛度和承載力分布,一是減少結構由于質心與剛心不重合引起的扭轉振動進而導致地震反應增大,二是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變形成薄弱部位,產生過大的應力集中或塑性變形從而導致地震反應加大。建筑的平面布置應要求盡量規(guī)則,減少凹凸收進,立面布置要求盡量減少收進突變,且需保證墻柱等豎向抗側力構件均勻布置,保證結構平面、立面及豎向或抗側力體系無明顯的突變,進而保證平面布置、側向剛度及承載力的連續(xù)性。
1.2.3合理結構布局
結構體系是抗震設計需考慮的關鍵問題。結構工程師需根據高層建筑的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場地條件及所在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選取合適的結構類型,根據所選結構類型合理布置梁板墻柱等結構構件。結構布置應遵循以下規(guī)定:結構體系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荷載傳遞途徑。力總是沿最短的路徑傳遞,傳力越直接,過程越簡單,地震荷載影響的構件越少,可以有效避免傳力途中某些構件應力復雜程度,進而有利于受力構件的變形及構件強度控制。
其次,結構布置應具有多道抗震防線,避免在地荷載作用下由于部分結構構件破壞原因導致整個體系喪失抗震能力或整體穩(wěn)定性。結構設計應盡量增設冗余度,在地震作用時利用贅余桿件的屈服破壞和彈塑性變形來消耗盡可能多的地震能量,減輕地震對主要結構構件的破壞。
1.3抗震概念設計基本原則
1.3.1剛柔并濟原則
在結構抗震概念設計中,應遵循剛柔并濟原則??拐鹪O計中,增大結構剛度及抗力,于結構抗震性能不一定有利。根據結構設計基本原理,結構構件的剛度愈大,吸收的地震力也愈大,為了抵抗地震荷載結構構件所需配筋通常也會越大,加大結構構件剛度來抵御地震荷載往往不經濟。同時,當整體結構剛度太大時,吸收較大的地震荷載作用分配至構件時,極易引起薄弱構件失效,甚至導致結構構件被各個擊破,造成結構整體失效。另一方面,結構剛度小,雖然具備良好的延性,有利于吸收地震傳遞的能量,但在荷載作用下會產生很大的變形,嚴重者超過正常使用極限,更有甚至造成整體結構的傾覆。因此,在抗震設計中,堅持剛柔并濟原則十分重要,要求結構設計復核整體結構參數,通過控制結構設計總參數中剛度,周期,位移信息滿足《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規(guī)范》相關限值要求且不應超出太多,達到結構既能滿足變形要求,又能有效減小地震作用。
1.3.2多道設防原則
多道設防需要結構設計通過控制結構構件在地震荷載作用下破壞的順序以達到抗震設防目標的一種抗震概念設計原則。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我國建筑結構抗震性能水準明確提出了三道防線的具體要求。結構抗震設計第一道防線為耗能構件,第二道防線為普通豎向構件,第三道防線為關鍵構件。在大震發(fā)生時,允許耗能構件屈服消耗部分地震能量,然后是普通豎向構件破壞進一步吸收部分地震能量,保證關鍵構件在剩余部分地震能量作用下不發(fā)生損壞,進而保證整體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地震發(fā)生時,結構構件發(fā)生破壞的過程是非常復雜的,每次有部分構件進入屈服時都將引起新的內力重分布。因此,結構設計師需要保證耗能構件、普通豎向構件及關鍵構件在整體結構中分布均勻,以保證在不同地震階段結構內力分配均勻,進而使得各層次下的結構構件耗能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結構設計師需對各類型的結構構件進行合理分配,正確處理結構構件的強弱關系,明確哪些構件為耗能構件,一般豎向構件及關鍵構件,根據概念設計判斷結構屈服機制,在恰當的位置布置合適的耗能構件及關鍵構件,使結構延性達到良好的標準。
1.3.3重節(jié)點連接原則
抗震概念設計要求整體結構完整,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可靠。高層建筑結構中,樓面及屋面對于聯系結構構件,增強機構整體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自身平面內具有無限大剛度,樓蓋可對豎向剪力墻及框架柱形成有效支撐及約束,特別是豎向墻柱抗側力構件布置不均勻或各抗側力構件水平變形特性不同時,通過樓板的有效拉結作用,結構梁板墻柱形成一個整體的結構,各墻柱抗側力構件形成整體協同工作。另一方面,高層建筑結構參數計算中通常會采用剛性樓板假定,為了保證實際結構與計算分析模型一致性,有必要加強樓蓋設計,尤其是高層建筑的屋面及框架核心筒結構的核心筒區(qū)域樓板及四角樓板,保證樓蓋平面內剛度及梁板的連接剛度。
此外結構的完整性還要求各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可靠,并要求構件連接節(jié)點的承載力不應低于構件的承載力,嵌裝件的錨固能力不得低于連接件的錨固能力。在地震作用下,當構件屈服和剛度退化時,節(jié)點的承載力和剛度應保持不變。
2、抗震概念設計在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2.1選擇合適的建筑高度及寬度
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穩(wěn)定性與建筑結構的高度及寬度有直接的聯系,大量震害事實表明,建筑結構平立面布局布置不合理,高寬比失衡對建筑抗震性削弱極為不利。高層建筑對于抗震穩(wěn)定性有極高的要求,結構高寬比設置不合理,在地震作用下極易造成結構薄弱部位失效,甚至導致整體建筑發(fā)生傾覆。因此,高層建筑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按相關規(guī)程規(guī)范對不同場地烈度下規(guī)定的建筑高寬比限值進行嚴格控制,嚴禁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建筑平立面設計方案。對于建筑高度超限或者高寬比不滿足相應標準的建筑,需要建立符合實際結構形式的計算分析模型進行各種荷載工況作用的分析模擬,如若計算參數無法滿足規(guī)程規(guī)范的技術要求,則需對結構的平面布置進行適當調整,或者按照相關規(guī)程規(guī)范,采取合理有效的補救措施,對高層建筑結構的薄弱部位進行局部補強,保證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滿足相關規(guī)程規(guī)范的要求。
2.2優(yōu)化建筑平立面
建筑平面規(guī)則性對結構抗震性能有極大的影響,抗震概念設計在應用過程中,需合理布置建筑平面,盡量減少建筑凹凸收進,以此來提高結構的整體抗震性。高層建筑平面布置宜規(guī)則、對稱,且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建筑的豎向立面宜盡量規(guī)則,結構抗側力構件的側向剛度宜均勻變化,框架柱及剪力墻等豎向抗側力構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強度宜自底層向上逐漸減小,盡量避免抗側力結構的側向剛度和承載力突變?,F階段,高層建筑物平面布置主要以對稱結構為主,如矩形、圓形、方形等,盡量減少平面布置中的凹凸收進,可以有效減小建筑物質心與剛心的偏離,從而有效減小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轉振動,有效的減少了因扭轉變形造成的局部結構構件應力集中或發(fā)生塑性變形屈服,進而提升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對于不對稱結構建筑,需合理布置豎向抗側力構件,且保證建筑平面突出或收進滿足相關規(guī)程規(guī)范的要求,以保證結構質心與剛心重合,對結構局部薄弱位置通過增設剪力墻或支撐的方式進行局部補強,使結構整體剛度均勻不發(fā)生突變,保證建筑物的整體抗震性能。
2.3優(yōu)化結構布置
建筑結構布置對建筑抗震穩(wěn)定性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巧妙的結構布置能夠有效提高高層建筑的抗震穩(wěn)定性。在開展抗震概念設計時,需要做好建筑結構體系優(yōu)化設計,以提高結構受力均勻性。在具體實踐中,首先根據類似工程經驗初步估算構件截面尺寸并進行結構方案的初步布置,之后按估算截面建入計算模型進行分析計算,著重考察結構剛度周期位移相關指標。根據計算分析結果,優(yōu)化梁板墻柱結構構件尺寸,當計算結果剛度較大位移角較小時,適當削弱保證結構抗側力構件剛度,避免剛度過大進而導致吸收地震力較大不經濟;當計算結果剛度較小位移角較大時,在恰當位置增加剪力墻及框架柱或支撐構件增加結構剛度,避免整體結構剛度過小導致結構位移超限。同時,在結構布置時注重結構多道防線的設置,可根據抗震概念設計要求區(qū)分關鍵結構構件,一般豎向構件及耗能構件,并在合適的位置布置這些構件,關鍵構件做合適補強,耗能構件按合適剛度進行設計。最后,結構梁墻柱構件布置時應重概念,重視“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弱構件”概念設計,結構重點部位需要核實加強,非重要部位可適當放松設計。
3、抗震概念設計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建議
3.1適當提高結構延性
適當提高結構延性,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對高層建筑的破壞,有助于提高結構地震性能。在項目設計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做好材料篩選,結合建筑工程的抗震要求,選用延性材料,有效提升整體結構延性。一般情況下,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關鍵部位及重要的梁柱部位均采用高強度、高韌性材料,對于耗能材料一般采用低強度高韌性材料,進而避免關鍵部位主體構件在地震作用下過早屈服退出工作,影響整體建筑的抗震安全性能。第二,在結構構件設計過程中,也需要優(yōu)選塑性變形較強的桿件,以此來提升結構整體抗性,延長結構的使用壽命。第三,做好構件的選擇工作,在實際應用中應選擇抗震性能較強的構件,同時也需要優(yōu)選具備良好延性的構件,以提升建筑結構整體抗性,滿足相應的使用要求。
3.2不斷提高結構整體性
不斷提高結構整體性,能夠進一步提高高層建筑抗震穩(wěn)定性,以延長建筑結構的使用壽命。實際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內容:第一,設計中可以選擇鋼支撐或混凝土支撐作為支撐體系,利用支撐結構具備的強度特征,有效提升建筑結構整體的側向剛度,更好地抵抗建筑水平荷載,提升整個建筑結構的抗震穩(wěn)固性。第二,做好框架結構的設計工作,選擇鋼制框架、混凝土框架等結構形式提升建筑工程的豎向負載與水平負載。如果建筑桁架與單樓層的高度保持一致,則可應用中也會使用一些交錯的鋼制桁架,以便更好地抵消建筑水平方向上的側向力,提升建筑工程整體的穩(wěn)固性。
3.3提高結構外圍豎向構件抗側力
根據大量工程實踐經驗可知,提高結構外圍豎向構件抗側力可以減少建筑結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側向變形,有助于增加建筑結構的抗震穩(wěn)定性。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高層建筑往往會在風或地震等水平作用影響下產生水平位移,由于各層水平位移不等產生了層間位移差,最大層間位移差主要在結構外圍邊角位置出現,因此在高層結構設計中需重點加強外圍豎向構件抗側力構件的結構剛度,以約束結構側移變形。同時在設計中,也需要做好樓板設計,保證樓蓋剛度,使其可以滿足剛性樓板假定要求。另外,在建筑工程設計中,也需要根據概念設計適當加大外圍抗側力結構如剪力墻、筒體的剛度來控制變形,而且也需要在建筑結構內部適當位置合理布置結構墻柱進行剛度補充,從而提升內筒與外圍柱子協同邊線能力,切實提高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穩(wěn)定性。
3.4做好非結構件設計
通過做好非結構件設計,可以有效提升結構荷載穩(wěn)定性,以提升建筑結構整體的抵抗性。在具體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在實際設計中,需提高填充墻體、框架之間聯系的緊密性,確保圍護體系與結構緊密聯系在一起,保證維護與主體結構之間的傳力合理均勻,從而有效減少局部構件的應力集中問題。第二,在建筑工程設計環(huán)節(jié),需注重建筑裝飾面的固定,保證建筑裝飾物與主體結構緊密連接,提升整體結構應對地震災害的抵抗力。
結語:
綜上所述,充分運用抗震概念設計,合理布局建筑平立面方案,優(yōu)化結構構件布置,提高結構整體性,適當提高結構延性,做好非結構件設計,可以有效增強建筑的抗震穩(wěn)定性,減輕地震對高層建筑的破壞。在高層建筑設計過程將抗震概念設計的理念融入到結構設計中,對于有效增強高層建筑的結構整體抗震性,延長建筑工程使用壽命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承偉.抗震概念設計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磚瓦,2021(07):78-79.
[2]蔡望.抗震概念設計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8(19):106.
[3]魯松.抗震概念設計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8(09):75.
[4]李亞爽,周坤倫.探究抗震概念設計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19(04):112.